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绿色转型 一片新天
2022-04-29王亚玲
王亚玲
砥砺十载铸辉煌,奋楫扬帆写华章。
六盘水市能源产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构建多元清洁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明显改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服务六盘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能源支撑。
■ 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要转型,传统产业需先行。
六盘水市按照“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的思路,坚持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让“傻大黑粗”的煤炭行业转变为技术型行业,贴上了智能化新标签。
按照“关小建大”的发展思路,六盘水市深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通过关闭退出不符合煤炭产业政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缓解产能过剩矛盾,保障供需平衡。
自2012年以来,六盘水市已关闭煤矿109个,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143万吨,2019年规模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淘汰;强化规划引领,科学规划新建煤矿建设时序,目前六盘水市正常生产矿井平均单井规模达87.2万吨,在册煤矿平均单井规模由37.5万吨增长至目前的63.5万吨,提升了26万吨。到“十四五”末,六盘水市煤矿个数将保持在120个左右,力争平均单井规模突破100万吨。
煤炭作为六盘水市保障能源供应的“压舱石”,原煤、洗精煤、焦炭产量均位列贵州省第一,其中原煤年产量占全省的40%以上,为贵州省煤电保供及钢铁等行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煤炭行业实现税收359.66亿元,占同期六盘水市税收的27.27%;煤炭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58.12亿元,占同期六盘水市工业增加值的66.19%。
由于大力推进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技术发展,有效推动了六盘水市煤炭行业的提质增效。
全市正常生产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占比大幅提升,从2012年的21.83%提升至目前的100%。发耳煤业建成了西南四省一市的第一个智能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单日产量从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时的1900吨提高到2800吨,效率提高47.4%。工作面单班作业人数也从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时的85人减少到49人,每年可减少人工费用440万元。
窥一斑而知全豹。
目前,六盘水市累计建成25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辅助系统智能化率实现100%。盘州市淤泥金河煤矿率先在全省使用井下5G,大幅提升了煤矿的调度效率和安全性,为井下智能化发展奠定高带宽、低延时的网络传输基础。六枝特区中渝煤矿组织开展的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攻关取得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工作面单班作业人数从炮采工艺时的12人减少到7人,单日产量从炮采工艺时约226吨提高到490吨,效率提高了116.8%。
目前,六盘水市已实现煤炭生产从“密集作业”到“少人作业”的转变。煤矿井下生产系统布置更加优化,为强化瓦斯等重大灾害超前治理提供了有利条件。远程操控规避了人员近距离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彰显了“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目的。智能设备替代繁琐和劳累的人工操作,极大地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原煤产量的提升则为煤矿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变废为宝“吃”尽资源
六盘水市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原则,在顶层设计上把加强煤矿瓦斯、煤矸石、矿井水的综合利用,作为实现煤炭工业安全、绿色和高效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资源“变废为宝”“吃干榨尽”“循环利用”。
煤矿瓦斯由“害”变“利”。六盘水市坚持“以用促抽、以抽保安”的原则,提升煤矿瓦斯治理和抽采水平,以瓦斯发电为主要抓手,积极探索瓦斯的提纯利用,以实现“煤气”共采。2013年以来,共完成瓦斯抽采量约100亿立方米,抽采及利用率均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六盘水市累计建成瓦斯发电站79座,装机容量28.34万千瓦,约占全省瓦斯发电装机的41%。2021年瓦斯发电9.97亿千瓦时,产生直接效益约5亿元。煤层气开采从无到有,积极引进和培育了4家企业进入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领域,实施建设煤层气井197口(含工程井),压裂排采井76口。2021年煤层气试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立方米。
“黑山”变“沃土”。近年来,六盘水市通过艰难尝试、多方探索,已初步找到适合煤矸石大规模高效治理、综合利用的有效解决方案。现在,市内多家煤矿、洗煤厂正积极开展以煤矸石造土为技术基础的矸石山治理工作。火烧铺煤矿将矸石山变果园,治理面积近100亩,治理煤矸石量约600万吨;盘州市聚能选煤有限责任公司以种植木豆的方式,开展矸石山治理约20亩,开拓了矸石山石漠化土地治理新模式;金佳矿大力实施矸石山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通过栽种耐旱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治理面积80余亩;山脚树煤矿采取“培土栽植法”,覆土播种黄竹草、属地草等多种根深耐旱植物,种植达到预想效果。
“黑水”变“绿水”。六盘水市所有正常生产矿井全部建有矿井水处理设施,矿井水100%达标排放,全市122家洗煤厂全部实现洗煤水闭路循环利用。
■ 清洁高效电力持续增强
如今的六盘水,电力保供能力持续增强,生产结构持续优化,节能减排降耗持续推进,为有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提升清洁高效电力项目建设规模。目前,六盘水市火电装机870万千瓦,较2012年末增长45%。建成盘县(今盘州市)电厂(2×660兆瓦)、盘北电厂(2×300兆瓦)、六枝电厂(2×660兆瓦)。全省首个超超临界火电项目——贵州盘江新光发电有限公司2×660兆瓦超超临界火电项目开工建设。盘南、大湾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成功入围全省火电项目优选建设方案,并已获核准即将启动建设。
逐步优化电力生产结构,增大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六盘水市现拥有水电装机128.48万千瓦,较2012年末增长43.97%;光伏发电装机从“零”发展到了78.726万千瓦,建成全省单个最大光伏发电站——鹅毛寨20万千瓦光伏电站;风力发电装机45.19万千瓦,较2012年末增长375.68%;瓦斯发电装机28.34万千瓦,较2012年末增长69.19%;2017年,六盘水市第一座垃圾发电厂——六盘水生活垃圾电厂(装机2.5万千瓦)建成并网发电。
现在,六盘水市3个主要城区均有垃圾发电厂,垃圾发电总装机5.6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快速扩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从以前的11.06%提高到了如今的26.86%。
电力低碳发展进程加快。六盘水市10台燃煤机组均按要求提前一年超额完成改造,相关指标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2021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9179.61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6287吨,减少烟尘排放约37141.18吨。
■ 氢能发展实现多个第一
六盘水市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化,为该市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氢能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氢能产业是新型能源化工产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盘水市依托丰富的氢能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氢能产业规划布局及培育发展。2019年,率先在全省发布了《六盘水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2020年,启动建设制氢工厂、加氢站等项目。202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多个第一:第一家制氢工厂、第一座加氢站、第一辆氢能公交车、第一辆运氢管束车、第一个出台支持氢能项目落地文件等。
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氢能示范试点,开启了氢能发展新征程,引领全省氢能产业发展。
目前,六盘水市氢能产业链雏形基本形成,煤焦化产业链得以拓展延伸,成为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亮点之一。
■ 能源惠民成果丰硕
围绕能源共享发展理念,六盘水市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让能源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社会民生,实施能源惠民工程,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
天然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应能力持续增强,让六盘水市县县迈入管道天然气时代。该市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按照全省电力市场规则,协调做好企业和电厂电力直接交易以及增量配电业务试点,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十三五”以来,组织市场化交易电量268亿千瓦时,累计为企业节约电费超过12亿元。充电基础设施从无到有,累计建成充电站74个,充电桩2274个,可满足15000余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2019年,六盘水市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7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7.3%,农村居民用电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电网改造成效显著,电网投资累计达67.55亿元,建成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输电线路分别为1457.48千米、1448.2千米、10341千米,中心城区10千伏配网电缆化率为78.3%,电网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