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评价体系校本实施策略
2022-04-29陆露
陆露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校本评价体系对学生展开运算能力评价,其适合性更高,调动效果更强。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围绕学生学习现实做策略设计,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特别是在运算能力评价环节,教师适时启动校本评价机制,对学生运算情况做梳理和分析,对学生运算存在问题做科学研究,都能够提供更多应对措施,帮助学生理顺运算思维。在具体操作环节,教师需要找准评价角度,针对学生运算表现做评价,让学生在自评、互评、反思、归结中建立数感认知。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评价体系;校本策略
教学评价是学科教学重要内容,在学生运算能力评价环节,教师渗透校本评价体系实施策略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其评价的适合性,为学科教学注入丰富动力。校本评价体系是根据学生运算现实做出的体系构建,教师在具体实施时,要从不同角度做出探索,对实施程序、实施情境、实施活动、实施时间、实施策略等做出深度研究,找到更多操作起点,无疑能够极大提升执行效果,为学生运算能力培养提供更多助力支持。
一、理清实施程序,建立评价教学起点
教师对学生运算能力进行评价,这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操作,学生习惯教师进行书面的、口头的评价,但得到的信息大多是“对与错”,这样简单而笼统的评价,不能对学生形成太多启示。校本评价体系构建时,其关注点不再仅是“是非”判断,还要对学生运算思维特点、步骤设计、程序执行、出错原因、纠正方法、方法应用等内容做全面梳理,教师在执行评价标准时,要先做好研究,吃透策略内容,理清评价的程序,这样才能确保校本评价体系的顺利打开,为学生带来最有效的指导。
学生对运算错误有不同体验认知,教师需要有提醒、引导的主观意识,借助校本评价体系构建机会,为学生带来更多参与机会。如教学小学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师将学生带到校园之中,拿出软尺,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校园一块多边形花坛做实际测量,然后计算出具体的面积。学生对这样的户外测量活动有更高参与热情,都能够主动行动起来。经过一番操作,各个小组的计算结果呈现出来,但出现了较大误差。教师要求学生展开集体讨论,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学生刚开始还指责其他小组操作存在问题,教师出面提醒后,学生这才开始做自我反思,重新做测量,对每一个细节都做精准操作。学生再度呈现计算数据,其误差大大缩小。教师对学生操作情况做评价,特别对学生纠错操作做正面点评,要求学生建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唯有精益求精,才能获得最精准的结果,这也是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现实需要。
教师利用现场操作活动推出运算任务,而且是集体操作活动,为学生带来鲜活的学习体验。教师组织学生做反复测量计算,不仅减少了误差,还能对学生形成心理触动,让学生建立严谨的操作态度。教师对校本评价体系构建有深刻的理解,在执行过程中能够创造性运用,无疑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其助学作用也会充分发挥出来。
二、创设实施情境,调动评价教学气氛
学生运算机会有很多,口头运算、笔算、心算等,教师进行运算评价时,要有对接性,不能总是以书面作业形式呈现,这样难以形成评价纠正效果。学生出现运算问题的情况千差万别,教师评价也需要有不同呈现形式,创设适合的评价情境,不仅能对学生形成心灵触动,还能帮助学生进行对应学习,形成点对点式的纠偏,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建立的运算认知会更深刻。案例投放、错题讨论、媒体展示、问题调动、实物观察、故事讲述、实验打开等,都能够形成评价氛围,教师要针对学生运算问题特点做具体的选择。
教师在学生运算之前,为其准备了视频材料,让学生做直观观看,对一些错误操作做对应检查和梳理。如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在布设运算训练题目后,推出一段视频,这是一个学生计算的现场记录。视频观看过程中,学生有更多发现,都能够主动做发言:这个同学计算出现了错误,因为小数位数不同,他在减法运算时,把减数中的小数百分位上的3直接抄写下来,这是混淆了加减法的不同要求。如果这是加法题目,小数百分位对位为0,是可以直接将数字抄写下来的,但这是减法的减数,显然是不能直接抄写下来的。还有学生说,因为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是0,不够3减,需要向上一位借1,而上一位被借走一个1,后面计算时不能忘记……教师对学生观看评价情况做梳理和归结,对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做重点提示,为学生顺利展开运算创造良好条件。
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展开运算操作,而是先利用视频投放错误案例,让学生来寻找错误,将学生带入深度思考环节。学生顺利发现这些错误操作,自然会在实践操作中做出规避。学生思维比较灵动,教师借助媒体手段做现场展示,目的是让学生建立清晰操作路线,避免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
三、组织实施活动,丰富评价教学手段
对学生运算能力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有创新设计的意识,推出一些适合的评价活动,学生接受起来没有什么障碍,其评价作用会更为突出。如互动评价活动,教师让学生进入学习小组,对同伴运算情况做评价,不仅要找出问题和错误,还要给出具体的纠正建议。学生对互评有特殊敏感性,自然会主动响应。教师对学生评价情况做宏观掌控,及时做出辅助和引导,确保运算评价程序顺利推进。再如“找错”游戏,教师列出典型案例,让学生限时寻找运算错误,看谁找的更准确。学生对这样的活动也比较感兴趣,参与热情很高。
教师组织一些纠偏活动,需要与学生错误进行对接,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如教学《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时,教师设计一些计算题目,学生运用相关计算法则展开运算操作。在评价环节,教师推出集体互评任务:同桌两个人展开合作学习,相互评价其运算情况,不能只关注对错,还要对计算存在问题做细化分析,归结其优点,也要找出其缺点。学生对互动评价是比较有热情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适时做出提醒,让学生关注一些细节。如扩大被除数时,末尾会忘记添加0;商中间也会出现0的问题;被除数末尾的0没有移上去;还有小数点点移错的情况。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展开梳理性评价,课堂研学气氛活跃起来。
教师推出互动评价活动任务,为学生提供难得交流机会。因为要找出对方的优点,还需要关注其缺点,这样的评价增加了更多内容和要求,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开始丰富起来。评价已经不是单纯的对错评定,而是一种学术性研讨,这是校本评价体系构建所追求的。
四、改进实施程序,增加评价教学亮点
教师执行校本评价体系策略时,要随时做出改进和调整,以体现评价的适合性。校本评价机制构建时,要求教师有对接的意识,针对教学实际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学生运算问题多种多样,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这些问题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教师要对问题特点做及时应对,随时有应对之策,这样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校本评价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有灵活运用的意识,这样可以确保评价活动有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学生运算问题众多,教师对这些问题做细化研究,能够做出更多应对设计。
学生出现运算错误时常发生,教师有预判意识,但很多错误都有个性特点,常常超出教师的想象,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需要改进纠偏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真正起到警示的作用。如教学《简易方程》时,有这样一道简易方程题目:18(x+0.9)=22.5。有学生这样操作:18(x+0.9)=22.518x+0.9=22.518x=22.5-0.9。这个错误很明显,不拆括号就开始计算。还有这样的案例:2.5x+x=10.52.6x=10.5,同类项合并出错。这些问题看似是马虎原因造成的,其实不然,很多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原理没有彻底搞清楚,在运算中才会出现这样的所谓的“低级失误”。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案例时,不是直接判定错误,而是要求学生做自评,说说计算操作程序设计,介绍其中蕴含的算理。学生进入到自评环节后,很快就发现了错误,自然会有比较强烈的触动,并展开细致检查,对解题路线做重新梳理,找到致错的真正原因。
学生进入自评环节后,需要对算理做梳理,自动发现问题,其心理触动会更强烈,反思意识也会更顺利启动。在这个操作环节,教师没有做太多提醒,也没有给出是非判断,却能够让学生自觉做反思和纠偏,无疑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学生对运算错误存在一些偏差认识,认为凡是计算错误都与马虎粗心有关,只要认真一点,这些错误就完全可以避免了,很显然,这是很简单幼稚的想法。教师针对性做出引导,给学生规划纠偏路线,不仅能够让学生找到纠偏的方法,还能够从思想方向上做建构,这样才能从源头杜绝错误的发生。
五、延伸实施实践,提升评价教学品质
学生运算问题有共性特点,也有个性表现,教师运用校本评价机制展开应对时,要做好关联性分析,找到致错的原因,进行集体纠偏和个别指导的方式,为学生规划纠正路线。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是最为常见的现象,教师在应对方案设计时,不能只看到错误本身,还需要有延伸思考的意识,对学生思维情况做科学分析,从根本上做出评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教师有意识推出一些实践性运算任务,让学生做好计算分析,建立正确的思维通道,这样才能提升运算的正确性。
教师对学生出现错误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时,要对致错原因做深度发掘,找到根性问题,才能做出最有价值的引导,让学生自然建立正确思维认知。如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学生会在几个方面出现错误。如不能正确理解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特征。“500的因数个数要比5的倍数的个数多。”这个判断题目显然是不成立的,很多学生会出现判断失误。教师针对学生致错原因做分析: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即使这个数很大,而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即便这个数很小。学生明白了出错的原因后,都会有顿悟的感觉。教师责成学生写一篇数学运算日记,针对这个错误展开深度思考,如何才能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学生对这个问题做深入分析,不仅对数学概念应用有了新的认识,还对数学思想实践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出现错误做对位解读,要求学生为此写出数学日记,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符合校本评价机制要求。学生对平时运算错误重视不够,教师以一个小错误做学习反思设计,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体验会更为丰富。学生对待错误的态度亟待需要改变,教师反复强调往往没有太多效果。让学生展开主动反思,如写数学日记,就是非常好的方法应用,其矫正效果会更为显著。
六、完善实施策略,促进评价教学内化
校本评价机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制度和教学策略,教师是执行者,要结合教学实践展开深度研究和验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梳理,找到一些改进的方向,在不断完善中提升校本评价体系的应用价值。学生运算会出错,教师评价的目的不是简单纠错,而是找到出错背后的原因,对学生思维做诊断,这样才能建立更多预设,将学生的运算错误消灭在萌芽中。教师围绕校本评价机制做教学研究,针对课题要求进行教学实践,都能够带来丰富教学启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教法应用意识,以提升教学品质。
教师执行校本评价标准时,需要有随时调整的主观意识,以提升评价的矫正作用,不仅让学生找到致错的原因,还要对思维短板做科学分析,作出对应补偿训练。如教学《分数加法和减法》时,面对异分母的加减运算题目,学生运算出现问题大多在“通分”环节,在加减之后,还有“约分”的问题,也是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通分是将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需要找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学生直接将两个分母相乘得到乘积,用这个乘积做分母,虽然计算结果是正确的,但操作过程会比较麻烦,自然不合乎要求。在结果处理时,学生也会忽视约分的环节,这样的分数不是最简分数,也不符合要求。教师对这些细节做评价和纠正时,要给学生以更多示范,让学生建立缜密的思维习惯,对每一个运算环节都做科学设计和推导,以提升计算的规范性。
学生容易出现一些微小的错误,这些问题不解决,难以建立其缜密的逻辑构建意识。教师关注学生运算细节问题的处理,不仅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思考的机会,还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建设,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思考中完善自我,追求运算的精益求精。
教师执行校本评价体系策略时,要对教情和学情有客观分析,以提升评价的准确性,发挥评价的助学作用。学生运算能力有高低之分,教师借助校本评价体系做具体的评估,不仅要给学生以客观判断,更需要对学生存在问题做及时矫正和指导,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快速做出修正,建立正确的学习认识,掌握更多运算的方法,这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缪春芳.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与学—浅谈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教师,2022(01).
[2]程红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运算能力的探究[J].辽宁教育,2022(03).
[3]陈慧.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03).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武进区区级备案课题“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评价体系的校本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