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声乐教学价值

2022-04-29应秋昱

当代音乐 2022年2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价值

应秋昱

[摘 要]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特定的声乐体裁,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中国近现代作曲家借鉴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法和艺术歌曲这一艺术体裁为古诗谱曲,或是为一些古诗编配艺术化的钢琴伴奏,形成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这种声乐作品的形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体裁占有很大比重,作为声乐工作者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声乐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2)02-0045-03

一、艺术歌曲概述

艺术歌曲是一个外来词,追溯源头是在德奥,德语“kunstlied”翻译为中文即是“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西方音乐发展到浪漫主义时期诗歌与音乐结合的艺术形式,是以德奥作曲家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浪漫主义作曲家为代表创作的带有精致钢琴伴奏的歌曲精品。[1]

早在巴赫那个时期就已经有了艺术歌曲的雏形,但当时的艺术歌曲发展还是属于民间歌曲,歌词内容简单,伴奏部分较单调。通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音乐家的发展,艺术歌曲一步步走向成熟。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创作了六百多首艺术歌曲和三部声乐套曲,他把钢琴与声乐完美结合,使得钢琴部分不再是伴奏,而是与声乐部分处于同一地位,并且使用歌德、席勒这样著名诗人的作品,使得艺术歌曲有很高的艺术性。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和中国古代歌曲

我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发展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的歌词可以加入音乐歌唱,而在实际表演中,往往是用乐舞来唱。但由于我国当时的记谱能力条件有限,只剩下了歌词,丢失了乐谱。《诗经》是孔子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时期的诗歌,汇编成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它内容丰富,反映了周初至周后期大约500年的社会面貌,因此《诗经》在古代歌曲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诗歌文化发展历史脉络中,《楚辞》也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体裁的诗歌总集,是由著名诗人屈原根据许多民间歌谣所创作的新诗体。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很多诗歌是可以“入乐歌唱”的,又称“诗乐”。有诗仙李白的《将进酒》《长相思》,还有王维的《渭城曲》(又名《阳关三叠》)。中唐时期,出现了不同于诗歌的长短句重叠现象,称作曲子词。到了宋朝时期,“曲子词”格式变得更自由,音乐上更容易唱,歌词更加口语化,使得歌词和音乐能够紧密地结合起来。代表作有《鹧鸪天》等。明清时期中国民歌和小曲得到一个很大的发展,这与明朝中期以后,农村地区人口需要大量涌进城市管理有关,延伸到清代,经过文人们搜集数据整理出版了许多民歌集。

由于历史和记谱法的原因,大多数古曲的音乐部分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中国近现代作曲家因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古诗的热爱,并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和艺术歌曲这一形式为古诗谱曲,或是为一些古诗编配艺术化的钢琴伴奏,使这种艺术形式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这种声乐作品的形式。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面临着巨大的变化,这使得一种新的思潮慢慢涌现,音乐也是如此。当时的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学习西方的教育体制,建立学堂并开设乐歌课。大批知识分子到日本、欧美留学,将流行的曲调带回中国,填上新词,在学堂中教唱并迅速普及,这种新音乐形式和文化现象被称为“学堂乐歌”。

“五四运动”爆发以来,自由和民主开始成为了中国新青年追求的主题。中国作曲家开始追求自己作曲,不再满足于用欧洲和日本的曲调填词。许多的留学生,将欧洲的先进作曲技法与中国音乐元素进行结合,创作出具有中国[KG(0.1mm]特色的艺术歌曲。萧友梅是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领域的先驱,他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早期音乐教育事业。他很早就去日本学习音乐,回国后不久就学习了先进的西方作曲理论和作曲技巧。一些作曲家由于对中国古诗词的喜爱,也开始尝试为中国古诗词谱写艺术歌曲。如青主1921年写的《大江东去》,成为我国第一首为古诗词谱写的带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这便形成了一种专门的体裁,即“中国古诗歌艺术歌曲”。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动荡、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的危难关头,抵抗外敌、保卫家园、争取民族独立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一大批受过专业训练的音乐家开始参与艺术歌曲的创作,古诗词艺术歌曲也成为了专业作曲家最喜爱的创作体裁,创作出了大量具有较高艺术质量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如黄自的《点绛唇·赋登楼》、陈田鹤的《采桑曲》、刘雪庵的《春夜洛城闻笛》《红豆词》、冼星海的《乌夜啼》等都可以称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精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就是黄自和青主。

(一)黃自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

黄自(1904—1938年),字今吾,江苏省川沙县(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192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音乐学院,获学士学位,并任教于上海国家音乐学院作曲组。黄自出身书香门第,从小收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受到新文化的影响,对音乐有着很高的天赋,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中取得很高的成就。作品有《花非花》《卜算子》等。黄自根据这些诗歌,谱写了旋律,并配以恰当的钢琴伴奏,彰显了先生的古典文学底蕴。

(二)青主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

青主(1893—1959年),广东惠阳人,原名廖尚果,自小就有很高的文学素养。1912年入德国柏林学习法律,期间花了大量时间学习钢琴、小提琴和长笛。1920年德国留学期间,青主的《大江东去》成为目前我国中国近代古诗词艺术进行歌曲的开篇之作。这是为宋代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谱写的艺术歌曲,作曲家将西方艺术歌曲与中国诗词结合,编配了恰当的钢琴伴奏,表现出诗中豪迈豁达的意境。

四、古诗词艺术歌曲对中国声乐教学的价值

(一)传承民族文化

艺术歌曲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近现代我国一批作曲家将西方艺术歌曲这一形式与中国古诗词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外来品逐渐变成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血液的音乐符号,这主要体现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引用了中国传统诗词和歌曲。中国古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也就是说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歌曲时必须要先了解歌词,也就是古诗词的含义,还有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时的心境。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能够了解到古诗词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且通过演唱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就是取用了宋代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这首诗词用很质朴、简短的语言和精炼的结构来表达心中最真实的感情。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的过程中需要去了解宋代词人李之仪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词人在创作时的心境。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作曲家创作时所想要表达的对于往事的回忆与思念,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所以在声乐教学中,运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为再创造中华民族文化提供人才,最终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促进了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期间,一批学生学习了西方美声唱法,将这一唱法带回中国,一批中国作曲家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并采用中国古诗词为歌词,创作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这种新艺术形式,不能用原来的民族声乐唱法,而要借鉴美声唱法,这推动了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在欧洲国家得到极大发展,截至目前,它被公认为是当今最科学、最经得起考验的一种唱法。美声唱法重视声音的气息支持,强调声音的共鸣和位置的统一,声音具有穿透力。[2]

起初,大家只用美声唱法来演唱外国作品,而随着古诗词艺术歌曲这种新艺术形式的创作,歌唱家开始用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作品,刚开始大家并不能够接受这样的唱法。赵梅伯教授是中国最早借鉴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作品的歌唱家之一,曾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民歌《凤阳花鼓》《老渔翁》等,得到了很强烈的反响。赵梅伯教授的观点是:我们可以将美声唱法与中国作品相结合,借鉴美声唱法的气息支持与强调声音共鸣来演唱中国作品。只有借鉴美声唱法并与中国歌曲相结合,才可以使得中国的声乐演唱和教育事业有蓬勃的发展,这是周小燕教授的观点。赵梅伯教授和周小燕教授都对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作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古诗歌艺术歌曲为美声唱法的中国化提供了大量的作品,美声唱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三)促进和发展了声乐演唱技术

目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已经成为了声乐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将其作为一种曲目类型布置给学生进行学习实践。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重要的歌曲类型成为很多大型比赛必唱的曲目,由于艺术歌曲的大量社会实践和美声唱法的传播,大大地推动了中国声乐演唱水平的提高。

1有利于咬字吐字的训练

因为意大利语多以元音结尾,吐字清晰,美声唱法强调音高的位置和共鸣。但由于中文歌曲的歌词与意大利语不同,所以过多的追求位置和共鸣会导致咬字不清晰。因此在学习美声唱法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中国作品的特点,把美声唱法的特点运用到中国作品的演唱中。演唱中文歌曲的难点在于吐字和咬字,中国歌唱家和理论界为此付出了大量努力。歌唱家应尚能提出的“以字行腔”的观点,因为中文歌词有四声,如果只按照旋律歌唱就会产生歧义,所以既要运用美声唱法的技巧又要符合中文的咬字吐字习惯。中国古典诗词在文字、节奏上非常细心,诗歌本身就可以加入音乐演唱,艺术歌曲将这些古典诗词作为歌词,演唱时注意字头、字尾,就会比较轻松,对提高歌手的演唱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2有利于歌唱者情感的培养

歌唱并不只是要求声音和技巧,情感表达也是声乐表现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好的歌唱必然是需要打动听众。由于古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其非常细腻的情感表达,所以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多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时候,必须要去深入了解中国古诗的内容、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心境,才能在歌唱的时候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阳关三叠》,学生在演唱的过程总需要模仿古琴的韵味,体会到唐代诗人王维对于友人的不舍之情,更重要的是要体会到三叠的感情递进之处。演唱一首古诗词作品需要对其做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也需要去借鉴其他歌唱家的处理,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所以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有利于歌唱者情感的培养。

3有助于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工作者,除了学习声乐技巧和音乐理论的基础之外,优秀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也是必要的。中国古诗歌艺术歌曲的歌词都来自古代诗歌,都具有很高的文学性。由于诗词内容都源自于古代,与当代背景相差甚远,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作者的朝代背景与人文习俗,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创作心境,以至于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代入歌词。如歌曲《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歌词是根据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而创作的,苏轼当时被贬黄州,心中闷闷不乐,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周瑜的悼念,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充满悲愤之情。[3]作曲家青主在创作这篇作品时,正是社会动荡时期,用这首作品来表达忧国忧民,但又充满豪情的思想感情。演唱这首歌曲需要我们先去了解苏轼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所处的境况与心情,再体会青主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这首艺术歌曲时的心境。经过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对《大江东去》的歌词以及歌曲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并结合其他歌唱家的演唱版本,我们可以对这首歌曲有更好的把握。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过程中,除了提高音乐素养,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因此,大量艺术歌曲的积累,对提高歌手的音乐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结 语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作曲家借鉴西方先进作曲技法与艺术歌曲这一体裁为古诗词谱曲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体裁对于声乐教学的重要价值在于传承民族文化、促进美声唱法的传播、并且促进和发展了声乐演唱技术。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歌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心境的研究,使古诗词艺术歌曲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注释:

曾广海.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及演唱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4:11.

[2]孙新明.浅谈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轨迹与艺术特征[D].广西大学,2015:32.

[3]孙新明.浅谈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轨迹与艺术特征[D].广西大学,2015:37.

(責任编辑:庄 唯)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