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体系研究
2022-04-29周京
周京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和方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更是让电力企业绿色转型进程提速。供应链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制定电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为电力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参考,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绿色供应链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绿色供应链是指在传统供应链的基础上,将绿色低碳、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等理念融入企业业务流程,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于企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与仓储、回收与综合利用的全过程,综合考虑企业经济效益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安全要求的协调统一的供应链系统。与传统供应链相比,绿色供应链更加注重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企业治理;更加注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更加注重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效率。
标准化是引領、规范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的重要手段。绿色供应链相关标准在2015年以前尚属空白,近年来,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陆续出台,特别是2020年后,绿色供应链出台标准力度明显加大,占相关标准总量的50%。国家标准层面,已发布《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系列;地方标准层面,天津、上海、山东等地发布有关绿色供应链要求、评价规范等标准;行业标准层面,化工、轻工等行业近年陆续发布绿色供应链相关标准。目前,尚无针对电力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标准,亟需调动产业链条的各节点,建立供应链各方面协同发展的机制,形成统一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实现电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标准化。
通过建立电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体系,可以指导和规范电力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电力行业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链长”作用,引导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高环境自觉性,推进电力行业全面绿色化升级;可以推动供给侧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化改造,有助于形成绿色发展市场化机制,推动节能、环保和人体健康安全等管理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有利于对接全球电力产业链供应链的绿色产品标准,提升我国电力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绿色核心竞争力,提高电力企业品牌形象。
绿色供应链标准体系架构
供应链管理贯穿电力企业计划、采购、物流、回收全过程,涉及物质流、信息流管理等多项内容,单一标准难以全面覆盖。因此,制定合理的标准体系架构尤为重要。一方面要能够引导电力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对供应链绿色管理进行整体策划、实施与控制;另一方面要能够指导电力企业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和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实现供应链全流程绿色化全面提升。
系列标准由《电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通则》《电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采购》《电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物流与仓储》《电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回收与利用》《电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五部分组成。其中,通则部分对电力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出方法和要求。采购、物流与仓储、回收与利用三部分贯通供应链物质流管理,对各环节的绿色化提出具体措施。评价规范部分规定了电力企业绿色评价方法,形成“PDCA”闭环管理,与通则一起指导企业绿色水平不断提升。
绿色供应链标准编写及实施建议
1.广泛征求意见
标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以被电力行业内各类组织使用。但由于电力系统各环节、上下游产业集群有自身的特点,在编写绿色供应链管理系列标准时,应广泛征求发电、电网、电力装备制造、电力工程等不同类型企业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类别企业供应链的特点,做到适应度广、可操作性强。
2.分步渐进实施
开展电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长期项目,其标准体系的实施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初始阶段,考虑到能力和技术的限制,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在供应链的部分环节开展,渐进式地完成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
3.动态改进提升
标准可为有意愿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电力企业提出要求和方法,有潜力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性标准之一,但目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还很缺乏,需要积极推广实施,发挥标准化的引领和支持作用。通过组织、行业、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动态修订标准内容,将电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与实践推向深入。(作者系物资部供应质量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