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传统音乐与爵士乐融合的新活力

2022-04-29林昕

当代音乐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双簧管爵士乐钢琴

林昕

[摘要]AndrePrevin先生是一位音乐史上公认的“百科全书式的音乐全才。”他既是一位指挥,又是一位钢琴家,还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他对于电影配乐、室内乐演奏、百老汇舞台剧、音乐编辑、音乐评论等均有涉猎。而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其室内乐《为双簧管、大管、钢琴所作的三重奏》则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曲以爵士乐的风格、传统的奏鸣曲式、以及“快慢快”三乐章的经典布局,充分地将古典和爵士乐的魅力融合,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让人对于这种形式的结合有了更深的思考。本文将结合AndrePrevin先生生平来探究这首乐曲,希望可以对今后这种“混搭”式作曲产生有益指引。

[关键词]AndrePrevin;双簧管;大管;钢琴;西方音乐;爵士乐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2-0108-03

从巴洛克时期开始,有了“奏鸣曲”这一概念,进而引申出“奏鸣曲式”这一体裁概念。在这之后的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等都保留了下来,并且做出了衍生与发展。因此我们一般意义是所指的西方传统音乐中,这种基于奏鸣曲式的作曲构思而写成的曲子,就像是音乐骨骼一般,再往后的历史发展中,无论音乐的风格内容这些“表皮血肉”再怎么改变,我们一旦说道“西方传统音乐”这一概念,脑海中必然浮现大小调和奏鸣曲式的布局。所以我们可以将有这种作曲技法的曲子看作是西方传统音乐的产物。

AndrePrevin先生的室内乐作品《为双簧管、大管、钢琴所作的三重奏》这首曲子就运用了奏鸣曲式思维,同时运用这些非常传统的西方古典乐器演奏,那么从这方面看来,似乎这就是一首非常“古典”的乐曲。但纵观全曲,大量的布鲁斯音阶、典型的爵士乐复杂型节奏、爵士和弦这些一切,展示着这同样也是一首爵士风格的乐曲。其实像古典音乐里出现爵士元素并不是这首乐曲独有的,早在1933年肖斯塔科维奇所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中已有出现。但当时,这位苏联作曲家仅仅是在二、四乐章中运用了爵士乐的蓝调乐句,而且只是浅尝辄止,没有加以过分的渲染。但AndrePrevin先生的《为双簧管、大管、钢琴所作的三重奏》这首室内乐作品,却是将爵士元素贯穿到底,这一“爵士为体,西乐为骨”的指向性创作手法,非常巧妙地将两种在完全不同的背景下诞生的音乐——古典乐与爵士乐,融合在了一起,可谓是给古典乐注入了更为新鲜活力的同时,也赋予了爵士乐更精妙严谨的表达手法,因此研究这首乐曲,对于今后学院派的新创作方向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AndrePrevin先生的古典乐与爵士乐

AndrePrevin先生于1929年出生在德国这个欧洲具有最深厚音乐底蕴的国家,且其父亲就是一位热忱的业余钢琴手,从小就注重引导AndrePrevin音乐方面的才能。并且他从小就有幸能听到最顶尖的德国乐团的演出,“在我五岁时,父亲带我去聆听富尔特温格勒指挥柏林爱乐乐团……自从我看到富尔特温格勒打下第一个起拍,我知道这辈子我将无可选择地永远追逐在美妙的音乐里。”[1]他的童年,在如此充满西方传统音乐的熏陶中度过,加之以后在专业

的音樂学院学习的经历,可谓是“根正苗红”的西方传统音乐接班人。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在他父亲的偏取于保守和日耳曼至上的观点的影响下,AndrePrevin本人依然坚持艺术的多元魅力,他认为,不必所有音乐都如同《英雄交响曲》有那般气概才算好作品。这也为他日后的多元音乐的鉴赏、运用能力,打下了坚定思想上的基础。

在1939年,鉴于德国纳粹对于犹太人的迫害,具有犹太血统的AndrePrevin先生辗转来到美国洛杉矶避难,并在4年后成为美国公民。初到美国之时,AndrePrevin先生对于爵士乐的认知还停留在“饭店乐团中戴着滑稽帽子的人”。但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美国的一些爵士乐手对公式化的演奏及大乐队的音响做出转变,他们开始倾向更多个人即兴演奏的机会,因此产生了由十几人的大乐队缩减至七人左右组合,演奏风格完全回到了即兴演奏的特征上。当时美国社会爵士乐的流行,也对生活在美国的AndrePrevin先生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于到美国不久之后,AndrePrevin先生对爵士乐的态度就从“饭店乐团中戴着滑稽帽子的人”到“迷上了爵士乐”。以至于后来,在其极为繁忙的工作当中,AndrePrevin先生也会“投入为爵士乐辩护请命的工作”。其一生在爵士乐方面最高的成就,就是在根据着旋律所做的钢琴即兴演奏以及三重奏。尤其在三重奏方面,AndrePrevin先生将传统的严肃音乐和爵士乐有机结合,《为双簧管、大管、钢琴所作的三重奏》这首室内乐作品就是代表之作。

二、《为双簧管、大管、钢琴所作的三重奏》赏析

上文说过,这首室内乐作品是传统的“快慢快”三乐章的结构。在第一乐章的一开头,引子部分(见谱例1)就明确了该乐章的动机——以极快的16分音符,和复杂节奏组合再融合爵士和弦,在开头就展示出“爵士为体,西乐为骨”的写作手法。同时上方两声部也放弃传统炫技弦乐器,改用颗粒性非常明显的管乐器,并且是两种高低声部的双簧乐器,双簧管和大管。因此,这两种乐器的音色配合爵士乐特有的复杂节奏,在听觉效果上,也更进一步突出了“古典与爵士”的融合。

钢琴部分一直扮演着“串联者”的角色。例如在乐曲的开头(谱例1),钢琴充当的是双簧乐器部分主题动机进行的连接者。此外,钢琴部分又很好的融合了古典与爵士的元素,如58—63小节(谱例2),钢琴部分融合了古典乐的演奏形式与爵士和声,带来的听觉效果不但不会怪异,反而产生了一种耐人回味的化学反应,恰到好处地将音乐推向了大管声部。

而如同古典作曲技巧里最常用的一种:将呈示部中的素材取出,进而炼化为发展部的新主题一样的方法,一乐章进行到158小节时,音乐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部分,我们看成“发展部”,其主题便是之前出现的慢素材。由双簧管与大管轮奏长乐句、再到二者齐奏,听觉上可谓将双簧管的悠扬与大管的低沉这两件古典乐器的音色发挥到极致,但总体音乐风格又如同Post-bop这一种类的爵士风格,钢琴伴奏部分变得松散,旋律张力提升。

在二乐章中,整个乐章都保持了一个慢速行进的过程,甚至于音符相较于其他地方较密集的61—65小节也是一个慢速的演奏(谱例3),而且双簧管与大管声部的节奏型是一样的,不一样的仅仅是音高。这就和爵士中的Ragtime十分相似:而双簧管与大管这两个声部加起来就如同Ragtime里高音声部一样,无常变化的节奏,再配合钢琴声部的沉稳的低音伴奏。整首二乐章的曲式采用小步舞曲和谐谑曲的虚拟回旋曲式,也与Ragtime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乐章则是运用大量的切分音符与密集的16分音符,塑造了一种明快的音乐氛围,同时也加强了二乐章中Ragtime的音乐特性,在快乐段中,双簧管和大管几乎都是同样的旋律。二者只有少数几处节奏不同,但也息息相关。如145—147小节(谱例4),双簧管的单独的16分音符,只是为了强化下方大管那一串16分音符中的逻辑重音,同时也相当于充当了爵士乐中“鼓点”的作用。

反观钢琴部分,在第三乐章中不仅继续完美的扮演着“串联者”的角色,同时也在其角色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诉说元素。在一、二乐章中,三种乐器都是相互呼应的,而在第三乐章中,钢琴部分很大程度上选择了与双簧乐器在音乐思维上产生碰撞的形式。例如从137小节起(谱例5),木管声部采用了轻松诙谐的Ragtime风格,而钢琴部分却选用了沉稳且柔美的古典色彩,二者在整个乐段对话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语

传统的西方音乐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体系支持,因此这就决定了西方传统音乐是非常具有包容力的。而不同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有着久远的历史,爵士乐可以说是这几百年在大家的眼下渐渐发展起来的。虽然时间相对较短,但爵士乐仍是现代音乐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乐种。

爵士音乐发展时间虽短,但却流派众多,从诞生以来就受到各种各样其他音乐风格的影响,历经着“变形”。其目的就是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甚至符合爵士乐在传播地域的当地大众音乐的审美需求。因此,这种诞生于街头巷尾的音乐,非但没有消逝在大众的视野里,反倒越发的壮大,成为音乐史上的“后起之秀”,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爵士乐不断地吸收新鲜血液为自己的音乐风格注入活力。

当极具包容力的西方古典音乐和爵士相遇,作为“新鲜血液”的爵士乐完全可以成为古典音乐的一剂强心针。二者虽然诞生的时代、背景大相径庭,但音乐应该是殊途同归的。音乐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抒发人类想要表达的情感。那么,只要方法得当,取二者之精华相融合,必然可以产生全新的作品。而我们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既然西方传统音乐美学魅力穷尽,那么就应当把目光转为当下,就如同爵士音乐。结合这种音乐形式,进而创作出符合潮流,大众也喜闻乐见的作品,如此一来才能保证其魅力可以长久不衰。AndrePrevin先生的室内乐作品《为双簧管、大管、钢琴所作的三重奏》,就以爵士乐与古典乐的融合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可视为音乐风格创新路上的指路灯。

注释:

[1]

李耀伦.安德鲁·普列文与伦敦交响乐团[J].音乐爱好者,1988(03):9—11.

(责任编辑:刘露心)

猜你喜欢

双簧管爵士乐钢琴
谈管弦乐队中双簧管的演奏技巧
浅谈双簧管表演的音色特点与演奏特色
纸钢琴
论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
试论交响乐队中双簧管演奏的位置与重要性
钢琴
当代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爵士乐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爵士乐》中的“创伤重演”和“创伤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