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04-29帕孜力娅·马合木提

新教育·综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核心素养教育

帕孜力娅·马合木提

【摘要】以理实一体化概念作为切入点,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问题探讨优化、改进对策,最后以焊接教学为例做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育;核心素养

理实一体化是新时代落实理论实践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强调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没有“先理论,后实践”之说,而是要求理论与实践穿插并行,通过递进式任务渠道完善学生知识构架,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一、概念简述

理实一体化是现代教育学术语之一,即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在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目标引导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一种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育观念落后,忽略课程资源建设。教育观念落后是影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的主要原因,部分教师深受知识本位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结构、知识逻辑的教学,将知识传输视为教学的全部,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知识本位思想的影响下,课程设置逐渐出现学科割裂的现象。除此之外,忽略课程资源建设也是阻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前进的主要因素,因为课程设置对学校教学条件、教材等有着一定的要求,并且在强调教学方法和综合教学能力的前提下,教学成本的提高也影响了课程设置的多元化。而对于部分技术类专业而言,实训设备不仅繁多复杂,且设备体积庞大、更新速度快、价格昂贵、耗材贵,也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2.师生缺乏理解,教学设计不合理。师生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理实一体化的理解较少也是影响理实一体化发展前进的主要因素。当前,大多师生对理实一体化缺乏正确理解,单纯地认为理实一体化就是理论与实践机械结合的教学模式,所以出现教师未能深入思考教学设计、学生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感到陌生等问题,进而导致教无所教、学无所学,实际所学与社会脱节,无法满足实际用人单位和社会所需。

3.理论流于形式,教学过程出现虚化。当前,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偏颇认知,导致理实一体化教学出现虚化现象,并未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要求。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讲学式、示范操作式为主要教学模式,虽然会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式等教学方式,但是由于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操作步骤较为复杂,教师的应用次数并不多,导致教学效果未能得到显著提升。

4.评价过于表面,评价缺乏依赖标准。评价作为衡量或评定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出现评价过于表面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缺乏参考标准,其评价体系仍参照理论式教学方法的评价体系,导致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单一。基于此,笔者通过对部分师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并不了解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的标准,且无法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生成量化考核体系,导致评价标准只能参照学校所指定的《学生成绩评价手册》进行;而通过对《学生成绩评价手册》内容进行了解发现,其内容侧重于理论考核,鲜少对学生的行为、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约束,导致评价丧失功能,无法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帮助。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优化对策

1.完善课程开发。课程是理实一体化教学顺利推进的保障,同时也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发展提供指引方向,所以针对不同专业,需要教师积极完善课程开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以实践活动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教师需要转变知识本位思想,基于实践活动发展规律,以实践活动为核心构建递进式课程结构,要求课程围绕实践活动进行教学设计;第二,加大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比重。理实一体化教学尤为注重实践与应用,强调发展学生的理实融通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大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比重,让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理论课程进行理论学习,更能够通过实践课程验证理论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2.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也是帮助学生提升课堂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的必要环节。基于教学设计单一、匮乏等问题,教师需要积极优化教学设计,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优化:第一,更新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将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高等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自身需要在正确教学设计理念的引导下开展教学工作,需要积极学习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概念,转变落后的知识本位教育思想;第二,创新教研形式。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示范、面授等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但是对于高等教育系统中工科类、技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而言,教师难以凭“一己之力”开展系统化的教学工作。所以学校应当组建完善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团队,联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集思广益,共同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形成一套适用于高等教育系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形成资源共享、教学互帮互助的教学模式,以此帮助理实一体化教学有效开展、稳步推进。

3.改进实施过程。实施过程是理实一体化教学顺利推进的保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改进实施过程,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培养出满足社会所需、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但是由于“一言堂”的影响,学生无法通过具有针对性、指向性的教学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因此,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条件等因素灵活选择、创新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积极性;第二,创设任务型学习情境。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本质就是通过任务型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任务型学习情境,开展教学工作。

4.完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作为帮助教师教学优化、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需要拓宽评价主体、丰富评价内容、完善评价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优化:第一,增加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主体。在教育系统中,评价主体不应仅是教师,还应该包括学生、用人单位等,而为了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和全面型,评价体系应当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进行丰富。具体而言,每一项教学活动都需要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此形成阶段性学习成果报告,帮助学生增强对自我学习质量的了解。而在阶段性教学完成后则可由教师、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总体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以此全面考量学生的综合实力、专业素养等,给予学生全面的帮助;第二,丰富评价内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综合实力和职业素养,所以评价内容应当在传统的评价内容之上进行丰富,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实力,以此推进学生综合实力提升。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以焊接教学为例

1.教学目标。针对焊接工件图进行工艺技术分析;正确认识工件图样,通过查阅焊工手册完成焊工工艺卡;熟练掌握焊接操作技巧;掌握识图方法对焊接材料进行热处理;对焊件进行质量监测与分析;小组合作,与组员进行有效沟通。

2.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为每6人一个小组,要求小组对焊接安全检查、焊接准备工作、焊接过程等内容细化分工,为完成学习任务奠定基础);资料查阅法(要求学生结合案例互相交流、分析、沟通,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完成教学任务);案例分析法(通过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完成零件加工,并通过实际参与,提出并改进、优化方案)。

3.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一体化教室、电脑、多功能一体机、学习资料等。

4.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焊接加工专业学生已经掌握图纸分析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并且明确加工工艺技术,具备一定技术能力,所以本案例以“焊接设备操作技术”操作教学为例,具体教学活动如表1所示。

表1 焊接教学流程表

(2)学习活动。收集信息:通过文献搜集、查阅参考书掌握焊接技巧,并且通过收集材料的工艺参数完成焊接工艺卡(如表2所示)。

表2 焊接工艺卡

(3)教学评价。工艺检验评估:完成焊接工作后,引导学生利用焊缝检测尺等工具进行质量检查,根据焊接质量评分表(如表3所示)进行自评。

表3 焊接质量评分表

(4)工作总结评价。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纠错能力,可开展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从而为后续发展提供方向。因此,完成焊接工作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综合评价表(如表4所示)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观察对学生进行评价。

表4 综合评价表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无疑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全国已有诸多院校逐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仍在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出现问题,所以为了保障理实一体化教学落实成果,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情、专业实情、办学条件等,根据以上四方面进行优化改进。

【参考文献】

[1]宣冠.中职机电专业《电工电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J].电子测试,2021(14).

[2]张启英.“模拟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应用[J].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21).

[3]丛浩熹,胡雪锋,徐衍会等.以创新为导向,先实验后理论的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Z1).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核心素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