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咯血肺结核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探讨
2022-04-29陈丽娜丁丽麒
陈丽娜,丁丽麒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200433)
肺结核是常见的传染疾病,咯血是其常见的并发症[1]。肺结核合并咯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咯血可引起窒息、失血性休克等,进而危及患者生命[2]。临床对于保守治疗大咯血无效的患者,多给予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可迅速止血,并且安全性较高[3]。然而近来发现,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可对血管造成损伤,诱发机体的变态反应。全程护理是将护理干预贯穿于整个围术期,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本文将围术期全程护理用于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探究其预防并发症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1~2021.2 收治的60 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日咯血量高于300 mL;均接受动脉栓塞治疗;入组患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对碘过敏;合并精神系统或心理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盲选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 例,年龄23~70(47.52±10.54)岁,男16 例,女14 例,病程(2.09±0.34)周,疾病类型:支气管扩张16 例、肺结核10 例、肺癌3 例、其他1 例。对照组30例,年龄21~70(48.15±10.32)岁,男17 例,女13例,病程(2.12±0.31)周,疾病类型:支气管扩张17例、肺结核10 例、肺癌2 例、其他1 例。两组年龄(t=0.233,P=0.816)、性别(χ2=0.067,P=0.795)、病程(t=0.357,P=0.722)、疾病类型(χ2=0.230,P=0.973)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全程护理,具体为:(1)组建由护士长、护士组成的全程护理小组。(2)术前准备,术前调节手术温度至合适的温度,准备保温毯;建立静脉通路、手术器械、设备、急救药品等准备;大咯血患者病情多变,发生失血性休克、呼吸道阻塞等的风险较高,故急救药品、设备等需提前准备;责任护士协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向患者讲解栓塞治疗的流程、优势,向患者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帮助患者排解心理压力。(3)术中护理,无菌环境下,协助患者调整合适的位置,建立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告知患者注入造影剂后,胸部可出现灼热感,防止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体位及生命体征,保证静脉通路的畅通;术中出现咯血,及时协助患者将头偏向一侧,帮助患者清除口腔血液,防止出现窒息。(4)术后护理,术后6~8 h 保持患者穿刺侧肢体伸直,在术后24 h 内绝对卧床休息,24 h 后可适当下床活动,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存在血肿或出血,存在血肿者嘱咐患者延迟下床活动时间;存在出血者压迫止血;观察咯血情况,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后下床活动、咯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利用SF-36 量表从健康状态、情绪状态、认知功能、社会家庭功能4 个方面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9~10 分)、比较满意(7~8 分)、不满意(<6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s)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恢复情况(表1) 观察组下床活动、咳血持续、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生活质量(表2) 观察组健康状态、情绪状态、认知功能、社会家庭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2.3 并发症(表3)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低于对照组36.67%(11/30)(P<0.05)。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28/30),低于对照组73.33%(22/30)(P<0.05)。
3 讨 论
常规手术护理仅可满足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基本的护理需求,而对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需求关注度较少[4]。全程护理干预是针对支气管动脉栓塞整个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可满足患者对围术期的需求,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全程护理干预在术前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术中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可防止血液阻塞支气管。术后护理穿刺部位,可减少出血的发生,防止血肿、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结果显示,接受全程护理干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咯血持续时间均缩短,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且患者的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