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STEM项目
2022-04-29倪青
倪青
导读:自由活动时,小博扔着布娃娃玩,周围的幼儿看到,纷纷提醒他注意不要让娃娃受伤。有的幼儿想到了使用降落伞保护娃娃,大家纷纷对降落伞展开了讨论。连续几天,他们对降落伞仍然兴趣盎然,交流的话题也越来越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从小朋友的交流讨论中,已知他们对降落伞有一些碎片的经验,有的了解降落伞的形式,有的知道降落伞组成部分,还有的观看过运动员跳降落伞。将幼儿的碎片经验通过观察、谈话、绘画、游戏等多种形式整合起来,使幼儿了解制作降落伞的过程,感受降落伞在物体降落过程中的作用,体验游戏的快乐,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活动过程
(一)各抒己见,收集材料
1.降落伞的作用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主讨论。教师准备降落伞的书籍和视频与幼儿交流分享,帮助他们加深对降落伞的了解。通过书籍和视频,幼儿自由交流自己的发现:降落伞上面的叫伞面,伞面的形状较多,有圆形的、长方形的,还有三角形的。伞面下面的线叫伞绳;伞绳下面可以悬挂物。
2.设计师心中的降落伞
幼儿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想到的能制作伞面的材料都统计在记录纸上:圆形塑料纸、毛巾、正方形塑料纸、餐巾纸、彩纸、手帕、背心袋等。
要想制作心中的降落伞,材料从哪里来呢?幼儿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各自准备制作降落伞的材料。
过程反思:幼儿通过看看、说说,了解降落伞的作用、结构,拓展了关于降落伞的知识经验。除了教师提供丰富、多层次的操作材料,也可借助家长资源,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合适的材料,在丰富的操作材料、轻松自由的环境中积极开展活动。
(二)选择材料,制作、装饰降落伞
1.制作降落伞
降落伞的伞面材料及形状幼儿已准备就绪,需要几根伞绳。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需要2根,有的说需要4根。教师引导幼儿:“除了4根、4根伞绳,5根、6根伞绳可以吗?”幼儿用观察到的知识告诉大家,书里的降落伞伞绳有8根、16根、32根,不一样多,但是今天我们想试一试用最少的伞绳制作降落伞。教师尊重、支持幼儿的选择,选择几根伞绳由他们自己决定。
(1)怎么使伞绳一样长和如何怎么系在伞面上?
幼儿又去观看书籍和视频,获得答案需要一样长的伞绳。幼儿商量并记录下自己的方法,操作统计获得,把4根绳子放在一起比较,把多余的剪掉,这个对比法更便捷。幼儿在伞绳与伞面连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大家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操作,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
(2)做悬挂物的材料
木头夹子、塑料夹子、娃娃、橡皮等,凡是能想到的,都可以做降落伞的悬挂物。一个幼儿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想要降落伞的悬挂物,他认为项链下面就没有坠子,也很漂亮。教师支持他的想法,引导他用实验验证没有坠子降落伞是否能降落。
2.装饰降落伞
制作好降落伞后,幼儿用画图案、刷颜料等方法装饰降落伞。
过程反思: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降落伞,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操作掌握不同材料的性能,能根据材料的特点,积极思考,调整策略,想出解决彩纸与伞绳的连接方法。对幼儿制作的降落伞下无悬挂物,伞面剪出漂亮的拉花等一些有趣的想法与创作,教师时刻关注,积极引导,把握每次教育契机,鼓励他们用行动探究真实答案,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
(三)放飞降落伞,交流分享
1.第一次放飞降落伞
集体讨论:为什么有破洞的降落伞也能降落?为什么有了降落伞娃娃就会掉得慢呢?
拓展经验:伞顶上有个洞,伞内的空气可以及时排出,伞外的空气可以及时补充。伞顶上没有洞,伞内的空气无法排出、进入,降落伞就会倾斜一方,不平稳。所以有小洞的降落伞也能降落。
过程反思:幼儿通过做一做、想一想,在实践中发现自制降落伞的“问题”,还在观察中了解别人的想法和做法,获得更多制作经验。有破洞的降落伞为什么能平稳降落,幼儿通过多次实验观察记录,与同伴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及寻找问题的答案。当幼儿无法确定答案时会主动寻求帮助,教师及时提供相应书籍、视频等支持、引导幼儿了解相关科学小知识,让幼儿更有效地进行持续性探究。
2.第二次尝试玩降落伞
(1)发现问题:有些人站得高扔得高,有些人站得矮、扔得晚,比赛不公平。
讨论结果:站在同一高度,同一时间放降落伞,这样比赛结果才公平。
于是,幼儿找到睡觉的阁楼、滑梯等高一些的地方(提醒幼儿注意活动中的安全),请教师和同伴帮忙喊“开始”的口令,同时抛下降落伞。
操作验证:不同材质做的降落伞落下的速度不一样。(记录如下图,落下速度快的是两个降落符号)
观察发现:塑料纸做的降落伞每次降落都慢。记录员在记录表的最下方又添了一格,用小花表示塑料膜材质制作的降落伞最棒。
操作获得:当得知塑料膜是最佳制作降落伞的材料后,幼儿纷纷自主选择使用塑料膜材质作伞面,再次制作降落伞。
(2)发现问题:所有塑料纸做的降落伞落下的速度一样吗?幼儿对此进行了猜测,有的幼儿认为悬挂物重的落下的快,悬挂物轻的落下的慢;有的幼儿认为伞面大的落下快,伞面小的落下慢;还有的认为伞绳的长短也跟落下的速度有关。最后决定分组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过程反思:幼儿在持续探索问题时,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猜测问题答案,学习用图画、箭头等方法记录过程和统计结果,通过记录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保持积极、努力、不放弃的科学态度。
3.第三次分组玩降落伞
(1)提出问题:同一高度、同一时间降落伞落下的速度和悬挂物重量的关系?
解决方法:三人一组,一人记录并统计,二人猜想并实验。
操作验证:同一高度、同一时间降落伞落下的速度是和悬挂物重量有关系的,悬挂物越重落下的速度就越快,悬挂物轻落下的速度就慢。
(2)提出问题:同一高度、同一时间悬挂物的重量一样,降落伞落下的速度和降落伞伞面大小的关系?
解决方法:三人一组,一人记录并统计,二人猜想并实验。
操作验证:同一高度、同一时间悬挂物的重量一样,降落伞落下的速度和降落伞的伞面大小有关系,伞面大落下的速度就快,伞面小落下的速度就慢。
(3)提出问题:同一高度、同一时间悬挂物的重量一样,降落伞的伞面一样大,降落伞落下的速度和降落伞绳子长短的关系?
解决方法:三人一组,一人记录并统计,二人猜想并实验。
操作验证:同一高度、同一时间悬挂物的重量一样,降落伞的伞面一样大,降落伞落下的速度是和降落伞绳子的长短有关系,伞绳长落下的速度慢,伞绳短落下的速度快。
过程反思:幼儿能自由分组,与同伴一起验证使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不同载重、不同伞面、长短不一伞绳的降落伞,它们的降落速度,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幼儿自主找同伴分组、协商记录员、操作员,不仅能与同伴友好相处,还能针对问题进行沟通及交换意见进而达成共识,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活动反思
玩降落伞是本班幼儿内在需求的活动;是围绕幼儿兴趣、幼儿问题解决的逻辑展开的活动;是促使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活动。本次活动是动态、变化、发展的,是在与同伴、师生互动过程中,获得真实而有意义、有深度的学习。
(一)教师的策略
1.发现幼儿探究的兴趣
幼儿教师的工作应具有创造性,还要保持高度敏感性,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注意积极引导。降落伞这一班级课程就是在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及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现有水平,从而捕捉到的生成活动的点。
2.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
教师将幼儿交流讨论降落伞从无目的引向有目的的发展;同时对其制作、玩降落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准确把握,不断引发幼儿深入探究,实现向更高一级水平的发展。
为幼儿提供支持探究的环境和材料,支持其自主探究。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产生学习行为,他们通过对材料的主动操作获取信息、积累经验,从而获得发展。
当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对“坏”的降落伞仍能平衡降落、无悬挂物不能平稳降落有争议、有质疑,教师没有急于给出答案或解决方法,而是支持他们按自己的想法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3.帮助幼儿拓展经验
为幼儿提供与探究相关的书籍《十万个为什么》和工具,鼓励幼儿自行查找和运用参考资料。幼儿将查找到的资料供班级共享,将个人的经验扩大到集体;还为幼儿提供听、说、读、写的条件,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的收获
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感知不同材料制作的降落伞不同的下落速度,通过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能使用自己擅长的图像和符号表达自己的记忆、想法、设想和感受,将在探索中所获得的经验加以概况、总结、提升,并运用这些图像和符号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复杂的想法,不仅提升了探究能力,还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在计划、设计、尝试、假设、验证的过程中获得了各种经验,看似“琐碎”,但为日后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原材料”。幼儿的经验有可能在大量实际操作中获得自我提升,但在探究不同载重、不同伞面、长短不一伞绳的降落伞的降落速度与已有经验相距较大,教师可引导幼儿使用控制变量法,促进幼儿经验的提升。
幼儿在制作和玩降落伞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自发讨论降落伞的作用和结构,自主探索不同伞面材料与伞绳的不同连接方法及多种测量方法,积极主动投入探索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