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家风纪录片的创作研究
2022-04-29经娟娟
经娟娟
摘要:家风纪录片,作为媒体纪录片中的一种,旨在弘扬和传承家风,引领和谐家庭关系的发展。近年来,扬州地方媒体围绕家风纪录片制作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制作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纪录片作品,丰富了新媒体时代社会道德、家庭道德的发展路径。本文以扬州家风纪录片为例,在概括介绍家风纪录片的基础上,就新媒体时代家风纪录片创作面临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创作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旨在为新媒体时代优秀家风纪录片的创作提供相应的内容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家风纪录片;纪录片创作
新媒体时代,媒体领域和社会领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媒体领域,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丰富了网民的生产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3.0%。并且,在逐步普及的情况下,网络已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网民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1]。在社会领域,一系列社交软件、媒体平台的推广,为网民通过网络方式沟通信息、传递感情,建立、维持和巩固关系提供了良好的纽带。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渠道获得情感方面的需求。显然,新媒体时代,网络已然成为网民个人,以及网民与网民之间行为与心理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媒体通过创作以弘扬和传承家风为主体的纪录片来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亲情文化,进而赢得了网民的普遍青睐。当然,家风纪录片的制作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方法,需要结合新媒体时代的各方面特点与现状,进行科学创作和精准投放,以保证传播的效果。
一、家风纪录片概述
(一)纪录片的概念
纪录片是记录真实生活内容的影片。从媒体的角度看,纪录片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90代。1985年,法国的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火车进站》《工厂的大门》等12部实验性的影片,而这些以展示真实生活景象为主的影片标志着电影纪录片的诞生。当然,真正的“纪录片”一词最早是由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于1926年提出的,他认为纪录片就是对现实进行创造性处理后产生的影片。当然,当时也有将纪录片描述为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增加感染力,并排除虚构元素的影片[2]。
随着电视的诞生,纪录片开始从电影领域扩展到电视领域,并逐步引入到国内。关于电视媒体中播放的纪录片,《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中给出了相应的概念界定,即电视纪录片是指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理解与评价的纪实性的电视片。近年来,随着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的发展,纪录片的传播领域再一次发生了变化,即从原来的电影、电视领域延伸到了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领域。当然,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仍然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客观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为主。
(二)家风纪录片的特点
按照主题不同,可以将纪录片分为不同的类型,如非遗纪录片、新闻纪录片、自然纪录片、教育纪录片等。而家风纪录片就是以展示家庭或者家族沿袭的家风为主题的纪录片。与其他纪录片相比,家风纪录片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第一,以展示家风为主。家风,是家庭延续的风俗良俗。无论是古代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还是现代普通家庭中父母长辈的谆谆教导、一言一行,都是在展示和传递家族或者家庭所认同和尊崇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家风纪录片所展示的内容就是从客观上讲述家风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例如,扬州广播电视台重点推出的家风纪录片《家传》就是着重对包括何园的何氏家庭、高邮王念孙家族、三朝阁老阮元家族的优秀家规家训进行的讲解,纪录片所围绕的是优秀家规家训形成的原因、深刻的内涵和现实的价值[3]。
第二,以弘扬优良家风为目的。纪录片是作为媒体播放的内容出现的,而媒体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传播风俗良俗,通过纪录片具体、生动、深刻的内容感化人,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改变。家风纪录片就是以展示客观的家规家训,以及这些家规家训对个人、家庭乃至家族发展的正向影响,使更多媒体受众能够认同家风、学习家风、传承家风。例如,扬州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家风类纪录片就是为了让更多本地区乃至其他地区的群众了解扬州本地优良的家风遗产,并对这些家风的现代价值产生认同,通过纪录片来获得家风的洗礼[4]。
二、新媒体时代家风纪录片创作面临的要求
纪录片的创作,更多要结合纪录片的播放载体。与以电影或者电视等传统媒体为载体的家风纪录片制作有所不同,新媒体时代的家风纪录片创作更多地具有时代的烙印,即创作者除了考虑客观展示家风的内容以外,还要结合新媒体环境下不同受众的纪录片观看、理解情况进行技术性的处理,以保证纪录片后期播出的效果[5]。总体来看,新媒体时代好的家风纪录片创作应当重点注意满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一)内容上要有料有趣接地气
新媒体时代,媒体领域发生的明显变化就是由“媒体主导受众”转变为“受众主导媒体”,即媒体制作什么样的节目内容,很大程度上要考虑受众的节目兴趣、爱好和诉求。受到受众思想认知、情感发展、观念变化等情况的影响,家风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完整客观地展示家风内容以外,还要下更多的功夫思考如何使受众真正为纪录片的内容所吸引,并对片中的家风内容产生高度的认同,从而在观众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显然,这就要求家风纪录片创作者要按照“有料,有趣,接地气”的“两有一接”的规则创作相应的纪录片[6]。在这方面,扬州家风纪录片的实践表明,纪录片的创作要尽可能地取材于受众耳熟能详的典型人物或者故事,这样可以避免纪录片介绍内容的生疏所导致的受众缺乏深刻观看的兴趣和动机。同时,在纪录片制作中,“怀旧”是一张可以打好的“牌”。
(二)形式上要注意创新
纪录片的纪实性决定了片中的内容尤其是素材要做到客观、真实,避免过度渲染和虚化。然而,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所面向的受众多数90后、00后乃至10后的新生代受众,他们在媒体内容观看方面更加注重新奇性,一味地按照平铺直叙方式创作的家风纪录片内容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吸引这些受众的眼球,让内容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就更是难上加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在保证片中内容客观、真实的同時,努力做到形式上的推陈出新。在形式创新方面,扬州地区十分关注不同媒体环境下受众纪录片内容观看的习惯,结合媒体内容传播特点制作出时长不等、内容不一的家风内容,为受众尤其是新生代受众提供了差异化的家风纪录片观赏体验。例如,除了通过电视台播放家风系列纪录片以外,还通过开展《小记者带你看世界》专访活动,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在扬州城内进行家风主题采访活动,将原本由解说员单人解说的形式转化为“一对多”的开放式采访活动,使纪录片的形式得到了创新[7]。
(三)效果上要留有联想空间
纪录片具有科普的性质,即其创作和传播的目的在于告诉人们某种客观事实。家风纪录片的目的就在于让受众清楚家风的产生、内容和意义,而与客观事物不同,家风是在人主观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和表现,其虽然具有客观性,但真正的影响力发挥却需要借助主观的理解、认同实现[8]。并且,新媒体时代的家风纪录片传播是在开放性、互动性明显的媒体环境下开展的,受众除了了解家风的内容以外,还想分享自己关于家风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家风纪录片创作不能只追求家风内容的客观介绍,而是要将效果延伸到受众对介绍的家风内容的理解、认识、思考乃至实践。例如,扬州家风纪录片在创作时,除了借助镜头中的图片、文字展示家风内容以外,还会穿插一些人物采访,借助人物的介绍增进受众对家风的理解。同时,也会在纪录片中提出一些引起受众自我思考的问题,让受众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经历进行探究。显然,这种具有一定联想空间的纪录片效果是受众倾向于接受的内容。
三、新媒体时代家风纪录片创作的策略
新媒体时代家风纪录片创作方面面临的要求,决定了纪录片的创作除了要借助以往的经验积累以外,还要注重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家风纪录片观看的场景、情感体验,尽可能地从内容、形式和效果上进行充盈和创新[9]。结合扬州家风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媒体时代的家风纪录片创作要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多角度诠释家风内容
家,是人的归宿。作为家庭文化的一部分,家风天然具有与人的思想和行为融合的性质。人们对家规家训等与自己成长经历有交集的内容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亲切感。因此,新媒体时代,受众对家风纪录片具有内在的亲近感,这为家风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创造了优势。在实际的家风纪录片制作中,要重点围绕“有料有趣接地气”进行积极的思考、科学的策划和巧妙的实施,使纪录片能够从多角度展示优良的家风内容[10]。例如,在对“知进知退,天下为公”的家规家训内容进行解读时,可以先结合历史典籍对古人对这一家规家训的理解进行引述,再穿插部分群众对该家规家训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最后再给出相对权威的解读,这样既避免了“一家之言”的单调性,也借助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人物的想法分享深化了对“知进知退,天下为公”家风内容的诠释。当然,在纪录片中,也可以穿插一些能够印证家风内容的典籍故事,通过故事的情节和结果来启示受众对家风的理解。
(二)丰富家风纪录片形式
新媒体时代的家风纪录片传播既可以通过电视媒体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实现[11]。并且,不同媒体对应的受众在纪录片内容观看方面的心态和习惯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实际的家风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者要确定好媒体平台类型,然后再进行量身定做。例如,对于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传播的家风纪录片内容,则要注重纪录片内容的言简意赅和画面的清晰简洁,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受众传递出关于家风的主要信息。对于通过网站或者电视台进行系列性展示的家风纪录片,创作者要注意内容展示的多角度性,即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对家风内容进行全面性的解读和展示,使受众能够通过夹叙夹议、图文并茂的形式更详尽地了解家风的内容。当然,在家风纪录片创作中,要注意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元素的搭配使用和合理编排,避免因为纪录片内容呈现形式的单调性而导致受众产生枯燥感。
(三)巧妙留白,深化影响
家风纪录片除了关注受众对优良家风内容的了解以外,还努力追求让受众认同纪录片中所谈到的家风内容。对于受众来说,纪录片中所讲到的内容往往是历史性的,与自己当前的生活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很难直接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之中。这种情况就要求纪录片创作者要注意通过设定特定的桥梁和纽带来引导受众将纪录片中所探究的内容与自己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关联起来,并尝试将二者融合。这对于传统的电视媒体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对于新媒体而言,是完全可能的。在实际的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者可以通过在纪录片中引述他人尤其是与受众同时代、同年龄段人的话语来缩小受众对纪录片中所讲述的家风内容的时空距离,使受众明白这些家风内容同样适用于现代的生活和工作中。同时,创作者要注意适当设置一些问题,让受众慢慢将纪录片中的家风内容与自己现实的家庭生活关联起来,形成自我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方式。例如,在讲解“廉”的家规家训时,可以适当给受众抛出“你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廉是什么”“你覺得自己的家人在哪些方面表现出了‘廉”等问题,让受众能够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受众实际上已经在慢慢地深化了对“廉”这一家规家训的理解。
四、结语
家风纪录片,是以传承和发展优良家风为使命的节目形态。新媒体时代,家风纪录片所具有的情感满足、思想启发和行为引导功能,使其成为媒体重点挖掘和创新的节目类型。当然,家风纪录片在实际制作方面也面临一些问题。结合扬州家风纪录片创作的实践来看,家风纪录片的创作要做到多角度诠释家风内容,丰富家风纪录片形式,巧妙留白,深化影响,以保证创作出的家风纪录片能够真正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祁欣.探究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传播新样态: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4):7-9.
[2] 王宇.微纪录片创作的优化策略[J].采写编,2021(12):153-154.
[3] 申丽芳.新媒体时代下电视纪录片的文化传承作用[J].记者摇篮,2021(12):6-7.
[4] 李东宁.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传播与发展途径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1(23):151-153.
[5] 贾子媛.2010-2020年,网络时代纪录片的十年生存[J].今传媒,2021,29(12):104-107.
[6] 易明.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国内纪录片的传播发展研究[J].山西青年,2020(12):66-67.
[7] 李媛.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传播发展策略[J].电视指南,2018(9):177-178.
[8] 齐明超.以古鉴今,培育现代优良家风:纪录片《齐鲁家风》的启示[J].当代电视,2018(4):51-52.
[9] 苏宏元,贾瑞欣.浅析纪录片《齐鲁家风》的文化诉求与创作特色[J].中国电视,2018(4):89-93.
[10] 欧晓君,曾婉玲.家风文化的传承与“活化”:以《守望家声》系列专题纪录片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7(11):235-236.
[11] 宋荣福.新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特征与传播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7(1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