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相亲交友节目的创作思考

2022-04-29计春燕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20期
关键词:老龄化服务平台

计春燕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现象的加剧,近年来,中老年人的婚恋需求呈逐年上升之势。中老年相亲交友节目真实还原了单身中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需求,节目除了本身的服务和观赏功能外,也为人们提供了另一个认知老龄化社会的视角,引发了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关注。本文以吉林广播电视台《缘来不晚》为例,基于中老年人在相亲交友问题上的特殊性,浅谈制作和呈现此类节目的创作思考。

关键词:相亲节目;服务平台;老龄化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为18.70%,代表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社会体系的日益健全和完善,单身中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吉林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推出了中老年相亲交友节目《缘来不晚》,节目以其深度关注中老年人情感现状而在新媒体平台引起广泛关注,并引发多家媒体平台对此进行专题报道和热议。作为节目的制作人兼主持人,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一直在探索如何能真实地呈现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让他们情感的困惑和欲望可以被听到、被看到,如何能细致、专业、深入地为中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情感服务。为此,笔者以吉林广播电视台《缘来不晚》为例,就中老年相亲交友节目的创作思考做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一、制作节目先要忘掉节目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节目,老年婚恋节目的服务性质更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老年人再婚的包容性更强,但走过了大半辈子的他们决定抛头露面,参加电视节目相亲的时候,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会不会被人诟病、亲人同不同意、儿女怎么看等诸多问题都会给中老年人带来压力。当他们顶住压力、打开心扉选择相信的时候,不仅有对缘分的期盼,更有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因此节目带给他们怎样的相亲体验和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决定他们晚年生活的走向。在这个前提下,制作节目的时候就要时刻牢记,制作者是在为每位嘉宾营造更好的晚年生活,而不是简单地做一档节目。不能为了追求收视率和流量而简单迎合观众猎奇心理,不能用模式甚至是公式化的节目制作手段满足收视的娱乐化需求。[1]

要把每位嘉宾当作自己的亲人、长辈,去考虑怎么呈现他的故事和性格,什么样的缘分和晚年才是适合这个人的。一次次充满理解、温暖和希望的相亲体验和呈现,不是节目收视和流量的爆点,但却是观众认可和各种数据的基础。这样的思想贯穿于《缘来不晚》制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

(一)重视节目的“前奏”

节目的“前奏”就是嘉宾的前期了解,看似简单,却异常繁杂庞大。这一环节在播出的成品节目中是没有体现的,时常会被很多栏目组忽略甚至省略,但其实它对节目的效率和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前期了解”,就是通过电话与报名嘉宾沟通的环节。《缘来不晚》设立了专门的小组进行这部分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准确记录嘉宾的基本信息、体态样貌、性格喜好、重要过往、未来规划等情况。《缘来不晚》节目在“前期了解”中始终强调三个词——亲和、准确、细节。

亲和——接起电话的第一时间,要让报名嘉宾感觉到亲切,要让嘉宾感觉到自己是在和一位新朋友聊天。聊天的开始要以简单、生活、当下的内容为突破口,如“吃了吗”“在干啥呢”,让嘉宾消除被访问、探究、记录的距离感,卸下自我防护心理,快速打开心扉。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嘉宾的地域、文化、年龄、工作、性别等因素不断地切换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态度,并要有极度的耐心。

准确——这里的“准确”参照的不是嘉宾自己给出的信息,而是大众的、客观的标准,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很难对自己做出清晰的判断。“你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伴侣适合你?”这两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无法给出准确答案,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在沟通过程中通过细节自己去分析、总结,进而核验确定嘉宾身上的各种特质。

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很多时候细节也决定人生,细节里有一个人真实的性格和他深藏在潜意识里的认知。一般情况下,从细节入手、深入去了解,就可以立体构建出这个人在某方面的标签和定位,如一个人喜欢蓝色,那么他家中哪些物品是蓝色的?接下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深入了解——为什么喜欢蓝色?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的?最不喜欢什么颜色?通过这些问题的答案一步步了解这个人。细节是表象,通过细节深入到背后的原因和故事,两者结合起来是嘉宾未来生活的需要和规划。

(二)真听、真看、真感受是节目的灵魂谱曲

在录制阶段前,节目的编导要把前期了解到的嘉宾信息熟记于心,形成人物小传,并根据分析做好周详的策划和预判,包括拍摄的主场景、话题、切入口、互动、突发情况的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安排,以保证节目的真实和精彩度,但在真正开始拍摄时,节目编导不能对人物小传和前期策划有依赖,而是要“真听、真看、真感受”。相亲真人秀类节目最好的拍摄状态是没有脚本,但是有预判;没有安排,但是有统筹。拍摄开始,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往往是嘉宾紧张的状态。绝大多数普通人在摄像机面前都会紧张,再加上相亲这样比较敏感的话题,老人们放不开是人之常情。让嘉宾放松的前提是编导自己要轻松自然,尽量给嘉宾营造朋友来家里串门儿的感觉,关心的问题也从当下最直观、最放松的发现切入,如嘉宾的发型、穿衣打扮、身材样貌、家里的装修特点等,这些问题会迅速拉近距离,并且直观地帮助观众了解嘉宾的特点。

解决紧张的问题后,下一个难题是如何“动起来”。根据《缘来不晚》播出两年的收视曲线总结,嘉宾静态讲述的形式会让观众觉得枯燥。因此,节目强调嘉宾要动起来,还原到他工作或者是生活的实际情境中去。例如,爱健身的嘉宾可以边运动边采访;做菜好吃的嘉宾可以在厨房中一边做饭一边录制,嘉宾的特质不能只让他用语言介绍,而是要到实际的现场去。这样一方面画面和场景丰富、节奏快,符合观众的收看需求;另一方面也更能生动、真实地对嘉宾进行还原。

“动起来”的同时还需要“沉下去”,因为婚恋毕竟是严肃的事情,尤其是老年人对此更为严谨,所以在触及内心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时,情绪、节奏和状态都需要认真对待。

进入相亲阶段,也就是介绍男女嘉宾认识的环节,是整期节目的高潮核心段落。这时是对制作人员能力的考验——既需要有红娘保媒拉纤、左右逢源、两头撮合的能力,还需要有掌控节奏、把握情绪、敏锐机智的功底,对嘉宾要感性、对节目要理性,现场要有跳进跳出的角色切换意识。[2]聊天的话题、现场的氛围、两人的互动都需要编导来助推甚至主导,既可以避免相亲现场了然无趣、节目平淡无奇,也有利于相亲对象之间相互了解。节目中,会有对人生观、情感观、价值观等问题的碰撞,相亲的两个人也难免会意见相左,编导既要让两人充分表达观点,也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既要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嘉宾立场的缘由,又要能理智客观地分析利弊。

跟前期沟通一样,现场拍摄“细节”也至关重要,无论是了解嘉宾阶段,还是相亲互动阶段,细节的发现都必不可少。有的细节是为了印证已知的嘉宾人设,如嘉宾的特点是爱干净,那我们可以去印证他家的床头柜角,他的袜子、衬衣都干净到什么程度。而有的细节是去发现嘉宾的人设,如单身很久的嘉宾,一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找不到伴侣,直到红娘发现她在相亲的时候总是不经意地看向柜子上去世丈夫的照片才明白,她潜意识里放不下已故的老伴儿。通过对细节的发现和分析,我们经常会触摸到一些嘉宾自己都还没意识到的特质和人设。有嘉宾说,本以为是参加一次相亲节目,没想到在不知不觉中,是一次对人生的梳理。[3]

(三)有取有舍的后期剪辑,是节目“有血有肉的填词”

真人秀的纪实性要求拍摄时要多机位并且不间断录制,所以每期节目的素材量都在20个小时左右。后期剪辑,力争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要精彩地构架节目,就要保证真实性,绝不可为了博人眼球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在这个基础上对素材进行合理的二度创作,力争人设鲜明、观点独特、有节奏、有情绪、有故事、有起伏、有话题。同时,老年婚恋节目的构架和剪辑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就是“有取有舍、有所为有所不为”[4]。阐述此原则前,要提到中老年相亲交友节目的两个特点——更迫切、更直接。

更迫切——跟年轻人不同,老年人对待相亲的迫切度更高,这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是单身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不再需要工作,社交也少了,儿女大多不在身旁,生活中会有强烈的孤独感;第二是老年人的圈子问题,生活半径短、认识陌生人的机会少,相亲交友的平台更少;第三是时间带来的紧迫感,相对于年轻人大把的青春时光而言,老年人更能感觉到时光匆匆流逝,他们用来寻找和等待的时间越来越少;第四是实际的生活所需,如有的老人不会下厨,有的老人怕黑不敢自己睡觉,在丧偶后的时间里,他们迫切需要一个人的出现,彼此陪伴的同时让自己的生活尽快回到正轨。

更直接——老年人相亲时往往更加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方面,经历了大半辈子,他们更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另一方面,他们深知在感情上所能给予的磨合期是非常宝贵的时间,而且试错率和容错率越来越有限,所以不隐藏、不隐瞒,把自己的特质、观点、需求都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彼此都不浪费时间和精力,这是绝大多数老人的相亲态度,所以在很多敏感的话题上他们也都能直言不讳。

了解了老年人相亲“更迫切、更直接”这两个特质后,“有取有舍”的后期剪辑原则也就不难理解了——有些话题需要在明知道是收视爆点的时候砍掉,为的就是对节目的嘉宾有保护,以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不遭受非议,并且能很快找到合适的老伴儿。

(四)真诚的服务是节目完美的“尾声”

《缘来不晚》在服务上一直强调“终身质保、无限期售后服务”。基于中老年婚恋节目的特殊性,拍摄过程中孤独的老人们敞开心扉,无条件地信任节目的红娘;拍摄结束后,无论是出于对孤独老人的关爱还是出于节目的责任,编导们都会跟嘉宾们保持长久的联系。有的老人遇到家里灯坏了、心情不好了,牵手成功的俩人闹别扭了、头疼感冒买个药之类的需要,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节目组,这样的信任和口碑也是栏目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同时,考虑到“孤独”是单身老人生活的常态,《缘来不晚》还不定期举办线下活动,并且在新媒体平台上与单身中老年人互动沟通。

二、主持节目,先要忘掉主持

一档节目的主持风格和状态可以为这档节目“定调”。主持人看似在节目中占的比重和篇幅较小,但其实至关重要,要与节目现场浑然一体又有所升华,是整期节目的点睛之笔,但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努力。

(一)前期要知己知彼

“知己”是指主持人要有固定的风格和人设,“知彼”是指要充分了解节目的整体定位。掌握了这两个大方向后,主持人还要对每期节目有充分的了解——人物性格、故事背景、现场的突发状况,甚至节目里没有呈现的细节,包括嘉宾后期的生活和心里状态等问题都要了如指掌,才能根据自己的风格和人设掌握好语气、状态和分寸,才能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二)语言要通俗易懂

不需要堆砌华丽的辞藻、罗列寓意深刻的成语,最好的主持状态是任何年龄、任何学历的人都能听得明白。亲切、通俗易懂、接地气。基于中老年婚恋节目的参与人群年龄偏大,所以表达方式上也不能太年轻化,一些网络用语、后现代词汇都要慎用。

(三)表达上要亲和

尽量少讲大道理。虽然每期节目都有很多人生格言可以总结,但是高高在上的说教会拉开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况且,在感情和感觉的问题上,没有绝对的道理可评判。

(四)落脚点要正能量

对于观众和嘉宾而言,某种意义上主持人说的话就是官方和大众的认定,所以我们给出的方向和引导对节目嘉宾至关重要。曾经有一位女嘉宾,特意为了一位男士参加节目,并且大胆表白,最后失败了。这位女嘉宾一度很消沉,当期节目的主持人就特别加入了一句话:“失败了没什么,因为勇敢地追求过,就不后悔。”节目播出后,女嘉宾把这句话当成了人生格言鼓励自己,也重新振作了起来。所以,越是面对孤独、敏感的中老年人,节目的每个细节、主持人每一句话的出发点都要充满善意和正能量,多多给予肯定、理解和鼓励。

三、结语

如今,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儿女理解父母的孤独,越来越多的老人走出来寻找幸福和希望,而不再是日复一日在孤独中等待。作为一档情感服务类节目,应立足节目定位,做好服务工作,让真正有情感需求的人信任节目,输出正确的价值观,展现地域文化,借助各种渠道传播节目,为更多孤独的中老年人打造全媒体情感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孙硕.务实、浪漫与关怀:中老年相亲交友类电视节目的价值构建探究[J].声屏世界,2021(10):34-36.

[2] 吴雪.都市老人情感调查报告:“不想将就”与“无处寄托”[J].新民周刊,2020(44):74-79.

[3] 原倩倩.电视相亲交友节目的媒体责任问题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3.

[4] 夏冰,刘艳菊.从网络交友到电视相亲交友看大众价值观的变迁[J].品牌(下半月),2014(10):32.

猜你喜欢

老龄化服务平台
密码服务平台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湖北交通运输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