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钢琴相关课程的融入

2022-04-29陈时灼

当代音乐 2022年11期

陈时灼

[摘 要]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无论何种学科或专业,所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于一名高校教师而言,将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相融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落实。作为音乐表演专业的高校教师,将红色音乐文化思想融入相关专业课程建设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课程是高校落实培养任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内容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本文以钢琴专业课和钢琴即兴伴奏课为切入点,探究红色音乐文化思想在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中的融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红色音乐文化;钢琴专业课;钢琴即兴伴奏课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1-0020-03

“红色音乐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产生的文化智慧结晶,源于国内大革命时期,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现已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1]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利用课堂对红色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在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或是独立专业院校,与钢琴专业相关的课程种类繁杂,其中最核心的是钢琴专业课和钢琴即兴伴奏课。红色音乐文化在这两门课程中的融入,具有关键意义。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制约着音乐的法则和规律无论是来自音乐之外——他律,还是源于音乐自身当中——自律,情感都是绕不过去的话题。[3]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一元的、同一的,但同时音乐也是情感的表达,是一种能唤起主观意识感受的形式,二者并不对立,情感总是在寻求表现手段。对其审美价值就在于形式因素与情感因素在同一部作品中所显示的某种独特的相互和谐。之所以谈论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因为着眼于当今时代而言,红色音乐文化就是时代情感的反映,时代越是伟大,对精神的要求就越高,红色音乐文化的生命力就越强,这是不证自明的,也客观体现了论题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音乐文化在钢琴专业课的融入

作为音乐表演专业,钢琴专业课以实践演奏为主,课程性质与理论课程不同,故红色音乐文化在课堂中的融入方式也不同,主要体现在作品选择、时间维度同一性和演奏技术与情感融合三方面。

(一)把控好学生练习和演奏的曲目是将钢琴专业课程融入红色音乐文化的关键一步,红色音乐文化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人经历过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救亡运动时期、民族解放斗争时期,从思想上的觉醒到“点燃星星之火”,后凭借自身顽强的意志、敢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终实现者和捍卫者,历史长河的进程中留下了众多可歌可泣的壮举,其中不乏英雄人物、英雄事迹。而以此为背景的诸多音乐作品,正是红色音乐文化对时代情感的真实反映,钢琴作品亦是如此,所以在作品选择上体现着对红色音乐文化的融入。

(二)时间维度同一性[4]是针对演奏对象——学生而言的。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学生既是赋予乐谱实际音响的二度创作者[5],又是具有音乐审美体验的聆听者。在演奏与聆听的进程中,他们实际经历的时间维度与音乐所反映的历史时间维度相同,或者说具有同一性。“音乐作品存在的时间维度是人的意识中的内在时间或主观时间,而人的音乐体驗就正是这种内在时间的持续过程。”[6]在演奏时,音乐特有的时间维度将现实中学生的意识活动带到既能照亮过去也能照亮未来的历史进程中,唤醒内心情感的同时,与相关历史发生不同时间维度但相同意识范畴内的体验与共鸣。所以教师要将音乐作品中乐谱以外的作曲家经历、乐曲创作背景、反映的时代精神等要素与学生进行探讨,钻研音乐背后的故事,利用好音乐时间维度的同一性,这是对红色音乐文化融入的又一体现。

(三)对于音乐表演专业而言,表达和传递情感是最终目的,钢琴专业同样如此。演奏者要对不同演奏技术所反映的不同音响效果产生认识,还要对不同创作技术所表达的象征意义深入了解,在“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思想指导下,才有可能正确表达和传递情感,特别是演奏前文提到的具有特殊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的中国钢琴作品。例如:音域宽广由低到高的双手交替琶音技术常常出现在中国钢琴作品中,但不同的演奏技术会产生截然不同的音响效果。倘若演奏速度急迫、强调低音、整体琶音线条连奏且加入右边踏板,那么它表达的可以是自然环境中水流的波涛汹涌、高山的连绵起伏;可以是心理活动中对历尽艰辛排除万难进程的回顾;也可以是单纯过渡性质的连接或声音回响。倘若演奏速度舒缓、无重音强调、整体琶音线条连奏与断奏结合,那么它表达的可以是自然环境中湖面的波光粼粼、河水的晶莹剔透;可以是心里活动中的思绪万千、若有所思;也可以是结束部分对乐曲的总结或单纯声音的流逝。可见不同演奏法可以对音响呈现的效果产生影响进而改变人的意识活动,改变传递的情感,从这一点上,以创作技术角度了解作品同样具有深刻意义。例如:等时值音流是复调作品声部中常见的形态,它所在的声部往往通过隐伏式的形态表述和声,将强调整体轮廓音调的任务交给其它声部来完成。倘若了解等时值音流这样的形态特点,演奏过程中就会将带有等时值音流的声部控制在其它声部音量之下,即便是乐谱中什么也没有标注。在作品中,即使旋律声部或其它声部没有任何音量、音色的变化,等时值音流的伴随出现也会使听觉的注意力集中到旋律声部或其它声部中,它的出现本身就具有衬托其它声部的作用。在中国作品中它的出现率极高,在它的伴随下主要声部得到了应有的引人注目,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再举个例子,主题的密接合应是赋格曲中极为重要的创作技术,将主题在各声部的呈现达到高潮,中国钢琴作品常常用到这种技术,来表达从一而终的信念和前赴后继的战斗状态。从创作角度了解作品的深意,对实际演奏的帮助可谓如虎添翼,这正是教师引导学生的方向,让他们在追求正确情感表达方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红色音乐文化。

二、红色音乐文化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的融入

钢琴即兴伴奏是高校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钢琴演奏能力、过硬的和声基础知识、优秀的音乐结构把控能力和适当的音乐创作能力。作为一项综合技能,即兴伴奏可以为一切单一旋律进行编配,适用范围广泛,以歌曲伴奏为主,其中对红色经典歌曲、民歌以及当代主旋律歌曲的伴奏编配是即兴伴奏课程融入红色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与体现。

(一)对红色经典歌曲进行编配,需要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结合其题材及艺术特色,在合理选配和声的同时准确组织伴奏织体。例如:具有鲜明行进色彩或战斗感强劲的歌曲题材,应首选柱式和弦式织体,并在乐句长音或结尾处的伴奏声部加入号角式附点节奏;和声上多用正三和弦及重属和弦的原位形式,减少副三和弦的使用,和声色彩不宜过多,否则会破坏乐曲铿锵有力的精神气魄。具有鲜明悲天悯人情怀的歌曲题材,要结合歌曲速度选用分解和弦式织体或与变化的柱式和弦式织体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将相同功能不同色彩的和弦原位与转位形式在相似旋律中进行转换,用色彩的变化增加歌曲的张力,烘托凄凉、哀伤的情感。具有欢乐、愉快、舞蹈等情绪色彩的歌曲题材,应选择带低音的半分解和弦式织体或流动低音的方式组织伴奏音型,这类织体的演奏需要欢快轻巧,和声节奏不宜过快,因为和弦密度的增加会影响旋律的轻快性,有喧宾夺主之嫌,等等。

(二)对民歌[7]的编配与其它歌曲相比在技术上有所不同。结合民族调式五声性的特点,这类歌曲的和弦选择上要有所变化。单单从创作角度来讲,民族歌曲或器乐曲的创作可以大胆使用偏音,偏音的增加不会对五声性质产生破坏,合理利用偏音反而可以增加调式内部的稳定性。但即兴伴奏虽然在和声、织体等方面给予演奏者一定范围的自主性,但毕竟受到固定旋律的制约,所以为其编配伴奏时,和声的选择要以配合旋律为出发点,将和弦中的调式偏音变化掉,就像挂留和弦的道理一样。除此之外,伴奏声部可以多用大二度或纯五度等其它类歌曲避而不用的音响发声方式来增加民族音乐的特点。如能根据歌曲背景、歌词含义等信息将具有民族特点的和弦与大小调体系内的和弦相结合,选用适当的织体形式加以组织,最后利用演奏技术将其音响诠释出来,何尝不是一次改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体验又何尝不是一次情感与之共情的融入过程。

(三)对当代主旋律歌曲的编配。教师要紧跟时事,对党和国家的重大决定、重要举措随时关注,并将振奋民族精神、歌颂人民、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引领社会风尚的音乐作品及时地应用到即兴伴奏的课堂教学中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8],更好地把握时代风貌,同样是对红色音乐文化的融入,对高校音乐专业课堂更是如此。由于主旋律歌曲的创作都是以当下为时代背景的,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对这类歌曲的练习既有利于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处时代的伟大,也有助于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得更充分,提高整体课堂积极性与活跃性。从技术上来讲,对主旋律歌曲的编配较前面两类歌曲相比,可以融入更多具有个性色彩的流行元素,在编配过程中,将个人情感与社会优越感、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结合起来。这里的流行元素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个性化和声形式的选择,比如跳出和弦三度叠加的限制,和声以色彩为主导,或将民族和声与大小调功能和声结合起来,在挂留和弦基础上使和弦的应用扩大到七和弦及以上,等等;其次是极具特色的织体组织形式,比如跳出单一、规整的伴奏音型,多选用横向或纵向结合的综合式音型织体来配合和声,或将编配侧重点转移到伴奏声部的低音上,用转位和弦增加和弦低音的可听性,从而在伴奏声部形成隐伏旋律线以配合旋律声部,等等;再次是将表达相同情感的同类型歌曲进行归纳,总结他们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并在保持已有编配的基础上换入其它同类乐曲的旋律,在倾听它们契合程度的过程中体会和声色彩与织体变化对旋律的重要影响。这些个性化的思路与练习是将红色音乐文化注入每一个个体情感的共情过程,也是主旋律歌曲出现在即兴伴奏课堂的重要意义。

结 语

高校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具有时代必然性,也是每一位高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这是2020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里对艺术类专业课程的要求。红色音乐文化在音乐表演专业融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正是对文件精神的深刻认识与具体落实。作为艺术类学科课程思政的关键一环,红色音乐文化在课堂中的融入与弘扬,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客观体现;是“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9]的重要手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作为综合性大学音乐表演专业的一名钢琴教师,将始终致力于加快探索和完善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教学体系的进程,在结合钢琴专业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让积淀着中华民族强大精神力量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注释:

[1]张 勇,唐忠义.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四川戏剧,2021(12):145—14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351.

[3]“他律”与“自律”是音乐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他律美学认为,人类情感就是音乐的全部内容,与形式无关;自律美学认为音乐的本质只能在音响结构自身去理解,音乐的内容只能是音乐自身的结构,即形式。参见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4]同一性是指两种事物或多种事物能够共同存在,具有同样的性质,是哲学范畴的概念。

[5]演奏者是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者,强调一部音乐作品与该音乐作品的演奏是没有同一性的,一部音乐作品被创作出来的一瞬间,它就是独一无二的,但它的被演奏却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乐谱保证了作曲家规定下来的最低限度的共同,但每次演奏不可能完全一样。原文详见:“不同的演奏大师,甚至同一位演奏大师,在演奏同一部作品时,其各次演奏通常也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不同,一般来说,不仅体现在各自的个性以及对时间的安排布局上,而且也体现在诸如音色、速度、力度的细节、各个音乐动机的表现等方面的不同特性上。……然而,任何一部特定的作品却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只有一个,而对它的演奏,原则上却可以要多少个就可以有多少个。”罗曼·茵加尔顿《美学研究》第二卷中《音乐作品及其同一性问题》,波兰国家科学出版社,1966年版,170页。

[6]阿尔弗雷德·舒茨(Alfred Schutz,1899—1959)的哲学观点,他是1939年移居美国的奥地利哲学家,其哲学思想受到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深刻影响。参见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153.

[7]本文中指用民族调式创作的红色歌曲,是狭义的民歌,包涵在广义民族歌曲的范围内。

[8]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原文为:“自中朝贵玄,江左HYPERLINK"http://www.so.com/s?q=%E6%B1%9F%E5%B7%A6&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t"https://wenda.so.com/q/_blank"称盛,因谈馀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HYPERLINK"http://www.so.com/s?q=%E6%9F%B1%E4%B8%8B&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t"https://wenda.so.com/q/_blank"之旨归,赋乃漆园HYPERLINK"http://www.so.com/s?q=%E6%BC%86%E5%9B%AD&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t"https://wenda.so.com/q/_blank"之义疏。故知HYPERLINK"http://www.so.com/s?q=%E6%95%85%E7%9F%A5&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t"https://wenda.so.com/q/_blank"文變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

[9]引自教高[2020]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责任编辑:庄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