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4-29张潇潇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繁荣,以及金融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作为促使公司内部资源有效利用、经营能力有序提升的稳定器,对企业防范风险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实行不彻底等问题,扰乱了市场秩序。为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康美药业为例,重点阐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康美药业;财务舞弊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上市公司也在不断进步。然而,近年来市场上无序竞争不断涌现,乐视网、康美药业、瑞幸咖啡等引发的财务造假事件接二连三,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产生了严重危害,反映出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管理仍十分欠缺且在实行过程中很容易流于形式等问题。为防止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规范内部控制,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关注内部控制需求。本文以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美药业”)为研究对象,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角度分析其财务舞弊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丰富相关文献。
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情况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使各种资源能够及时获得且充分有效地使用,由此实现既定的管理经营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1]。
1.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情况
2015—2019年,我国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占比均超过90%,见表1。整体来看,近几年内部控制披露得到了重视,表现较好。此外,2015—2019年内部控制整体有效占比均超过90%且有一定进步,说明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能够达到整体有效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18年、2019年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公司占比表现较好,内部控制整体有效占比也稳步上升,但在内部控制非整体有效占比方面却有一定的涨幅,说明越来越多的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问题和缺陷。
1.2 康美药业内部控制情况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专业机构迪博进行内部控制评级,是按照四级八档的分类标准,依据内部控制指数分值的高低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依次分为AAA、AA、A、BBB、BB、B、C、D级别。处于BBB级、BB级的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良好,处于D级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较差。2019年,康美药业的内部控制指数评级从以往的良好变为较差,并且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也变为整体无效,说明其内部控制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见表2。
2 康美药业案例分析
康美药业是一家主要生产、经营和销售医药产品的民营企业,涉及中药合成制片、中药材加工及贸易、医疗器械销售等业务。该公司于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4年获得直销经营许可。
2.1 财务舞弊事件回顾
表3显示,康美药业存在明显的存贷双高现象,即在拥有充足货币资金的情况下,仍向金融机构举债,或者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以获取资金[2]。与此同时,拥有公司股份最多的股东——康美实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其股份在近3年都被质押。这些都表明康美药业处于一种极度缺乏资金的状态。而其账面却显示有高额货币资金,疑点重重。
2018年年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对康美药业立案调查,认为康美药业存在作假及虚假陈述等违规行为的嫌疑。2019年4月,康美药业对外称其自查发现会计差错,导致2018年财务报告中货币资金虚高,因此300亿元货币资金蒸发。2019年5月,中国证监会通报康美药业披露的2016—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主要表现在:利用虚假的银行单据虚增存款;将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的账户并购买本公司的股票;伪造业务凭证,以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3]。
2.2 内部控制五要素分析
2.2.1 控制环境问题
控制环境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础,它直接影响企业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弱,并提供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则和框架[4]。康美药业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股权应该是分散化的,但实际上其由马兴田及其夫人实际控制。“一人独大,一股独大”的局面导致该公司的经营决策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极大地破坏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从而影响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2.2.2 风险评估问题
风险无处不在,对于企业而言,要时刻保持警惕。康美药业上市后,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借款融资共同筹集的资金超过800亿元。截至2019年4月30日,康美药业的前十大股东已经将手中的股权几乎全部质押。除此之外,2019年之前,康美药业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一直低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现金流量比率也过低,见表4。康美药业为了弥补经营活动现金流无法满足的偿债需求,加大对外融资力度,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95.82亿元。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让企业管理层不堪重负。
与此同时,对于已上市的大型中药制造企业而言,药材采购十分重要,在药材供应商选择方面,最稳妥的方法是寻找一些具有同样资质的中药材贸易企业。而康美药业前五大药材供应商均为自然人,并且康美药业从这些供应商手中购买了大量药材,以致存货37年未售空。这显然没有严格把控风险。
2.2.3 控制活动问题
控制活动有助于管理层顺利实施决策,一般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企业为了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控制活动。康美药业药材采购方面出现的问题、银行票据造价及财务方面支付核算紊乱等,都表明其在内部控制活动方面执行力很差,甚至是不执行[5]。同时,康美药业在关联方交易中的违规交易、与旗下子公司的内幕交易等不正规交易,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内部控制活动存在严重问题。
2.2.4 信息与沟通问题
信息与沟通的效率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与管理层之间能否有效获得明确信息。只有上下信息途径是通畅并有效的,企业员工才能认真履行控制责任,从而促进企业良性发展[6]。除了企业内部信息需要及时传递,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也要进行有效沟通。康美药业在交易过程中刻意隐瞒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管理人员对交易管理不够重视、对财务信息核查不及时等,都反映出内部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
2.2.5 监督问题
企业不仅要建立内部控制系统,而且要对其实施监控。只有实施持续性的监控,内部控制系统才能够发挥作为,引导员工履行各自职责[7]。在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事件中,其面对巨大的利益和资金需求,牺牲了对内部控制的管理。这种违规行为不可能是个人造成的,公司内部高层管理者可能也有所了解。而康美药业将管理层及实际控股股东的地位凌驾于内部控制部门之上,导致内部控制监督形同虚设,根本无法起到作用。同样的,虽然康美药业在内部控制监督方面设立了监事、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满足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组织架构要求,但真正的执行部门仍然严重缺失。此外,在外部监督方面,相关部门对康美药业并未严格查处落实。监管力度不够,也是康美药业“黑天鹅”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康美药业内部控制失效原因及对策
3.1 内部控制失效原因
3.1.1 组织结构不完善
对于康美药业而言,公司的裙带关系严重,职工管理混乱,小部分高层管理人员手里掌握大部分的控制权,以及独立董事提名受到马兴田的影响,独立性无法保障,都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8]。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也相当不完善,这就导致会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均出现问题。
3.1.2 风险把控不到位
纵观康美药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其发展是爆发式的,在全国医药企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康美药业一方面获得了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具有全产业链优势,这些十分有利于企业发展。2017年,康美药业提出了中药行业“互联网+”的创新模式。这个理念虽然新颖,但是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士和经验,康美药业产品研发风险持续上升。另外,由于康美药业对自己的直销模式控制不够严谨、对经销商的管理不够有效,在销售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都体现出康美药业的管理层有高估自己实力的倾向,其战略格局和决策导致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加剧。
3.1.3 忽视社会责任
康美药业在中药饮片行业遥遥领先,更是承担多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知名企业,本应时刻牢记并履行相应社会责任和义务,却因过于重视对市场份额和利益的追求,运用假单据虚增银行存款,伪造业务凭证提高收入,操纵股票市场,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一系列不负责任的决策使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严重的内部控制缺陷。康美药业知法犯法,了解到行为诱发的风险,却主观上选择忽视道德要求,既不符合社会责任要求,又违背了道德准则要求。
3.2 对策
3.2.1 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一方面,企业应当规范高层管理人员任用制度,避免任人唯亲,杜绝专业水平不高的裙带关系人员任职重要岗位。康美药业多数问题产生的源头就是股权过于集中,为了防止再次出现一股独大的局面,必须促进股权主体多元化。企业还应当明确董事会和经理人的权限、关系及对应的职责,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并对自身发展状况进行有效评估。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提升员工的内部管理意识,培养员工端正工作的态度。这就对管理层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从个人工作的角度完善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确保此项方案能在后续推进过程中应用于资金管控和信息获取领域[9]。
3.2.2 加强风险管理及监督
针对康美药业的风险问题,管理层并未及时采取措施,甚至忽视并做出更具风险隐患的决策。因此,要想解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必须增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加强风险管理力度。企业要将严格的内部控制监管监督制度及风险评估机制贯穿于整个运营过程,保证管理层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还应强调独立第三方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激励其对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执行情况及时发表鉴证意见,确保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有效性。
3.2.3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针对康美药业在信息传递、披露方面的复杂性,可以依据陈华桢[10]的建议,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独立的、专门负责信息披露的部门或小组,主要负责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时效性,加速信息流通,减少信息滞后导致的不必要风险,为管理层做决策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保证决策的合理性。与此同时,信息披露不等同于信息无误,企业仍要加大完善审计和监督部门的力度,防止管理层独断专行及发生舞弊行为。企业不仅要保证内部信息沟通的有效性,而且要保证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
4 结语
康美药业“黑天鹅”事件给整个市场敲响了警钟,它意味着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方面仍有不少漏洞。无论是内部监督、财务管理,还是外部监督、审计,在企业对违规操作有心隐瞒时,这些机制都显得苍白无力。但是,企业内部的资金、关联交易等仍必须由内部控制进行管理和规范。因此,企业不只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还要确保内部控制落到实处,真正意义上降低经营风险,防止财务舞弊行为再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思展.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长生生物为例[J].北方经贸,2020(12):135-137.
[2]王曙光,董洁.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基于审计失败的视角[J].财会通讯,2020(23):116-120.
[3]陈淑玲.新证券法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以獐子岛和康美药业为例[J].经营管理者,2020(9):94-95.
[4]王静.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评价和审计[J].中国中小企业,2020(12):102-103.
[5]马颖莉,朱学义,黄燕,等.内部控制质量、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基于2014—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J].市场周刊,2020,33(11):92-97.
[6]申佳.从内部控制缺陷看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10):17-19.
[7]江岭,姚琳科.浅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20(30):179-180.
[8]李晓东,张珂瑜,王进朝.大股东股权质押、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2020(24):75-83.
[9]崔滢.分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中国中小企业,2020(12):118-119.
[10]陈华桢.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0.
收稿日期:2022-02-22
作者简介:
张潇潇,女,1998年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金融风险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