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京报》为例探析媒体转型及现存问题
2022-04-29刘凌云
刘凌云
摘要:《新京报》在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获得了相当多的成就,媒介覆盖率与热度居高不下,活跃于各大互联网平台,在各种事件报道的一线抢先发出声音,关注度极高。本文简析《新京报》转型成功的原因,同时对部分媒体目前存在的一些明显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媒体宣传报道的原则与矛盾,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京报》;媒体;转型;反转
《新京报》创刊于2003年11月11日,至今18年有余。其在创刊第11年就赶上了由中央推动的“融合元年”,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抢时间、抓重点、全方位宣传推送,在传统报纸中以破竹之势脱颖而出,锐不可当。
在我国传统报纸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新京报》的成功并非绝无仅有,却具备一定的代表性——以传统纸媒的身份起家,经历了融媒体时代的开始与热潮,利用灵活的报道方式、多样的报道形式以及更“潮”、更“接地气”的语言,在一众转型媒体中脱颖而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与相当高的关注度。
一、《新京報》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
(一)数字网络发展迅速,传统纸媒市场遭受挤压
近些年来,随着数字网络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势如破竹、迅速成长,对传统报纸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为了在这样强而有力的冲击下存活并得以追求发展,传统报业需要寻求新的出路,即进行媒介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得以留存。随着传统报纸衰落之势愈发明显,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一目标也变得更为迫切。
(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是与时俱进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先后三次确定社会主要矛盾。
1956年,党的八大首次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次“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民的主要需求从“物质文化需求”到“精神文化需求”的转变。
由于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新闻、热点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加上网络的普及和数字化媒体的发展,传统纸媒若是不能及时、科学且有效地顺应时代发展对自身做出调整、加快媒介融合,怕是很难逆转衰颓之势。所以,传统媒体进行数字化转型,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过程。
二、《新京报》数字化转型的可取之处
(一)不拘一格,广开市场
市场上的报纸,往往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定位,这个定位和它的出身、地位、规模、受众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属于综合性机关报,以刊登有价值的社会各方面的新闻以及对新闻报道的评论为主,面向整个社会,以普通读者为发行对象,不偏重于向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报告;《北京晚报》《楚天都市报》属于地方性都市报,顾名思义,报道对象范围仅限于对应省市,着重于民生新闻;《中国科学报》《中国少年报》则是专业性报纸,以发表反映某一行业、某一系统或某一阶层的新闻和评论为主,以特定范围的读者为发行对象。
《新京报》的定位是“综合性城市日报”。这个“城市”本来指北京,但很显然,《新京报》并未满足于此。人们每天能够获取的信息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满足于只去关注某一个地方、某一类新闻,等于自断前路。大千世界中总有些新奇事件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若一家报纸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给“框死”,只存在于那划好的一亩三分地,显然是不行的。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新京报》在报道方面是没有什么常规意义上的局限性的。小到一个网友晒出来的“撸猫”日常,大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对弈,五大洲七大洋的所有事情,只要有人关注,就很有可能出现在《新京报》的报道中。
这种做法最明显的优点就在于可以吸引更多读者,因为无论你平时的关注偏好为何,《新京报》几乎都可以把相关信息推送到你面前。目前,新京报的微博粉丝数量已达到4598万,在北京市同类媒体中位居第一位,都市类报纸官方认证账号中排行第一,综合类报纸官方认证账号中排行第三。
(二)细分受众,投其所好
新闻内容足够广带来的收益有很多,但也会存在一定的弊端。内容覆盖面太广很容易给读者带来“杂乱无序”的感觉,明明只是对某一领域有兴趣、只想看某一类信息、了解某一事件的相关新闻,但摆在眼前的信息太多,需要自己去筛查、辨别,这在无形中就会浪费许多时间,而时间正是现代人最稀缺的东西。在“努力把一切闲事碎片化”的都市生活中,花时间去筛选信息、过滤没有兴趣的信息是非常“多余”的,长此以往读者一定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厌烦心理。
正如其他很多报纸一样,《新京报》也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门户网站。点进网站可以看到《新京报》在不同时间段发布的公告、占篇幅最大的头版(通常为国内政要)、被初步分了类别的新闻(如国际、财经、体育、娱乐、书评等),网页最下方是功能栏,包括《新京报》数字端的下载地址、在线订报窗口、在线投稿窗口、在线爆料窗口(电话/短信/网页)以及商务版权合作窗口。可以看出,《新京报》的官方网站有比较清晰的脉络,对新闻的种类进行了细分——这一步实际上也是在细分读者。
据新京报社社长刘军胜透露,目前《新京报》在新媒体平台已经拥有460多个账号,其中微信矩阵32个账号,微博矩阵37个账号,视频矩阵超20个账号,音频矩阵25档播客节目,头条号、百家号等平台300多个账号。目前,全网覆盖人群2.8亿,日均传播流量近5亿,其中视频播放量超3.5亿,日均视频直播3场。
(三)不浮于面,输出观点
如今,很多报纸都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点击进去里面的内容其实大同小异——每天发生的新闻都是客观存在的,区别只在于要不要报道它、怎么报道它、报道时给它分配多长的篇幅等。那么,《新京报》是怎么做到在一众同行中脱颖而出,显得格外活跃、与众不同的?其实有些时候,读者想要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粘贴、流于表象的简单报道,而是有观点、有态度的分享。
《新京报》在新闻报道中常抓大放小:普通的新闻简单报道说清要素即可,遇上可能引发争议的、有讨论度的、有人特别关注的新闻,会派出记者挖掘背后的故事,再结合自身的想法写作成稿,与读者共享。
读者在看到这样的报道时,无论是否认可这种观点,都会觉得“做这个新闻的人是动过脑子、认真思考过的,而不是机械化地介绍情况、推送稿子。”从而容易对这样的媒体产生兴趣,容易去接受它的观点。这种“有思想,有态度”的报道方式,无疑也是《新京报》在数字媒体领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部分媒体的现存问题及原因探究
(一)不实信息与反转新闻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普及的今天,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主角,人人都可以“创作”新闻。有些时候,真实的事件未必会得到公众的关注,但添油加醋甚至无中生有的“成品”却会吸引公众的眼球。部分别有用心之人编撰信息骗取公众的同情与点击率,如果自己影响不够大,那就投稿给大V或者媒体。如此一来,像《新京报》这般开放接受投稿的媒体在内容方面便有了一定风险性。
媒体开放接受投稿的本意是打开接收新闻信息的渠道,以便更快、更多地掌握一手信息,这本不是坏事。然而,此举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新闻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导致“反转”案例频频出现。作为当前在各大平台最活跃、报道新闻最快而且报道形式最宽泛的媒体,《新京报》也像其他部分媒体一样,面临着这种困境。
(二)案例研析
以发生于2018年10月28日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当日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辆22路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坠入江中,经公安机关走访调查并综合接报警情况,核实事故中失联人员为15人(含公交车驾驶员1人),10月31日,黑匣子被打捞出水并交给当地公安部门,当日夜里坠江公交车被打捞出水。11月2日,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据车内黑匣子监控视频显示,系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1]
经笔者查阅,《新京报》针对此事发布了20余篇新闻稿件,相当于从事发后第一时间的“紧急快讯”到最终公安机关公开调查结果后的“完整复盘”,都在进行跟进,凸显了媒体责任感。而且《新京报》关于此事的相关报道并不单单局限于文字,还用上了他们招牌的“动新闻”(通过制作动画加上流程及细节解说的方式为公众还原一起事件的发生经过),这种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比单一形式的叙述更加清晰,也更加方便公众了解事件始末。
然而,部分媒体在此次事件报道中也出现了偏差。比如,仅就公交车坠江惨剧发生的原因,部分媒体报道中就出现了三次反转:第一次报道中将事故原因归咎于路面监控视频中驾驶私家车与涉事公交车相撞的“女司机”,并附带了“穿高跟鞋”“逆行”等信息;第二次(官方证实该名女司机为受害者后)将问题归咎于“公交车在桥面逆行”,虽然符合事实但缺少原因;第三次也就是公安机关公布调查结果后,确定原因为司乘互殴导致公交车失控,有媒体还制作了视频新闻对整个事发过程进行说明。公交车司机也在这一连串的报道中变换了“无辜被牵连的可怜人”“熬夜K歌没有责任心的人”和“没能控制住情绪的人”这三种人设,每一条信息都有来源,但是来自民间的信息显然与最终的调查结果存在着很大出入,这也导致报道相关信息的部分媒体在网友得知真相后成为众矢之的。
经分析可知,该起公交车坠江事件出现“反转再反转”的情况,暴露出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信息传递者及相关媒体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比如,“女司机安全意识不强”“女司机开车容易出事”。最早的报道直接将枪口对准了女性司机,属于性别上的刻板印象,后期报道中虽然删掉了“女司机的主观错误”,却又在描述公交车诡异的行驶轨迹时用到了“为躲避红色小轿车”(该名女司机所驾驶)等语言,字里行间还是把责任往无辜被撞的女当事人身上引。这种情况下,投稿人本身目的不纯发布了不实信息,但部分媒体负责撰写相关新闻稿件的人员可能也对女性驾驶员有些偏见,这是不应该反馈在新闻报道中的;另一方面,快速化、碎片化报道带来流量与讨论度的同时,也带来风险。在如今的互联网平台上,《新京报》报道的快速与灵活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是快捷的、碎片化的信息是不可能有利无弊的。一些传达信息的人,可能只是单纯因为“看到”“听到”甚至是“想到”,就将未经证实的内容发布。如果缺少细节,网友可以大开脑洞进行各种方向的猜想,如果发布者别有用心,甚至可以自己编造出一整套细节,来干扰甚至引导舆论,达成自己的目的。同时,“快速+碎片”的模式必然会导致新闻报道在审核中受到折损甚至干脆删掉这一环节。新闻记者以及审核者本人,都有可能因为争分夺秒而放弃对新闻内容的认真检查,导致在把关环节出现严重漏洞,在言语、措辞甚至是真实性方面出现问题。这样一来,就违背了新闻报道最基本的原则。我国近代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申报》写有这样的创刊词: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2]
而《新京报》的创刊词中,也有这样一段内容:新京报至高无上的责任就是忠诚看护党、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新京报的口号是:“负责报道一切”。新京报致力于对报道的新闻负责,一切新闻和一切责任。有责任报道一切新闻,追求新闻的终极价值和普世价值;更有责任对报道的新闻负一切责任,包括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宣传有正负之分,新闻有真假之辨;有不可以报道的真新闻,但不可以报道假新闻;遵守新闻道德,尊重新闻规律,追求新闻价值,讲究新闻方法。[3]
四、结语
《新京报》转型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而部分媒体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新闻媒体行业予以重视。因为这些问题并非一家媒体独有,而是所有处在转型期的媒体都或多或少存在,也必然要面对的。我们真诚期待类似问题能够在发展中予以解决,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重新回归并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10·28重庆公交坠江事故[EB/OL].2021.10.07/202 2.02.15https://baike.baidu.com/item/10%C2%B728%E9%87%8D%E 5%BA%86%E5%85%AC%E4%BA%A4%E5%9D%A0%E6%B1%9F%E4%BA%8B%E6%9 5%85/22995295?fromtitle=%E9%87%8D%E5%BA%86%E5%85%AC%E4%BA%A4%E8%BD%A6%E5%9D%A0%E6%B1%9F%E4%BA%8B%E4%BB%B6&fromid=2 3116285&fr=aladdin.
[2] 每日读申报.《申报》旧闻:创刊号《本馆告白》赏析[EB/ OL].2020.02.28/2022.02.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 d=1659763011923344678&wfr=spider&for=pc.
[3] 新京报.《新京报》发刊词:责任感使我们出类拔萃[EB/ OL].2003.11.11/2022.02.15http://media.news.sohu. com/28/17/news2154617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