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中国音乐史教学创新改革实施路径

2022-04-29李小虎

当代音乐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师现实意义创新路径

李小虎

[摘要]中国音乐史课程是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整个音乐类专业课程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目前中国音乐史教学现状已无法体现新时期本科教学的要求。为了提升学生在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学习方面的变化,通过分析中国音乐史教学现状以及音乐史教学的现实意义,提出当下音乐史创新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师;中国音乐史;现实意义;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2-0053-03

本科教学质量一直是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因为它关乎学校的未来发展和学科定位。“向课堂要质量”是各高校目前最需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高师中国音乐史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史论课程,因其内容的特殊性和自身的现实意义也成为高校改革创新的必修课。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较多,无法适应当下的课程改革要求,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对高师中国音乐史的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改革,根据目前教学现状提出创新改革的优化路径,重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国音乐史是高师及专业音乐院校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内容庞杂的史论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可以结合不同朝代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音乐特色等方面去认知中国音乐历史的基本面貌,去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是从目前来看,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还是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教学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理论和现实意义认识不清;教学方法及模式单一;评价考核方式不合理,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上述等等原因导致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所下滑,中国音乐史这些史论课程难道不重要吗?学界诸多专家已明确表示中国音乐史课程在传承本国音乐文化和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下数字信息及网络媒体迅猛发展,有着深刻文化底蕴的传统音乐备受冲击越发不受重视,这就导致大多数人对传统音乐文化放弃追求不再坚持。[1]而学好中国音乐史就能弥补这方面的欠缺,重拾自信。李方元先生认为中国音乐史课程在“学习价值”和“教育价值”两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灿烂的华夏文明,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鉴赏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并形成学生在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时所必备的音乐史学基本素养,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教学中通过教学反思和总结,还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中国音乐史教学的现实意义

学好中国音乐史有利于学生掌握我国音乐文化发展脉络。[2]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历史久远,内容繁多,朝代更替频繁,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国音乐史的学习,让学生系统全面的了解我国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中国音乐不同时期的风格、人物、作品、史实、特点等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夯实学生的音乐理论功底。

学好中国音乐史有利于加強学生对音乐文化内涵的认知和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面貌。这一定是和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当政者施政方针和社会发展的内因外因关系紧密。中国音乐史教学除了向学生讲授音乐历史知识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探讨引发这种音乐现象的实质原因和前后朝代的内在联系,这种启发及探讨式的引导对学生理解和认知不同时期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作用极大,同时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辨析能力。从教育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体现高校对创新人才发展的需求。

学好中国音乐史有利于学生对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音乐作为重要内容有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有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3]通过对中国音乐史课程的学习,可以向学生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内容的专讲对当代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这也是作为担当历史继承的新一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综上所述,学好中国音乐史这门课程,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各个时期的音乐品类,还能够感受其背后灿烂的历史文化,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因此高校要加强对中国音乐史教学力度,为更好地研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中国音乐史教学创新优化路径

(一)以学生为本,注重立德树人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的运用更加的频繁,而中音史的教学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入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慕课建设、雨课堂以及智慧教室等诸多线上教学的广泛运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真正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建设。教师的课堂设计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预习、课上做好讨论和分析评价、课后的复习和课外作业的布置都要结合课程内容做好设计,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做到主动参与教学,完成教学内容和目标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思考和精于执行的首要问题,包括目标、内容、过程建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反思都需要精心的设计,需要教师在课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当前思政教育也是大学教育中教书育人的重中之重,挖掘音乐史中的优秀文化激励当代大学生,培养他们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也是我们音乐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例如魏晋名士嵇康所著的《声无哀乐论》是有关音乐美学的专著,他的音乐思想在世界音乐美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明朝音乐家朱载堉才是真正发明十二平均律的人,比西方早半个世纪以上,当学生学习到这些知识时就会产生民族自豪感。

因此,高校音乐史课程的改革,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要求下,做好课程设计和高质量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实用人才。

(二)教学模式多样化,突出互动教学

目前大多数高校中国音乐史课程的学时为一年甚或是一学期,时间短任务重。在这样一种教学状态下,教学效果的弊端显而易见。因此笔者以为,采用双方互动的教学方式就能改善这一现状,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得以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兴趣,还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能力。

1.师生互动

让学生参与教学,在教师帮助下独立完成相关课题研究。教学提供选题和相关资料,让学生自查或成立兴趣小组一起完成。课中环节由学生或兴趣小组成员来讲解自己完成的相关内容,或做成课件资料,其他成员可作补充,最后老师根据大家展示的资料与讨论情况做评述与总结。有的兴趣小组表现积极讨论热烈,所以这种教学互动模式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进一步提高学生学术研究的自信心。学生独立完成该选题资料的收集、组织,课件的制作以及完整地呈现一堂课的过程,对学生完成课题研究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这种互动模式也会影响音乐史论课程与其他音乐专业技能课程的关系。[4]音乐史论课程是其他相关专业技能课程的理论支撑和基础,尤其像声乐或器乐这些技能课程的充分表现更能体现表演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质,所以学好史论课程可以更好地为技术类课程服务,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好中国音乐史,学好中国文化。教学中的互动模式使得课堂气氛热烈,师生关系融洽,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2.实践互动

实践演出是音乐学院学生必修和必须要参加的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小的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大的可以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和实际演奏或演唱能力。这种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现场演奏和应变能力,而且对理论教学也是有益的补充。“中国音乐史实践音乐会”就是很好的例证。教师选定一个限定好时间段的主题,或声乐或器乐,然后全部曲目的介绍、背景知识等都由弹奏该曲目的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为了更好地让观众理解作品就会下功夫查阅相关资料,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加强,也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这种学习行为,让学生通过自查和对比反思,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大增强。这一做法在音乐史教学中正在逐步的实现和完善,尤其是音乐表演专业中的声乐班和器乐班的教学这种实践显得更为突出。中国近现代声乐作品专场音乐会的实践演出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音乐会,后续会推出中国近现代器乐作品专场音乐会等实践类的音乐会,学生积极性很高,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很明显,这种实践活动所起到的潜移默化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应该加以提倡。

(三)多元化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走出课堂,发掘地方资源,充实教学内容。[5]中国音乐史发展也是多民族多地域的音乐史的发展,不同地域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教师可以根据籍贯将学生分成研究不同地域文化的小组,布置相关课题,让学生在假期完成并作为考核的依据。学生回家通过一系列办法来了解和认识家乡文化,并用参观博物馆,访谈当地音乐名人,录制现场演唱表演视频等或用DV录制活动内容来作为完成该课题的过程资料。此种学习方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去主动发掘当地地方资源,查阅文化馆县史资料,对家乡文化也是一次重新认识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提交的作业形式也是各有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音乐史的教学内容,对地方音乐的发展和传承也做了有益的补充,同时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探究本土音乐文化的热情。

(四)考核方式多样性,注重过程评价

音乐史论课程往往内容较多,知识庞杂,以往只是以笔试考核的单一方式不能全面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唯有采取多样的考核形式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考核要貫穿教学始终,注重过程评价。

中国音乐史的考核应更加重视教学中对细节的考核,凸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根据学生平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所表现出来的具体效果进行一定分值的量化,给予相应的评定,尽可能对每一位同学做到客观评价。细节性的考核可以表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贯穿教学始终。比如每节课的课堂提问环节。课中安排的讨论问题环节以及课后布置的课题完成情况等都可以进行评定,并给予一定的分值并作记录。建立课中章节复习预测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划分具体的复习章节,建立本章节的知识点复习库,也可进行知识点的知识竞赛的复习形式,补充和巩固本章所学内容,并以此建立音乐史考试题库,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根据学生平时上课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来制定科学的评分比例,让学生重拾学习的热情,更加重视平时的学习活动。

对学生在整个教学和实践中的参与度和具体表现,都可以进行量化给予一定的分值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比如课中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与合作表现程度。课下布置的课题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和掌握,以及完成的质量。在上课时学生说课和课件制作等情况,都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具体情况进行量化,再结合学生艺术实践时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级和打分作为日后考核时评判的依据。

只有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才能全方面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得以贯彻执行必然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和热爱学习。总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如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有效和有意义的。

四、一点思考

创新教学的开展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师是第一责任人,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后续执行力的延续周期。所以教师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课堂调度的掌控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还需要注意,在整个的教学中“教师”是核心,“学生”是根本。此外要做到创新教学,教师必须及时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教学中把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堂,提高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善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并爱上学习,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模式。只有这样,创新教学才能落到实处,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中国音乐史课程是高师音乐理论课中重要的理论课程和核心课程,但目前的教学现状无法适应本科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所以改革当下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改革是关乎学科发展和建设的大事必须由全体师生共同来完成,通过一系列能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创新举措来提高本科教学的教学质量,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能力强、素质高的音乐专业人才。

注释:

[1]

喻林.浅论中国传统音乐及其文化内涵[J].赤峰学院学报,2016(04):206—207.

[2]赵艳龙.对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的思考[J].艺术品鉴,2018(23):347—348.

[3]桂翔.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厚的自信[J].思想教育研究,2020(01):52—55.

[4]尚媛.高等院校中国音乐史“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究[J].黄河之声,2020(02):109—110.

[5]张平.综合性大学“中国音乐史”教学改革探微[J].大舞台,2010(09):226—227.

(责任编辑:刘露心)

猜你喜欢

高师现实意义创新路径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