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哈莉黛?埃迪普?阿迪瓦尔作品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分析
2022-04-29段丽竹
段丽竹
土耳其的女性主义随着土耳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而发展,东西方的剧烈冲突和深入交往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19世纪奥斯曼帝国急剧衰落,有识之士们意识到西方的先进和自身的落后,开始西方化和现代化的探索,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在此过程中,女性的处境受到广泛关注,时人普遍认为女性遭受压迫和束缚是导致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对“女性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主张提高女性地位。受欧洲发达国家女权运动的影响,人们批评女性只被局限于妻子和母亲的身份,希望女性更多地参与社会生活。此时女权运动的参与者大多为男性知识分子,只有少部分女性参与其中。这些女性中,作家哈莉黛·埃迪普·阿迪瓦尔( HalideEdip Adivar,1882-1964)(以下简称“哈莉黛”)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人物之一。
哈莉黛是土耳其作家、女性主义者、政治家、教育家。哈莉黛写了21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2部回忆录和2部戏剧作品,是土耳其多产的女作家之一。哈莉黛因为自身所受的教育与个人生活经历,对当时的女性问题尤其关注,大力倡导男女平等,通过各种途径为女性谋求权益。哈莉黛是土耳其女性主义的先驱,为土耳其女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哈莉黛与土耳其女性主义
哈莉黛于1882年出生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幼年在家中学习阿拉伯语、波斯语和音乐课程,后来进入美国女子学院就读。这是一所长期从事女性教育的学校,哈莉黛是该学校第一位获得学位的穆斯林女性。她在学校学习了物理、几何、代数、心理学、历史等课程,接触了宗教宽容、男女平等、国际主义等理念。在学校的最后一年,哈莉黛和自己的数学老师萨利赫·泽卡结婚,因此她在早期的翻译和著作中使用了哈莉黛·泽卡这个名字。1908年,奥斯曼帝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青年土耳其党人恢复宪政,各种社会活动空前活跃。对女性社会地位十分关注的哈莉黛开始在报纸中发表关于女性权利的文章,为女性发声。
1909年4月,反对青年土耳其党人政变爆发。此时哈莉黛因为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被视作当时的女性领袖。担心被谋杀的哈莉黛逃往埃及,随后转至伦敦。此时英国正在爆发妇女选举权运动,关于男女平等的辩论如火如荼,哈莉黛亲眼见证了西方的女权运动,认识了伯特兰·罗素等人。几个月后,哈莉黛返回伊斯坦布尔。除了写政治作品外,她也开始创作文学作品,发表了小说《幽灵》和《拉伊克的母亲》。1910年,萨利赫想要遵循一夫多妻的传统再娶一个妻子,哈莉黛毅然与其离婚,在作品中开始使用哈莉黛·埃迪普这个名字。同年哈莉黛出版了小说《赛维耶·塔里普》,讲述了一个女人离开丈夫与心爱的男人生活在一起的故事。这部小说被视作女性主义小说,引起了许多批判。哈莉黛的文学生涯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就是第一阶段,以女性、爱情为主题,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作品的人物中可以看到作者自己的影子。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都是那个时期她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文学评论家恩吉军对哈莉黛这一时期的小说这样评价道:“女性已经觉醒……女性为了养育自己的孩子必须变得强大。男性和女性的教育已经不能分开来看。”
1912年,巴尔干战争爆发。战争期间哈莉黛依然为了女性能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而奔忙。她创立了“提升妇女协会”,这是奥斯曼帝国第一个女权组织。该协会重视女性接受教育的情况,对女性提供援助。哈莉黛自身也积极投身于教育行业,被教育部长萨伊特先生任命为达鲁穆阿利马特学校的教师,该学校是为女子小学和中学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1916年,哈莉黛前往贝鲁特和大马士革,担任土耳其女子学校督学。在这里哈莉黛遇到了第二任丈夫阿德南·阿迪瓦尔。他们在1917年结婚,此后哈莉黛的作品署名为哈莉黛·埃迪普·阿迪瓦尔。因土耳其军队撤离黎巴嫩和叙利亚,哈莉黛和丈夫不得不回到伊斯坦布尔。背负着文学和政治双重责任的哈莉黛投身到民族斗争中去,独立战争期间她与丈夫辗转于安纳托利亚地区。因为她对军队提供的支持和进行的斗争,她先后获下士、中士和军士长军衔。另一方面,她写下了许多耀眼的小说,如《新图兰》《火中涅槃》《杀死淫妇》等。这一阶段,在现实主义的影响下,她的作品反映了她在战争期间在安纳托利亚目睹的事件和英雄主义精神。这些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化身安纳托利亚的女强人抵抗敌人的入侵。
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丈夫阿德南参与了进步共和党的建立,后该政党被取缔。随着土耳其一党制时期的开始,哈莉黛与丈夫不得不离开土耳其。在异国他乡的20年,哈莉黛继续为了民族和妇女权利而斗争,她在美国和印度进行演讲,并应甘地之约前往印度。1939年哈莉黛返回土耳其,担任伊斯坦布尔大学英语系主任。1950年,哈莉黛当选为民主党独立议员。这一阶段哈莉黛的作品关注战争和斗争后的社会问题。她最出名的小说《有苍蝇的杂货铺》正是这个阶段的作品。
充实的生活、逃亡、战争、斗争、爱情、政治和文学,哈莉黛的人生几乎是土耳其社会和文学的缩影。在女性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的年代,哈莉黛凭借巨大的勇气和才能证明了自己,成为时代的榜样,激励了所有追随她的女性。对于“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女性”这一问题,哈莉黛在她的作品中,尤其是早期作品里,通过刻画一个个理想的女性形象做出了回答。其中《韩丹》这部小说中,女主角韩丹的形象不仅反映了哈莉黛对当时土耳其女性的期待,而且有许多哈莉黛自身的影子。
二、小说《韩丹》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韩丹》是哈莉黛在1912年发表的一部书信体小说,小说由书中人物写给彼此的69封信件组成。故事发生于奥斯曼帝国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执政时期,讲述了年轻女孩韩丹的爱情故事及其寻找自我的过程。韩丹爱上了教授自己私人课程的老师纳泽姆,面对纳泽姆的求婚,韩丹认为纳泽姆只是把自己当作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同伴,而不是出于纯粹的爱情,因此拒绝了纳泽姆,转而嫁给了比自己大许多岁的富人呼斯努帕夏。在纳泽姆被捕入狱自杀后,韩丹与呼斯努帕夏前往欧洲定居,后在发生婚姻危机时夫妻分居,韩丹与表妹奈里曼的丈夫拉菲克·杰马尔相识相知并互生爱意,最终韩丹在对表妹的愧疚中去世。小说除了通过不同人物的信件、从不同的叙事角度对韩丹进行细致的心理剖析来讲述她的爱情悲剧之外,还反映了当时女性主义者们最关注的女性教育、婚姻、男女平等问题。韩丹无疑是哈莉黛在小说中理想化的角色,她的形象可以从她所受的教育、爱情和婚姻观念、对社会生活中男女地位的思考来进行分析。
(一)内在比外在更为迷人的知识女性
哈莉黛眼中的理想女性内在比外在更为重要,学识才是女性最吸引人的地方。这一点可以从拉菲克对韩丹印象的转变中看出来。起初拉菲克只从家人口中听说过韩丹。 “杰马尔先生说韩丹从小时候起就表现出不平凡,讲她的故事。奈里曼提到韩丹的才能和美貌。一直安静地听着的萨比热夫人听到韩丹的美貌时,终于忍不住说道: ‘你别相信,拉菲克先生,韩丹什么样都有可能,是一个聪明的女孩,但是并不漂亮。我相信她所说的话。我姑姑也说了她并不漂亮。”这就是拉菲克在见到韩丹之前对她的印象,尽管身边充满了别人对韩丹的赞美,但拉菲克对她的印象只停留在外貌的美丑上。拉菲克第一次见到韩丹后在给奈里曼的信中写道: “奈里曼,我和韩丹无所不谈。谈了可能会让你睡着的社会、经济、哲学甚至于政治,谈论了一切。慢慢的,我的眼睛离开了她迷人的眼睛和头发……而且韩丹比塞尔维尔和纳泽姆还要更为理解我。”在与韩丹接触后,拉菲克就被她的学识所吸引,而不再关注外貌的美丑,这正体现了哈莉黛认为女性的内在比外在更为重要的理念,而女性的学识来源于她所接受的教育。哈莉黛在文学作品和社会活动中一直十分重视女性教育,她的女性教育理念在韩丹身上也得以体现。
韩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这点可以从奈里曼的信中看出: “第二天之后我就和韩丹一起进入上课的房间。数不清的老师进入又离开那个墙上洒了墨汁、摆着课桌椅的可爱房间。有络腮胡的、没络腮胡的、戴头巾的古兰经和阿拉伯语老师;时而疯狂、时而软弱、时而枯燥又令人害怕的英语老师;亚美尼亚、匈牙利、意大利,甚至我都不知道是哪里人的音乐老师……她充满了学习的热情。了解、不断地去了解,不仅仅在书本上,她对于了解和认识自然界内、人类身上的一切、抽象的事物有无尽的精力……学了一两门语言和一点钢琴弹奏之后,她的学习欲望与日俱增。他们给她请了更加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老师。”杰马尔先生为女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把韩丹培养成有丰富内涵的女性。然而这种行为在当时并不被所有人认可。奈里曼在信中写了自己与萨比热夫人关于韩丹继续跟其他老师学习的对话:“我说‘韩丹刚满17岁。她的学业还没有结束。就算不是这样要结婚也得20岁。姨妈说:‘完成学业对一个女孩儿来说有什么意义?知道几门语言,她也不是要成为书记官啊!这个年纪还不想丈夫非常荒谬,时间过得飞快,她20岁会结婚吗?我14岁就结婚了,我的外祖母12岁,我可怜的母亲结婚年龄比我晚6个月。”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传统对女性的定位还是在婚姻和家庭之中,并不期待女性承担其他社会职能,只有极少数富裕家庭的女孩儿才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哈莉黛对韩丹的理想化塑造体现在韩丹迥异于大部分女孩儿的教育上,把韩丹塑造成了一个接受过东西方教育、懂艺术、关注社会现实、独立思考、有学识的女性。
(二)追求男女平等
哈莉黛对韩丹的理想化塑造还表现在韩丹对待男人的态度上,对此奈里曼写道: “当韩丹到了该回避男人的年纪,她并不像我们一样躲开。姨妈强烈要求孩子们疏远老朋友甚至是亲戚时,韩丹依然和她爸爸的许多朋友们坐在一块儿交谈。他们大多是年长且可敬的男人。但是韩丹很容易就能理解他们,和他们分别成了好朋友。”哈莉黛也借韩丹之口对男女不对等的关系做出批判: “只有孩子才是独属于一个人的。我说什么呢?不是人,而应该是女人。因为每一个男人都会有我所说的,独属于他的母亲、妹妹、爱人和一个女人。但是女人不是那样。任何一个女人都不会拥有我所说的那样一个男人,独属于她们的只有孩子。”韩丹并不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女人就该低男人一等,她泰然自若地与男人们交谈,理解他们所说的内容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生活中不平等的现象做出批判。
(三)追求纯粹的爱情和婚姻
韩丹眼中的婚姻和爱情的关系,可以从她拒绝纳泽姆的求婚后写给奈里曼的信件中看出来:“纳泽姆在课后忽然对我说道: ‘……之前因为我是一个没工作没钱的人,不敢期待能找到一个生命的伴侣。但是我观察了你,我知道你不是一个为了工作和金钱,而是为了伟大理想目标可以成为伴侣的女孩儿。因此我才有勇气向你开口……我在听纳泽姆眼里带着火和热血地讲述梦想,听这些也许缥缈也许狂热的话语时我感到很沮丧。你注意到了吗,奈里?他在跟我求婚时缺少一个东西:他在请求我与他的理想结婚而不是与他自己。没有一个温柔的字,没有一个爱意的眼神。”韩丹追求纯粹的爱情,即使她对纳泽姆有崇拜和爱,但是发现纳泽姆对自己的爱情并不纯粹时,就毅然拒绝了他的求婚。而关于韩丹与呼斯努帕夏的婚姻,虽然在小说中包括韩丹自己在内的所有叙述者都没有明确说韩丹是否爱呼斯努帕夏,但是从婚姻产生危机时韩丹写给呼斯努帕夏却没有寄出的信里可以看出,韩丹对呼斯努帕夏不是没有爱的。他们的婚姻是韩丹的自主选择,韩丹也一直在努力维持这段婚姻关系。
三、结语
从20世纪初就致力于为女性争取权益、为女性发声的哈莉黛,除了开展社会和政治活动外,还把文学作为她最有力的武器。在其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她主要以女性为主题,塑造了接受过东西方教育、懂艺术、关注社会现实、独立思考、有学识、追求男女平等、渴望纯粹的爱情和婚姻、有丰富内涵的理想女性形象。作者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女性主义理念,为当时的土耳其女性提供了理想范本,强有力地推动了土耳其女性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