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培勋钢琴作品中的民族元素探究

2022-04-29罗巍

当代音乐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民族元素钢琴作品民族风格

罗巍

[摘要]在钢琴作品中应用民族元素,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任何艺术创作形式都是以民族文化为基石”,还是为进一步促进钢琴音乐艺术综合发展。因此,加强民族元素应用,将钢琴艺术与民族元素有机结合视作发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重要方式,在文章中主要通过分析中国知名作曲家陈培勋先生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歌曲改编,民族器乐模仿,戏曲元素融合,民族调式运用以及民族风格体现等几个方面,为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渗透民族元素带来启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琴作品;民族元素;民族风格;五声调式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2-0080-03

在艺术多元化时代,钢琴作品创作民族化,是促进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作曲家不仅可以从民族文化中找寻钢琴作品创作灵感,还可以通过钢琴演奏形式融入民族情感,实现民族与世界的“碰撞”与“融合”。现阶段的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就是作品创作民族化趋势,将西方乐器与民族风格紧密结合,不断丰富钢琴作品创作艺术美感,整体优化钢琴艺术受众感知,打破钢琴艺术“遥不可及”局限,深化钢琴艺术接受程度。

一、陈培勋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改编

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民族音乐改编为主[1]。作曲家使用这样的钢琴作品创作形式,一方面是为了贴合中国民众音乐审美,顺应中国目前的音乐艺术发展规律,将民族音乐更好发扬,一方面是巧用钢琴演奏形式,带给中国民众音乐作品聆听新鲜感与认同感。深入欣赏钢琴艺术传入中国之后的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便可以发现,大部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都是从“模仿”“借鉴”开始,继而有机结合民族音乐创新创作。民族音乐常常又称“民族歌谣”,是中国最常见的民族音乐体裁之一[2]。为此,探究陈培勋先生钢琴作品中的民族元素,笔者从其钢琴作品中民族音乐的改编入手,借助中国民众最喜闻乐“听”的音乐形式,厘清其钢琴作品创作的民族化取材。即,陈培勋先生从民歌民谣中获取的钢琴作品创作灵感,对民歌民谣的旋律、音色、音调等多层次挖掘[3]。例如,陈培勋先生创作的钢琴曲《卖杂货》,就是其对广东民歌的音乐性元素凝练与创新改编,一方面保留广东民歌特色,一方面加入一定复调、和声等,让民族音乐重焕光彩,整体演奏明亮、干净。

当然,除此以外,陈培勋先生也有许多其他根据民族音乐旋律性元素、演奏性元素等特色化进行的钢琴作品创作,塑造出“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4]。例如,其创作的钢琴曲《平湖秋月》就是根据广东地区的一首旋律质朴、优美的高胡抒情曲改编而来,而其创作的钢琴曲《思春》也是根据广东地区的民间小调《寄生草》改编而来。这些钢琴作品不仅带有强烈的民族音乐风格,还借助钢琴演奏的音域宽广特色与音色明显区别于中国传统乐器特点,将中国民族音乐重新呈现,赋予中国民族音乐新生命力。长此以往,不仅中国钢琴作品创作重视民族音乐元素应用,音乐行业相关工作者会从切实可行的中西音乐文化结合角度,进一步助推中国民族音乐科学发展,中国民族音乐还会吸引一批又一批国外钢琴作品创作者,使其在创作具体钢琴音乐作品时,尝试性融入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体现中西文化交融和谐局面[5]。如:钢琴作品《黄河》《中国花鼓》《中国回旋曲》等,皆实现了中西音乐文化深度融合,对民族元素高效应用,使每一个钢琴作品都有其独特主题与思想意蕴。

二、陈培勋钢琴作品中的民族器乐模仿

中国民族乐器按照制作材料不同,通常分为:金、土、丝、竹等八个大类[6]。每一个大类细化衍生出多个乐器,如:琵琶、二胡、月琴、古筝等,皆是十分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常见乐器。即便是同类别下的民族乐器,也大多音色不同,音域不同,特色鲜明,各成一派。探究陈培勋先生钢琴作品中的具体民族器乐元素,首先,我们必须知道陈培勋先生“模仿”常见民族乐器都创作过哪些经典钢琴音乐作品。如:其创作的钢琴作品《旱天雷》《流水》,分别利用钢琴演奏“模仿”了中国扬琴与中国古琴。即,陈培勋先生在对原曲巧妙改编基础上,基本沿用原曲结构、艺术特征,只让旋律流淌适应钢琴演奏方式,和声之时突出民族音乐色彩。基于此,认识陈培勋先生代表性钢琴作品与中国音乐艺术发展的一定关系,便可一定程度为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提供民族“养分”,持续滋养产生大量极具东方美学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7]。一方面保留原曲民族风味,一方面利用钢琴改编最大程度模仿、创新作品音色,将中国民族器乐独有韵味广泛传播,形成风格鲜明的中国钢琴艺术体系,表现中国民族音乐意蕴悠长。

举例说明,陈培勋先生经典钢琴作品《平湖秋月》,原曲是借助高胡音色展现一定抒情之感,旋律呈现灵巧、美妙。陈培勋先生将其改编为钢琴曲《平湖秋月》之后,则较多使用钢琴演奏的倚音、颤音、不协和音等,一方面“模仿”民族乐器高胡特有音效,一方面赋予《平湖秋月》新的音乐展现风格。通过钢琴演奏营造一种清丽自然之感,让每一位聆听者心中都拥有一个连绵起伏又安静祥和的缥缈绮丽“湖”之境,进一步凸显音乐表达和谐之意[8]。值得一提的是,原曲精髓在钢琴演奏形式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既将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在引子部分完美应用,又在不改变原曲演奏旋律与演奏结构基础上,使音乐层次式演奏特色与变奏手法流畅创新。并且,将传统器乐旋律最大程度传承,通过钢琴演奏装饰音,仅借助钢琴演奏“模仿”实现对琵琶、高胡等民族乐器的音色延伸,进一步体现中西音乐文化深层结合,使应用民族元素的钢琴作品迥异于现代钢琴音乐作品,更添一份独特悠然,耳目一新。

三、陈培勋钢琴作品中的戏曲元素融合

戏曲是集说唱、舞蹈以及滑稽戏等为一体的中国特色民族艺术,常见表演形式:唱、念、做、打[9]。发展历史极为久远,发展流派亦十分之多,深受中国民众欢迎与喜爱。探究陈培勋先生钢琴作品中的戏曲元素,简而言之就是正确认知戏曲种类对中国民众的审美素质培养影响力,而后正视钢琴作品创作融合民族元素之融合戏曲元素必要。最终,将在陈培勋先生钢琴作品创作中融入的戏曲元素视作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中西合璧”民族化“证明”,知悉钢琴与戏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此,笔者主要以“粤剧”为例,借助其特色鲜明的表现形式,以及陈培勋先生根据粤剧《三汲浪》中《旱天雷》扬琴曲所改编的钢琴曲《旱天雷》,通过其“合头换尾、鱼咬尾”等传统写法,在钢琴作品《旱天雷》中的基本旋律框架保留,但明确《旱天雷》的“A+B+B1”三部式曲式结构创新,体现钢琴作品改编的“切分节奏”独特特征[10]。如,《旱天雷》钢琴曲在一开始的十六分音符,不但利于让钢琴演奏者手指触键力量最大化集中,还会附带一种粤剧之风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融合态势,将音乐要表现的惊雷现象迅速带至听众心中。甚至,哪怕观众闭上眼睛聆听《旱天雷》,也能发挥自身想象力,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晴天惊雷的画卷。而这,自然离不开陈培勋先生精湛的钢琴艺术创作技艺,体现一种技艺精湛的中西结合。

受到陈培勋先生音乐创作影响,不少其他作曲家在对戏曲元素、腔调、伴奏特色等钢琴作品创作的不断整合过程中,也催生出了一大批家喻户晓的中国钢琴作品,弘扬中华文化,将戏曲元素独有唱腔贯穿钢琴旋律始终,错落有致。

除了陈培勋先生对粤剧元素的应用外,其他一些戏曲元素也多被使用在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如,由知名钢琴家丁善德先生所创作的钢琴曲《序曲三首》,以及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创作的87版电视剧《红楼梦》组曲,就在音乐演奏之中融合了一定昆曲元素。由知名作曲家郭祖荣先生所创作的钢琴曲《小奏鸣曲》,以及由知名作

曲家王建中先生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则是融合一定的经典豫剧元素。首首经典皆同陈培勋先生钢琴作品《思春》《平湖秋月》《卖杂货》《旱天雷》对粤剧元素融合一样风格亮眼,经典流传。

四、陈培勋钢琴作品中的民族调式运用

俗话说,音乐风格最大区别关系于音乐调式。在西方钢琴作品创作中,大部分作曲家都会基于西方音阶大小两种应用创作具体作品。但是,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常见音阶为五音音阶——“宫商角徵羽”。可以说,其便等同于现代音乐创作的do、re、mi、sol、la五声调式,互为主从,创作应用亦有“同宫异腔”之效。在钢琴作品创作中,以这五声调式为基础,结合加音、减音等方式,让作品调式更加丰富,是中国作曲家最常用的钢琴创作形式,陈培勋先生亦是如此。以其创作的经典钢琴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为例,该首作品就大幅应用五声调式。在实际创作之中,陈培勋先生以中国民族调式为基础,而后采用西方常见变奏调式,完成“同宫转调、异宫异调”等钢琴演奏转调变调。这样一来,通过极富特色的钢琴演奏技法,栩栩如生的便为听众描绘出蝴蝶翩翩飞舞的景象。当听众沉浸于《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之中,不但可以从钢琴曲中题听出其独有的民族性风情,主动接受民族元素熏陶,还会对演奏时使用的复调、主调等特殊色彩产生好奇,体现民族音乐与钢琴作品创作结合的“浓墨重彩”。

当然,探究陈培勋先生所创作钢琴作品的民族元素应用,不单单只有《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的调式特色,还可以进一步剖析其在《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创作中所使用的线性思维——单线条式的、纯横向的音乐旋律创作方式。线性思维钢琴作品创作形式注重体现音乐的横向流动以及旋律、节奏变化,所以旋律创作极为连贯、流畅。从其独有特色层面分析不难发现,陈培勋先生的钢琴作品创作在这一层面也是对民族调式应用的延伸,大方借鉴中国民族音乐民间旋律,辅助自身灵巧改编。陈培勋先生创作《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不同于其他作品的一点是,该首作品是双主题变奏,因其主要改编自两首民族音乐作品《双飞蝴蝶》《水仙花》,所以,其对民族调式的应用与音乐性体现,不仅有活泼之意,还同时反映了抒情意蕴,两种主题完美结合,多次使用的七度、二度不协和音程完全不冲突,极富有广东地区民族音乐独特音色。

五、陈培勋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风格体现

无论是哪一个民族的钢琴作品创作,都必然不可避免地会富有该民族独有文化特色,明确代表民族风格。毕竟,音乐家在创作音乐作品过程中,即便不专门渗透民族元素,反映民族风格,其最终创作产生的音乐作品也一定隐藏有民族烙印。只因其本身就受到一定程度的民族文化熏陶、感染。所以,陈培勋先生创作钢琴音乐作品亦是如此。其融合民族元素创作的钢琴作品,不但深受中国民众喜爱,也在一定程度上享誉国际,受到国外大众喜爱与追捧。而这,自然直接促使了中国钢琴艺术与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相辅相成。另外,中国作为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各个民族间的文化习俗不尽相同,反映在钢琴音乐文化上,自然也是各不相同,风格有别。陈培勋先生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就多受到广东地区民俗文化与民族风格影响。换言之,陈培勋先生的钢琴作品创作将广东地区民族音乐的清丽雅致、婉转悠长、音色清脆等风格完美体现,充满独特的南国民俗之风,处处彰显感性领悟。

对陈培勋先生创作的《旱天雷》《卖杂货》以及《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等深入细究就可以发现,因陈培勋自小生于广西又长于香港,从小都受到丝竹音色的不断熏陶,他的音乐环境变化与广东音乐文化“共同进退”。尤其是他早期钢琴作品创作,粤调风味“扑面而来”。其基于民族音乐作品所进行的专门曲目钢琴式改编,更是如此。同时,陈培勋对于钢琴作品创作的民族元素融合,进一步体现在技巧与艺术形式共同整合层面上,能够反映特定地区独有民俗,《卖杂货》最为明显。该首钢琴作品的民族化改编,不但融合大量西方乐器演奏技巧,还十分注重对民族风格素材的开掘与渗透。听众聆听过程充盈“粤”风拂面,旋律婉转。如此一来,陈培勋先生的钢琴作品中民族元素的应用,不但让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借助西方演绎形式更大范围传播,还直接让陈培勋先生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粤派艺术音乐家,对其之后的音乐艺术工作者影响深远,经久不息。此外,从时代背景探析陈培勋先生创作的钢琴作品中民族元素还可以发现,其后期创作的主要钢琴作品都有一种“振兴钢琴事业”与“振兴民族音乐”的同步态势,不断尝试性应用纵向和声手法,在钢琴旋律配置上,增多更多民族涵义。《旱天雷》《流水》《平湖秋水》皆是如此,不断弘扬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丰富钢琴音乐作品民族特征。

结语

言而总之,钢琴艺术虽然起源于国外,但其经过长年累月地与中国民族音乐融合,早已深深渗入中国民族文化,发展至今,已有独具一格的中式钢琴艺术。欣赏许多钢琴音乐作品,都可以发现它们对民族元素的应用一二。不但通过西方演奏形式传承、弘扬中国音乐文化,还有效开阔音乐行业工作者创作视野,切实提升其整体作品创作水平,助推中国钢琴音乐艺术朝着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可持续发展。

注释:

[1]

林葳蕤.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管窥[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12):52—54.

[2]王璜.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探讨[J].艺术家,2021(07):138—139.

[3]康红许.钢琴组曲多民族元素的融合与创新——以《南国印象》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05):161—163.

[4]蒋园园.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钢琴艺术创作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0(24):140—142.

[5]杨阳.解析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元素——以王建中钢琴作品为例[J].艺术品鉴,2020(35):20—21.

[6]付瀚民.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研究——以《嗯矛哩》为例[J].北方音乐,2020(19):85—89.

[7]周南希.键盘上的民族元素——以杨立青钢琴作品创作为例[J].钢琴艺术,2020(03):27—34.

[8]柯晓东.钢琴音乐中少数民族元素的应用——以滇南彝族传统音乐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9,17(05):32—35.

[9]肖育军,肖箫.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民族元素的体现及其应用[J].当代音乐,2019(07):11—13.

[10]孙晓健.对中国钢琴音乐中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相融合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06):32—33,37.

(责任编辑:刘露心)

猜你喜欢

民族元素钢琴作品民族风格
浅析艺术设计中民俗元素的应用
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死之舞》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钢琴作品中对情绪情感的巧妙运用
西方钢琴音乐作品的二元性探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试论学生对钢琴作品音乐内涵感受的教育
艺术设计教学中民族元素的引入及渗透
大型民族风格原创交响作品——清唱剧《嘎达梅林》隆重上演
大型原创民族风格交响作品 清唱剧《嘎达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