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突破与创新

2022-04-29黄显军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5期
关键词:规定动作党委政府时政

黄显军

摘要:时政新闻报道是党报的“重头戏”,在宣传报道中占据着相当大的分量。长期以来,时政新闻报道因其权威性和严肃性,常给人以刻板、生硬、不接地气的印象。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如何顺应媒体发展规律,做到出新出彩,更好地传播党委政府的声音、服务中心工作,更好地占领舆论阵地,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一直是党报新闻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合肥日报》为例,对地方党报怎样更好地做好时政报道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地方党报;时政报道;媒体融合

党报的重要职责是及时、准确、全面地传达党的声音,宣传和报道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党委政府的重要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而这些职责的履行,大多是通过时政报道实现的。因此,时政新闻报道具有政治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在党报的新闻报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得天独厚的渠道优势和丰富的新闻资源,使党报时政新闻报道代表着鲜明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集中体现了党报对重大问题的政治判断和舆论引导,从而成为党报的核心竞争力。[1]然而,时政新闻报道又因规定动作多、报道模式僵化、文风刻板生硬等,让人望而生畏,难以产生阅读的兴趣,特别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时政报道因似乎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传播效果越来越差。因此,改变与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方式,使其重新反映和引导舆论,更好地占领主流舆论阵地,更好地贴近生活、服务群众,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近年来,《合肥日报》在时政新闻领域,从报道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突破,力求做到推陈出新,更好地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在越来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一、做好规定动作,转变报道方式

党报的“规定动作”一般是指领导活动、重要会议,以及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由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必须做的新闻宣传报道等。做好“规定动作”就是通过新闻报道让群众知道党委政府正在或即将干什么,以及怎么干。做好“规定动作”是党报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党报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体现。只有做好“规定动作”,才能宣传好党委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递党委政府声音,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才能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集聚才智和精力,落实和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个性任务和目标。

长期以来,时政新闻中的“规定动作”报道模式常常为人们所诟病,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文风呆滞,官话套话严重,使人难以产生阅读的兴趣。全媒体时代,随着手机等设备的全面普及,以及视频、网络等技术手段的日益成熟和大众化,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递者。在生活节奏日益快速化的今天,海量信息中,“短平快”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首选,再加上群众信息需求的娱乐化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改变“规定动作”的报道方式,使其顺应时代和新闻发展的规律,更贴近生活和群众,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从而增强党报的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近年来,《合肥日报》在“规定动作”的报道方式上做了很多有效的探索:第一,改变领导活动和会议新闻报道的文风。在领导活动报道中改变以前材料式的大段文字堆砌,少用官话、套话,多用读者听得懂、感兴趣的语言,尽量让稿件变得“平易近人”、接地气。例如,“干部多用心社会多关心才能让考生更开心”“领导干部要多‘看群众脸色不给‘群众脸色看”“用干部‘放心不下尽责让群众‘放心得下生活”等金句、要言屡见报端,成为报道的亮点;第二,缩减领导稿件和会议报道的篇幅,使其不再长篇大论地占据报纸版面。主要领导的会见稿件甚至只配发一张图片,读者一目了然地就可以了解到新闻信息。这种做法既改变了“规定动作”的报道形式,又丰富了排版方式,让报纸的视觉效果更加“悦目”;第三,通过“1+1”的形式,即一篇程序性报道加上一篇新闻报道的方式,用程序性报道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规定和要求的宣传报道任务,用新闻报道挖掘出领导报道和会议报道中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点,从读者的角度、新闻规律方面做深入报道和解读,使读者能更直观、真切地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

二、挖掘新闻资源,做好延伸报道

在做好“规定动作”同时,地方党报的时政新闻还要做好“自选动作”。相对于“规定动作”方方面面、条条框框的束缚,可操作性空间小的特性,“自选动作”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更容易放开手脚、出彩出新。

党报的属性决定着其占有新闻资源的优势,很多领导活动、重要会议等只有党报记者才能参加。这些活动或会议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新闻资源和线索,是一座新闻“富矿”,等待一双能发现的眼睛去挖掘。这就要求党报新闻从业者有着极高的新闻敏感,能从活动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线索。

《合肥日报》要求记者在做好领导活动或会议新闻的程序性报道外,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充分发掘“规定动作”之外的新闻。这样的新闻,一旦被“捕捉”到就是独家,又因其报道方式的特别,会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成稿后往往就是一篇好的报道。例如,2020年2月5日,合肥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刚刚发生不久后召开的,市民的疫情防控意识还不是很强。记者在会议召开前后,仔细观察发现这次会议的与众不同,遂以《特别时期的一次特别会议》为题,通过“每一名参会人员都自觉佩戴口罩,没有像往常一样握手、寒暄”“原本两个人的座位,现在只坐一个人,从而使每名参会人员的间隔达到1.5米左右”“每一名进洗手间的人员都自觉用洗手液认真洗手”等细节描写,报道了与会领导干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的情况,向社会传递了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篇报道就是“规定动作”之外的新闻,是记者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结果,通过对比这次市委常委会会议与以前的区别,从特殊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疫情防控的势在必行。报道推出后,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也受到了相关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认可。

三、加强新闻策划,推出深度报道

融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越来越严重,人们往往很少有耐心去看完一篇长文章。但是,真正有深度的优质内容仍然大有市场。党报的深度报道包含了更丰富的信息、更深层的新闻事实、更深刻的主题思想,是其优势所在。[2]党报通过深度报道可以更好地彰显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

在新形势下,党报传统的深度报道方式也需要改变,在报道内容和呈现形式上有所创新。这就要求党报新闻从业者要有全局的把控能力,信息的整合能力,以及细节的表现能力。提前介入、加强策划,不断提升报道质量,同时还要综合运用多种表现形式,使其符合融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既符合党报严肃性、权威性定位,又能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近年来,《合肥日报》非常重视深度报道,将其视为提升党报影响力、塑造党报品牌的重要手段。第一,加强策划,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心工作,以及重大主题宣传等,策划系列报道,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如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地方政府的一件大事,备受各界关注和瞩目。过去的一年,党委政府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等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2022年合肥市两会前夕,《合肥日报》策划了系列深度报道,一共14篇,每天推出一个整版,从科技创新、文明创建、产业发展、党的建设、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了2021年合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各项成就,在两会召开之前,让读者对合肥市过去一年的工作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第二,加强研判,提前介入,将准备工作做在前面,以在重要或关键节点能及时推出相关深度报道。例如,2021年初,多方信息综合表明,2020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一万亿元。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是合肥市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得知这一重要信息后,《合肥日报》提前谋划、尽早准备,组织策划了深度报道。2021年1月20日,合肥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闭幕,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在讲话中宣布2020年合肥实现GDP过万亿的奋斗目标。1月22日,《合肥日报》推出万字深度报道《轻舟已过万重山——写在合肥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之际》,深入分析和阐述了合肥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2020年顺利完成GDP破万亿目标的原因、奋斗过程、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这篇稿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分析入里,是报社提前策划、记者提早动笔的结果,一经推出便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如果不是提前准备,这样的万字深度报道很难在短时间内推出,即使仓促成文,质量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四、创新报道形式,促进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作为主流舆论阵地捍卫者,党报需要通过自身在新平台、新架构及新机制的践行中,不断加快媒体融合步伐,逐步实现向新媒体方向的渠道、内容、技术及运营的整合。[3]

党报因其承担的功能和属性的特殊,融合之路最是奇崛,尤其是在时政新闻方面。地方党报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要顺势而为,主动出击,创新机制体制,优化采编流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报道形式和产品。

近年来,《合肥日报》的媒体融合脚步一直没有停歇,对于时政报道,从内容到形式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与探索。重要时政类稿件除了在报纸上刊发外还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新华号、微博等多平台同步发布;对于领导稿件,除了从源头上控制稿件篇幅以外,尽量使用适应媒体发展和读者需求的文风,并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将稿件中的金句、重点等标注出来,使读者一眼就能看到重要信息,同时在评论区加强和读者的互动,增强新媒体平台的粉丝黏性;重要的领导调研、考察、重大会议、事件等的报道方式先网后报,即第一时间制作海报、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及时迅速推出,再通过报纸刊发消息或深度报道;推进新闻数据可视化,对于会议中发布的数据信息尽量制作成图表,如每年的两会以及一些重要经济数据,都会转化为图表形式,让读者能一图读懂;创新采用手绘漫画等新型时尚的形式不断丰富时政报道的方式,2021年制作推出的《皖美五年?手绘长卷合肥篇》《2021,精彩绽放!2022,奋斗有我!》等手绘漫画作品,形式新颖、内容时尚,深受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的青睐和喜爱,点击量和关注度都非常高。《7幅手绘,带您了解合肥聚力建设的“七城”!》用漫画的形式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地让读者了解到合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257”蓝图中聚力建设的“七城”是什么,使枯燥的政治概念和术语变得很有亲和力,让人更容易知晓和接受,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五、改变报道思维,加强队伍建设

地方党报的时政新闻报道要想获得突破、出彩出新,在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下保持核心竞争力,就需要改变思维方式,不断进行探索。第一,要树立创新思维,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改变过去的“等、靠、要”之类的一成不变的传统惯性思维,尝试用不同类型的报道形式丰富时政报道的方式,努力从报道的主题、内容、文风等多方面寻求不同的视角,实现报道的特异性;第二是树立读者思维。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的需求和品位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老一套的新闻报道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读者的口味,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宣传舆论话语权,在抢占舆论阵地中占据先机,就得制作出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读者需求的新闻产品,要求新闻作品坚持人民至上,多从大众的角度想问题,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同频共振;第三是树立全媒体思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单一的新闻报道形式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新闻产品的传播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多种媒体报道方式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党报的新闻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方向,找准自身定位、丰富报道手段,将同一事件用不同的技术形式,制作成多元化的新媒体产品,并在多个媒体平台进行展示,形成宣传合力,不断提升报道的影响力。

同时,地方党报要更好地做好时政新闻报道,还必须打造一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新闻发展规律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不管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变化,各媒体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近年来,《合肥日报》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采取多种措施,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型新闻人才队伍。第一是常态化开展业务能力培训,特别是关于新媒体方面,邀请专家、学者以及业界大咖,向采编人员传授经验,交流心得;第二是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引导采编人员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产品,在好新闻评选、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大对好的新闻作品的奖励力度,鼓励采编人员多出精品;第三是培育具有融媒体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全体采编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既能采写文字稿件,又能拍摄图片、视频,还能剪辑制作音视频产品,努力成为顺应媒体发展的多功能全媒体人才。

六、结语

党报的时政新闻报道体现着党报的权威性、影响力和公信力,代表着对重大问题的舆论引导。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在媒体融合新形势下,地方党报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但只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不断创新报道模式,在媒体融合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孙国红.探索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路径[J].今传媒,2013,21(10):120-121.

[2] 赵以红.论新形势下党报的深度报道[J].活力,2009(9):127.

[3] 谭雅竹.浅谈党报媒体融合新路径[J].社会主义论坛, 2021(6):59-60.

猜你喜欢

规定动作党委政府时政
青少年花样游泳运动员规定动作的发展与评价
民意直通车:架起沟通百姓和党委政府的连心桥
省级一把手赴港招商有哪些“规定动作”
面对环保督察常态化_基层党委政府如何做?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
高校章程的“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
“规定动作”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