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插曲《红豆曲》的创作与演唱分析

2022-04-29王词

当代音乐 2022年7期
关键词:王立平演唱红楼梦

王词

[摘 要]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首播使文学经典走上荧幕,而由王立平先生历时四年为电视剧《红楼梦》所做的“红楼乐曲”也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红豆曲》就是其中之一,作品曲调缠绵、凄婉,尽诉相思之苦,深刻展现了悲愁、无奈的情感。笔者通过本文对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插曲《红豆曲》的创作和演唱进行探究,以此来提高人们对于《红豆曲》的认识和关注。

[关键词]红楼梦;王立平;红豆曲;创作;演唱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2)07-0119-03

一、《红豆曲》的创作背景

《红豆曲》的原词出自《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冯紫英请客贾宝玉、薛潘、蒋玉菡,四人行酒令,要求说出悲、愁、喜、乐以及女儿这些字,并注明字的缘故,宝玉行令:“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罚酒之际,后又听宝玉唱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这是《红豆曲》第一次在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出现,第一次的男生原唱是叶矛,而第二次出现是贾府被抄家,没落之后,宝玉流落海边,忆往事,音乐响起。第二次的女生原唱是陈力。 [1]

对于《红豆曲》,声乐界广泛传唱、考究的绝大多是刘雪庵版本的曲调,即使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至今已经上映34年之久,人们对于王立平版本的《红豆曲》仍然是知之甚少,有关它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而在笔者看来,对比两种版本,王立平先生对于歌词的感悟则更加深刻,旋律曲调也更加细腻、深情。王立平先生历时四年半创作了87版电视剧《红楼梦》组曲。初接到为电视剧《红楼梦》作曲的任务时,他一年未曾动笔,翻阅了所有关于《红楼梦》的文学版本、资料。他每每完成一首“红楼乐曲”都是热泪盈眶,他曾言到:“红楼梦是我这辈子写得最用心,写得最吃力的作品”,他深深体会到自己对《红楼梦》的痴迷是“一朝入梦,终生难醒”。 [2]

二、《红豆曲》的音乐要素分析

《红豆曲》的曲调创作紧密结合曹公所作的词,出现在87版电视剧《红楼梦》当中,与人物关系、情感发展相辅相成,曲调委婉细腻,感情真挚流露,将情之真、爱之切通过绵延曲折的优美曲调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对于《红豆曲》的分析时要准确把握其在剧中情节的发展。

(一)曲式结构分析

《红豆曲》采用的是并列单三部曲式结构,4/4拍,词曲紧密结合,全曲的速度稍缓慢,共有十个乐句组成,其中引子占有两小节,歌词最大的特点是每句话中都带有一个“不”字。歌曲的乐段结构采用多句体,整首乐曲以第一乐句的基本节奏型贯穿始终,最后的两个乐句与起始的两个乐句相同,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曲有机统一,尽展相思愁苦之情。歌曲因其歌词的特殊,致使它有别于现代歌曲,古代时候的文人喜好吟诗作赋,而《红豆曲》一词就是在饮酒之时,由宝玉所吟唱。王立平先生为其所谱写的曲调融合了戏曲的元素,在前六个乐句的最后一个字(豆、楼、后、愁、喉、瘦)采用了戏曲中的甩腔,使乐曲荡气回肠,婉转细腻。

(二)调式旋律分析

《红豆曲》的调式为D羽雅乐七声调式。雅乐音阶是我国的古音阶,在现代使用较少,王立平先生在创作中遵循原著诗词的意蕴进行创作,采用雅乐音阶进行写作,还在乐曲的第6小节、第19小节将宫音升高半音作为装饰音使用,使作品的结构、层次更加丰富,凸显韵味。作品的旋律婉转缠绵,装饰音在作品中频繁出现,如:第一句歌词中的“尽”字采用商音做倚音来装饰旋律音宫音、变宫以及羽音。还有“抛红豆”中的“豆”字可谓是一波三折,一个字占据的时值长达六拍,并以升高徵音、宫音作为装饰音进行修饰,前奏过后的旋律以角音起呈现出下行的音阶走向,似正在滴落的血泪,将曲目凄婉哀伤的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整首作品中都是采用如此精致巧妙的写法,可见王立平先生在创作时的精雕细琢,使词曲有机结合,音乐与歌词的完美呈现,深刻展现出旋律的动态美、音韵美以及诗词清新淡雅的古典美。见如下谱例:

三、《红豆曲》的演唱分析

(一)音准的把握

《红豆曲》在演唱中要抓住歌曲当中大量出现的装饰性旋律。 [3]此曲的旋律和节奏借鉴了地方说唱音乐的素材,采用一字多音的形式。歌曲当中有大量的变宫、变徵、临时升高半音的宫音、徵音以及许多的倚音,因此在演唱中对于音准的把握是极其重要的。如第一句的“尽”字占有二拍的时值,第一拍为宫音,并带有一个商音作为倚音,第二拍为变宫、羽音,两拍用连音线所修饰,在演唱这个“尽”字的时候要注意商音(倚音)的诠释,但不需要刻意的强调,要强调的是第二拍的变宫音,因为这个音是奠定愁苦、凄婉的情感基调的音,所以要突显出来,但也不需要太过,最后就是保持气息的流畅以及愁苦情感的表达即可。到后边乐句的表达与此都是相通的。如之后的“噎满喉”的“喉”字要与第一句“抛红豆”的“豆”字形成对比,因为此时歌词已经从意向、抽象的景物转移到了食物难以下咽的自身身体上的折磨,因此这一句要有情绪的宣泄,但也要在控制范围之内。

(二)气息的把握

对于气息良好的控制也是演唱好这首歌曲极其重要的因素,又如第一句“滴不尽”的“尽”和“抛红豆”的“豆”字,均以一字多音的形式,“声断气不断”是处理这首作品的关键,因为该作品的整体风格是一首抒情、凄婉、哀伤的小曲,不同于外国的咏叹调,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掌控,要一直保持绵延悠长的气息。歌曲中“豆”和“喉”两个字所承载的旋律音高出现递进,在演唱时要保持气息的稳定,还要保持情绪的饱满;第二句的旋律和节奏所彰显的特点和风格以第一句为铺垫,从弱起小节开始演唱进行,这样的旋律、节奏都呈现出独特的地方曲艺色彩,歌词在生动细腻的流露中使语气变得缓和流畅并且情深意切,从而将歌词的韵味委婉地呈现出来,尽显相思愁苦之情。整首作品的点睛之笔是第27小节的虚词“呀”字,这个“呀”字采用了曲艺演唱中下滑音的声腔,在演唱时要以短促的下滑音弱收,类似于一句话说完之际的语气助词,感叹愁苦情绪。到了后边的演唱则是情绪的爆发宣泄,最后的“绿水悠悠”重复地出现展示了画面、情绪的散去,因此要做气息的强弱处理。这首歌曲当中还有大量的弱起、空拍的节奏,因此要注意这些地方的处理,保持歌曲的连贯,情感表达的顺畅。

(三)唱词行腔的处理

对于一首歌曲的演唱,咬字、吐字、发音、归韵等都是极为重要的,演唱者只有正确规范的咬字发音才能更加准确的传达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意境。针对我们国家语言的特点,方言遍布国内各个角落,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语言习惯,例如四川对于“chen”“shen”不分,因此就有了四川宜宾地区一首优秀的“神歌”也叫“晨歌”《槐花几时开》。还有以南北来区分,南方方言大多没有翘舌音,而北方的方言儿化音比较重。诸如此类的咬字发音习惯,在歌曲的演唱中应该避免,要做到“字正腔圆”,养成良好的咬字、发音习惯,让听众听到的声音是饱满、积极的。“朗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极大帮手,在歌曲学唱之前,带有声音位置进行歌词朗诵,之后加入旋律进行演唱。除此之外,由于汉字的丰富特点,我国的歌曲在演唱中对于歌词字与字之间声音位置、状态统一等的要求是极高的,每一个汉字的读音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因此在演唱中就涉及到了歌词的“归韵”问题。“归韵”涉及韵母的“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而“归韵”则主要是充分发挥了“字腹”的共鸣,对于字腹的咬字要做到圆润,字尾要做到干净利落。如歌曲第一句当中的“尽”字是一个闭口音,在演唱时发“yi”的音将声音的位置送上去保持住,最后快速归到“en”上即可收尾,“豆”字为一个开口音,但是它不像“啊”字那样的开,在演唱时口型相对较窄,因此要注意口腔内部的打开、状态的保持,归韵归到“o”上,由于“豆”字在歌曲中所占时值长达6拍,因此要注意气息的控制来支撑声音的状态。“豆”字演唱时口型较窄,要避免卡喉头,避免出现喉头紧、提气等的问题,要保持气息下沉、内部口腔的兴奋状态以致呈现出最动人的声音。

(四)演唱情感的表达

“以情带声”在声乐的演唱中最具有代表性,从古至今“情之所至,音之所生”一直是音乐表达的意义所在。所谓“以情带声”就是指用感情来带动声音,“以情带声”的良好发挥可以让演唱者声中生情,进而把歌曲最本质的内涵传递给听众,从而产生共鸣。一首作品演唱的好坏,各方面技巧是需要掌握的,但是情感的表达在笔者看来则是第一位。艺术说到底就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属于人精神层面的活动,而艺术情感的表达则要我们对客体进行细致的了解,把握其内涵,才能较为准确的进行展现。

针对《红豆曲》,我们要紧扣在原著《红楼梦》中出现的时间、地点、场合等。在原著中《红豆曲》所描写的是宝玉、黛玉二人的相思惦念之情,在剧中由宝玉所吟唱,87版电视剧《红楼梦》在处理这段戏的时候,也穿插着黛玉独坐潇湘馆的镜头。把《红豆曲》的内容与黛玉的日常相对照,就可以一目了然,宝玉字字句句所唱的皆是自己的心上人,即使在外饮酒作乐抑或之后流落之时,仍不忘自己的心上人。在演唱时要有代入感,要充分挖掘每一句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声音之中,真正做到以情带声,歌词通过直白的语言将一切事情皆不能随人心愿、无可奈何之凄婉哀伤一一道来,通过各种意象营造出一个痴情之人的情感和形象,从而奠定乐曲的情感基调。还要注意到歌曲旋律当中大量出现的变宫、变徵音,如第一句当中的“尽”“思”“豆”,第二句当中的“完”“柳”“画”等这些字所承载的旋律当中的偏音,这些偏音的大量出现其原因是要奠定整首歌曲的情感基调——哀伤、愁苦,因此演唱之时要注意通过这些偏音来进行情感的抒发。歌词每一句都有一个“不”字进行否定,这便将事与愿违、不遂人心的无奈、凄苦呈现出来,因此演唱时,要将歌曲的旋律以及歌词的特点进行综合,最后通过自己的理解将作品进行诠释、表达。 [4]

(五)演唱中的审美特征

审美即通过欣赏、理解以此品味或领会事物、艺术的美。对于《红豆曲》,在演唱之时要准确把握其艺术特征,以达到深刻的理解,品味其美。该作品从风格上来看,是一首选取诗词谱曲而作的一首具有古典韵味的小曲,作品细腻感伤的基调描写了感情之动容、相思之凄苦。从创作背景来看,《红豆曲》是为电视剧《红楼梦》而作的插曲,歌词以文学典著《红楼梦》为背景进行写作,描写了在贾府以女性为主导的人群当中,宝玉钟情于黛玉又珍视每一位女性的人物性格。从歌词特点来看,“红豆”一词表现相思情爱之苦,“新愁”与“旧愁”皆以“愁”字来抒情,刻画了二人爱情的悲剧。“情”是亘古至今永恒不变的话题,因此在演唱时要把握这一主题来展现情之真、情之切。

《红豆曲》的歌词是由曹雪芹所写,歌词以一种近似排比的方式行文,开篇点明“相思”“红豆”,从而奠定了感情基调,第二、三句通过“春柳”“春花”“纱窗”“黄昏”来诉说愁苦,第四句以“新旧之愁”作为过渡,接下来通过“玉粒金莼”(珍贵食物)无法下咽,“照镜菱花”人面增瘦,“眉头不开”,一个“捱”字又隐喻出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愁苦思绪,最后结尾“遮不住”“流不断”展现出愁苦情思如同丝线,细而绵长。歌词既直白又隐喻,直白即开篇点题,以红豆相思寄托世间情爱,隐喻即通过各种意向和抽象进行情感的表达,以一种含蓄委婉的手法表达了爱情的真挚、相思惦念之情的浓厚。整体来看,歌词内容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但是文字走向较为平缓,其中的情感需要细细的品味,反复的吟唱。歌词每一句都有一个“不”字,采用否定的形式对所思、所想进行否定表达,从而一步步的使感情激增,与宝玉黛玉的日常形成呼应,二人的情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细水长流,日复一日从未断绝,这种写作的特点也正是曹雪芹写作小说《红楼梦》的手法“草蛇灰线,伏脉于千里之外”,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结 语

笔者主要对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插曲之一《红豆曲》的曲式结构、调式旋律进行了分析,并对歌曲演唱中的细节把握做了简单概述。目的是让更多学者以及声乐爱好者关注《红豆曲》,加深对《红豆曲》的了解。“一曲红豆曲,诉不尽情之深、爱之切”,它是文学与曲艺、民族声乐等相融合的典范之作,它的旋律之优美、情感之细腻,不亚于“红楼组曲”当中的任何一首,所以它应被世人所熟知、传唱。纵观前人的论著、文章大多为其“同词不同曲调”的刘雪庵版本的《红豆词》,而对于王立平版本《红豆曲》的研究分析寥寥无几。因此,笔者以此为契机执笔,目的是提醒大家“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

(责任编辑:张洪全)

猜你喜欢

王立平演唱红楼梦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王立平的“冒险”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大家访谈·雅俗共赏的奥秘是求得最大公约数——访作曲家王立平
肖凤桐会长与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王立平会谈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声乐教学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