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技术智能化下新闻传播生态的嬗变
2022-04-29王伟
王伟
摘要:本文将围绕采编流程、信息传播、产品升级等新闻传播生态革新方式进行分析讨论,阐述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消费体验等新闻消费方式的改革内容,并提出新闻传播生态存在的问题以及传播技术智能化下新闻传播生态的嬗变路径,以此保证新闻传播生态满足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渠道,打造具有深度与温度的优质新闻产品。
关键词:传播技术;新闻传播生态;新闻消费方式
在我国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传播平台与传播方式得到进一步拓展与优化,使以往的新闻传播生态发生了大幅度改变,所形成的新媒介形态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体感官系统的延伸,由此引发的沉浸时代也将助力智能化传播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为了确保后续提出的传播技术智能化下新闻传播生态的嬗变路径更具有针对性与适用性,需要优先对新闻传播生态的革新内容进行深入了解。
一、新闻传播生态的革新分析
(一)采编流程
数据的收集以及智能平台的开发能够进一步保证新闻信息的高效获取,利用5G全息技术帮助新闻记者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通过异地投屏的方式完成云采访,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现场采集的不足之处,同时在大数据技术的助力下新闻编辑以及新闻产品的生成也逐渐向规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媒体网关控制器智能写作已逐渐成为新闻生产的常规操作,并且国内部分智能媒体以及网易读书也逐渐采用大数据技术来完成新闻的高速生成,甚至许多媒体已逐渐将研究方向确立为虚拟现实主播新闻播报,如在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便通过结合5G与AI技术打造3D新闻主播,此类 AI主播不仅可以自由出入多个演播室完成新闻播报,并且神情、动作与真人无异,既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提高新闻生产效率,还能确保新闻传播质量,提高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1]
(二)信息传播
随着智能化传播技术的大范围推广与普及,新闻信息制作逐渐向短视频方向发展,我国许多主流媒体也逐渐将新闻视频化作为主要传播方式,以此满足人民群众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新闻需求,能够有效调动民众的观看兴趣,引发强烈的好奇心。例如,近些年来,在5G技术支持下所采取的直播视频方式,更多地表现为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平台完成新闻传播。除此之外,媒体对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愈发成熟,能够实现用户倾向的精准定位,使新闻产品的公众化传播成为现实,进一步打破新闻与受众群的隔阂,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以及趋向性。
(三)产品升级
利用AI虚拟现实的技术能够促进新闻传播产品的智能化发展,使平面化信息转变为立体化数据内容,进一步弱化VR环境与现实生活的界限与边界,大幅度缩短了受众群体的新闻接收时间,能够使受众群体从以往的信息接受者角色转变为新闻现场人员,同时智能化新闻传播产品实现了信息的层次感强化,丰富了产品的趣味性,利用5G卫星完成实况直播,能够加深产品的沉浸式体验,使用户能够全方位感知新闻现场,可以促进用户感受真实立体的新闻信息。
二、新闻消费方式的改革内容
(一)消费心理
智能化传播技术为新闻平台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新闻消费方式,能够进一步扩展自主选择空间,使受众群体从以往的被动接收新闻信息方式转变为主动获取新闻产品,并且经过大数据推算可知,新闻受众群体越来越依赖智能化新闻发放形式,因此智能化平台也要进行适当的革新、优化,进而为受众群体提供自主筛查服务,实现访问记录的存储,使用户可以利用品牌推荐以及自主查找,提高信息的获取效率与质量,满足受众群体对信息的弹性需求。
(二)消费习惯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信息传递方式的要求也不断加强,在受众群体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若想获取大量的新闻信息,便需要依赖短视频新闻,短视频新闻的优势在于使数据信息更加立体化、形象化,能够有效调动受众群体的感官系统,使相关内容更直观地呈现在受众群体眼前,进一步凸显重点数据,提高受众群体的新闻获取效率。在信息时代下,海量信息正持续不断涌入移动化传播平台,会使受众群体对新闻信息的时效性追求不断向及时性、碎片化方向转变,并在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进一步缩小新闻信息之间的差异性,使受众群体将以往对信息价值本身的关注度转移到社交层面上,从而可以期待通过消费新闻的方式了解新闻内容,实现交流互动,以此与群众形成情感共鸣。[2]
(三)消费体验
在传播技术智能化背景下,人们对新闻信息的要求正不断提高,他们更渴望从以往观看新闻、收听新闻的方式转变为参与新闻、体验新闻,更加注重新闻传播的仪式感,如在冬季奥运会举办期间,新华社策划的节目大量运用了现场感角度,为用户呈现第一视角现场画面,以此更加贴近网络用户,缩小用户与奥运会之间的距离感,使用户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传播技术智能化下新闻传播生态的嬗变路径探究
(一)传播技术智能化下新闻传播生态的嬗变的不足
虽然传播技术智能化发展能够进一步拓宽新闻传播视野,尤其沉浸式新闻体验能够消除用户与新闻之间的陌生感、距离感,拉近媒体、用户之间的距离,但是在新闻传播转化的过程中也会导致新闻传播生态面临一定的风险,对智能化技术的使用和发展,以及用户隐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新闻传播生态存在的具体问题可细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用户隐私泄露,传播媒介智能化发展需要依托大量的数据信息,确保信息数据能够得到有效分类与应用,因此无论是现实用户还是智能化环境都需要进行数据量化处理。例如,在进行新闻采访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锁定采访目标后,及时生成个人数据,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读数能力往往难以保证用户隐私的安全性,如果得不到合理把控,很容易出现侵犯用户个人权益的问题。虽然人脸识别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较为成熟,但该技术的应用争议始终存在,对于用户隐私的安全问题探讨也从未停止。甚至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换脸技术进行虚假新闻的制造,这样不仅会有损当事人的名誉,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导致偏离了新闻的传播初衷。
第二,沉浸式新闻对大众情感的冲击力较大,在开展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需要以保证新闻真实性作为前提条件,做好传播内容的严格把关,以往对于灾难类新闻的报道,需要新闻媒体可以准确把握语言应用,加强画面内容的剪辑效果,防止出现不合时宜的新闻传播。同时在智能化背景下,新闻生产以及传播不能单纯由专业媒体独立完成,而是要所有人可以参与智能技术拍摄以及信息发布,这就使新闻传播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导致许多没有经过专业性把关的数据内容被大肆传递,使大众情感与认知受到错误冲击。[3]
第三,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机器人记者、AI主播以及云端剪辑人员的形成对传统的新闻从业人员造成了一定冲击,在智能媒体愈发成熟的过程中,新闻创作领域的竞争也逐渐激烈,媒体对智能技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对于新闻就业岗位来说,传统新闻从业人员在岗比例势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同时传播技术智能化也对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新闻工作者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强化智能化传播技术的应用效率与质量,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但与人工智能的对抗也会一直持续下去。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与探讨,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探索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与专业水平,确保自身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二)嬗变路径
1.严格保障新闻真实性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生态受智能化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不但体现在内容生成方面和传播形态方面,还体现在法律与道德层面上,因此新闻媒体需要加强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探索力度,引领智能技术的发展。
传播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对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要求逐渐提升,如对技术水平要求较为严格的人工智能换脸、图片合成已成为系统软件的基本配置,这也造成新闻造假的可能性大幅度提升。为了确保新闻真实、准确,获取用户的信赖,需要加强对智能传播技术的使用约束,做好软件系统的测试与检查,相关媒体要严守道德底线,切实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将法律法规作为数据划分的标准与界限。[4]
2.建设智能化平台
技术本身能够推动新闻传播行业的创新发展,促进行业变革,如融媒体已经对新闻传播生态造成了颠覆性影响,而传播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破了原有的新闻传播生态。各新闻媒体需要充分发挥媒介技术的交互性优势,在满足相关规定条件下,与智能化平台共同组建大数据共享中心,实现信息的高效收集与处理,在新闻生产与效果上切实强化新闻传播质量。
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当前传播效率最佳的新闻形式便是沉浸式新闻,该理念最初由知名学者诺尼等人提出,他们认为沉浸式新闻是指可以使观众获得第一人称体验的新闻生产模式,在经过数年的研究发展,传播技术智能化背景下沉浸式新闻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不单单能够为用户提供第一人称体验,还能拓展体验形式,以数据与场景作为基础核心,打破以往的叙事结构,使新闻的客观性特征被划入到新闻创造环节,以此达到降低智能技术导致的媒介偏见,能够有效保护新闻环境,确保用户体验的客观性,避免出现智能化技术干预传播的情况。[5]
3.创新新闻传播方式
虽然我国智能化技术水平极高,但若想短时间内使用户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新闻的实时接收仍然十分困难,但智能化传播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应用则相对简单。因此新闻从业人员需要转变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提高生产环节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以我国2020年雷神山医院的建造直播视频为例,在视频制作环节便是借助智能媒体传播手段,利用记者退场来提高用户的参与程度,因此新闻生产即使记者没有全程在场,也能够引导用户自主入场。
随着智能媒介技术的大范围普及,媒体最终都会追求智能装置,返回到传播内容与形式的竞争当中,媒体应当及时了解用户对传播技术的全新需求,切实满足用户的沉浸式体验诉求,利用直播记者退场的方法,为用户留下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借助新闻Vlog实现用户与记者的互动、交流,同时也可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用户猎奇心理,通过人际交互的方法引领用户进入沉浸式新闻世界。总而言之,新闻模式的创新需要站在用户角度进行思考,从多个维度知觉一同发力,消除用户与新闻之间的距离,从多方面提升新闻传播的畅通。
4.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尽管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媒介议程功能,使用户议程设置效果愈发突出,但在面对重大新闻传播时,用户仍然更愿意将议程装置的权利返还至媒介。为此,在开展议程设置时,应当进一步创新内容分发形式,为用户提供议程框架,促进用户进行多维度、多平台交互。同时传播技术智能化运用需要做好用户市场的细分处理,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平台、专家系统等智能化手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传播,以此为用户呈现多样化、立体式的新闻事件,这样不仅可以帮助用户沉浸在新闻体验当中,也能利用新闻传播的立体性描绘新闻全貌。
5.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新闻信息内容逐渐呈现海量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了社交传播以及个性化分发技术的发展,能够全面反映出用户的喜好与兴趣,而为了更好地实现内容的个性化分发,各媒体传播平台需要将AI智能人工算法作为人工编辑的替代品,将其运用在新闻管理与用户管理当中,以此为用户标注兴趣标签,并准确获取用户标签,从而提高信息的推送精确性,之后通过点击率、阅读时间等指标对推荐模型进行构建,及时调整推送算法,达到互联网信息智能化分发的目的。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针对客户端的低俗化内容进行管制与筛选,对不良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从而构建优质内容发展生态。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对工作效率的提升幅度明显,媒介机构可以在生产海量新闻信息的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媒体生产的文字、场景进行多模态分析,将音频转换为文字,实现智能理解与编辑,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节省生产成本。并且人工智能技术的检测精确性极高,能够对多媒体数据的错别字、病句进行精准定位,识别视频画面的关键内容,利用对视频拍摄时间与地点等元数据的提取,进一步促进媒体发展。传播技术智能化可以实现新闻传播生态的重塑与嬗变,潜移默化地将用户带入到新闻传播活动当中,更好地完成内容精准分发,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新闻价值。回顾历年来新闻传播生态的嬗变过程可以发现,新闻传播发展之所以能够不断完成改革与创新,始终离不开智能化技术的支持,因此新闻媒体需要致力于参与感、互动性、直播态新闻产品的打造,确保新闻从业人员能够坚守岗位,恪守职业道德,掌握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建立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要学习新闻制作与编辑的有效方法,还要学习先进的智能技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提高新闻产品的应用价值与深度。
四、结语
通过对新闻传播生态的革新方式以及新闻消费方式的改革内容进行分析讨论,阐述新闻传播生态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严格保障新闻真实性、建设智能化平台、创新新闻传播方式、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等一系列传播技术智能化下新闻传播生态的嬗变路径,以此提高新闻产品的创造质量与效率,满足人们愈发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一淇.数字新闻生态下新闻传播活动的变动与优化路径[J].传媒论坛,2021,4(23):4-6.
[2] 陈昌凤.数据主义之于新闻传播:影响、解构与利用[J].新闻界,2021(11):4-13+31.
[3] 杜娟.融合与重构:数字时代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J].青年记者,2021(19):64-66.
[4] 黄永康.多元传播生态中电视新闻的正向认知与采编策略[J].青年记者,2021(14):66-67.
[5] 欧阳光与.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传播路径探析[J].新闻传播,2021(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