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语音板块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2-04-29曹伟华张琦
曹伟华 张琦
摘 要: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剖析目前语音板块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单一、教材内容单薄和教学情境缺失等问题,并从目标定位、资源选择、情境融入等角度提出语音教学的基本原则,进而探析语音教学改进策略:随机嵌入法、课时进阶法和专题深挖法,以期帮助学生形成语音意识,掌握语音规则,提升阅读流畅度和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音板块;语音教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区域进阶式推进研究”(课题编号:D/2018/02/1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归纳和掌握语音规则,能帮助学生更快速地记忆单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阅读流畅度。鉴于此,笔者在剖析当前译林版小学英语语音板块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其改进策略。
一、小学英语语音板块教学存在的问题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Sound time为语音板块,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该板块的学习,了解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简单的拼读规则等。在一线实践中,语音板块教学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一
很多教师将语音板块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在呈现语音小诗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辨析同一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异同。显然这一仅以掌握字母发音规律的目标设定太过单一。同时,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发音教学,即重视单音的教学,却忽视纠正和训练重音、语调和语流,使学生的口语表达不仅失去了英语的特点,也影响了听力等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教材内容单薄
语音板块局限于教材本身篇幅,每个单元的语音板塊内容占比不及整个单元版面的十分之一,由几个例词、一张图片以及描述图片的例句或小诗构成,教材板块内容相对单薄,语料容量有限,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情境缺失
语音教学只有与情境相融,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理解语音。但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语音板块内容模式固定,所呈现的例词、例句和小诗有时缺乏关联,不足以构筑完整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中也缺乏情境创设意识,采用的教学方式多为脱离语境的碎片化机械操练,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小学英语语音板块教学原则
《课标》提出,自然规范的语言、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因此,教师需重新审视语音板块教学的有效原则与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语音知识体系。
(一)目标定位多元化
语音教学目标定位不能局限于单一的知识归纳,而应体现多元化,关注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下同)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语音板块为例,该板块原目标为了解字母i的开音节发音,并朗读例词和例句。教师通过融入《丽声瑞格叔叔自然拼读法》教材,将基本目标调整为:(1)学生能掌握字母i在单词中发作/aI/的发音,正确朗读例词和例句;(2)学生能辨别字母i 在不同单词中的发音,初步区分/aI/音素和/I/音素,自主归纳字母i发作/aI/音素的规律;(3)学生能根据发音规律尝试更多“辅音+i-e组合”的拼读练习,并能探究和合作,自主朗读新词汇;(4)学生能朗读绘本故事,做到语音正确,语调自然、流畅。通过自然拼读法的介入,整合后的教学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提升,不仅关注特定的语音知识,同时还关注对学生语音音素意识、语调语流、拼读能力、阅读流畅度的培养,与《课标》提出的语音教学目标更吻合。
(二)资源选择适切化
合理、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达成语音板块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能助推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教师在选择资源时应以目标为统领,遵循适切化原则,合理整合课内外资源。仍以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语音板块为例,教师立足教材资源,引入《外研社丽声拼读故事会》中的解码读物Spike Says。该故事按照自然拼读规律编写,重点训练学生的拼读能力,帮助学生建立音节意识,了解拼合、拆分规则,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字母i的语音规则。
(三)情境融入无痕化
英语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语音教学亦是如此。教师需要整合资源,通过创设真实且完整的情境,更有效地实施语音教学活动。以六年级下册Unit 4 Road safety语音板块为例,该板块教学目标是掌握句子中单词重读的语音。教师在教学该板块时,巧妙引入Story time板块中关于道路安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关注文本中已标注好的重音,顺势导入单词重读的概念。接着,教师布置学生制作“道路安全倡议书”,引导学生朗读,借助句中单词的重读表达自己的态度。而后,教师出示语音板块小诗,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明确单词重读的规则和功能。最后,教师借助绘本故事Road Rules,对单词的重读语音现象进行实践训练。整个教学流程在故事情境中展开,情境的无痕融入促进了学生对“单词重读”这一语音知识的理解、感悟及运用。
三、小学英语语音板块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是导向,教学资源是载体,而教学策略则是目标得以落实的关键。语音教学策略应是多元化的,其中自然拼读便是改善语音板块教学问题,提升语音教学效能的有效教学策略之一。
(一)随机嵌入法
随机嵌入法指教师将教材语音知识和自然拼读知识融为一体,嵌入语音板块之外的其他日常板块教学活动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展语音教学。
1.在字母教学中建立音素概念。
英语26个字母除了日常教授的字母名外,每个字母都有相应的字母音。在三年级上册的字母教学中,教师可随机嵌入自然拼读法,引导学生在学习26个字母“形”的基础上逐步习得其对应的字母“音”,建立字母音、形的对应关系,培养音素意识。例如,教师教授完字母Tt之后,可以引入韵句“t is for cat, t, t, cat;t is for tiger, t, t, tiger; t is for hat, t, t, hat;t is for mat, t, t, mat.”。通过朗朗上口的歌谣,学生在学习字母的过程中能够建立音素概念,掌握语音知识。
2.在词汇教学中渗透解码意识。
传统的词汇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迫记忆单词发音而不是解码单词,因而很容易造成遗忘。为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在日常的词汇教学中可以随机嵌入自然拼读法,引导学生建立音素组合和切分意识,学会解码并记忆单词。以sea为例,教师两手作握拳状,一拳代表/s/辅音音素,一拳代表与其相拼的元音音素/i:/,接着边拼读,边两拳合拢。这种边动边拼的方式,让学生在无形中逐步掌握音素的组合。再以calculator为例,该词共有四个音节cal-cu-la-tor,教师分别出示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学生拼读对音节后,手指弯曲下压,表示结束这一音节,完成音素的切分,自然习得新单词的发音。
3.在语篇教学中强化视觉词。
视觉词指一些不符合自然拼读规律,需要单独记忆的单词,如a、and、for、is、the、you等。它们将句中其他词连接起来组合成语义,在文本中占有50%~75%的比例。然而大部分视觉词既无法解码拼读,也不能借助图片来学习,需要即看即能快速识别,以保障阅读的流畅度。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语篇教学中强化、凸显视觉词,在滚动、积累、复现中帮助学生逐步习得视觉词。在三、四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朗读文本时,标出基本视觉词,在阅读中重复关注,同时在教室开辟英语角,滚动张贴高频词,利用语言沉浸,提高学生记忆高频词的效率。
(二)课时进阶法
课时进阶法指教师依据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将语音教学分解到各课时教学中,逐层递进,分步达成语音教学目标。
以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语音板块为例,教师对原有语音板块的内容(字母组合oo发短音/J/)进行合理“扩容”,并有机融入三个课时,以课时進阶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达成语音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自然拼读训练,初步感知语音。教师引入oo发短音/J/的拼读视频,让学生模仿吟唱,初步形成oo发短音/J/的概念;而后教师设计音素替换活动,如c-ook、l-ook、b-ook、g-ood,让学生运用自然拼读法练习拼读单词。
第二课时,念诵小诗,强化字母发音。教师在前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oo发短音/J/的规则拼读单词,学习教材中的小诗(见图1)。而后,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图片资源,引导学生借助图中厨师手中的菜谱理解cookbook的含义,建立音、形、义的联结,理解小诗的趣味性。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创编新的小诗。
第三课时,阅读故事绘本,运用拼读规则。教师引导学生复习oo的两种发音,巧妙总结记忆口诀;接着,教师设计oo发短音/J/和发长音/u:/的语音辨析,加深学生对语音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选择绘本故事No Book, Just Cook,引导学生借助拼读规则和图片提示,自主阅读故事,进一步掌握语音知识。
三个课时的语音教学活动逐层深入,相互关联,有机整合,展现了语音学习能力不断进阶的过程。
(三)专题深挖法
专题深挖法指教师以教材语音板块为基础,设定相应主题,挖掘课程资源,拓展自然拼读、绘本阅读等相关内容,用一个课时完整地开展语音专题教学。
以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语音板块教学为例,实施专题深挖式语音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识码过程。
教师播放字母i的自然拼读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字母i的开音节发音,在视觉上逐步建立音、形的联系,对字母i的发音加深印象。而后,教师适时提供有标准发音口型示范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模仿,找到正确的发音方法。
2.解码过程。
教师导入教材插图,借助问题“What can you see? Do you like kites? Do they like kites? ”,引入语音板块的小诗内容“Tom, Mary and Mike, all like the kite.”,引导学生找出小诗中含有/aI/音素的单词,如Mike、like、kite等。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和辨析上述三个单词,引导学生体悟“分离元音组合i-e结构”,明确发音规律,强化音素意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Silent e”发音规则,掌握i-e结构单词的记忆规律。最后,教师设计“摘苹果”游戏(见图2),帮助学生区分i的不同发音;设计“打地鼠”游戏(见图3),帮助学生强化分离元音组合的发音。
3.编码过程。
教师借助解码读物Spike Says,针对绘本中的新词汇,引导学生根据拼读规则,自主读词,培养“见词能读”的能力。而后,教师适时呈现图片(见图4)和释义,引导学生两人合作拼读。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文本,了解故事梗概,增强阅读流畅度。最后,教师创编新文本,设计听力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本课拼读规则,写出新词汇,达成“听音能写”的目的。
综上所述,语音教学中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语音知识的学习,而要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视角出发,设计多元目标;创设学用情境,理解语音规律;整合多元素材,应用语音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迁移能力,真正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赋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鲁子问. 节律性发展:小学英语教学的应然特性与可能路径[J]. 福建教育(小学版),2019(9).
[3]芮胜洪.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1(6).
[4]李英.译林新版《英语》Sound time去模式化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18(11).
(曹伟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邮编:214012;张琦,江苏省无锡市山北中心小学,邮编: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