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供应链为电力行业 低碳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2-04-29于晓辉
于晓辉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碳中和作为扩大国际政治影响、提高经济竞争力、实现绿色复苏等的重要抓手。中国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掀起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碳减排行动。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网是排头兵,构建电力行业的新型绿色供应链,是对电力系统在服务“双碳”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更高要求。
在电力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碳足迹产生在供应链活动的任一环节,我们有必要站在电力系统的角度,以集中决策对供应链进行协调优化,共同减排,把“绿色”贯穿全供应链。未来的电力系统将坚持以“绿”链服务“绿色”发展,以支撑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作为电网推动构建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最为宏观的目标格局。同时,在碳市场、电力市场协同发展的指引下,电网系统将形成数字化推动、全链条协同减排、可检测、可量化的高效供应链:
一、全供应链协同减排,全面推进链条低碳化
碳排放核算是有效开展各项碳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基本前提,依据GHG Protocol针对温室气体核算设定的三个“范围”搭建供应链管理体系,进而全面推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依托5G等现代信息通讯及智能化技术,加强全国统一调度,研究建立源网荷储灵活高效互动的电力运行与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区域电网的调节作用。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结合企业和各供应商不同发展阶段制订适宜的绿色方针和评价指标,确保可以辐射和影响上下游产业链。同时,引入全生命周期理论,力求最大限度地将生产、采购、物流、仓储、回收再利用及处置等环节对资源消耗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的强度降到最低。
二、“绿色”采购推动供应商的绿色生产
全面的绿色采购管理和评价体系推动供应商减排。研究建立低碳供应商评价体系、绿色物料控制和多层次的电网物资碳足迹。在原有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完善绿色采购标准制度和供应商绿色认证体系,充分利用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力,倒逼绿色生产,实现协同减排。
供应商碳排放“双控”检测平台助力绿色供应链减排。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建立全方位的大数据监测平台,对碳监测、碳账户、碳校码、碳资产等进行管理。通过大数据碳监测和管理平台,电网企业可随时掌握各供应商累计碳排放数据及历史趋势,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实现减排。另外,减排后富余的碳排放权可在未来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开展交易。数字化赋能,为电力供应链发展增添新活力,实现新的收入增长。
三、智慧科技为“绿色”物流保驾护航
绿色物流是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在绿色物流体系中引入生命周期理论,对运输环节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实施策略,实现物流运输环节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基于数字技术,推动绿色物流管理。以大数據、云计算、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为主导,通过三维可视化中央控制系统等软件,定制智能电力仓储物流整体解决方案,集成双伸位巷道堆垛机立体库存取、AGV自动化搬运系统,实现电力物资分区统一调度管理和仓储物流环节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运转,打造5G全连接仓储标杆。
实现智慧仓储,构建零碳仓库。依据国家绿色工厂管理体系等重要指导文件与企业实际情况,搭建零碳仓库,建立零碳仓库管理体系标准。采用“节流”和“开源”两种方式结合发力,严格控制运行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实现零碳目标。
四、梯次利用制度为“绿色”回收增添活力
精准化分配处置计划。制定废旧物资的处置计划,依托绿色供应链管理,对物资其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并制定临近报废物资处理计划,加快资金链流通,间接减少碳排放。
搭建低碳回收评价体系,实现梯次利用。加强危险废物收集处理,防止环境污染。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对每个产品的性能进行监测后,根据不同应用场景下对电力物资进行梯次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
总之,未来绿色供应链必将以智能绿色发展为方向,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应用创新及示范推广为抓手,加快构建支撑能源清洁生产和能源绿色消费的装备供给体系,将是电力行业推动电力装备与绿色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我们相信未来电力绿色供应链会将绿电送进千家万户,通过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有效促进电力市场、碳市场和绿证市场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