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中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思考
2022-04-29陈莹
陈莹
【摘要】本文以中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研究为切入点,以课证融合为视角,结合1+X业财一体化初级证书标准,通过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业财一体化;1+X证书;课证融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我们要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高度深化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结合“1+X业财一体化”初级证书标准,从课证融合入手,结合我校会计事务专业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客观原因,探索以课证融合为视角的课程教学改革和教法提升。
一、《会计信息化》课证融合在我校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分析
从我校会计事务专业同年级三个财会班进行模拟抽样对比对照测试。对照组A班按照现有《会计信息化》进行教学,模拟考证前不进行针对性复习和上机实训;对照组B班按照现有《会计信息化》进行教学,模拟考证前半个月在真实考证平台上突击培训;对照组C班在按照现有《会计信息化》进行教学时,针对每个章节知识点和实操环节,融合融入考证平台同步教学,模拟考证前也给予半个月在真实考证平台上突击培训。
以课证融合为视角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存在以下问题。
1.会计电算化教学没有体现出业财融合
学生对原《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满意度并不高,以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现状是将各个教学模块孤立对待。一方面,学生看不到各模块间联系,他们被动参与学习,只是机械性地操作财务软件,不能理解知识点在财务处理中的应用,缺乏举一反三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影响学生对业务财务一体化知识体系的构建。
通过三个班级模拟考证通过率数据比较,业财课证融合得越好,考证通过率就越高,反之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几乎下降一半,严重影响学生考证的积极性。
2.会计教师信息化水平不高
中职学校中,同时具备计算机专业信息化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教师比较缺乏,相当一部分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对大数据、移动终端、人工职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资源、新技术手段了解不多,灵活运用的更少,没有将原有的会计知识体系与新手段、新资源进行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学生的课堂练习以及考试成绩没有形成数据可视化,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教师没有及时进行自我提升,由于缺乏对课程设置的研究,缺乏业财一体化的教学思维和岗位经验,导致教师难以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改革,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中职会计事务专业学生无证可考
由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消,收银员证取消,让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无证可考,从而导致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以及初入社会工作时没有任何职业能力证书,极大地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4.会计信息化教材与“1+X”考证教材脱钩
我校会计事务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采用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会计信息化使用教程》,该教材选用畅捷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T3软件,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功能特性,任务练习和实训应用等所有教学环节都在T3云平台中实现。
但是,参加“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采用新道科技公司的业财一体化软件平台。软件平台不一样,实训应用和部分章节内容也有所差别。造成当前学生上课教材与“1+X”考证教材不一致,增加学生考证的难度、降低考证通过率。
5.思想道德教育没有融入课堂教学
在中职会计课程中,教师往往将教学重心放在课程教学上,缺乏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会计法律知识的引导,难以激发学生对法律的敬畏。导致学生一旦踏入社会,很容易在利益的驱使下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因此迫切需要为会计事务专业的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道德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会计信息化》课证融合研究的重要性
1.考证起步晚、认识不足、空白点多
201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六条内容明确提出:自2019年开始执行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施行,也就是“1+X”证书制度,并明确提出要以其作为职业教育基本制度来予以推行,职业教育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设计、教材创新开发、师资力量培养等几项内容来做出改革。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截止2022年3月份,海南省中职学校参加申报新道科技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的1+X考证考试人数:435人,考试的中职学校合计:6所。很多学校还没有起步,报考人数还是一片空白。
2.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基础教育和技能教育获得双重提升
目前,我国会计行业处于“大数据”智能财务、电子化单据、财务云的技术时代,许多会计工作都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来实现的。为了培养适应新发展阶段需要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职业,我们亟需将原有的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修改为《会计信息化》课程。同时,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职业岗位道德素养,我们尝试将《会计信息化》课程模块对应1+X证书内容模块,将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有机衔接,实现课程标准与1+X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技能等级证书初级标准相融合,使中职会计事务专业学生全面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思维,更好地体现业财融合,提升从业技能。
三、课证融合视角下《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在“1+X证书”制度当中,“1”主要是指学历证书,“X”主要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个专业多项技能是“1+X证书”制度的核心和灵魂。在实施“1+X证书”制度的每一个环节,课证融合必然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保障,可以做到兼顾学历教育质量和职业技能提升,二者不偏不废,更加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在课证融合中,“课”是指课程体系,“证”是指满足职业从业要求的多种证书。
《会计信息化》课程如何进行课证融合,笔者以我校会计事务专业为例,进行如下的探索、思考、研究和实践。
1.修改学校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课程体系与课时安排,将《会计电算化》修改为《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课程是会计事务专业技能课程,通过单项训练模块融入,课程模块融入的方式将1+X业财一体化信息化应用初级证书内容适度融入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现有《会计信息化》教材,各个章节模块对照《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初级“1+X”证书教材的各个章节模块,从“强化”和“修补”两点入手。
强化:在完成会计信息化操作平台的基础上,再去进行业财一体化平台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实训能力和软件适应能力。同时在完成财务部分基础上,着重强化企业真实业务部分跟财务的整体化、一体化实操训练。
修补:将业财一体化平台的业务题去补充会计信息化课程的业务薄弱部分,邀请业财一体软件平台研发单位工程师根据考证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出题,有效地建立学生常规模拟考证试题库和训练题库。
2.合理运用教学平台与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信息化、数字化大背景下,教学平台可以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准确的分析。数据化的实训成绩对比分析和考试成绩报告可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通过记录每次实训或考试的成绩,绘制成绩波动的曲线,更快发现问题,找到需要提高的知识点和自己的优势点。让学生及时对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老师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化分析,可以快速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准备相应的补充练习。
3.加大软硬件投入,搭建专业教师团队
学校可以按照1+X业财一体信息化证书考试标准建设专用机房,硬件保障完善到位,采购适配的考证培训平台。另外,建立双师型课程师资队伍是确保优化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基础。学校可以抽调专业教师搭建团队,深度研究1+X业财一体化信息化应用初级证书考试内容,轮流派老师到业财一体信息化平台研发单位去顶岗学习,深度掌握考证内容和业财融合深度知识。提倡会计专业教师参加1+X业财一体化信息化师资培训考核获取师资证书,从而有效地将实践教学与信息化相融合,组建完善的实践教师团队,确保课证融合教学得以有效稳定展开。
4.导入智慧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提升课证融合教学效果
混合教学是从教师的视角设计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学习。它一方面融合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优势,另一方面,关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结合,促进教学变革。
按照混合教学模式的特征,我们按照四个步骤针对《会计信息化》教材和《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初级的内容改进教学设计内容和课堂教学顺序。
第一步:明确混合教学目标,分析班级学生特点。根据教学平台的学生学情统计数据,教学目标分高中低三个目标。目标一:优秀学生既要学好《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知识,也要完全对接《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初级考证要求强化知识点和实操点的上机实训。目标二:中等成绩学生对接《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初级考证要求,以上机实训为主要学习任务。目标三:相对较差的学生主要强调《会计信息化》课程学习和实训,通过“修补”的方式个别针对性给予考证方向的辅导,力求在未来第二次考证中达标。
第二步:设计、开发、应用混合教学资源。针对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平台上分别推送课前学习资源,在三类课证融合教学资源设计上,分别从难到易、从综合到分类、从整体到局部,满足学生分层分类的教学要求。
第三步:设计线上和线下的混合教学活动。线上课前教学资源推送、问题分析、自测学习效果;课中师生互动,重点在完成“1+X”考证环节任务完成率和正确率,老师针对教学难点进行答疑分析,对于相应的考证和教学难点让学生反复强化训练;课后安排线上复习和答疑环节。线下由任课老师和教师教研组认真准备课证融合的教学设计、充分演练和讨论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第四步:实施混合教学评价,包括传统教学评价和在线教学评价。为了检验课证融合模式下智慧课堂混合教学成果,课堂上进行师生互评;邀请同校老师或其他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旁听课堂教学,课后听取旁听老师的评价意见。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的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功能,全程跟踪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评估,及时反馈和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案。
5.加强会计事务专业学生思政教育
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还应着眼于立德树人,应尝试在日常教学中做到课课有思政,节节能育人。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进一步的认知和深刻的了解,并对自己的岗位和工作有无限的热爱。
在会计事务专业的课证融合教学实践中,对课程知识点、实训技能点梳理教学内容,对标融入思政教育课程设计六个目标,充分挖掘知识点内的思政元素,对标三个方面的思政元素:(1)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中职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进而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校会计事务专业《会计信息化》和《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初级“1+X”证书考证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三组实验班模拟考证对比分析和其他调研方式,课证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在探索实践中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在课证融合视角下,调整课程设计,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增强业务和财务一体化教学意识。学生的专业教育质量得以保证,学习兴趣增加,专业技能提升显著。随着1+X证书制度的不断推行,我校会计事务专业课证融合的变革是教学中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明桂.“1+X”证书制度下的中职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探究—以《业财一体化应用》证书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
[2]朱晴.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及其价值指向分析—以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03).
[3] 刘丽娟.“大智移云”时代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及其培养机制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1).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中职教育专项课题“新发展阶段中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海南省农业学校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HV2021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