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双碳目标大局 擘画冀北绿链未来
2022-04-29王庆滨
王庆滨
三个重磅资料汇编、绿色供应链倡议书、绿色供应链建设的指导意见……从2020年至2022年,是“双碳”目标从提出到举国推进、奋力向前的三年,也是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绿色供应链建设从雏形走向羽翼渐丰、蓝图徐展的三年。在这过程中,冀北公司物资部主任王思彤扮演着“中枢”角色,发挥着“旗舰”的作用,指挥着这支闪耀着绿色光辉的供应链“船队”奋楫扬帆、乘风破浪。近日,《华北电业》专访了毕业于清华、谦逊儒雅的冀北公司“物资大管家”王思彤。
Q:《华北电业》
A:王思彤
如何理解绿色供应链里的“绿色”?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到:构建绿色供应链。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实施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绿色环保。实际上,这是对绿色供应链概念的界定。换言之,“绿色”贯穿绿色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
关于绿色供应链建设,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今年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的指导意见》,去年发布《绿色供应链倡议书》,两个文件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请您介绍两个文件出炉的直接“动力源”。
指导意见和倡议书的酝酿和出炉,第一“推手”是国家政策。近年来,现代供应链和绿色循环经济比较流行;2020年9月,“双碳”目标提出;2021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里面提到相关内容;同年3月,“十四五”规划发布,里面有专门一章,提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政策,我们第一时间关注到。当时,我和同事们即筹划着启动绿色供应链建设准备,以最快速率付诸实践。
大方向既定,把相关政策制度吃透、用足,是一件重要且不可替的任务。我们历时2年多,收集整理研究,将相绿色供应链相关政策制度、标准和案例汇编成册,为开展绿色供应链建设工作提供全且权威的参考依据。
去年7月1日前,出台倡议书。从绿色发展、绿色采购、绿色选型、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绿色运营8个方面,向供应链上下游和社会各方发出倡议,呼吁各方形成合力,携手打造绿色供应新生态,为营造低碳、和谐的发展环境提升供应保障。
今年5月31日,我们再次“上新”,发布指导意见。从绿色物料管理、绿色采购交易、绿色仓储物流、绿色回收利用和链碳双控管理五个方面,制定发展目标,筹划重点任务,以指导各单位做好绿色供应链建设工作。
如何健全物料绿色管理?
深化物料标准化管理。坚持资源标准化、减量化利用,统筹设备技术标准、采购技术规范和专业管控要求,兼顾历史采购数据和当期实际需求,精简物料选型,建立全品类物料组。加强物料选型协同管控,持续提高标准物料、优选物料、定制物料应用占比。
推进物料绿色属性管控。跟踪收集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方要求,识别核查物料的资源节约、能源降耗、低碳循环、环境保护、健康安全等属性,建立物料绿色属性信息库,固化绿色物料技术规范。
开展物料碳足迹研究。应用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以配电变压器、电能计量箱为试点,研究建立典型电工装备的碳排放核算标准、碳排放数据体系和碳减排技术清单,探索量化入网设备的环境影响,为链碳双控提供依据。
如何优化绿色采购交易?
深化采购模式应用。持续优化采购目录、采购需求管理,加强资质能力核实、资格预审、运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严格所有采购全部上平台。对分公司,全面实施集中采购;对子公司,推广应用联合采购。对需求规模大、响应时间短、采购规范统一的品目,实施框架协议采购。对规格品种多、需求频次高、规模难以预测的零星物资,实施电商专区交易。通过带量采购,发挥规模效应,提升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强化绿色低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应用。
推行绿色物料采购。健全绿色物料强制采购、优先采购策略,积极推进高效能变压器、环保气体环网柜、节能导线、高强钢杆塔等节能环保物料采购,推动高耗能、高碳排、污染环境等物料退出采购。导入全物质声明措施,推进有害物质限用。
实施环保信用准入。突出环保失信惩戒,投标人未提供企业环境监管结果的、列入环保不良企业的、处于环保处罚状态的,投标文件作否决处理。强化环保守信激励,投标人入选政府发布的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的,评审加分。
带动绿链体系建设。健全绿色供应商评价机制,将质量、环境、能源等体系认证,清洁生产、企业碳核查等审核,电热气煤等能源年耗量,逐步纳入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和招标评审;结合产业实际,应用投标否决、评审分值等方式,引导供应商降碳减污扩绿。
推进产品追溯管理。深化设备监造过程管控,推广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应用,实时采集数据,智能监测指标,跟踪管理原材料组部件、主要工序及出厂试验;开展清洁生产、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监督。推动产品信息一码追溯,应用电子商务平台核实、质量追溯二维码查询的模式,选取铁塔、导线、绝缘子、金具等物料,实现关键材料、重要工序等信息全生命周期一码追溯。
如何打造绿色仓储物流?
实施库存精益管理。应用全品类物料组模式,健全配网协议库存采购机制,提高需求供应的匹配效率。实施两级利库采购联动,项目单位策划,设计单位选型,专业部门管控,加快实物库存周转。持续开展盘点清理、技术鉴定、利库领用、跨区调配和报废处置,推进积压物资动态清零。
建设绿色仓库。优化仓储配送网络,科学制定储备定额,完善仓储方案流程,贯通共享实物资源信息,应用先进物流技术,持续推进中国绿色仓库认证、中国绿色仓储配送企业认证。编制零碳仓库评价标准,编制仓储减碳技术清单,建设零碳仓库示范点。
推动物流节能降耗。应用电工装备物流服务平台和物联网传感器终端,统筹配送作业管理,实施配送状态全程在线监测,引导供应商和承运商优化装载策略、科学规划路径、选用环保车型。以直发现场为主、二程配送为辅,减少配送总里程。识别评价配送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探索配送碳排放核算。
如何强化绿色回收利用?
加强六氟化硫气体循环利用。推广六氟化硫气体回收装置,实现电网建设期间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深化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中心建设,健全分散回收、集中处理、统一检测、循环利用的工作模式,加强检修、退役设备中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净化和循环利用,推广组合电器SF6/N2混合气体应用,有效避免六氟化硫气体在网量增加,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加强拆回电能表分拣利旧。深化分拣流水线和智能仓储系统建设应用,开展拆旧电能表等计量设备的自动分拣和分类处置,最大化发挥计量资产价值。
加强退役蓄电池回收利用。优化退役处置流程,提前办理技术鉴定、资产审批等退役手续,确保退役蓄电池及时处置。建立退役废旧蓄电池台账,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按照环保达标、资质齐全、专业回收等要求,健全回收商遴选机制。开展退役蓄电池余能检测、残值评估,促进梯次利用。
加强废旧物资回收管理。推进废旧物资处置全流程全线上管理,确保全量入库,足额回收。优化废旧物资处置模式,加强再生资源交易专区应用,健全回收商资质管理体系,细化处置过程管控,提高处置效率效益。推进风电机组退役零部件及润滑油绿色无害化处理。探索“拆旧修旧”。规范危废品环保管理,加强专业存储设施建设,确保危废品转运、存储、处置不发生环境污染。
如何构建链碳管理体系?
研究鏈碳双控规划。围绕“双碳”目标,对接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研究供应链推进碳排放双控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和工作布局,提出平台运营、数据共享、数字生态和运作模式等构建策略。
构建链碳管理机制。建立碳排放核查、统计、监测、报告、披露等体系,加强碳排放核算统计能力建设,开展碳排放盘查管理,推动供应链碳信息监测系统、碳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建设,探索碳市场分析、碳配额管理、碳交易运作等工作。
深化绿链活动降碳。深化“五E一中心”建设,加快应用场景迭代更新,监测业务活跃率、数据质量达标率、用户应用率等指标,推广深化云采购、云签约、云监造、云结算,云服务等应用,有效降低供应链各环节人耗。
对绿色供应链的未来图景有什么样的设想?
整体上来讲,冀北公司绿色供应链框架体系基本完成。骨架搭起来,血肉还是不够丰满,一些措施需要落地,一些目标要尽快实现。我们计划,到2025年,全面建成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全面实施供应链碳排放核算,基本实现供应链碳达峰。
在绿色物料管理方面,标准物料应用占比98%、优选物料应用占比92%、定制物料应用占比95%;健全物料绿色属性信息库,完善固化技术规范;建立典型电工装备的碳排放核算标准、碳排放数据体系和碳减排技术清单。
在绿色采购交易方面,采购物资符合节能环保国家标准、符合有害物质限用标准;供应商100%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00%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50%以上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所有中标人无罚期内环保不良行为;产品追溯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在绿色仓储物流方面,获得中国绿色仓储配送企业认证;周转库全部通过中国绿色仓库认证;建成零碳仓库至少1座;全程在线监测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设备配送;超期协议库存、积压物资实现动态清零。
在绿色回收利用方面,报废物资3个月内移转专业机构拆解回收;危废品存储处置不发生环境污染;拆回电能表实现100%检测和综合利用;六氟化硫气体实现施工建设期间零排放和检修退役期间回收率96.5%;退役蓄电池回收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在链碳双控管理方面,基本建成供应链碳排放核查、统计、监测、报告、披露等体系;碳排放盘查管理、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积极进展;供应链业务线上化、电子化作业率超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