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作业设计探究
2022-04-29陈敏
陈敏
【摘要】通过明确生物作业设计新目标,形成生物作业联系课程目标,设计动态分层生物作业,完善生物作业评价要素等新方法,打造高质量的生物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生物;作业设计目标;作业设计方法;作业评价
“双减”政策的实施,重要目的是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实现课程教学的减负增效,实现课程作业设计减量提质。“双减”政策已经实施一年多时间,一年来全国各地小学、初中学校都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寻求各科作业设计内容、模式、类型的转变与突破。笔者以本校“双减”政策的落地为例,虽然在生物作业设计中取得一系列成效,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挑战与困境,如:作业内容要素不全、作业模式偏笔试化、作业类型有限、作业时间规划不科学等。新的问题也对现阶段作业设计提出了新挑战。本研究主要立足我国“双减”政策对初中生物作业设计要求,提出作业设计新目标,探索作业设计新方法,从而为我国初中学校的生物教学提供参考。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作业设计新目标
1.作业内容:去繁精简,内容多元。“双减”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减量不减质、减负不减效”。实现这一要素的关键在于精简生物作业内容,去除那些形式化、无意义、重复性的作用任务,将作业内容进行提炼,并在作业内容中增加趣味元素,使作业内容新颖化,针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作业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作业活动中达成知识巩固、素质发展、思维锻炼的目的。同时,注重作业内容的多元化,将生物作业内容设计为书面作业、实践作业、表演型作业、口头作业等,不同作业类型对标不同的考察目标,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使每一位学生在作业活动中都能够得到训练、提升。尤其是实践性作业,生物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只有注重生物实验类、实践类作业,才能够让学生实践出真知。
2.作业类型:层次设计、多元实施。“双减”政策下,初中生物作业设计需要保证作业类型的多元化、层次化与实践性。其中,作业内容多元化体现在作业模式的灵活性、丰富性,教师以不同方式布置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多元化的作业活动中,感受到做作业的趣味。层次化方面,要体现出作业内容的层次性、递进性,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出基础性作业;针对生物基础能力一般的学生,设计出训练性作业;针对生物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开放作业空间,提供拓展性活动。作业内容联系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智力思维发展,教师在教学时不是直接传授学生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去自主探究知识,改变以往“满堂灌”“机械式”教学现象,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运用,使他们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
3.作业评价:交互评价,关注素养。“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评价是初中生物作业设计的关键环节,更是检测学生作业完成效果的主要途径。从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质发展的角度来讲,生物作业评价模式关系着学生作业结果检测质量,影响着后续生物作业的持续性优化与创新。一方面,立足“双减”政策要求,本研究认为,生物作业评价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对自己、对同学的作业结果进行评价。学生参与作业评价时,也可以二次巩固生物课程知识,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素养、学习体验,除了评价学生作业完成结果外,更要评价学生在作业活动中的思维表现、能力表现、素质表现、进步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去反馈作业感受,持续优化学生对作业的主观、客观体验。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作业设计新方法
1.生物作业设计应联系课程目标,增强作业内容考察维度。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生物作业设计要保证作业内容的精简化。但是,许多生物教师精简生物作业内容时,很容易掉进思维误区,错将作业内容简单化当成精简化,导致作业内容与课程目标联系不紧密。因此,目前生物作業设计与优化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作业要素不全、作业目标缺失,教师要保证在明确作业考察目标,在健全作业内容要素的基础上精简作业,提高作业内容针对性。以七年级上册“被子植物的一生”章节作业为例,该章节是七年级生物课程的重点,也是中考的主要考点。教师围绕着该课程实施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的布置时,可以改变以往书面化的作业形式,设计一个“观察被子植物生长,思考被子植物特征”的实践性作业主题。生物教师可以为学生每人发放一些种子,让学生将种子种植到选定的花盆当中,并让学生按照所学的知识对种子进行养护并记录种子的萌发、生长等全过程。作业内容:(1)亲自观察被子植物的生长状态,并对被子植物的生长特征进行记录;(2)记录与总结被子植物种子的萌发条件、自身条件及种子的发芽率。(3)依据被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记录,完成一篇不低于200字的实验总结,对被子植物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与结果全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可以画图形式表达被子植物生长过程,示例如图1)。通过这一作业方法,不仅能让生物作业具有实践性、实验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等,更实现了作业任务与课程内容的紧密联系,巩固了课程学习效果。
2.充分了解学生基础能力,设计动态分层生物作业。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教师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基础能力,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倾向、个性化特点等,去设计动态性、分层性的生物作业。要保证生物作业设计的核心集中在作业类型的层次化、多元化、趣味性,让学生在愉悦、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完成各种生物作业任务,通过完成各类作业任务,获得不一样的知识。以七年级上册的课程单元为例,整个课程都是围绕着“植物”这一主题实施的,各个单元包括植物种类、植物特点、植物构造及形成等。因此,教师可立足课程单元,设计一个单元性作业。作业主题为“多彩的植物世界”,作业类型分为四种,第一种“调查类”作业,要求学生对校园周边的植物进行调查,主要调查校园中的孢子植物,并联系课程内容完成一篇发现植物种类和孢子植物特点的调查小报告;第二种“制作类”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对其实施模型制作,形成作业成果;第三种“体现类”作业,按照上文提到的“被子植物的一生”作业逻辑实施,要求学生亲身实验,观察植物种子萌发全过程,并形成实验结果;第四种“综合类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单元学习心得去观察生活中的植物,完成一篇自然笔记。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种作业类型,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够实现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观察能力等良好学习习惯,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保障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充裕。通过该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快乐、轻松、自主参与的环境下完成生物作业。(作业框架如图2)
3.完善生物作业评价要素,师生共同参与作业评价。上述研究提到初中生物作业内容评价,不仅在于教师对学生作业结果进行批改,也需要强调学生对作业评价的参与,改变以往学生做作业、教师改作业的传统形式,以师生交互方式提高作业评价速度、效率、价值。同时,健全生物作业评价要素与标准。例如将作业评价目标详细化,细分为:生物知识目标评价、生物学科核心素质目标评价(包括思维表现评价)、作业体验评价三大板块,构建新的作业评价标准:作业总分数(100分)=知识目标达成度(25分)+素质目标形成度(25分)+生物实验思维表现(25分)+作业体验或感受(25分)(评价要素如表1)。知识目标评价:根据固定答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直接检测,用于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素质目标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作业活动,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以及作业结果进行评价,旨在瞄准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效果与表现;作业感受与体验,教师对学生作业实施评价时,要求学生给出一份作业反馈,可以写自己完成作业时的切身体验,也可以写对作业不足的自我反思等。评价方式上,给学生分组,引导小组成员开展互评、面对面点评、学生自评,将评价结果与观点自行表达出来,强调语言表达的精准、明确,突出评价要点。教师给出总评,作业过程评价与作用结果得分相结合,保证作业评价的公正、公平、实效性。
4.多元与互动相结合。在新课改视角下,评价应尽量避免“面批”等传统的评价方式,尽量避免教师独裁做法和“一人说了算”式的评价,而是要采用生生互评、线上评价、符号评价与故事性评价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比如,作业中闪闪发光的地方、生物知识竞赛中令人惊喜的一刻、生物实践活动中的多姿风貌、生物日记或周记中的原生态情况、生物试卷中的种种细微之处等,都可以上传到“互联网+”技术平台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一个高效的学习“共同体”,帮助学生走得更远、有更多收获。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下,初中生物作业设计与优化应致力于作业内容精简化、作业类型多元化、作业模式层次化、作业评价交互化等,核心在于聚焦初中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生物实验思维、综合素质、学习体验、作业感受,保证作业考察目标与关注面的整体化、全面化。立足“双减”政策的要求,在生物作业设计中,要突出作业内容的精简性、高效性、趣味性,形成多元化作业板块,保证作业考察目标的全面化。同时,让学生参与趣味化活动,改变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快乐实践、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巩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齐婷婷.浅谈"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练习题的设计—以一道探究实验类非选择题的设计为例[J].中学生物学,2022(2).
[2]林艾芳.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学单元作业设计的一般路径—以"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复习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20(12).
[3]余雪梅,余霞.SOLO分类理论在初高中衔接性生物学作业设计中的应用—以"细胞分裂"作业设计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