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音乐文化传播思考
2022-04-29朱江
朱江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新时期,中国音乐文化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以及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受众和音乐之间的距离更近,也增强了音乐的社交化功能,本文将主要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征,探讨其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中国音乐;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1-0193-03
在诸多艺术门类中,音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声音信息,音乐文化的传播会受到媒介技术发展、传播环境以及传播技术的直接影响。回顾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了解到,音乐文化的传播从最初的自然口语传播,发展到了乐谱媒介传播,再后来是电子媒介传播,直到现在的网络媒介传播,转变的是不同的媒介载体,音乐文化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拥有更加自由、即时的音乐传播环境,而且和音乐之间可以形成更多的互动,在全新的音乐感受下,创作者和受众之间不再有时空的限制,而更多是在线交流,这正是音乐社交功能的实现。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各项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的反馈变得更加即时,个体的体验不再处于封闭和被无视的状态下,音乐之间的互动性加强,在数字时代,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回归到自然传播的形态下,技术的发展也让音乐文化的生态以及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中国的传统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与时俱进,继承传统的同时持续创新,新时期中国的传统音乐将西方、东方以及传统、现代整合在一起,赋予作品更多的生命力,拉进了与大众的心理距离。[1]互联网的传播性消解了传统音乐中传播和接受双方之间的界限,在具体的传播效果衡量上,传播媒介本身的特征会影响最终效果,同时也包括音乐的创作实践。来自于媒介议程设置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被持续加强,在激烈的音乐市场中,各种追名逐利的行为也不断强化,一些音乐作品缺乏较高的审美品味和正确的价值导向,此类作品的大规模传播是不利于音乐文化构建的,还会损害受众的精神健康。
一、音乐文化传播的社交功能增强
“音乐社交”的概念源于美国,是由著名的流媒体公司Radio的CEO Larner提出,他认为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本质具有社交属性。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数字音乐形式的发展使得音乐本身的社交属性进一步发挥出来,音乐也将由社交体验被持续推动。通过对中国音乐文化市场的了解可以发现,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让音乐文化传播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几年来的音乐APP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这类音乐软件在实际推广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着音乐的社交功能,很多年轻人一边听歌一遍发表评论,这种行为模式在挖掘受众创造力的同时,带来的是全新的音乐体验,丰富了音乐休闲的维度,此类社交元素的融入也让用户的粘性增强[2]。网易云音乐APP注重通过音乐本身的情感力量,挖掘音乐背后的社交话题潜质,使用者可以在作品页分享歌词或者发布相关的动态,在音乐APP中完成整个闭环互动,通过“圈子”找到和自己音乐品味相似的群体,而在融入群体之后,使用者又会对自己的群体身份产生认同,从而持续社交、激发共鸣,这些个人行为鲜明的操作动作都体现了音乐文化传播中的社交属性特征。
(一)在评论中寻找共鸣
网易云音乐APP自从上线起,就通过音乐社交功能开拓市场,其中针对作品发布评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互动形式,互联网的匿名性特征让使用者消解了来自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束缚,人们之间的距离更近,而且更愿意在网络上表达观点。网易云音乐开设的评论功能,使得使用者既有私人化的音乐体验,同时也抱有着和外界沟通的窗口,用户发表的评论获得很多认同和点赞之后,会进入到评论区的上方,增加了用户的被认同感。这些功能上的设置都成为了用户之间以及用户和APP之间交流的纽带,提高了APP的活跃度以及用户的忠诚度与粘性。
(二)于分享中传递观念
音乐分享也是一种情感表达和传递的社交行为,网易云音乐APP中设置的分享功能可以让用户完成对内以及对外两种分享,其中对内分享主要指的是用户将自己喜欢的作品或者评论分享给其他APP内的用户,完成站内共享,这种分享的行为不仅可以让用户之间传递音乐的喜好和感受,也增强了双方的用户粘性,成为有共同音乐爱好基础的社交。用户在将音乐作品分享到平台外之后,可以在自己的社交关系中完成音乐作品的进一步交流,不仅提高了网易云音乐的知名度,也形成了以音乐作品为中心的“熟人社交”模式,通过分享增强了使用者对于APP的粘性。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音乐文化传播的影响
媒介艺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音乐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同时也增加了音乐本身的传播力,移动互联网为音乐文化注入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也成为了当今音乐文化传播最重要的信息媒介,在互联网的带动下,音乐文化的传播力加强,并搭建了更加快速通畅的音乐传播渠道,新时期的音乐文化也在媒介信息的影响下有了更加新颖多彩的时代特征。最为主要的是,互联网技术打造了更加个性化、私人化的音乐文化传播空间,创新了音乐文化传播路径,具体来看,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音乐文化传播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創新音乐传播路径
音乐文化的发展始终会受到媒介的左右以及影响,在音乐的整个发展历程中,每一种传播方式和技术都对音乐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例如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时间和空间都不再是人们欣赏音乐的束缚,而是可以跨越全球,这是以往音乐文化传播所无法实现和比拟的。在音乐的传播现象中有一种说法,即“时空反向效应”,由网络信息通道所搭建的音乐传播空间打破了现有的空间距离,逐步扩展到了更广阔的范围中,实现极度扩展,原有的音乐文化传播中的时空界限被打破[3]。在音乐时空反向效应的影响下,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和被传播者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转变,音乐传播链条中需要重新审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音乐文化开始朝向用户思维以及互联网思维方向转变,尤其表现在音乐产品方面,音乐产品的传播平台也实现了由原本的单向转变为多渠道和复合型传播,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类手机移动终端等,都成为了音乐文化传播的新平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形成了更加深入的融合,也是音乐和文化的传播新路径。
根据当下互联网受众对于音乐文化的新需求,近几年诞生了多个电视音乐综艺类节目,例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最美和声》等,这些音乐综艺节目也进一步推广了音乐作品,提高了传播速度,是新时期音乐文化传播的代表[4]。在音乐的传播路径上,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也拉近了受众和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外来音乐形态得以在中国音乐文化中进一步传播,受众的音乐文化观念也在这些新音乐类型面前发生了转变。受众通过接触移动互联网接受到了更多来自于西方的音乐文化信息,让中国的音乐有了更多的灵感发展源泉。总而言之,音乐文化所传递的不仅仅是内在的审美,更是一种情感共鸣,艺术可以跨越种族、地域和语言的束缚,无论是音乐的广度还是音乐的深度,在互联网的带动下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二)打造私人音乐文化传播空间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音乐传播活动更强调受众的体验和受众的个性需求,这些也是判断音乐传播的重要标准。音乐文化需要关注到音乐共性之中的个性,同时满足听众的个性化需求,让音乐作品能够在精准的受众群体中实现广泛传播。当下很多音乐软件都考虑到了其用户的实际欣赏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整理,对各类音乐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贴近听众的兴趣爱好,推广音乐服务,这种更加私人化的音乐传播空间,满足了当下音乐受众对音乐作品的个性化需求[5]。在网易云音乐APP的个性化推荐功能中,个性化算法对用户歌曲搜索以及听歌记录进行总体分析,向用户推荐最符合其收听偏好的作品,同时在网易云音乐中,也有私人推荐、私人FM等个性化功能,这些栏目的设置都可以让用户获得更加沉浸式的私人音乐文化欣赏空间。
(三)对音乐产业整体格局的影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围绕音乐的原创内核动力也得到了加强,这是由移动互联网高效触达性所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拓展了音乐发展的核心层、关联层,从当下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圈中可以了解到,依托于互联网的原创音乐动力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而且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音乐IP、泛娱乐产业、音乐社交等都成为了当下音乐文化传播的新着力点。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音乐文化传播已经朝向外部实现了进一步的拓展,尤其是音乐社交所带来的新发展业态,移动互联网将音乐与社交这两部分实现连接。在很多的互联网音乐软件中,用户可以自主编辑歌单,这样的动作可以激发音乐的创新,增强音乐文化传播的流动力,而且这也是对音乐互联网软件曲库潜能的最大程度开发,让使用者可以更好地利用移动互联网资源。除此之外,一些移动互联网APP还在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K歌插件,使用者可以在线演唱并分享,这样的业态环境也表现在线下的迷你卡拉OK产业中,音乐文化的传播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的落实。近几年,音乐产业的整体营收经济体量呈现跨步增长的态势,从原本移动互联网上的功能变为线下的产业,中国音乐文化传播出现在更多的泛娱乐空间以及场景中,实现了更大程度的拓展以及增值,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不再停留在私人享受上,而是触达了更加切身感受的临场氛围体验,这既是互联网时代音乐文化的拓展,也是线下音乐文化传播传统的回归,使得音乐产业的整体格局得到了进一步升级。
三、移动互联网的议程设置对音乐文化传播的影响
从议程设置理论中可以了解到,大众传媒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实际上会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话题内容,大众传媒将信息指向哪个方向,人们的关注点就在哪里[6]。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大众媒体,相较于传统大众媒介来说,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强的及时性、反复性、自由性、交流性以及主动性,这些特质构成了移动互联网不可替代的传播优势,当互联网发挥出议程设置功能时,较传统的大众媒介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当下的音乐作品都会经过数字化处理,这些作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就像与自来水一样,当你有需求时就有供应,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自来水效应”。所以,互联网模式下的音乐文化便无法再以意识形态的方式引领受众,因为这种音乐作品是在复制技术下出现的,其诞生也是为了满足音乐产业市场运作的需要,真正影响音乐文化内核的实际上是网络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移动互联网决定了人们对于音乐的关注点以及期待方向,例如在当下的很多音乐软件中都有音乐排行榜以及今日推荐等,这些信息区域的展示,实际上都是一种强有力的音乐价值导向和传播行为,受众在看到了这些音乐推荐之后,会进行选择,从而构建了由移动互联网为受众所选择的音乐类型。无论是音乐作品的形式还是音乐活动,这些都是音乐文化传播的载体,也影响着大众的审美趋向[7]。
受到媒介议程设置的影响,音乐创作者们要了解移动互联网的媒介特征,促进音乐生态朝健康方向发展,大量以音乐创作人作为主角的综艺节目在进入大众视野的同时,也要做好文化层面的把关。诞生于音乐类综艺节目的新生代歌手,如苏运莹、戴荃、赵雷等,将个人的音乐价值取向融入到作品中,大众媒介对于歌手的选择也正是其议程设置功能的体现。网络平台本身的开放性以及自由性进一步推动了音乐狂欢,网络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会受到市场运作理念以及主流文化的影响[8]。当前音乐文化市场中有一些鱼目混杂的音乐作品,影响了音乐市场的发展,为了音乐文化的健康传播,要尤其考量到网络音乐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发挥出的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让音乐文化能够更好地导向大众音乐品味,提高内在艺术性,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做好把关。
结 语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对于音乐文化传播来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改变了音乐审美的观念、表现形式及传播方式,为音乐传播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音乐创作者们需要了解到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更多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出现在人们面前,大众媒介要尤其考量到自身的议程设置功能,不能一味地推广娱乐性和商业性内容。移动互联网要发挥构建积极健康音乐文化传播环境的作用,让中国音乐文化能够在新时期实现更好地发展,不仅满足人民群众的音乐欣赏需求,更要让积极健康的音乐作品走入人们内心,让富有中国特色和审美底蕴的作品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
注释:
[1]
任紫薇,谢大京,林 一.中国音乐跨文化传播的路径探究[J].中國音乐,2020(02):11—13.
[2]刘小亮,王洪春.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以江西上饶为例[J].中文信息,2020(03):263—264.
[3]郑晓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传播的时空拓展与产业推进——以古典音乐为中心的讨论[J].山东社会科学,2021(11):57—61.
[4]李 爽.论新媒体环境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的影响作用[J].职业,2020(29):101—102.
[5]孙 瑜,李晓荣.互联网时代中国音乐类非遗译介模式研究[J].新闻知识,2021(01):27—33.
[6]钱钰涵.刍议互联网时代音乐传播策略[J].艺术教育,2021(09):56—59.
[7]张 龙.浅析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J].今古文创,2021(39):93—94.
[8]魏娱卉.融媒体时代音乐文化传播特征和对策[J].新闻文化建设,2021(14):20—21.
(责任编辑:庄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