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培养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2022-04-29陶海鹰

新教育·科研 2022年3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

陶海鹰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科学思维、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阶梯性、思辨性和整体性,选择教学素材的时候可以在生活、热点、文本中选择素材,渗透法治意识,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角色扮演、互动活动、公益类活动等,提升他们的公共参与能力。这些方法都能解决学习内容的浅层化,有助于深度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深度学习;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

在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机械、死记硬背的浅层学习,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提高。深度学习指学生在教学者的引导下,围绕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层学习的特点是让学生提升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指向立德树人,指向核心素养,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思维、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部分,教学者要针对核心素养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大家进入到深度学习的状态,使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一、科学设问,发展科学思维

1.进阶性,进行系列追问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又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自主学习,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者要通过科学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升科学思维。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者要避免直接、宽泛地设问,而要把握好问题的层次性,先从日常生活中寻常可见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其思考,然后再层层深入,提出追问,指导其一步步探究下去。

学习“中国担当”时,教师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首先从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入手,引导大家思考:“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中国派出医疗代表团,帮助其他国家解决新型肺炎问题,还捐助了一些医疗物资,你认为我国为何要这样做呢?”这个问题让大家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初步体会中国的责任担当。此后教学者循序渐进地提出其他问题:“那么,你眼中的中国担当是怎样的呢?大家可以上网搜索具体的例子,说说自己的理解。”这个问题考验学生的自主探究水平。“有人认为,中国只要搞好自己的发展就可以了,不用多关心别的国家的事情,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这个追问更为深入,让大家思辨地考虑问题。最后,教学者让学生展望未来:“你认为中国未来要如何发展,如何能更好地展现出中国担当。”

2.思辨性,追求广度厚度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深度加工、深度学习有挑战性的内容,要深入挖掘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进行自主建构。所以教师在设问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思辨性,让学生对思维变得更宽、更广。教学者可以从生活入手,提出一些有价值冲突或者两难选择的问题,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辨析热情,让他们提升思维的广度和厚度。

在学习“推动和平与发展”时,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思辨性,更具有广度和厚度,教师提出了具有思辨性的问题,让学生拓展视野,不仅关注中国的和平与发展,而且还要放眼世界,深入分析。教学者展示了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议程”,让大家对比一下,说说两者之间的异同,并分析发展目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思考有哪些国际因素会影响上述目标的实现。在思辨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所以不能一下子完成全部的目标,而要分阶段,采用递进式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不同的国家也要结合自己国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途径,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3.整体性,引导综合分析

教师的设问要有一定的整体性,教学者要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思考,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归纳和整理的思维方法,解读并剖析不同的案例,从而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运用当堂课学到的知识,还要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辅助解决问题。

在学习“携手促发展”的时候,学生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为何要寻求发展,二是为何要携手发展、要和什么人携手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进行综合分析。教师引导大家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首先认识到这个世界是互动开放的世界,而且世界局势复杂多变,所以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携手共进。此外,从“谋求互利共赢”的部分,学生也认识到国与国之间也要寻求和平发展,要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回顾“中国担当”和“与世界深度互动”部分,学生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接下来,大家就要整合所有的信息综合分析,思考中国要如何寻求发展,探究“一带一路”连接了哪些国家和地区,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是怎样的关系,这样大家就能整合思考,更好地解决“携手促发展”的问题。

二、精选素材,渗透法治意识

1.于生活,懂得自觉遵守

深度学习的目的指向具体、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法治意识也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未来成长为社会人所必须要掌握的素养,教师在整合各种学习素材的时候,要渗透法治意识,选择更合适、更全面的素材。首先要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大家思考如何自觉遵守法律,遇到法律问题该如何处理。

在学习“依法履行义务”时,教师引入了一些生活中的素材,让大家运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分析,提升其学习兴趣。“如果有一名同学的家长告诉孩子,你的学习成绩那么差,反正也考不上大学,不如早点辍学,来我的店里帮忙吧。你认为这种行为是否正确,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力?”“在元旦期间,你的邻居在家里大声唱卡拉OK,你让他小声点,他还说这是自己的权利,谁都管不着,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由于这些事件都来自学生的身边,所以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受教育权、休息权等都是公民的权利,而娱乐原本也是公民的权利,但是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的休息权,要在履行义务的基础上行使权利。这样学生就认识到要自觉遵守法律,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思考自己应该承担什么义务,他们的法治意识自然有所提升。

生活类素材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素材,教师要抓住这个源头活水,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大家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当一个遵法、守法的合法公民。

2.于热点,维护公平正义

从社会热点新闻中挖掘素材,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它能让学生关心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要自觉维护公平正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各个案件中的角色,思考他们做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设身处地思考,想想自己会如何做,最后说说该案件能给自己什么启迪。

围绕“公平正义的守护”这个主题,教师组织大家互动讨论,说说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不公平”的事情,谈谈内心感受,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一时没有收集到更有话题性的讨论内容,此时教师引入社会热点话题,让大家思考:“最近,国家发布了三胎政策,伴随而来的社会话题也有不少,有不少人都在讨论如何维护女性合法的权益。如有人提出现在不敢再生孩子,因为女性找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工作单位都标明只招收男性,而且一旦怀孕,公司就会暗示其主动辞职。针对这样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呢?”学生围绕社会热点话题讨论,认为要守护公平公正,让女性享受应有的权利,女性应该有平等就业权,而且生育也不应该是辞退女性员工的理由。围绕热点话题,学生充分认识到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3.于文本,坚持党的领导

由于课堂学习的内容有限,而且课本也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大家拓展阅读,从各种文本中获得信息。学生可以阅读一些和党的政策、法律有关的文本,并深入分析,解决拓展问题,这样能让他们提升价值观,坚持党的引导。

学习“加强宪法监督”的时候,教师引导大家拓展阅读,探究我国宪法监督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然后寻找一些具体的例子,看看宪法如何监督。在搜索文本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宪法监督包括合宪性审查和监督,要避免法律、法规等和宪法相抵触。教学者引导大家分析几个问题:“政府的报告未被通过,这说明什么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结合具体例子分析,认识到宪法具有监督的作用,每一个公民都要提升自己的宪法意识。最后教学者让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国家宪法日,思考宪法宣誓制度具有怎样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大家的宪法意识增强了,他们继而也认识到要坚持宪法,坚持党的领导,并积极参与到相关的主题活动中。

三、实践活动,落实公共参与

1.角色型,承担社会责任

深度学习是学生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是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社会活动,而不是抽象个体的活动。如果要让学生逐步提升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提升公共参与方面的核心素养,就要组织他们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让他们产生代入感。通过角色扮演类的活动,学生融入到各种不同的角色中,认识到了自己要担负的社会责任。

“多彩的职业”十分适合举行角色扮演类的活动,教师组织大家采访调查,向自己的父母、亲戚、邻居等了解各种职业的基本情况,并填写表格,写下各个职业的名称、特点、入职条件、能力需求、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等。在他们充分了解各个职业的特点后,教学者组织大家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模拟公司招聘的场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各种不同的职业,各自陈述自己为何要从事这个职业,认为自己能为公司做些什么,能否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提升,他们认识到赚钱并不是寻找职业的唯一目的,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还要考虑这个职业能否让自己更好地服务社会。这样大家的社会责任感就会逐步提升,未来也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提升公共参与度。

2.互动型,行使权利义务

深度学习要实现经验和知识的相互转化,让学生自觉发展。在传统的课堂中,一般都是教师讲授,学生倾听,互动效果不好,而在深度学习的课堂中,教学者要强调课堂的互动性,让大家积极讨论,在社会调查、采访等各种互动中收集信息,然后讨论、分析这些信息。用这种方法分析法律问题,学生就能更清楚地明白自己要行使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提升学习效率。

教学者将“公民基本权利”“公民基本义务”等方面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引导大家参与互动调查活动。首先在课堂上设立调查表格,表格的重要内容是了解普通民众对于自己要承担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否了解,并收集他们的年龄、职业、性别等基本信息。此后,学生要来到街头参与到调查活动中,收集第一手资料,然后回到课堂,整理归纳资料,探讨人们对于权利和义务的了解情况,分析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等和人们的法律意识之间是否有联系。最后各个小组要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写成报告,用演讲的方式展示出来,和全班同学分享。教师则在此过程中引导其互动,如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究:“你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否有所了解,你认为要如何加强民众的法律意识呢?”学生可以就这些问题进行生生互动交流,课堂气氛更活跃,大家也能提升社会参与度。

3.融合型,体验公益意义

融合型的实践活动指的是避免将实践活动限定在教室内,而要采用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实现学校和社会角色的变化。学生可以参与到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中,体会公益活动的意义,并思考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应当承担什么责任。这样就构筑了融合型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认识。

在学习“我与集体共成长”时,教师设计了校内外融合的课堂,让大家思考如何构筑美好的集体。“要构筑一个美好的班集体,不仅要分工明确,相互帮助,动作协调一致,还要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如我们班级就有一些同学家庭比较困难,大家认为要如何帮助他们呢?”不仅如此,教学者还引导大家拓展开来,思考是否能用相同的方式帮助全校甚至全社会有困难的人。大家最后商讨认为可以组织一次义卖活动,将自己不用的玩具或者书本拿出来卖掉,换来的钱财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这样的课堂具有融合型,既加入了课堂讨论部分,又加入了校外义卖活动,所以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更深刻地体会到公益活动的意义,提升社会责任感。

学生在课堂内学到了知识,可以在课堂外积极践行,灵活运用,同时,他们在课堂外的公益活动中如果遇到了困扰,也可以回到课堂内讨论。这种融合型课堂让教学形式更活泼,同时也打通了课堂内外的界限,有助于解决学生的问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聚焦问题、精准发力,积极指导大家深度学习,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让大家不仅掌握相关知识,更要懂得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把握学科的本质和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提升价值观,成为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邹德胜.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中的“七对关系”[J].教学与管理,2020(07).

[2]高强,柳铭.定音准律“三个课堂”齐奏“立德树人”旋律[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Z2).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