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 :“大电网”赋能“大产业”
2022-04-29赵兴祥
赵兴祥
黔西南州坚持“工业强州”战略不动摇,抢抓兴义地方电力获国家首批地方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契机,提出“大电网+大产业”发展创新思路,围绕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夯实电力基础作为全州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快推进煤电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以及天然气发电等电源点建设,不断优化电力结构。
在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黔西南州探索出一条“两网融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电力改革发展新路,为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能源保障。
■ 以富煤为本保障“大电网”
2022年7月29日,黔西南州委、州政府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煤矿专业人才集体谈话暨煤矿安全生产业务培训会,这是黔西南州为破解煤矿安全发展“广发求贤令,全国招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短时间内就在省内外引进了38名煤矿专业管理和技术专业人才,引进的38人平均年龄不到38岁,且具有煤矿一线工作经历或煤矿监察工作经历的平均年限达13年,具有副高级以上煤矿相关专业技术职称的有13人,具有大学以上煤矿相关专业学历的有30人。
黔西南州是“西南煤海”以及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的重要组成区域,全州煤炭远景储量为196.52亿吨,居全省第三位,已探明储量86亿吨,煤炭产业发展环境得天独厚。但该州也存在煤矿瓦斯灾害重、突出矿井多、企业办矿和安全管理能力较低等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黔西南州委、州政府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煤矿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破题的第一招便是加大力度引进专业人才。
黔西南州有关负责人表示,“黔西南是毕水兴能源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作为毕水兴的能源三角之一,必须把这个角撑起来。”因此,全州要全力发挥才智、技术专长,找出更多优势矿产资源,努力为黔西南州工业经济腾飞插上翅膀。
煤炭工业是黔西南州经济大动脉跃动的力量源泉,为全州火电提供稳定的动力支撑。2021年,黔西南州原煤生产达1550万吨,同比增加330万吨,增速27%;供应电煤969.98万吨,同比增供340.66万吨,增速54.13%,完成年度目标的122.78%,电煤供应达到近5年最好水平。
近年来,黔西南州扎实开展“六个一批”工程推动煤矿产能释放,用好“一矿一策”工作方案,奠定了以煤强电基础。开工建设华宏、上洒格、这都大发等煤矿;加快建设大丫口、白卡、安福煤矿;推动三宝、新鸿发、朝阳等煤矿的技改扩能建设,提升单井规模;建成投产大丫口、祥隆、百卡等一批新型煤矿;启动云顶、兴民、黔山等露天煤矿,并开展井工转露采的前期工作;优化普安县地瓜1号东井、地瓜2号、地瓜3号、泥堡等煤矿建设规模,积极推动煤矿加快开展探转采前期工作。预计到2025年,全州煤矿建成规模将达每年3000万吨以上,煤炭产量达2500万吨以上。
■ 以“大电网”为基支撑强网
2021年9月27日,随着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兴义供电局220千伏安广双回合闸带电运行,标志着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与兴义地方电网“两网融合”互联互通工程延伸段投入运行,黔西南州迈入“两网融合”时代,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电强网”,为黔西南州“工业强州”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十三五”以来,黔西南州创造性提出“大电网+大产业”发展战略,以电作为全州工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中电普安电厂、贞丰自备电厂、元豪自备电厂等电源点相继建成发电,全州电力装机容量从853万千瓦增加到1500万千瓦,比2015年增长75.86%,基本形成以水电为基础、火电为重点,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为补充的多元电力保障体系。其中,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2019年、2020年,每年均以100万千瓦以上的速度增加。
截至目前,新增新能源装机355.3万千瓦,占全州电力装机比重的23.61%,发电量从295.8亿度增加到340.7亿度。全州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17座、110千伏变电站64座、35千伏变电站86座。220千伏地方电网已覆盖兴义、兴仁、安龙、贞丰、普安、晴隆、义龙等县市区工业园区,形成了“煤电网产”深度融合发展的良性局面,打造出黔西南州独有的低电价优势。2021年,全州直接交易电量超105.53亿千瓦时,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11.28亿元,为黔西南州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奠定了能源基础。
■ 以强网为介做实产业
随着“两网融合”的深入推进,进一步提升了黔西南州电网的稳定性、可靠性,助推全州产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
黔西南州聚鑫工贸公司年产量60万吨的钢铁已完成节能升级改造投产,2021年实现产值30亿元;兴义市清水河、兴仁、安龙、郑鲁万等工业园区均布局了铁合金产业,全州建成铁合金重点企业16家,产能约80万吨,可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贞丰、兴仁、安龙、普安和册亨布局黄金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全州现有17家重点黄金企业,可实现年产值约40亿元;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8家,日产熟料约30200吨,水泥年产能约1200万吨,可实现年产值40亿元;全州建成石材企业38家,年加工能力达2500万平方米,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在兴仁市煤电铝一体化产业基地,以兴仁登高电解铝项目为基础,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引进骅骏、龙凯、锦兴等重点制造企业入驻,项目建成后可拉动关联产业每年实现产值150亿元以上,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十三五”以来,黔西南州工业转型升级、产业振兴发展,新型工业化也得到加速发展,工业经济发展不断提速,增速连续位居全省前列,工业增加值5年累计增长39.72%,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23.92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385.62亿元,增长72.2%。工业用电量从2015年的75亿度增加到2021年105.1亿度,增长40.1%。2021年,全州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数在全省排第三位,工业经济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结构趋优、质效齐升、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 以电引产以电强产
下一步,黔西南州将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历史机遇,继续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夯实现代能源生产供应,支持地方电力企业做大做强,深化与南方电网“两网融合”战略合作,打造多能共储、多能互补的能源产业体系,着力构建“以电引产、以电强产”的发展格局。
全州将以项目建设推动电力产业清洁高效发展,筑牢“大电”强网根基:
依托大型水电站和现有火电厂的富余通道,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并在推动南、北盘江流域开展水风光一体化项目建设工作,奋力打造黔西南百万级光伏基地的同时,推进一批平价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优先发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推进光伏+产业项目,延长光伏发电产业链,利用就地消纳容量,发展分散式(分布式)风光项目。
在煤电项目建设中,黔西南州优化产业园区电源布局,建成兴义元豪电厂3、4号机组、安龙电厂等项目。有序推动煤电机组升级改造,提高机组设备利用率,落实节能减排要求,提升煤电机组发电效能。
在深化“两网融合”发展方面,优先打造黔西南州跨区500千伏主网网架,建设兴仁换流站——独山变单回500千伏线路。围绕500千伏变布点形成220千伏环网,实现220千伏变电站县级全覆盖,增强黔西南州电力外送和互联的能力。将全州“两网”建成结构相对清晰、联系更为紧密、供电可靠性高的区域特色电网,并集“两网”优势于一身,为全州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成册亨高洛、望谟坝算220千伏变电站,确保该州所有县市区220千伏变电站全覆盖。加快荷城变——金州变第二回220千伏线路工程、银山变——李关变Ⅱ回220千伏线路工程、银山(雨雪)220千伏变2号主变扩建工程等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
此外,黔西南州以“大电网+”铸就新型工业体系,构建“强网推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推进以“煤电网”+新材料、+铝产业、+现代化工、+新能源、+钢铁、+新型建材、+大数据产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将煤、电、网产业打造成为相互关联的产业共同体,形成“以煤发电、以电强网、以网促产、以产带电、以电促煤”的循环产业链体系。
“十四五”期间,黔西南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年均增长8%以上。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力争实现1100亿元以上;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户;总产值达到100亿元级园区2个,达到50亿元级园区4个;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500亿元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