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与共享
2022-04-29
改版不是新鲜事,对于纸媒来说,阶段性地对报纸进行版面取舍、内容整合、版式调整、资源调配等方面的改革,是各家纸媒都会做的事情。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履行党报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提高办报质量,推进媒体融合,各报多以改版寻求突破。
改版,怎么改?各家有各家的做法,《呼和浩特日报》也于2022年初开始实行了新一轮的改版,力求从采编工作中的弱项入手,实现“内容提质、深度挖掘;版式创新、加强设计;体现共享、推进融合;注重服务、更接地气”的改版目标。要做的努力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突出着力点。
一、改版着力点——策划性
新闻报道,策划先行。新闻策划的目的是扩大新闻报道的影响力,提高报道的组织能力、采编质量和宣传水平。围绕中心工作、结合社会热点、选择适合的题材体裁、增强新闻资源的整合包装能力、发挥好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考验的是新闻采编人员的业务“内功”。对于《呼和浩特日报》来说,这项工作长期以来存在缺陷,成为采编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本次改版将加强策划性放在突出位置,将难点作为重点,力图通过“三个层级”“三个方面”的努力,提升新闻宣传策划能力。
(一)加强“三个层级”的新闻宣传策划
“三个层级”的新闻宣传策划包括编委会的策划、部门主任的策划、编辑记者的策划。“三个层级”的新闻宣传策划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互联互通、相互促进。
编委会的策划主要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搭建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方案框架,把握节奏、统筹兼顾、有序调度,同时根据各采编部门报送的策划内容确定重点选题,明确报道的方向;部门主任的策划重点是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收集汇总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做好选题筛选和亮点发现,推动采编一起挖掘“新闻眼”;编辑记者的策划则是根据各个版面的用稿要求和获悉的新闻素材,拿出稿件“订单”或者“供货单”的初稿报送给部门主任备选,并具体落实已经通过的策划内容。
其实这三个层级的策划工作在采编实践中一直都有,只是落实的效果时好时坏,有时流于形式,或者是选题和写的稿件出现“两张皮”的情况。
因此,加强各层级的策划,让采编人员的脑筋都开动起来,成为改版首要解决的问题。不管是每周重点策划会议、每日的编前会稿还是采编部门的及时沟通,目的都是为了群策群力,精心提炼新闻点、选择报道角度,通过系列报道、深度挖掘、重点包装等形式获得理想的宣传效果,同时以此促进采编互动,从“等米下锅”到“设计菜谱”,推动“以编导采”的机制得到真正落实。
(二)将“三个方面”的策划作为重点
“三个方面”的策划重点是头版、深度报道和版式设计。
头版是一张报纸的“门面”,是全报的核心。改版后,《呼和浩特日报》将加强头版的自主选题报道策划作为突破口,改进报道形式、提高报道质量,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推出多组系列报道和重点报道,更好地发挥服务和推动中心工作落实的重要作用。同时积极选取市民关注的民生类新闻上头版,体现党报的民生视角。为了增加头版的信息量,发挥头版对各版的统领作用,将其他版面刊登的重要内容以新闻导读的形式在头版做重点推荐,通过提炼要点,优化设计,使导读也成为头版版式中的一个视觉亮点。
深度报道被认为是报纸有别于新媒体的主要优势,也是纸媒在全媒体时代下寻求突围的重要武器。《呼和浩特日报》也一直都在努力加强深度报道,但一直都有所欠缺。深度专版几上几下的原因除了采访力量严重不足之外,关键也是策划、采编能力跟不上导致的结果。本次改版深度专版重新出发,希望通过集体智慧,聚焦重点热点问题,策划挖掘出更多的报道题材,碰撞出更多的东西,把新闻做深、做透,打造出一批具有一定品质,能体现出高度、广度、力度、温度的新闻报道。
版式设计对纸媒而言,是报纸编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今,各家纸媒都在各展所长,充分调动设计元素力争使读者“悦读”,形成版面的“第一眼”效应。在这方面,为了克服“软肋”,强化版面视觉策划,《呼和浩特日报》对编辑工作提出如下要求:版式整体设计在保持庄重严肃、朴实大方的前提下遵循宽松简洁的风格,注重留白的运用;新闻版面在相对稳定的静态编排中强调设计点,运用线条、边框、照片等可视化元素营造视觉重心,突出易读性;专副周刊的设计则要有所创新、灵活多变,进一步丰富版面语言,突出个性化、特色化。
二、改版着力点——共享性
共享性其实体现的是媒体融合,之所以这里称为“共享”而非“融合”,是因为呼和浩特日报社在融合方面具有明显的短板:这些年一直想推动媒体融合实践,强调“先网后报”,但系统性有成效的融合运作模式一直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为了推动报社内部的融合工作取得进展,改版将采编流程再造作为努力的重点,力图通过调整流程设计,真正发挥全媒体采编平台作用。以抓原创、促共享,体现“导向为魂、内容为要、流程再造、移动为先”的媒体融合理念。
(一)调整流程设计,突出共享合作
有关采编流程再造的内容是改版必做的工作之一,基本方向是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融媒内容生产新格局。为了更好地融入新格局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呼和浩特日报》这两年也在不断地探索中。
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呼和浩特日报》形成了三方面优势,即权威性、信息资源和采编素养。其中,编审人员更是经验丰富。党报对文字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编审人员具有较高的把关能力,其严谨性和专业性是其他媒体工作人员所欠缺的。在流程再造过程中,《呼和浩特日报》调整了编审流程,将纸媒对重要稿件的编审环节提到新媒体之前。由纸媒编审提前介入重要稿件的修改定稿流程,提前为稿件把关,实现编审能力的共享,从而给各媒体提供表述更加严谨的基础性稿件,在新媒体抢时效的同时,保证了“先网后报”重要内容的准确性。
(二)打破各媒体之间的采编小“生态”,丰富版面内容
在全媒体采编平台的建设方面,呼和浩特日报社改造了平台内部设计和权限布局,设立并细化了各媒体共享稿池,实现了物理融合,力图打破各媒体的采编小“生态”,朝全媒体运作方向努力。
在稿件共享的基础上,《呼和浩特日报》在筹备改版设置版面时,就将引入“晚报体”纳入重点考虑的范围。
一方面,在民情新闻版和健康、文化等专周刊版面注重选用晚报视角和写法的稿件,提高可读性、贴近性、服务性,以晚报之长补日报之短,拉近党报与读者的距离;另一方面,在同一平台统一调度社内各媒体的每周重点策划和每日版面安排,既互补共享,又各有侧重,逐步形成内容生产指挥中心体系。
三、改版中的努力与不足
除了以上两大着力点之外,《呼和浩特日报》在改版中做出的努力还包括丰富报道内容的题材、体裁,增加原创新闻和基层新闻所占比重,在抓典型、讲故事上下功夫;发挥副刊的传统品牌优势,让版面更加细分、内容更加多元、本地特色更加明显等。其中,在增加原创内容方面,《呼和浩特日报》在没有增加新的采编力量的情况下,通过自身挖潜和加强策划、共享等办法,使原创新闻数量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从过去的不到60%提高到70%以上。同时开设了教育、乡村振兴、经济等专题新闻版面,大幅提升了地方新闻的分量。前不久,自治区新闻阅评组曾对区内几家盟市级日报的原创新闻比重进行了专项抽检,《呼和浩特日报》排名第一。在副刊版面方面,《呼和浩特日报》的“丰州滩”一直是一个传统特色版面。改版后,“丰州滩”的期数得到增加,同时增加了“读书”版,以主打原创来进一步发挥长久以来积累的作者队伍优势,突出人文情怀。
虽然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呼和浩特日报》的改版成效初显,但整体而言,需要补足的短板还有很多方面。例如,基层新闻的比重还是不高、民生版的报道在质量和数量上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高水平的版面处理不足、一些策划稿件深度不够,这些都是在《呼和浩特日报》进行的改版“回头看”中检视出来的问题。其他还包括应该提升全媒体环境下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克服本领恐慌、推进深度融合、把纸媒采访力量的优势运用到新媒体上等方面。
在全媒体环境下,地方党报如何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报道、践行“四力”,切实提高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需要进行不断的探讨和实践。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报纸的改版不能换汤不换药,而是要通过改版,顺应媒体融合发展新趋势,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现对采编机制、流程的重大改革,更加精细化地耕耘报纸版面,凸显党报的优势与特点。在加强内容建设和扩大传播力方面,《呼和浩特日报》要学、要做的还有很多。
呼和浩特日报社 戴春梅
《新闻文化建设》 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