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过程性写作教学实践

2022-04-29顾海燕

教育视界(外语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多元评价思维品质初中英语

摘 要:过程性写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在写作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反复修改性。过程性写作教学应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地嵌入思维训练,不断优化写作思维教学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准备阶段围绕主题,激活写作思维;在写作阶段搭建支架,训练写作思维;在修改阶段多元评价,延展写作思维,推动写作和思维互相促进和提升,以更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品质;过程性写作;多元评价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立项课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JK13-L3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写作是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智力活动过程,学生通过写作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情感和价值判断,以达到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然而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满足于写前辅导、写中巡视和写后讲评,更多关注学生最终的写作结果,对学生写作的过程性指导和反馈不多,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反思、评价和修改,导致学生难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

过程性写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在写作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反复修改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升语篇思想性和可读性,从而实现语言学习目的。过程性写作教学主要包括写前准备阶段、写作阶段和修改阶段:准备阶段包括收集、甄别、遴选材料,确认写作目的,规划作文结构与布局等过程;写作阶段则包括描述与阐述、分析与比较、概括与综合等遣词造句和表情达意的过程;修改阶段则包括反思、评价等过程。这些过程都涉及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思维活动。因此,过程性写作教学应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地嵌入思维训练,不断优化写作思维教学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做到写作和思维互相促进和提升。

二、思维视角下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准备阶段,缺少思维的激发与维持

在写前准备阶段,教师通常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创设写作情境,但情境往往不够真实,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感。学生对写作任务缺乏兴趣,在写前构思和准备阶段更多处于被动状态,互动讨论参与不够,写作创作热情不高,思维没有得到激活,更谈不上持续高效运转。

(二)写作阶段,缺乏思维的训练与深化

很多写作课堂中,教师往往处于主讲位置,以演绎的方式帮助学生提炼阅读文本的关键信息,并逐条罗列、讲解写作规则,写作课多演变成语言点讲解课。学生课上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写作,课后随意完成写作任务。这样的写作课堂缺乏思维的训练和深化,思维活动停留在表层。

(三)修改阶段,缺少思维的延展与创新

在写作修改阶段,教师往往更多关注学生习作中词汇和语法的纠错,很少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在评价环节,大多数教师只是课后批改反馈,忽视课中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反馈,没有做到及时修改,限制了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与碰撞,阻碍了思维的拓展与创新。

三、过程性写作教学实践

本文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8 Fashion的Task板块Designing clothes为例,阐述在初中英语过程性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本单元Task板块由三部分组成,A部分展示了Sandy的设计计划和设计草图,列出了写作内容和写作要点;B部分呈现了Sandy的服装设计语篇,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了语篇结构和写作范文;C部分要求学生设计一套服装并完成一篇作文,任务步骤是先制订设计计划并绘制设计草图,然后向同学介绍所设计的服装。这三部分体现了从素材收集、信息加工,到设计写作框架、吸收范文精华,再到运用语言知识完成自主创作的写作过程。

学生通过前期板块的学习,积累了相关主题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生通过学习Comic Strip和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掌握了不同服装的名称;通过学习Reading板块,认识了不同的服装搭配风格;通过学习Integrated skills板块,了解了服装的不同材质并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恰当服装。前期的知识和技能积累为学生顺利完成Task板块任务做好了铺垫。

(一)准备阶段:围绕主题,激活写作思维

1. 创设写作情境,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真实、有意义的写作活动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思维的载体。教师应创设符合写作主题,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情境,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课伊始,教师呈现Reading板块文本中时装秀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模特的服装搭配和穿着效果。学生讨论结果如下:

生:Millie wears sports clothes and a pair of trainers. She looks sporty.

生:Simon wears a purple shirt and a pair of grey trousers. He looks smart ...

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观察老师和同学的服装搭配,评论他们的穿着效果。学生回答如下:

生:The teacher is wearing a black down coat today. She wants to keep warm and the red scarf matches her black down coat.

生:My friend is wearing a pair of trainers. They are comfortable and suitable for the sports.

教师创设描述服装搭配的活动,激发了学生讨论服装话题的兴趣,帮助学生复习与服装相关的旧知。教师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评价周边人的穿着效果,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写作主题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 明确写作任务,培养思维的目标性。

写作任务化、任务情境化,能够拉近学生和写作话题之间的距离。在准备阶段,教师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具体任务为抓手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任务和目标。

随着教学情境的深入,学生对各式各样的服装充满好奇,乐意去尝试和感受不同服装设计所带来的不同体验和效果。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时装秀的基础上,提问“Are you interested in designing clothes? Would you like to make a fashion wall and show your fashion design?”,激发学生设计服装的兴趣,鼓励他们讨论设计对象、设计主题、展示场合等,根据自己的喜好大胆想象和展现个性化的设计。基于此,教师明确本课写作任务是围绕Designing clothes这一主题,参照范文,按照制订设计计划、绘制设计草图、介绍所设计服装等步骤,写一篇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表述清晰、有一定创意和个性的作文。

学生在讨论服装设计的过程中,打开写作话题,明确写作任务,培养了写作思维的目标性。

3.组织写作素材,培养思维的系统性。

收集、遴选、分类和整理写作素材是写作准备阶段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写作思维的系统性。

为帮助学生厘清写作思路,组织写作素材,教师提问“What kind of clothes can you design? What colour are the clothes? What are our clothes made of? 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clothes?”,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类服装设计的相关信息,小组合作完成写作素材图(见图1)。

学生在收集素材、梳理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技能,有效训练和提升了系统性写作思维能力。

(二)写作阶段:搭建支架,训练写作思维

1. 搭建内容支架,训练思维的层次性。

写作内容支架重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类和概括写作内容,综合运用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方式,搭建写作内容的脚手架,构建写作维度。

Task板块中A部分用表格呈现了Sandy的设计计划表(见表1)。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计划表,提取设计服装的类型、特征、颜色、材质等写作要点。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服装设计的思路和细节,梳理计划表中跟服装设计相关的具体信息,帮助学生搭建内容支架,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会写。

2.搭建结构支架,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写作结构支架重点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搭建文章的结构支架,提升写作思维的逻辑性,确保写作过程更为清晰、有序、完整。

教师呈现B部分Sandy写的文章My fashion design,提问“How many parts can we divide the article into? What is each part about?”,引导学生总结段落大意,概括文章结构,厘清段际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出范文结构(见图2)。

学生通过整理范文结构,更为直观和清晰地把握服装设计类文章的写作结构和特点,为搭建写作任务的结构支架提供了有效参考。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内化和实践写作知识,有效训练了写作思维的逻辑性。

3.搭建语言支架,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写作语言支架重点解决“写得怎么样”的问题。语言支架重点关注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等方面,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任务文本的语言特色,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从而增强语言输出的灵活性。

B部分的语篇从features、colour、material三个方面描写服装,词汇运用丰富。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服装设计的词汇特点,构建词汇和短语表达支架。例如,语篇中运用not too long or too large描写jacket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fit well来替换使用。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句式,如“ Here is my design for a shirt, a jacket, jeans and a pair of trainers. = My design includes a shirt, a jacket,jeans and a pair of trainers. ” “White matches any other colour. = White goes well with any other colour.”“Students look smart in dark blue. = Dark blue looks smart on students.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句型表达规律,如表达“某人穿某种衣物”时,既可以用“某人+ look smart + in+衣物”,也可以用“衣物+ look smart + on+某人”。

教师在写作阶段帮助学生搭建语言支架,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短语和句式,从而增强表达的多样性,提升写作思维的灵活性。

(三)修改阶段:多元评价,延展写作思维

修改是反思、评价、调整的过程,也是系统思维的过程。学生可以转换视角,从读者角度发现自身或同伴写作中的问题或优点。这一方面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另一方面促进他们在系统把握写作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取长补短。

1.自我评价,关注内容的完整性。

学生完成初稿后,第一步是自我评估和修改。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供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复修改。

学生完成主题作文,师生共同讨论制订“自我评价表”(见表2),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估篇章结构和内容要点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积极自评,完成文章的第一轮修改。

以一名学生的写作初稿为例:

My fashion design

Look at the model. Here is my design for a blouse, a skirt, a scarf and a pair of shoes.

The blouse is white. I think white is good. It is fit for woman to go to work.

The skirt is green. Green make me relaxed. Women look smart in green.

The scarf is also green. It matches the green skirt.

The shoes are made of leather. It has some flowers. It looks beautiful.

该生对照自我评价表,补充服装的材质和颜色等要点,使写作内容更加完整。例如:(1)The blouse is made of silk. (2)The skirt is green. It is made of cotton. (3)The scarf is also green and it is silk. It feels soft and smooth.

自我评价要求学生根据评价标准,批判性审视自己的习作,判断篇章结构是否完整,内容是否全面,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修改完善的过程。

2.生生互评,关注语言的准确性。

学生相互评价,有助于激励个体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纠错和合作能力,也有助于唤起学生的读者意识,了解他人对自己文章的期待和评价态度,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组织学生对照“生生评价表”(见表3),四人一组就语言表达和格式规范两方面开展互评。学生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完成文章的第二轮修改。

仍以该生的写作为例,第二轮修改如下:(1)介绍每种服装前,增加连接词和过渡句,如“First, look at the blouse. Next, Look at the skirt. Finally, look at the leather shoes. ”;(2)修改错误的语言表达,如“Green make me relaxed.”修改为“Green can make me relaxed.”,“The shoes are made of leather. It has some flowers. It looks beautiful.”修改为“The shoes are made of leather. They have some flowers. They look beautiful.”。

在生生互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可以相互提醒,发现各自写作中的优缺点,从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学生把具体的写作标准运用于文章的互相评价,训练和深化了对比、反思、质疑和赏析等思维技能。

3.教师点评,提升文章的创造性。

教师点评是对学生的写作及其评价修改进行总结和提升的过程。有效的点评能够引导学生丰富文章内容,提升文章的创造性。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流行元素设计服装,完善改稿。接着,教师提供V-neck、long sleeves、various buttons等表达,帮助学生丰富写作词汇。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补充介绍自己设计的服装适用的不同场合,进一步充实文章内容,提升文章的创新性。

仍以该生的写作为例,第三轮修改如下:(1)在介绍blouse时,补充介绍衬衫的穿着效果等特点,如“The V-neck makes people look slim.”;(2)在介绍shoes时,增加创新文章内容的句子,如“With some flowers on them, they are both beautiful and comfortable.”;(3)给文章增加结尾,如“Women can wear my design to work. Do you like it?”。

学生通过多次修改,明确自身写作的不足,掌握提升写作能力的具体方法,丰富文章内容和表达,最终完成个性化作品。

四、结语

写作是思维的训练,思维品质的培养是过程性写作教学的关键。初中阶段正值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期,日常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思维教学意识,优化思维教学策略,养成思维教学习惯,在过程性写作教学中真正落实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在准备阶段围绕主题,激活写作思维;在写作阶段搭建支架,训练写作思维;在修改阶段多元评价,延展写作思维,推动写作和思维互相促进和提升,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刘建军,曾凡莉. 一节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高中英语写作课[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4).

[3] 程晓堂. 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

[4] 邓郦鸣,岑粤. 同伴互评反馈机制对中国学生二语写作能力发展的功效研究[J]. 外语教学,2010(1).

[5] 朱行能. 写作思维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 谢晶晶. 预制语块下初中英语过程性写作教学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21(15).

[7] 庄晓瑛. 初中英语过程性写作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9).

(顾海燕,江苏省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邮编:212310)

猜你喜欢

多元评价思维品质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焊工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