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乐理教学改革策略

2022-04-29徐雨

当代音乐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教学建议

徐雨

[摘要]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乐理课,作为音乐基础必修课,是一门非常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高职学生参差不齐的乐理知识储备和多样化的乐理教材如何进行教学上的对应匹配的问题,笔者结合新时代多元文化、学科渗透以及课程思政等背景,从课前对于教材的选择,到课中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理念的采用,到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后对学生形成的思想层面的升华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教学上的改进建议,为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乐理教学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职音乐专业;基本乐理;新时代背景;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2-0068-03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旨在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不论是中小学或音乐培训机构的师资培养,还是一些群众艺术团体或社会文艺单位的人才供给和输送,高职音乐专业都担负着一定的职责。所以,高职音乐教育的课程定位,有别于学科型教育,强调的是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基本乐理课程作为音乐专业的一门基础性理论课程,对于学好音乐专业的其他课程,乃至毕业后对于音乐的应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地基性的作用。但是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相比于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存在两个现状:(1)整体基础较为薄弱;(2)知识储备两极分化严重,这成为了高职乐理教学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由于市面上乐理教材的日渐繁多,如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知识进行教学,也是目前高职乐理教学的一大难题。对于如何改善这些难题和现状,笔者分别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方面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结合新时代的背景,提出了教学上的四点改进建议。

一、科学性地选择教材

就目前国内关于乐理课的教学,大多数学校都是采用我国当代乐理界鼻祖李重光先生编写的乐理教材。李重光先生编写的《音乐理论基础》一书写于1962年,迄今已经是第58次印刷,虽然1980年再版作者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但是这本书的主体内容、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可能与60年代相比并无太大差异。所幸的是在2004年,李重光先生又出版了一本《基本乐理通用教材》,这本书与一直沿用了40多年的《音乐理论基础》相比浅显易懂得多。市面上除了李重光先生的乐理书外,在近几年也出现了不少其他的乐理书籍,如童忠良先生编写的《基本乐理教程》、任达敏的《基本乐理》、龚肇义、史季民编写的《乐理新教程》等,虽然乐理教材内容的大致框架没有变动,但是书中也出现了不少推陈出新的知识点。

自近代西洋乐理输入中国后,以李重光先生为代表的“洋为中用”的“中西合璧派”乐理占据了乐理教学的半边天。不过,我国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国家,传统音乐历史悠久,且56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又各具特色。加之,随着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界也越来越重视对于本土和民族音乐文化的探究。同时,随着各种现代流派音乐的产生与盛行,以“西乐为主、中乐为辅”的乐理教学与研究主张出现了很多的局限性。以民族理论学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理论的“中国传统乐派”研究者们也编写了一些乐理教程,如杜亚雄先生的《中国传统乐理教程》《中国民族基本乐理》等。童忠良先生的《现代乐理教程》,则填补了我国乐理发展史上对于现代音乐了解学习的一些空白,可以称之为乐理研究中的所谓“现当代音乐派”。此外,从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化出发,主张用“音乐文化相对论”的观点来研究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元音乐文化派”也在孕育萌芽。[1]

面对如此多的流派,每个流派分支下又有如此多的教材,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高职音乐专业的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地选择教材和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可以在以“中西合璧派”为主线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乐派”“现当代音乐派”甚至“多元音乐文化派”对不同章节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

二、采用学科渗透式的教学理念

(一)与音乐学科内其他课程的渗透

基本乐理并非一门简单的理论性课程,它其实和很多其他音乐基础课程是融会贯通的,在它的地基上可以构建很多其他的音乐课程,不管是同为音乐理论类的更深入的和声学、曲式分析等课程,还是实践类的视唱练耳、音乐表演等课程。就拿音乐表演课最简单的识谱来说,从乐谱最为基础的音高、节奏的准确表达,到乐谱中速度术语、表情术语、力度记号、演奏演唱法记号的辨识与处理,都是乐理中的基础知识。视唱练耳中对于各种节奏以及音高、调式的把握,也是学生学会乐理中的相关知识后才能准确做到的。同为音乐理论课的和声学,是一门研究和弦结构与和声进行规律的技术理论课程,是在乐理的音程、和弦与调式的基础上构成的知识体系。再如,钢琴即兴伴奏是建立在钢琴演奏和音乐理论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更是需要一定的乐理知识作为基础。可以说,音乐专业所有的课程都与一定的乐理知识息息相关。

所以,在乐理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音乐实践中的诸多因素,综合音乐学科内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地对乐理知识进行展开、深入、交叉式的讲解。比如,在讲解和弦章节时,除了让学生学习认识和弦的种类,还可以教学生如何听辨、区分和弦,甚至可以将和弦在钢琴即兴伴奏课中的标记与演奏方法教给学生。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版了很多乐理与视唱练耳相结合的教材,也有很多教师已经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融为一体来进行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其他音乐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渗透

教师除了将音乐学科中各种课程的知识进行课程交叉式地讲解,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在确保教学内容正确无误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内容更加的充实有趣。例如,在讲解“音乐的速度与力度”一章中的速度术语时,除了介绍一些意大利文的速度术语,还会讲解到节拍器速度,此时,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四分音符=86”表示一分钟演奏86个四分音符,我们还可以补充关于节拍器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速度术语前面可以添加两个M.M.,其中一个M是Maelzel的缩写,表示的是梅智尔(于1816年发明了节拍器),另一个M是Metronome意为节拍器的缩写。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补充增加了学生对于节拍器速度的认识,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再比如,在讲解“音与音高”章节中,介绍音的四个特性、自然界中存在的声音的范围和人耳听到的音的范围时,可以涉猎到物理学中关于物体的振动与声波的讲解。在“音律”章节中,讲解每种律制音高的频率计算时,又可以融入数学计算的一些方法的介绍。这些知识的讲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不仅会做题,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乐理技术背后的内在原理和规律性,从而能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使优秀的学生不仅能够在音乐方面崭露头角,也能成为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

三、秉持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一)因材施教

在乐理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具备学科渗透式的教学理念,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每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为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全国各地,音乐专业的细分类别也不同,所以导致学生的乐理基础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对于高考前系统学习过的音乐生来讲,大部分的乐理知识他们都掌握得很牢固,即使经过一个暑假的淡忘,只需再将所有知识点梳理一遍,重难点知识巩固一下,他们便能温故而知新。对于高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的音乐生来说,他们的基础非常薄弱,很多知识点需要详细讲解,只有充分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熟记于心。

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我们应当因材施教,建议可以在入学后、上课前先进行摸底考试,再进行小型分班授课,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在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授课时,可采用类似“并轨制”——即将多种学派混合起来,求同存异的教学模式。除了将乐理每一章节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可以补充很多相关知识,增强他们对于知识的内在关联性和逻辑性。例如,在讲解“记谱法”一章中,提到音乐中的扩线可以分为直括线和花括线时,可以适当找一些西洋管弦乐队以及民族管弦乐队或各种编制的室内乐的谱例给学生看,同时播放相应的音乐,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能够使学生更形象具体地记住括线的分类和应用方法。再如,在讲解“调式”一章时,可以在讲完学生必须掌握的西洋大小调式、中国民族调式以及中古调式后,再融入童忠良先生《现代乐理教程》中有关新的调式音阶的知识,作为知识拓展。让学生明白除了我们学习的上述三种调式体系外,其实还有很多调式音阶,如一些民族特殊调式音阶、中古合成音阶等。当学生在听到一些比较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或者现当代音乐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很迷惑。对于基础薄弱的班级最好采用类似“单轨制”——即以已有教材知识点教授为主,也可在已有的教材中选择性地加进其他学派的内容,仅作知识介绍。让他们重点掌握乐理教学大纲里所有的基础知识:音、记谱法、节奏与节拍、音程、和弦、调与调式、各种记号与术语即可。无需过多的补充和赘述,否则会引起他们对于知识的畏惧,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进而打消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善“启”善“导”

教师除了以讲解为主之外,还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音值组合法”一章节时,教师在告诉学生们关于音符的音值组合法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关于休止符的音值组合法是否跟音符一样,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相同节奏的音符與休止符对比的谱例,启发学生自我总结休止符的音值组合法,会让学生更加记忆深刻。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讲解中古调式的章节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查找关于中古调式的背景、名称由来、中古调式的种类以及特征等内容,再通过课堂上请学生分组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讨论和讲解,最后对学生们的讲解进行评价和总结,从而引导他们正确掌握知识点。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与互动性,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记忆犹新。

四、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政元素

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指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此后,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在会议中强调对高校推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2]2020年教育部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思政大力倡导的新时代背景下,很多教师开始研究如何将自己的任教学科与思政学科的内容进行无缝衔接。作为一名音乐理论课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在乐理教学中有意地或无形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尤其是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有意识地去添加一些课程思政元素。例如,在讲解“音律”一章中的十二平均律时,提及最早发明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国明代音乐家朱载堉,可以有意地通过介绍朱载堉的一些背景故事,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再例如,在讲解“调式”章节,分析调性的时候,除了让学生们通过谱面来区分各种调式的类别,分析谱例的调性,更应在分析后播放谱例的音频,让学生充分体会不同调式(如西洋大小调与民族调式)的不同感觉。此时,可以有意去挑选一些爱国主题的民歌或在世界音乐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作品(如《黄河大合唱》《梁祝》《茉莉花》等),加深学生对于民族调式的印象,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师除了将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结合,直面地去影响学生,还应该用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以及对学生的关注和关爱,间接性地感化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思政教育。例如,在课前要将乐理课程的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进行详细地制定,从而明确好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内容。在课中,从课堂导入到课堂过程应衔接自然、连贯得体,上课过程要做到语言规范、板书整洁,教学进程要做到组织严密、结构紧凑,还应针对关键知识点多运用一些顺口溜、口诀或关键字词,让学生当堂记住课上的重难点知识,同时应通过课堂作业对所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及时训练,最后还应有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对每节课的知识点加以巩固。在课后,也应当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态,及时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在这些环节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教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大爱精神,言传身教地让学生明白敬业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结语

总之,对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基础薄弱、乐理知识储备参差不齐的状态,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科学地、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不同的授课内容,从启发引导的角度,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学科渗透、思政元素等理念,运用多媒体,认真上好每一节乐理课。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不再单一;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课堂学习不再枯燥。让教师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让学生不仅学有所获,更能学以致用。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为学生能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1]欧阳绍清.“乐理究竟教什么”值得继续推敲和思索——由“蒲施之争”谈起[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02):85—87.

[2]战鸽.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新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05):60—61.

(责任编辑:庄唯)

猜你喜欢

新时代背景教学建议
新时代背景下乡镇和谐统计的构建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快乐学习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业投资问题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健美操运动的价值体现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