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报道要守住道德底线、遵循新闻伦理
2022-04-29
新闻事件二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回顾:灾难报道中,媒体和从业人员有必要准确把握灾难报道的根本目的,强化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突发新闻的报道最为考验新闻人的职业素养,而灾难报道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新闻伦理问题。2022年3月23日,人民网人民快评发文:灾难报道要守住道德底线、遵循新闻伦理。
观点解读
2022年3月21日下午,东方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在广西梧州藤县坠毁。连日来,梧州空难引发舆论持续关切。亲人煎心,公众牵挂。社交媒体时代,坠机事故很快就成为各类媒体报道的焦点,但某些报道中的不良倾向值得警惕。人民网发文:“在守住道德底线、遵循新闻伦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呈现有价值的信息,确有必要。但是不能以报道为名过度挖掘机上人员的隐私,也不能因报道之需而构成对机上人员亲朋的侵扰。”
对新闻媒体来说,在重大灾难发生时,它的首要职责永远都是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如汶川地震发生时最早徒步进入灾区的《南方周末》记者以及该报推出的特刊《汶川九歌——大地震现场报告》、新华社发出震后汶川县城的第一张图片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是新闻人的角色使然,是媒体和记者的职责所在,也是为了第一时间记录和呈现现场,确保报道的真实性。但在灾难报道中有个公认的原则要求:最小伤害。就是要求报道时尽可能考虑到这篇报道是否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是否让他们的亲属感到不安,采访过程尽可能地做到“不冒犯”“不让人为难”。
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等学者在《媒介公正:道德伦理问题真的不证自明吗》一书中就专门提到了“五个伦理学准则”,其中包括“为大多数人寻求最大的幸福”“只有当忽视一切社会差别时,正义才会出现”“像爱你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等最基本的伦理学准则,不外乎人道主义、集体主义、公平公正、平等尊重、诚实守信等普遍性伦理原则,而这也应当是新闻人所具备的职业伦理。因此,要警惕借機营销、不实内容、虚张声势等传播乱象;避免侵扰受害者家属、炒作个案故事、煽情报道;不猎奇、不刻意追求轰动效应、注意力效应。掌握好报道的尺度,进行有价值的反思和追问,才能赢得普遍尊重。
对于灾难报道来说,除了告诉人们灾难发生的事实,反思灾难背后的原因外,告知人们如何防范灾难的再次发生,避免悲剧重演,也是灾难报道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观点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