APP下载

听力教学任务设计的可视化探究

2022-04-29林小芳

教育视界(外语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任务设计听力教学可视化

摘 要:听的能力是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任务设计作为听力教学的关键,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可视化概念应用于听力任务设计,可以根据听力教学需要,听前感知,以激活认知为导向,辅助预测;听中解析,以充分理解为导向,加强梳理;听后运用,以高效输出为导向,统整生成。

关键词:听力教学;任务设计;可视化;思维

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手段。听也是接收、理解声音的过程,是听者对说话者或音频材料所传来的编码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是一种理解化的语言技能。听力教学一般包括听前预热、听中聚焦及听后反馈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其中听力任务设计决定听力教学的品质与成效。然而,笔者观察发现,教师设计听力任务时常以文字习题练习代替教学过程,学生感觉听力理解活动枯燥乏味;教师校对完答案就表示反馈结束,听力材料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式以短时记忆的形式迅速消逝;听力教学独立于课堂整体教学,教育价值损失。

人脑80%的功能都用于处理视觉信息,采用可视化方式,比如应用图片、图标、图表、关系图等智能图示,以及一系列动态技术等,可以增强注意,促进理解,重构图式。听力教学实验发现,对于低分组的学生来说,可能由于自身的听力理解技能有所欠缺,因此画面信息能够弥补听力上的不足。运用可视化方式设计听力任务,能在听力教学中促进学生感知情境信息,解析文本内涵并提升语言运用品质。本文将通过多个听力教学实例,探讨以可视化方式优化听力教学任务,从而提升学习活动实效的路径。

一、听前感知,以激活认知为导向,辅助预测

教师在课堂中最好能够呈现一个知识的“亲缘”关系图。如此,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孤立的,会立刻生动起来。当主要依赖听觉通道加工的言语信息和主要依赖视觉通道加工的非言语信息同时出现时,信息的两种加工方式协同作用,则能够降低大脑的认知负荷,增强知识回忆和载入的机会。注意并理解听力任务一般先于听的过程,是听力教学的第一阶段。可视化技术不仅能帮助学生激活话题相关知识或唤醒情境记忆,还能帮助学生熟悉内容,克服紧张心理,并自信地进行接下来的听力活动。

(一)构图串联旧知,利判定

教师将零散的信息串联组合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于听前整体激活旧知,能帮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克服信息多,无法快速锁定信息的问题,提高学生判断的速度与准确度。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下同)三年级下册Unit 4 Wheres the bird?的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听文段标号”的活动 (见图1)。这个文段中涉及家具、物品类词汇和方位词等。听力材料如下:

Hello, Im Jack. Look at my home. I put my bag on the sofa. Phew! Wheres my kitty the cat? Its behind the sofa. I have a box. You can see some toys in it. Its under the table. Oh, look! Heres a pie on the desk. Would you like a pie? Wonderful! Thank you, Grandma!

在听的过程中,学生时常会因为走神,或由于听力材料语速较快,背景音杂乱等因素,感觉理解困难。为缓解这一压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前先仔细观察任务图片并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room?”,学生会说,有desk、sofa、table等。然后,教师追问“What are the four places to put the four things?”,学生会说,on the sofa、on the desk、under the table、behind the sofa等。最后,教师让学生说出四个选项的名称,甚至可以预测可能的位置。较多关键信息在听前被激活,可以降低学生听力理解的难度。

(二)图像集成信息,利推理

根据讲话内容、场合等来判断说话人的身份,或推断作者意图、言外之意等需要综合多方面信息,获得整体印象方能做出判断的听力任务,其常常具有以小见大,以局部焕活整体的教学效果。听前感知的过程能将听中辨识细节的过程前移,帮助学生克服无法抓住关键信息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速度。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的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 “听录音,选出你心中的Mr Jason的样子”的活动(见图2)。

学生在听人物介绍前,需要先观察并辨别选项中三个人物的差异,如体型、年龄、国籍、外貌等,并在听的过程中逐一甄别,最后锁定人物。可视化听力任务提供的局部场景激活了学生相关的主题词汇,降低了学生听的压力,提高了他们对目标词汇的辨识能力及对信息的甄别效率。教师前置了观察并辨析信息间联系与差异的过程,让学生的推理过程更流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关闭音频,仅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猜测人物的对话或发生的故事,然后播放音频验证。教师也可以利用听力的标题引导学生预测可能会提到的词汇或者信息点,并将这些词汇和预测信息写在黑板上,然后播放音频。第一句话播放完后,教师引导学生继续预测,可以在黑板上增加新的词汇或信息,也可以删除旧的。如此继续,学生会发现黑板上的信息越来越明确,他们的预测越来越准确。可视化方式能在听前最大限度地激活元认知,学生带着自己的预测去听,会更有目的性,学习更为高效。

二、听中解析,以充分理解为导向,加强梳理

听的意义不是抠词,更多的是整体感知听力内容,把握所听素材的主题、情境、人物、事件等要素。在教学中,有时听语篇比阅读语篇文字更能帮助学生体会语篇中人物的身份、情绪、态度等隐性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听力任务是一个完整的情境,为了把握听力整体内容,教师可以在听中穿插过渡性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

(一)补白语言盲区,利理解

学生能听懂,并不表明他们能用语言表达。表达除了使用文字之外,还可以使用图片、肢体、表情等形式。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的 Cartoon time板块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听选活动,选项用表情包形式呈现(见图3)。

三年级学生积累的情绪类词汇不多。针对对话中语音、语调的变化,教师可以使用表情包图片设计听力任务,提醒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关注对话中人物的情绪,补白语言盲区,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对话情境。学生在听中解析故事主人公的情绪,激活了对情境的想象,有助于他们进行逻辑推理,理解文本内涵。

(二)补充推理线索,利思辨

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将听力内容背后所隐藏的信息动态而有序地展示,会形成一种线索或方向,助益学生准确地理解材料中一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容。

例如,六年级下册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的Cartoon time板块内容比较简单,尽管语篇中有个别生词,但学生观看无声的动画视频,就能完整地理解故事。教师打破常规,采用听力形式教学,则能提升语言输入的品质,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比仅仅看画面理解故事更有价值。

故事中的两个生词travel及traveller是线索词,学生借助主人公Bobby对计划的具体描述能够推测这两个词的意义并理解Bobby周游世界的计划。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

学生首先根据问题“Where will Bobby go?”听第一遍故事,锁定Bobby想去的地方。然后,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以画笔形式绘出Bobby从英国到美国再到澳大利亚的旅行过程(见图4)。

师:So you know Bobby wants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呈现词组travel around the world,播放travel around the world的音频并教学)

师:So whats this?

生:Its Bobbys travel plan. (教师呈现Bobbys travel plan)

师:And can you guess what he wants to be? (呈现两个选项,taxi driver和traveller)

生:He wants to be a traveller.(教师隐去选项,呈现traveller,播放音频并教学)

学生借助收听故事后的互动图示,较快理解了travel around the world的含义,并找到故事的主题Bobbys travel plan。通过文字提示,学生在taxi driver与traveller中没有悬念地选择了traveller。学生依托互动方式,在听中理解,从听中学习,有效提升了推测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借助统计工具,利缕析

有的听力任务包含多重信息,庞杂交织。教师可以在听的过程中间穿插图表等统计工具,帮助学生梳理信息,从而提升听力理解效果。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 Unit 7 On the farm的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听对话,描绘场景”的活动。听力材料是两个孩子参观农场的对话,涉及的环境信息包括农场的多种动植物。听第一遍材料时,学生利用表1记录关键词与重点信息。听第二遍时,学生校对信息细节。然后,教师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所听信息。听第三遍时,学生核对绘画与所听内容是否匹配,并对他们的绘画作品进行修改与润色。

表格成为学生确认听力信息,梳理信息,绘制场景的有效抓手。在听中,学生学习并应用流程图、表格等数据分析工具,不仅能提升听力理解的实效,而且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听后运用,以高效输出为导向,统整生成

图形比文字更具有逻辑性。当听力任务设计指向辅助学生建构听力内容的总体脉络时,图表等可视化设计方式能够实现对听力材料的结构化呈现。这些可视化成果与说、写、画等方式统整融合,将为学习活动创造更大的空间,能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图表梳理信息,利综合

一张图就可以唤醒学生的思考意识,一张图就可以让学生领悟学习某类知识的关键策略。各种结构的流程图可以引导学生在采集信息的同时,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有效地处理信息,在听后的读、说、写等活动中优化学习效益。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 3 A healthy diet的Story time板块时,教师设计了“听音填选”的活动 (见图5)。

学生听教材主人公Yang Ling的饮食介绍,选择她日常吃的食物,并将序号填入金字塔图表的不同区域。在学生获取关键信息后,图表便迅速变身,成为理解化语言输出的支架。学生使用a lot of、 some、a little、a few等介绍自己的饮食习惯,拓展语言运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使用思维导图、连续的文本插图等桥接听力理解与听后拓展任务,使其成为学生语言输出的支架,作复述与缩写之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一方面,可视化的听力成果将抽象复杂的思维过程变得一目了然;另一方面,简明直观的图示被赋予丰富的思维,有了灵魂,为学生听后运用厘清了思路,注入了活力。

(二)绘图整合信息,利统整

听力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辨别某些单词的发音,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与沟通。学生不一定需要知道他们所听的内容怎么写,但至少要理解他们所听的内容。画面能部分弥补、整合信息,辅助学生更有序地展开语言活动。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Unit 8 Dolls 的Fun time板块时,教师设计了“以听绘图”的活动(见图6)。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听内容选择一个雪人,并完整地描绘出雪人的样子,以此展开听后写话教学。听力材料如下:

This is our snowman. Hes tall. His mouth is big. Its orange. His eyes are small. Theyre green. His nose is big and red. Look at his hat. Its black. Hes cool.

留白的雪人,激活了学生关于身体部位及色彩的背景知识。教师整体设计听力理解的描绘雪人活动与听后的看图说话、写话活动,学生从听到画到说再到写,其思维活跃、流动而可视,学习过程一体统整。

(三)情境激发想象,利创生

听是一个接收、理解的过程,它能够打开学生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在以听的方式与文本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筛选、猜测、联想,为听后语言输出创造了更宽广的空间。

仍以三年级下册 Unit 7 On the farm的“听对话,描绘场景”的听力任务为例,学生听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构思绘出了生机勃勃的农场图景(见图7)。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绘画作品,录制一段介绍音频,其中一个学生表达如下:

Look at the farm. Its big and beautiful. Look at the trees. They are green, yellow and brown. The birds are happy. These are flowers. Those are kites. Theyre colourful. Look! Thats a white cat. Its behind the pumpkins. How lovely! What are those? Theyre pear trees. I like pears. Are these ducks? Yes! Theyre cute. This is me! This is my farm! What about you?

听力材料留给学生的记忆通常转瞬即逝,信息无法被分毫不差地表述出来。从语言输出的角度而言,学生对农场的描述整合了所听的大部分信息,融入了他们对农场的合理联想。教师创设多重听后拓展运用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而自由地表达,让学习活动的生本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听力任务设计不是作业,它真正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他们提取、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听前,可视化方式能够辅助感知,提高学生听力判断的速度与准确度;听中,利用可视化方式能有效解析文本,帮助学生完整地把握文本信息及其内涵;听后,可视化听力任务与其他教学方式多元融合,为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新方式。

参考文献:

[1] 林小芳.巧用可视化技术提升阅读教学实效[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1(5).

[2]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 武和平,李乐.释“看”:英语课标的新增语言技能[J].课程·教材·教法,2021(9).

[4] 李睿.回归教材: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六要素听力教学设计[J].英语学习,2021(5).

[5] 魏忠.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 刘濯源.基于思维可视化的课程改革支持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6(21).

(林小芳,江苏省常熟市义庄小学,邮编:215500)

猜你喜欢

任务设计听力教学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任务型学习研究
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研究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浅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英语口语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