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转型与坚守
2022-04-29徐晓丽
徐晓丽
摘要: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发展更为多元化,新闻编辑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新闻编辑应当做好自身工作定位,认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实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的转型与坚守,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加强自身反思,重视创新新闻内容与形式,提升新闻质量,打造新闻品牌效应。本文从舆论引导、时事评论、整理稿件三方面阐述了电视新闻编辑的作用,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随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电视新闻编辑整体水平提升以及新闻业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转型策略
新媒体的发展给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较大挑战,电视媒体需要积极尝试转型,能够利用网络信息带来的便利,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质量。新媒体时代,受众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受众对新闻内容、传播方式等有了更高要求,诸多电视台为了吸引更多受众,纷纷创新新闻内容与传播方式,推陈出新的新闻节目让新闻媒体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电视新闻编辑是新闻节目的幕后主要制作人,新闻编辑的工作目标以及工作质量和新闻节目的成功与否高度相关。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应当顺应新媒体行业发展趋势,用理性思维改进与创新工作内容,科学规划新闻编辑工作,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新闻工作实现电视新闻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作用
电视新闻节目的前期构建、中期采访调查、后期合成剪辑等诸多工作皆由新闻编辑所负责,换言之,新闻编辑在整个新闻节目制作流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媒体时代电视编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舆论引导
电视新闻媒体带有较高的公信力,特别是热点新闻报道,很容易发展成舆论焦点,引起受众的持续关注与广泛讨论,如东航MU5735事件发生后,在持续一周的时间内都是新闻热点。新闻编辑应当通过理性编辑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让受众理性、正确看待新闻事件,防止虚假信息造成的负面影响[1]。例如,东航MU5735事件发生后,有关事件原因的猜测版本很多,但在“黑匣子”数据未解读出来前,所有的都可能是不实猜测,特别是一些“阴谋论”猜测,可能会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新闻编辑应具备较强的政治辨识能力,能够严格把关各种舆论。
(二)时事评论
电视新闻编辑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也可以针对新闻事件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编辑的评论除了能够解答受众疑惑外,还可以让受众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2]。例如,央视的《焦点访谈》就属于一档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栏目,其由央视新闻评论部于1994年4月创办,主要是制作舆论监督功能强的评论性新闻栏目,栏目组会采用隐性采访、追踪、调查等手段对社会问题进行揭露。例如,《焦点访谈》栏目组在2021年11月制作并播出了一个“隐秘的侦测,危险的泄露”的节目,节目详细介绍了普通公民如何被国外一些机构所利用,发展成为国外某些机构的间谍,盗取我国信息数据。这个节目让受众对“间谍”及其所做之事的危害性有了全面了解,节目的播出让受众了解到有意或是无意的“间谍”行为严重违反了我国的《反间谍法》和《数据安全法》,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新媒体时代,新闻能够在瞬时实现共享与互动,可以让受众全面、及时了解新闻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
(三)整理稿件
新媒体时代,受众可选择的信息种类以及内容都更为多样化,电视新闻编辑作为稿件的撰写、选择、组织以及整合者,需要尽可能突出新闻标题以及内容的新颖性。一方面,电视新闻的播放时间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新闻稿件都能被播出,编辑需要在大量稿件中选择价值含量高的新闻信息,同时应当鉴别新闻信息的真伪,保证播报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例如,有些媒体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源,播报一些实际上还未发生的事情,有些社会影响力大的人物在报道中“被死亡”,这种荒谬的新闻信息会大大削弱新闻的权威性。另外,电视新闻编辑还应当深度加工所选择的新闻信息素材,对新闻信息进行精简与提炼,新闻报道面向的是普通大众,新闻报道除了一些专业词汇的介绍外,还应使用一些接地气的词汇表达阐述,让受众能够理解新闻报道内容。电视新闻包括经济类新闻、民生类新闻、政治类新闻等,不同新闻类型具有不同特点,编辑应当根据新闻类型以及特点,选择对应的新闻传播路径以及发布时间,最大限度上发挥新闻实际价值。
二、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
门户网站、抖音与快手等视频平台、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等都属于新媒体,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户外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以及平面媒体的一种媒体形式,新媒体丰富了信息传播方式,扩展了信息传播范围,增加了信息传播数量,受众信息获取方式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发生较大变化。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挑战:一方面,新闻传播互动性要求增加。传统媒体形式中,电视新闻的互动性不如新媒体,电视新闻需要借助固定设备才能实现新闻信息传递,属于一种单向传递,受众处于一种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受众感受与意见直接被忽略,受众和电视新闻编辑之间基本没有互动[3]。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过程中会综合应用视频、声音以及画面等信息资源,属于一种互动性极强的传播模式,能给受众带来较大的视觉冲击,新闻编辑者可以和受众在留言区域进行有效互动,受众的留言可以成为信息发布的一部分内容,这种参与体验让受众有了一种全新信息分享与获取途径[4];另一方面,新闻即时性要求高。新媒体信息传播快,电视新闻编辑具有一定滞后性,大部分新媒体从业者,特别是自媒体从业者,通常处于新闻事件发生中心,其能够将新闻信息直接发布在自己拥有的自媒体账号上,有些信息的传递甚至是零时差。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一些受众习惯在新闻大V的官方微博上实时跟进冬奥会比赛的相关事宜。因此,电视新闻编辑需要为受众创造互动平台和机会,在互动中了解受众感受以及需求,同时应重视新闻的即时性,能够尽可能早的将新闻第一手资料呈现给受众。
三、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转型与坚守策略
(一)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编辑思维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深入一线,重视反思,能充分了解受众内心需求与新闻偏好,通过和受众的沟通交流了解受众内心诉求,掌握受众关注话题,基于受众的真实心理与需求,在编辑过程中重视受众参与,分析与尊重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受众的新闻分享方式、评论方式、观看习惯、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制作和受众需求相符的高品质新闻节目,独特与新颖的新闻节目更能吸引受众[5]。电视新闻编辑在制作新闻节目过程中,需要掌握新媒体时代的最新新闻编辑技术,编辑应当关注新闻节目的时效性、权威性、真实性等。时效性除了考虑“第一时间”利用电视媒体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外,还应当发挥视频网站、论坛、微信、微博等传播渠道,发布“第一手”信息的同时,合理编辑现有新闻素材,让受众能够在深度性新闻报道中有所获。权威性是电视新闻的专属标签,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应当打破新闻节目制作、播出时间以及主管部门等限制,新闻编辑用节目实地采访、亲自考察等方式证实新闻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例如,东航MU5735事件发生后,中央电视台专门派出了记者前往事件发生现场进行直播,让受众详细了解事件的发展情况。除此之外,电视新闻编辑应将受众关注的民生新闻内容呈现出来,让受众可以及时了解身边的热点新闻事件。
(二)创新电视新闻编辑方式
新媒体时代下,受众新闻需求以及观看习惯皆发生较大变化,电视新闻编辑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主动创新以及改变新闻形式。首先,电视新闻编辑应当灵活编辑新闻声音、视频以及文字等素材,将拥有更为丰富元素的新闻节目呈现给受众,视频、文字以及声音的有效配合能增强电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6],符合受众对新闻节目的真实性需求,全面、丰富的新闻节目让受众可以了解新闻事件背后的信息内容,提升受众对新闻节目的关注度,增加电视新闻的影响力,让电视新闻在新媒体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次,电视编辑应重视和受众的互动,电视媒体已经出现双向传播趋势,电视新闻编辑借助网络途径收集受众对新闻节目的反馈意见,受众的评论可以成为新闻的新素材,如微博、微信等都可以成为互动平台,良好的互动平台有助于编辑挖掘出具有更大新闻价值的素材,做出有深度的新闻节目;最后,电视编辑在创新新闻形式的过程中,应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善于从社会挖掘大量新鲜、有趣的新闻信息,赋予新闻时代气息,通过新鲜感与时代感的新闻获得受众认可。例如,央视新闻记者朱广权被称为行走的“段子手”,朱广权用幽默风趣的话语去解读各种新闻信息,关于天气的播报“当冷空气遇上台风残留,那就是打雷下雨强对流”或是“原本想空调Wi-Fi西瓜,却热得差不多能出锅撒把葱花”;朱广权用幽默的语言讲道,“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没有四季,只有两季:你看就是旺季,你换台就是淡季”,这段信息既道出了新闻从业者的不容易,也突出了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重要性。
(三)增强新闻节目的品牌效应
新媒体时代下,同质化严重是媒体发展中遇到的重要瓶颈问题,所以电视新闻编辑应致力于新闻节目同质化问题的突破和解决,打造良好的新闻节目品牌形象,提高受众认可度。电视新闻编辑不应将新闻节目策划局限在视觉形象方面,视觉形象带给受众的刺激是一时的,并不能从情感以及心理上带给受众较多触动,新闻编辑应当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原因以及真相,发挥电视媒体的责任作用,深化新闻节目的核心思想,让受众情感上产生共鸣,对受众的价值观进行正向和积极引导。新闻编辑一方面应当传播客观与真实的新闻信息;另一方面应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能量的传播,在新闻编辑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引导受众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利用有责任与有品质的新闻启迪受众思想[7]。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新闻节目互动性明显增强,海量新闻信息的出现让受众在新闻观看上具有更多选择权以及更大选择空间,电视新闻编辑应基于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从数量众多的新闻素材中筛选出合适的素材,对所选新闻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提升电视新闻创新力度,实现电视新闻内容的多元化发展,通过全面、新颖的新闻提高整体效果,打造品牌效应。
(四)提升电视新闻编辑职业素养
电视新闻编辑应当具有强逻辑性、创新性的思维,可以迅速归纳总结以及分门别类所掌握的新闻素材,对新闻素材中的精华内容进行提炼。电视新闻编辑的归类以及提炼,有助于将鲜明的新闻主题以及中心逻辑思想呈现给受众,新闻编辑应当认真对待日常基础性编辑工作,通过日常工作训练自身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问题洞察力,数量众多的基础工作能促使编辑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最终达到工作精细化目标[8]。新闻编辑应重视日常反思,在编辑过程中尽可能不带有自身的主观情感,保证新闻报道的公正性与客观性。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敏锐的新闻意识,准确判断与全面分析社会的各种事件,从新闻事件角度去收集整理线索,有效配置与全面整合现有新闻资源,从不同角度去挖掘以及分析新闻事件,突出新闻事件的亮点,增加受众对新闻的讨论度,通过深入人心的新闻抓住受众的目光和注意力,应多做民生、社会等相关问题的新闻报道,增强电视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电视新闻报道的主流方式依旧是独白式,新媒体时代下,独白式新闻报道遭到一些受众的抵触[9]。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闻联播》在固定时间播放,属于一种线性新闻报道,此类新闻报道倘若没有丰富的新闻内容以及独特的传播方式支撑,很难真正意义上发挥信息传播的作用。电视新闻编辑应尝试“超文本”或是“链接式”的新闻报道,即新闻报道中的事件背景可以成为受众了解另一个新闻信息的“链接入口”。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栏目2022年4月针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事件录制的“护航‘神十三回家”节目,事件背景可以让受众了解“神十三”前面的十二艘飞船的情况,了解神舟背后的“中国天团”等,这是中国实力与文化自信的体现,有利于激发受众的爱国情怀。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互动性、即时性、传播性都大大增强,导致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任务、编辑流程、工作思维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新闻编辑除了具备良好的文字编辑能力、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敏锐的新闻意识、准确的信息筛选与决断能力、较高的政治素养、良好的创新能力等,能够用高质量的新闻内容、细腻的情感表达、良好的互动交流打动、吸引受众,制作出高水准、高品质的新闻节目,实现新闻信息的高质量传播以及电视新闻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晓娴.新媒体时代电视台编辑转型之路探索[J].新闻传播,2021(21):119-120.
[2] 魏媛.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转型方向研究[J].采写编,2021(9):81-82.
[3] 张爽.新媒体时代电视台新闻编辑的转型之路探索[J].新闻文化建设,2021(5):98-99.
[4] 陈晖.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转型与创新[J].声屏世界,2020(20):88-89.
[5] 杨子超.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转型方向的研究[J].记者观察,2020(8):102.
[6] 卢小红.对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编辑创新与转型的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3(17):103+127.
[7] 张瑾.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转型[J].西部广播电视,2019(3):129-130.
[8] 朱秀文.融媒体时代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创新分析[J].新闻传播,2021(10):72-74.
[9] 陈黎.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优化转型的“知行合一”[J].记者观察,20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