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德与彭德怀的革命友谊以及为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

2022-04-29刘川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12期

[摘要]朱德与彭德怀相识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他们都是来自旧社会贫苦的农村,都是从旧军队中转向革命,在长期的革命合作中,朱德和彭德怀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朱德和彭德怀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开始负责红军的各项军事工作;抗战时期更是作为正副指挥,运筹帷幄、横刀立马,指挥八路军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和彭德怀都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部署和策划三大战役,极大地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德和彭德怀共同推动人民军队正规化、现代化,为推动军队建设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晚年岁月,朱德与彭德怀在各自危难之际,依旧相互牵挂和探望,更显革命友谊之深。

[关键词]革命友谊;军事交往;强军思想;运筹帷幄

[作者简介]刘川,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南充 637009。

[基金项目]德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红色歌谣研究中心2023年年度研究课题“红色歌谣与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HSGY2023ZC02)。

[中图分类号] D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12-0008-05

在革命搭档合作方面,从彭德怀率领平江起义军于1928年12月登上井冈山开始,朱德和彭德怀在党的革命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热潮中都不曾缺席,从始至终,一以贯之地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强大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中,朱德和彭德怀力挽狂澜,在强大的军事“围剿”和内部军事冒险主义倾向的指挥下,为转移红军革命力量与数倍于己的敌军辗转作战。长征时期,朱德与彭德怀指挥红军血战湘江、爬雪山、过草地,风雨同舟,共克艰难。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和彭德怀作为八路军正副指挥,齐心协力抗战八年。解放战争时期,朱德与彭德怀并肩作战,指挥西北解放军与数倍于己的胡宗南集团斡旋,为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协助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朱德和彭德怀共商国是,为建设现代化的、强大的国防军擘画蓝图,肇启新篇。

在革命战友情方面,朱德始终在艰难困苦时期给予彭德怀坚定的力量支撑和精神鼓勵。庐山会议后,朱德去看望正住在吴家花园的彭德怀。无言的相处就是一种沟通,沟通可从一局对弈中进行,朱德和彭德怀在长期的合作中深知各自的秉性,在非常时刻到来,朱德给予彭德怀极大的心灵慰藉。朱德和彭德怀的友谊同时也反映在他们的夫人之间,庐山会议后,康克清回到北京后就去看望了彭德怀的爱人浦安修。正如康克清所说:“在困难时能真诚相助,这才是真正的同志。”①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朱德和彭德怀共同指挥红军作战

(一)朱德和彭德怀初识井冈山

1928年12月,彭德怀和滕代远率领红5军历经五个多月,辗转苦战,终于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的红4军胜利会师。彭德怀第一次和毛泽东相见,毛泽东说道:“你也走到我们这条路上来了!今后我们要在一起战斗了!”②毛泽东和朱德对彭德怀的到来是异常高兴的,因为井冈山上的部队主要由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以及朱德所领导的南昌起义剩余部队所组成,军事力量比较薄弱,虽然彭德怀率领的红5军只有五个大队,但是在极其恶劣的白色恐怖之下,突然增加的革命力量,对革命来说作用是巨大的。为了欢迎红5军的到来,在宁冈新城,毛泽东和朱德为红5军举行了两军的胜利会师大会。“大会进行得正热烈,忽然讲台就坍了,队伍中顿时议论纷纷,有人说这预示不吉利,怎么刚刚会师就坍了呢?只见朱德军长微笑着站在台架上,大声说,不要紧,台坍了搭起来再干嘛!”③彭德怀第一次就对比自己年长12岁的朱德充满了敬佩之意,“台坍了搭起来再干嘛!”更是成为彭德怀在多次场合公开运用鼓舞士气的名言。

会师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为了统一指挥和部署,红5军改编为红4军的第5纵队,为了配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4军出击赣南,彭德怀率领部分部队留守井冈山。留守在井冈山的部队中有很多是伤员,却遭到数倍敌人的围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彭德怀率领剩余部队突出重围,但是部队伤亡比较大。为此毛泽东和朱德都表示不应该将彭德怀所部留守在井冈山和敌人打消耗战、阵地战。彭德怀对毛泽东、朱德等人的坦荡胸襟表示钦佩。紧接着在朱德和彭德怀的领导下,红一方面军完成了从游击作战向集中兵力的军团作战力量转变以及从阵地战向运动战的作战方式转变。

(二)朱德和彭德怀共同指挥红军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0年8月23日,红一方面军正式成立,下辖红1、3军团,朱德和彭德怀为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委员。随着红一方面军成立,朱德和彭德怀就成为协助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重要助手,指挥红一方面进行了多次反“围剿”战役。1931年为消灭赖村进攻之敌,朱德电令彭德怀:“右翼军(第三军团及第四军)归彭德怀指挥,应于明(二十五)日出动……”④朱德当时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彭德怀任红军一方面军第3军团总指挥,两人在第三次反“围剿”战役中通力合作,打退敌人多次进攻。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成立,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至此,朱德和彭德怀以中革军委主席和中革军委副主席的身份指挥苏区全部红军,职务在变化、指挥的军队在增加,不变的是两人始终在党的军事工作上的搭档合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朱德和彭德怀对红军向正规化发展做出了大量探索。朱德和彭德怀针对红军的组织机构、人员编排、后勤保障、指挥体系作出了具体指示,1932年1月8日,朱德与王稼祥、彭德怀共同签署中革军委《裁减指挥机关中闲余人员的训令》(以下简称《训令》),《训令》要求:“各部队要严格地把闲空人员裁减,多余者务必于一月二十日以前送来军委,以便适当分配工作。”⑤为了提高红军军事技术以及训练水平,朱德、王稼祥、彭德要求:“在目前创造铁的红军的过程中,特别感觉到过去一切教育计划与教育材料(一切课本小册子等)的不统一和不符合铁的红军要求。”⑥随后,朱德和彭德怀要求统一红军的教育计划和教材,并加强中革军委对红军各项教育计划和教材的审核。在指挥作战方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之时,红军在李德的错误指挥下与数倍于己的国民党部队硬碰硬,打阵地战消耗战,为此朱德给与正在担负阻敌任务的彭德怀指示:“目前三军团及十五师基本的作战任务,是迟滞陈路军向石城前进,只在有利的条件下,以局部的突击消灭敌人的先头和侧翼部队,必须避免坚决的战斗,而首要是在保存我们的有生力量。”⑦朱德和彭德怀在李德的“拼命主义”军事指挥体系下,顶住压力,在不违背李德军事命令下,尽最大可能保存革命力量,为红军的革命火种继续燃烧下去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三)朱德和彭德怀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开始占据中共中央领导机关,1934年中共临时中央召开六届五中全会,“左”倾冒险主义更是发展到达顶峰,随后又发展为军事保守主义、到后面演变成军事消极防御,逃跑主义。至此党内不仅政治上执行“左”倾路线,军事上更是执行“左”倾冒险主义和拼命主义,这给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五十万军队进行第五次“围剿”,面对来势汹汹,准备充分的敌军,“左”倾冒险主义者极力推行军事冒险主义。当时红军最高军事指挥权已经由博古和李德掌握,毛泽东被排斥出领导决策层之外,使得红军的进攻和防御处处受到掣肘。朱德和彭德怀看法一致,但性格相反,朱德对于中央派来的领导人的命令基本是接受的,如有不同意见,也是较为温和委婉地提出,彭德怀性格则较为耿直,常常直抒己见。为此彭德怀与项英、博古、李德经常发生军事指挥上的争论,为此朱德总是仔细剖析各自的战略出发点结合战争态势,通过说服和规劝,帮助中央领导人接受彭德怀更为合理的军事意见。

1933年9月25日至28日,中央苏区东北部军事重镇黎川失守,面对黎川失守,博古和李德推行“御敌于国门之外”军事盲动主义,速调彭德怀的东方军迅速北上收复黎川,强令:“对于命令的执行,不容任何迟疑或更改,请注意。”⑧面对这种不顾敌我力量对比,追求盲目的军事报复,彭德怀提出应该改变四处出击的战法,集中兵力攻击敌人空虚薄弱的地方,避免进行阵地战和攻坚战。朱德仔细分析敌人在城镇附近筑有军事堡垒和有重兵防守,支持彭德怀的意见,不赞成冒然进攻,并回电:“目前敌既抢先着,我东方、中央两军主力必须首先靠拢,并派有力支队加紧向赣敌两翼活动,迷惑与分散敌人,以便主力决战。”⑨在朱德和彭德怀的竭力纠正下,使得博古、李德和项英等人的“左”倾军事冒险主义尽可能地减少红军的伤亡,为保存革命力量做出了艰苦的努力。

二、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和彭德怀携手指挥抗战

(一)朱德和彭德怀运筹帷幄部署平型关伏击战

1937年8月29日,朱德和彭德怀通电全国,电文表示:“日寇进攻,民族危急,敝军请缨杀敌,义无反顾。兹幸国共两党重趋团结,坚决抗战,众志成城。”表示愿“追随全国友军之后,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而奋斗到底”!⑩朱德和彭德怀用行动践行着他们在就职通电中所立下的誓言,朱德和彭德怀率领红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艰苦奋斗、力挽狂澜,在敌我势力犬牙交错的复杂态势下,迅速打开了华北敌后抗战的局面。

朱德和彭德怀奔赴华北抗战前线就打出了八路军的第一仗,1937年9月,“朱德、左权率八路军总部抵太原,举行中央军委华北会议,同意彭德怀关于以115师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的作战计划”。?朱德和彭德怀为在平型关打好第一仗,连发多次电文对115师具体部署做出了安排,1937年9月23日,朱德、彭德怀致电,“一一五师应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但须控制一部于灵丘以南,保障自己的右侧”,24日夜再次电令,“我一一五师今晚以三个团集结于冉庄,准备配合平型关部队侧击该敌,另以师直属部队之一部及独立团出动于灵丘以北活动”。?平型关一战是八路军华北抗日第一个大胜仗,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等指挥下,顽强杀敌,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朱德和彭德怀配合,粉碎敌人多路围攻

到1938年年底,在朱德和彭德怀的指挥下,八路军扩军已达十余万,同时在华北建立了大块的根据地,根据地人口达到四千余万,驻华日军半数以上由八路军所牵制。在《华北治安战》(上)中日军曾这样描述八路军活跃在华北的治安境况:“扰乱我占领区,其威势已不容轻视,决定在占领区进行肃正讨伐。”?1938年4月,日军调动3万人进攻晋东南,分九路对区域内的八路军进攻。“反九路围攻中,朱德、彭德怀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术,使主力军在广泛的群众游击战争的配合下,运动自如,寻机歼敌。”?朱德和彭德怀亲自拟定作战计划,先是命令左权、徐海东指挥决死一纵队解决东进之敌人,接着部署东路军在武伏击东进之敌人,同时命令129师反围攻作战伏击日军于榆社、武乡。1938年4月23日,朱德和彭德怀命令各参战部队:“敌打破津浦路后可能转移主力于华北,须及时转入山地准备与敌做持久周旋。在山地存储粮食、西药、通讯器材、布匹、棉花及各项军需品,乘敌空虚,在路东消灭与瓦解偽军、伪组织。山内应销毁。”?朱德和彭德怀在战前召开小东岭会议,朱德和彭德怀分别就游击战和运动战进行深刻而又细致的讲解,同时对政工、民运、根据地建设都一一作出指示,此次思想工作会议所强调的游击战思想为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奠定了基础。

朱德和彭德怀领导八路军取得反九路围攻胜利之后,以山西为基点,指挥八路军向东北、西北、东南挺进,进入广大山区和农村,宣传党的政策和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和训练民兵。此外,长城沿线、太行山麓以及河北、山东等地也因为反九路围攻的胜利,使大片的根据地相连。至此,敌人在华北的统治只集中在重要大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其余山区农村地区均是八路军和地方游击队的活跃区域。反九路围攻使得八路军在华北站稳根脚,同时更加壮大了自身的军事力量。

(三)朱德和彭德怀共同指挥百团大战

1940年4月25日朱德和彭德怀签发至八路军各部首长指示:“日寇现在正在拼命修筑道路……指示要求各兵团首长应当前实际情况,确谋有效之对策,予以破坏。”?从4月份开始,朱德和彭德怀对敌人华北地区交通线路图进行仔细勘察和分析,截至1940年8月,敌人在华北地区交通线共计七条干线,构成了敌人的“囚笼政策”的各个支架,而正太路就是其他六条铁路干线的中心干线,于是以正太命名的正太战役初步谋划形成。1940年8月朱德和彭德怀两次电令120师和119师等晋察冀地区主力部队部署各自作战区域和作战任务,电令:“正太战役成果之大小,主要是看破坏正太铁路之程度而定。因此破坏工作为此次战役的中心环节。破坏主要是桥梁(铁桥、石桥、木桥)、隧道、车站(水塔、机车厂、材料厂、火车、岔道)、铁路。”?除了部署具体攻击目标和战斗任务,朱德和彭德怀还高度重视从战术思想上锻炼指挥员的战场观察能力和临机处置水平,在对敌人实施的“囚笼政策”进行分析时,朱德和彭德怀指出:“敌人的筑路行动有战略上和战术上的重大含义,丝毫不能忽视,要提醒大家从总体上来认识和对付敌人的阴谋。”?

在朱德和彭德怀的指挥下,百团大战一扫1940年弥漫在国内的失败亡国情绪,振奋了国人的士气,同时打破了全国战场的沉寂,给予大后方国人胜利的希望和信心。更为重要的是,朱德和彭德怀所倡导的游击战和运动战战术和技艺在此次战役中显现出巨大的作用,无数根据地因此次破袭而连成片,大批干部和战士在战火中得到淬炼,同时也展现出朱德和彭德怀深邃的战略思想和高超的指挥技艺。

三、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和彭德怀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人民军队作出巨大贡献

(一)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和彭德怀指挥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

1946年6月内战爆发,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战略任务,八路军和新四军等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总司令、副总司令,两位革命战友继续合作指挥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和彭德怀联名颁布许多重要文件,1947年10月10日,朱德、彭德怀联名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向广大解放军指战员宣布革命达到历史的转折点,1948年11月1日,朱德和彭德怀联名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惩处战争罪犯的命令》,有力地震慑了国民党部队中顽固抵抗分子,促进了一大批部队投诚起义,大大推动了革命的进程。

从1945年8月23日到1947年3月,朱德作为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任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进行诸多重大战役的组织和指挥,此外在朱德和彭德怀的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下,军委能够迅速给与各个解放区正确的指示和建议,有效推进了解放战争的进程。1947年3月16日,彭德怀任新组建的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负责西北解放战场,此时朱德随刘少奇的中央工委奔赴西柏坡,负责占领区和华北解放军的指挥工作,至此,由于革命分工两人暂时分开。从中央苏区、万里长征,再到延安,朱德和彭德怀始终在一起搭档合作为党的各项军事工作作出巨大贡献。

(二)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和彭德怀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做了许多重要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和彭德怀强调按照人民军队的特征建设军队,重视建设强大和巩固的国防,全军的工作重心应该集中到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以至最终实现军队的历史性转变。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洗礼的广大官兵迫切要求实现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基于此,朱德和彭德怀号召广大官兵为掌握军事和军事技术而努力,提高对军事后勤保障的重视程度,要求研发装甲兵技术以及建设强大的海军、空军。朱德和彭德怀在制定军队战略战术、军队政治工作、军事后勤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1年1月25日,朱德在《八一杂志》创刊号提出:“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才能保卫祖国。”朱德讲到:“我们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必须百倍地警惕起来,充分地准备自己,加速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建设。”?彭德怀的一贯主张是部队要走向正规化、现代化,其在1951年向毛泽东建议:“我人民解放军来自各根据地,许多具体制度不一致,目前统一教育(教材)、编制、纪律、内务规则、礼节已非常必要。长期无官阶制度,一时评定官阶是困难的,目前宜采取过渡办法,规定职务识别,在目前战斗已感必要。”?之后,在朱德和彭德怀的推动下,《关于实行三大制度和军事训练问题》颁布,义务兵役制、军官服役条例、军官薪金制以及军事训练制度确立。

后期又增加了勋章制度,至此义务兵役制、军衔制、薪金制、勋章奖章制度四大制度确立,这为军队走向正规化、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和彭德怀对部队经费、军事训练、兵工生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开辟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针对兵工生产,朱德和彭德怀对军工工作交换意见,朱德表示:“军火要有半年用量储备,以后靠战时动员生产,充分利用老厂,将重型放在西北,轻型在四川。”彭德怀表示:“有此一最低限度计划和储备,可不致提心吊胆,要考虑战时其他工厂的转产产品……。”朱德和彭德怀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国防建设的构思和设想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为人民军队现代化打下了基础,也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朱德和彭德怀风雨同舟,革命友谊情真意切历久弥坚

由于彭德懷在1959年庐山会议中对“大跃进”不同意见的发言,以及朱德在对彭德怀的“错误”进行批判中的表态,使得二人在后面的岁月中遭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批判。《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曾在陕北延安采访了诸多党的领导人,斯诺对彭德怀有着这样的认识:“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但是正因为彭德怀这种刚烈直接的性格使得他在被错误批判后,生活较为坎坷,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待遇。

朱德是熟悉彭德怀的人,两人相处的长期岁月让朱德觉得彭德怀始终是一个具有坚强党性的干部,其性格固然决定着做事方式有些过于直接,但是其秉性是没有问题的。彭德怀在吴家花园居住的时候,朱德仍然经常来与其对弈,彭德怀出于对朱德的保护,为此经常劝阻朱德不要来探望,但是朱德依旧前往。在那段极为艰难的岁月里,看望彭德怀次数最多的要数朱德了。庐山会议后,朱德常常前往距离吴家花园较近的玉泉山,因为这里有他牵挂的战友。朱德和彭德怀不谈任何政治问题,就在棋盘上对垒厮杀。在彭德怀生命的最后时刻,彭德怀的心愿就是想见一次朱德,而在朱德得知彭德怀去世之后以及他的临终心愿,朱德更是泣不成声、老泪纵横。

结语

“物色风尘谁作主,唯看砥柱正中流。”朱德和彭德怀二人的革命道路非常相似,朱德出生于旧社会的贫农家庭和彭德怀一样,朱德来自滇军,彭德怀来自湘军,朱德是护国战争名将,彭德怀是湘军中最能打的团长,二者在投身革命之前都是具有相当地位的军事将领,但是抱着改造旧社会和创造新世界的崇高理想他们都走向了革命的道路,尽管两人的革命道路和人生经历较为波折,两人始终未曾放弃和背离革命道路,更是在军事指挥上不断互帮互助,成为一生的革命战友。

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的塑造是一个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吸收、内化于心的过程,将个人的意识、情感、智力会同外界所反馈的优秀品质和行为模仿糅合,使其真正内化、交汇进入个体之中,成为稳定的行为品性,朱德和彭德怀都是人民军队的重要缔造者之一,两人在长期的军事交往中,互相学习和支持,在党的各个时期,指挥人民军队完成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德和彭德怀共同推动人民解放军走向正规化、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的国防不懈探索和实践。朱德和彭德怀的军事交往蕴含着丰富的建军、治军、强军思想,同时留下了诸多的国防建设经验和思考,值得大家时刻重温和寻找其中的智慧结晶。

[注释]

①康克清.康克清回忆录[M].解放军出版社,1953:450.

②《彭德怀传》编写组.彭德怀传[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96.

③《彭德怀传》编写组.彭德怀传[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97.

④朱德军事文选[M].解放军出版社,1996:63.

⑤朱德军事文选[M].解放军出版社,1996:84.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新编本)(1886-1976)(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203.

⑦金冲及.朱德传[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27.

⑧金冲及.朱德传[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12.

⑨金冲及.朱德传[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13.

⑩朱德、彭德怀就职通电.1937年8月29日.六大以來.

?王焰.彭德怀年谱[M].人民出版社,1998:8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新编本)(1886-1976)(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72.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上)[M].天津市政协编译组 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173.

?《彭德怀传》编写组.彭德怀传[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216.

?《彭德怀传》编写组.彭德怀传[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213.

?《彭德怀传》编写组.彭德怀传[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24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新编本)(1886-1976)(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984.

?《彭德怀传》编写组.彭德怀传[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238.

?朱德军事文选[M].解放军出版社,1996:799.

?《彭德怀传》编写组.彭德怀传[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554.

《彭德怀传》编写组.彭德怀传[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541-542.

[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268.

朱德早期诗词十二首[J],党的文献,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