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轮指中触弦角度与力度对音色的影响及其训练方法

2022-04-29程龙程秋睿

当代音乐 2022年9期
关键词:琵琶春雨

程龙 程秋睿

[摘 要]

轮指是琵琶右手技法中难度较大的技法之一。在琵琶曲《春雨》中,不同种类的轮指技法被频繁使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通过对乐曲《春雨》中的轮指的分析,找到轮指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轮指练习过程中,部分演奏者会涉及触弦角度与力度有误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手型与发力点可以解决触弦角度与力度的偏差,进而演奏者能够提高演奏时轮指的质量。

[关键词]琵琶;琵琶轮指;触弦;《春雨》

[中图分类号]J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2)09-0014-03

影响一首曲子完成度的因素有很多。有无失误、情感是否到位,都是一首曲子完成得是否完整的表现。而对于听众来说,演奏者在演奏时的音色是最能直观反映演奏者演奏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音色,代表着一位演奏者的功底。演奏时正确的音色应该是稳定、扎实且富有颗粒性的。在琵琶所有的右手指法中,无论是最基础的弹挑,还是轮指、扫弦等其他进阶指法,都会涉及指尖触弦时角度与力度问题。针对乐曲《春雨》中的重难点,通过轮指这一技法,解决基本技法中所存在的最基础的问题——触弦角度与力度,以求寻找到正确的触弦方式。只有解决轮指的基础问题,才能够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准确表达乐曲内涵。

一、乐曲分析

(一)乐曲创作背景

《春雨》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琵琶曲。由朱毅、文博作曲,文博演奏。乐曲旋律清新、自然流畅。以江南评弹曲调为基础,不仅描绘了一幅春雨过后,万物生长的景象,更向人们呈现了艺术春天的到来。在“春雨”中,轮指这一指法被大量的运用,所以在所有的琵琶曲中,乐曲《春雨》的轮指训练最具有代表性。

《春雨》在济南举办的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亮相,并获得了20世纪80年代“全国民乐电视大赛”作品二等奖。此后《春雨》被各专业院校列入琵琶教材,并将其规定为考级曲目和比赛曲目。乐曲多次在各大演出中演奏,因其优美的旋律而深受听众和专业人士喜爱。乐曲采用江南评弹的曲调,向人们展现了春到江南,喜雨降临的场景,抒发了人们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乐曲流畅自然、清新生动,作者对技法的运用更是精心构思,从而刻画了春雨降临、春雨连珠、春雨倾盆、春雨渐去的场景。不仅描绘了一幅春雨过后,万物生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更是向人们呈现了艺术春天的到来。乐曲自创作以来,因其旋律优美,吸引了不少演奏者学习演奏。乐曲总体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全曲的亮点与难点为运用不同种类的轮指来描写春雨降落的全过程,不仅考验演奏者对整首曲子走向的理解,更是考验了演奏者对不同类型轮指的掌握。

(二)乐曲轮指布局与种类

全曲由引子、四个段落和尾声组成,由弱至强再至弱,完整描绘了雨水降落的全过程。开头引子部分运用了不同音区的泛音,描绘出下雨初期,雨点落下的画面。在第一段中,主题采用了江南评弹的音调,运用了四点轮、推拉、泛音等技法,同时结合了四点轮,让自然流畅的旋律拥有了线条感,营造了春雨初期雨声缠绵的氛围。在第一段尾声,运用跳跃的泛音过渡至第二段,继承了前面春雨缠绵的感觉。

乐曲第二段对轮指的运用是全曲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段。第二段大量地运用了轮指中的挑轮,对演奏者也是技术上的考验。这里的挑轮运用大指挑动音区较低的内弦,其余四指在一弦作四点轮,低声部形成丰富的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丰富了原来舒展单一的旋律,让乐句活跃生动起来。这段主要描绘了雨势渐大、雨滴逐渐密集的画面,强弱走向需要跟着情绪的走向而变化。

谱例1[1]:

第三段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指法,将主题音调进行多次变奏。快板过后则采用了四指轮,自然过渡至第三段最后气势磅礴的扫轮。由强渐弱,由慢渐快,模仿了下雨时雨势由小至大的状态。这一段充分发挥了不同类型的轮指的优势,推动了旋律的前进。第四段洪亮饱满的双轮延续了前段乐曲的高潮,展现了春雨过后,万物生长的景象。尾声的旋律与开头一样运用了四点轮,保持了旋律的流畅性。随之运用人工泛音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并在最后运用泛音结束了乐曲,与引子首尾呼应,将一切归于宁静。

在乐曲《春雨》中轮指的种类也是丰富多变的,指尖状态需要随着轮指种类的变化而调整。触弦的角度与力度不同,指甲与琴弦的接触面积也会产生变化,琴弦的振幅也会随之改变,演奏出来的音色也会大不相同。所以触弦的角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音色,因此掌握指尖触弦时合适的角度与力度非常重要。

二、触弦的角度与力度

(一)触弦角度

演奏时音色、触弦方式与演奏时的手型息息相关。琵琶的发音是通过手指的指尖运动带动指甲与琴弦摩擦而振动琴弦产生,所以触弦的角度、深度与力度决定了琵琶演奏的音质。

当演奏时,所有触弦的手指与琴弦长期保持在一个稳定正确的角度時,才能够找到正确的力度与发力点,演奏出正确的音色。轮指时触弦的角度与力度不同,指尖与琴弦接触的面积也会产生变化,琴弦的振幅也会随之改变,演奏出来的音色也会大不相同。所以触弦的角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音色,因此掌握指尖触弦时合适的角度与力度非常重要。随着时代的更迭发展,琵琶乐曲也在不断增加。在许多新颖或是经典的作品中,轮指的种类也是丰富多变的,乐曲《春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演奏过程中,指尖状态需要随着轮指种类的变化而调整。我们在练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寻找合适的触弦角度,根据自身手指的条件,并结合乐曲的演奏需要进行调整,以达到发出合适的声音这一最终目的。在指甲触碰琴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如若找到合适的触弦角度还能最大程度减小噪音,提高演奏质量。大多数右手指法演奏时,指尖与琴弦接触的角度为四十五度左右。当指尖触弦的角度小于四十五度时,音色会变得厚重而响亮。当指尖触弦的角度大于四十五度时,音色会变得刺耳尖锐。在常规演奏中,这两种声音都比较少见,是只有根据部分乐曲进行情感处理才会运用到的特殊指法。当指尖触弦角度合适时,演奏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才会清脆响亮,也能够把触弦时产生的噪音影响降低到最小。

总的来说,演奏时触弦角度为四十五度左右时音色最佳,这种触弦角度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乐曲的需求。演奏时手指与琴弦呈四十五度,用指尖力量将琴弦拨动,这时才会发出正确的音色。在练习过程中除了触弦时的角度,触弦的力度这一因素也十分重要,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轮指的音色。

(二)触弦力度

除了要选择合适的触弦角度,选择合适的力度拨动琴弦对于音色的正确与否同样十分重要。不正确的力度极有可能导致演奏时发力产生偏差,导致演奏者在练习时无法找到正确的发力点,继而降低演奏质量。

在平时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应该将手指所有力量沉于指尖,在指尖触碰琴弦的一瞬间运用指尖将力量打到琴弦上,将声音轻松地送出去,那一刻的指尖是具有爆发力的,需要找到正确的发力点,才能很好地控制演奏力度。如果说指尖触弦的瞬间指尖力量过大,就会导致声音过于死板,琴弦也有崩断的可能。但如果指尖力量过小,声音就会浮于表面,听起来过于微弱虚浮。正确的音色应该将适合的角度与力度相结合,发出清脆而不刺耳、通透而不厚重、响亮而不生硬、轻松而不虚浮的声音。例如乐曲第一段中运用较多的四点轮,如若触弦力度有误,就无法演奏出轻巧、通透的感觉,更无法正确地诠释春雨初落、细雨绵绵的画面。在选择合适的力度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每根手指的先天力量都是不一样的,这会导致每根手指在演奏时音色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人的五根手指中,大指力量最大,小指力量最小。所以在练习中我们需要找到力量的平衡点,将每根手指的音色统一,确保没有手指因力气过大或过小导致的音色突兀。但是在演奏双轮、扫轮这类需要弹响两根及以上琴弦的轮指时,这时我们的手指需要运用到比平时演奏时更强的力量,才能够支撑指尖顶起琴弦。例如乐曲“春雨”第三段的扫轮,为了营造暴雨倾盆的气氛,在此处运用了扫轮,在演奏这类轮指时我们需要的力量比平时演奏常规轮指的力量多得多,也就不存在指尖力量过大导致音色突兀死板的情况。

选择正确的指尖角度与正确的手指力度是演奏乐器的基本要求。演奏时手指与琴弦呈四十五度,用指尖力量将琴弦拨动,这时才会发出正确的音色。找到正确的角度与力度开始进行练习后,多数人会感受到无名指与小指分不开,因此训练手指独立性同样也十分重要。

三、手型的纠正及力度训练方法

在琵琶演奏中,右手的所有指法绝大多数都是食指与大指在活动,只有轮指同时运用了五根手指,所以轮指也是琵琶技巧中比较特殊的指法。与其他的指法相同,轮指也需要找到正确的手型与发力点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所以选择正确的手型与发力点至关重要。

(一)正确的手型

琵琶演奏属于舞台艺术,所以给人先是视觉上的感受。除了坐的姿态和持琴的姿势外,手型的外观是自然松弛与否就是观众最能直观感受到的。

在琵琶演奏过程中手型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手型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观的感受,还利于在演奏时找到轮指正确的发力点。正确的右手手型应该为在静止的状态下,大指与虎口呈自然弯曲状态,正面的四根手指自然弯曲,大指不可过分弯曲,保持自然状态即可。在演奏时依旧保持静止的手型,所有手指演奏的状态放松不紧绷僵硬,即为正确的手型。由于每个人自身的手指条件各不相同,所以手指条件不同的人在练习时对手型要求是有细微差别的。因而在练习过程中不应该一味模仿别人的手型,这样会形成训练的盲目性,无法结合自身条件来找到正确的手指触弦感。部分演奏者因为对手指发力点的片面理解所以运用了错误的发力方式,导致了手指僵硬、触弦有误,进一步导致在轮指中五根手指音色不均匀。有的演奏者在演奏中也会感到十分疲惫,这将会限制演奏者对高难度乐曲作品的情感表达。演奏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自身的姿势与手型,演奏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只能要求练习方法基本一样,并不能强求所有人手型都一模一样。

右手在放松状态下所有手指保持自然弯曲,这种手型适用于大多数人。在这种状态下,右手无论演奏什么指法都能长时间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保持正确的手型不仅美观,也有利于练习过程中找到正确的发力点。

(二)正确的发力点

每个手指所处的位置虽然不同,但发力点都大致相同。正确的发力点应该将所有力量全部集中到指尖,依靠指尖触碰到琴弦的一瞬间的爆发力拨响琴弦。此刻发出的声音是放松且富有颗粒感的,音量也刚好。“食指与大指的独立性、弹挑与轮指,以及左手与右手的规范性训练、几种手型和方法并驾齐驱,一步到位。”[2]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有些演奏者为了把轮指弹响,就运用指根力量去拨动琴弦,有些人为了增大音量甚至运用到了手掌的力气。运用这种力量演奏出来的轮指音色死板而不灵活,弹出的轮指即使音量上得到了增加,声音也是刺耳生硬的。例如《春雨》开头所运用到的四点轮,如果发力点有误,发出的轮指音色就会不够松弛,不能很好的模拟小雨初落的轻巧感。只有找到正确的发力点才能够演奏出松弛的声音,更好的诠释乐曲。在轮指中大指是较为特殊的手指。虽然大指与其他手指的演奏方向不一样,但是发力点也是在指尖。如果将发力点转移到大指的指关节处,会导致指尖力量不足,削弱大指音量。在《春雨》第二段的挑轮中,如果大指在二弦与三弦上挑的力量不足,导致一弦的音过大,会让整个挑轮的音量失去平衡。所以在练习过程中除去找到正确的发力点,演奏者也要注意均衡不同手指的力量。手指力量均衡后不仅能让轮指的整体音色听起来均匀圆润,还可以辅助不同的手指找到正确的发力点。

谱例2:乐曲《春雨》1—17小节

前文中虽然只提及了与其他手指演奏方向不同的大指,但是在同一侧的四个手指所处的位置都有细微的高低差别。虽然每个手指所处的位置都有所差别,但总体而言,轮指时所有手指的发力点都在指尖,不会因为手指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变化。找到合适角度,运用指尖力量弹出来的轮指,才是真正富有颗粒感的轮指。

除了上述的两点因素以外,在一定的程度上,义甲的材质也会略微影响演奏音色。现在市面上大多分为尼龙和赛璐璐两种材质的义甲供演奏者选择演奏练习。尼龙材质的义甲较为耐磨,使用经期较长,适合日常练习时运用,演奏出来的声音比起赛璐璐材质的义甲噪音略少,所以音色要稍微沉闷一点。赛璐璐材质的义甲不如尼龙材质的义甲耐磨,但声音更为脆亮。所以大多数演奏者在上台时,一般还是会选择赛璐璐材质的义甲进行演奏。但义甲只是演奏的辅助工具。想要发出正确的声音,还是需要经久的练习,找到正确、适合自身的发力点与手型,才能发出稳定、正确的音色。同时演奏者也需要消除自身的紧张心理,令肌体自然放松,从而达到改善音色,提高轮指表现力的目的。

理想中的轮指应当是每根手指演奏的音色均匀饱满,并且演奏连续的轮指时每个轮指速度统一。比起弹挑、扫弦、滚奏这类只用得到大指与食指的指法,同时运用到右手所有手指的轮指的练习难度要更大一些。近年来琵琶艺术得到了不小的突破与发展,不断产生的新技法与现代乐曲让琵琶的演奏变得丰富多变。因此对于演奏者来说,基本功的练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前文中,笔者强调了指尖角度与力度的重要性,这两点不仅仅需要初学者注意,绝大部分演奏者也需要注意。如果指尖力量不足,轮指的音量就会显得微弱,练习到进阶技法,例如扫轮和双轮的爆发力也会显得不够,这样会影响乐曲整体质量。

轮指这一技法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指法不相似,但究其根本,它的发力点、音色要求与琵琶的其他右手指法都非常相似。所以在练习轮指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右手指法的演奏特征来辅助自己练习。同理,在练习其他右手技法时,演奏者也需要注意指尖的力度等其他方面,结合不同种类的乐曲,演奏出适合的乐曲情感处理的音色,这样才能提高乐曲整体的演奏质量,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

注释:

[1]谱例类似星号的标记即为轮指的谱面标记。

[2]刘德海.每日必弹 琵琶练习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写在前面》.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琵琶春雨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春雨
琵琶老店琵琶声
春雨
春雨
琵琶仙·寒窗
窈窕淑女琵琶妹
《春雨早雷》
我的“反弹琵琶”
琵琶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