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培养方法探索
2022-04-29芦阳
芦阳
【摘要】音乐节奏感培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做出教学思考,让学生在倾听、诉说、模仿、伴奏、编辑等学习活动中接触节奏、认识节奏、体验节奏、展现节奏,对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创造条件。节奏无处不在,特别在音乐学科学习中,这是贯穿始终的内容,教师围绕节奏目标培养推开教程,能够成功激活学生音乐思维,在创意学习中建立音乐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培养;方法
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围绕音乐节奏培养展开教程,其适合性更高,学生从节奏学习和体验中成长的乐感更为牢固。教师不妨从听说、模仿、伴奏、编辑等多个环节做出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感知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多重训练中成长学科认知。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其乐感处于形成阶段,对音乐节奏有一定感知,教师从这个角度做具体引导,其适合性更高,锻炼效果值得期待。
一、听说节奏训练,启动学生音乐思维
音乐节奏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节奏有一定感知,教师积极推出节奏训练任务,让学生在倾听和讨论中感知节奏,能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
1.倾听节奏特点
教师创造一些聆听机会,让学生用耳朵分辨音乐节奏,这是最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学生对音乐节奏有特殊感知,教师不妨先让学生聆听一些音乐之外的声音,然后对音乐节奏做聆听对比,自然形成音乐节奏体验。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打掌掌》,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并要求学生细致聆听:这首歌曲很有意思,带有游戏的特点,听完歌曲后,要说说歌曲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用心聆听,教师不时做出提示,学生逐渐找到学习切点。
2.诉说节奏特点
学生对音乐节奏有了感知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做交流活动,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音乐作品播放时,学生大多会跟随节奏做出一些反应,这是音乐自身魅力所在,教师要求学生在聆听基础上讨论,诉说这些节奏特点,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和内化中建立音乐节奏认知。
节奏训练没有固定模式,教师在具体组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现实,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便利条件。如学唱《摇篮曲》时,教师先示范演唱歌曲,并鼓励学生做节奏设计:这首歌曲是特定场景唱的,属于3/4拍,注意节奏的强弱规律,歌曲旋律舒缓,节奏较慢。同桌合作学习,在歌曲演唱学习时,分别饰演母亲与孩子,一边演唱一边做动作,要对接节奏。
二、模仿节奏训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模仿音乐中的各种声音,借助肢体语言展示音乐节奏内涵,都能够产生更多学习激励。
1.模仿自然声音
在音乐作品播放时,教师引导学生做聆听和模仿是最为常见的学法应用,对培养学生节奏认知有一定促进作用。如果音乐作品中包含更多自然界的声音,如风雨雷电、动物叫声等,都能够对学生视听感官带来冲击,教师鼓励学生模仿这些声音,对培养其音乐节奏有一定帮助。在学习《口哨与小狗》这首歌曲时,教师先播放歌曲音频,要求学生聆听,这段音乐中有哪些声音出现?学生在聆听中有了更多发现,有学生说有口哨声,还有的学生说有狗叫声,教师要求学生模仿这些声音,并在歌曲播放时做出律动展示。在歌曲学唱环节,学生一边做声音模仿,一边做律动表演,学习气氛火热起来。教师针对学生关注点做设计,引导学生做模仿展示学习,成功激发学生模仿积极性。小学生对演绎活动最有感觉,教师组织学生做自由展示,其调动作用更为强烈。让学生在模仿中进入学习核心,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
2.模仿肢体语言
在音乐律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模仿操作,借助拍手、拍腿、跺脚、耸肩、晃脑等肢体动作做演示操作,直观表现音乐节奏特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边喊节奏一边展示肢体,以达成更多协调性。如学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时,教师先为学生讲述故事,让学生对乌鸦的行为有一定了解,为歌曲学习做好铺垫。在多媒体播放这首歌曲时,教师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鼓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这首歌曲采用2/4拍,我们对这种节拍都比较熟悉,如果用肢体语言的方式做展示,你会如何设计?学生进入歌曲聆听分析环节,对旋律和节奏做感知体验。教师带头做律动设计,开始拍手、拍腿对歌曲节奏做展示。学生深受启发,都能够快速跟进,利用肢体展开表达,对歌曲节奏做直观展示。肢体动作丰富多样,学生有更多选择,这样能够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热情。
三、伴奏节奏训练,强化学生操作体验
音乐节奏训练方式有很多,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出筛选,让学生借助打击乐器做伴奏,或者利用身边物品做伴奏操作,都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
1.打击乐器伴奏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伴奏活动,其训练效果会更高。学生大多不会乐器操控,教师不妨推出一些打击伴奏乐器操控活动,让学生在具体伴奏中掌握音乐节奏。如学习歌曲《儿童在游戏》,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按照节奏读一读歌词,并出示歌曲伴奏,让学生再读歌词,学唱歌曲。学生熟悉旋律之后,教师拿出小鼓、碰铃、响板等打击乐器,让学生尝试做打击伴奏。学生争先恐后地运用这些乐器做伴奏操作,教师组织学生做伴奏讨论,让学生介绍伴奏感受。学生有了伴奏操作经历,自然有多感知体验,纷纷参与互动发言,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对歌曲节奏特点做梳理,并亲自做伴奏操作,给学生提供直接模仿的机会。
2.替代乐器伴奏
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常常设计一些简单的伴奏活动任务,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物品,代替打击乐器展开伴奏操作,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活动喜闻乐见,都能够主动响应。如学唱《拍皮球》这首歌曲时,教师先组织学生阅读儿歌“拍皮球”,然后是歌唱学习。在歌曲学唱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自行寻找身边的物品,开始打击伴奏。教师对学生伴奏情况做观察,及时做出提醒,让学生先做好聆听分辨,要轻轻打击,寻找节奏,不能造成噪音。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做具体操作,很快就进入状态。教师与学生同步操作,给学生做出更多示范,成功激发学生音乐感觉,节奏训练顺利启动。
四、创编节奏训练,提升学生乐感基础
教师引导学生做律动方案设计,能够成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声势律动方案设计带有自主学习特点,教师要做好必要的指导,让学生主动展开学习和探索。
1.编辑律动方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行创编律动方案,其训练效果会更为显著。低年级学生音乐感知基础比较浅薄,但不影响其律动设计,教师不妨给学生做出更多示范展示,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到律动设计环节,在深入探索中建立节奏体验认知。如“我的创编:秋虫音乐会”,这是带有创作意味的学习任务,教师先选定一个旋律,利用多媒体多播放,要求学生细致聆听,分辨音乐中的虫声,然后自行编辑一个律动方案,用肢体语言解读音乐背景。
2.编辑表演方案
音乐节奏训练有多种通路,教师组织学生做音乐表演,对促进其节奏感知体验有重要促进作用。学生对课堂演绎最感兴趣,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做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表演方案设计,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深度研究的机会。如教学《火车开啦》这首歌曲时,教师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然后学唱歌曲,并推出游戏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组成一列“火车”,一边演唱歌曲,一边做游戏。小组成员先设计游戏展示方案,在音乐节奏带动下做出具体的表演。学生领受任务后,都能够主动进入表演方案编辑环节。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现场做技术指导,让学生自然展开音乐表演,形成音乐节奏认知基础。教师推出音乐表演创编任务,对学生形成感官触动,学生主动展开学习探索,在不断改进中建立表演方案,其乐感得到有效历练,对促进学生音乐节奏成为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节奏训练学习方式众多,教师从不同角度做设计,引导学生聆听、模仿、伴奏、律动,都能够对学生感官带来冲击。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节奏更有感觉,教师推出更多节奏训练方式,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对直观性学习活动有更高认同感,教师要做出创新组织,让学生自然进入到互动性学习活动之中,在亲自操作中建立音乐节奏认知。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北方音乐,2020(08).
[2]刘影.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黄河之声,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