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现状研究

2022-04-29李楠李小芳闫晴

客联 2022年2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

李楠 李小芳 闫晴

摘 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脱贫攻坚作为美丽中国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推动广大乡村发展,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脱贫攻坚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广东省双庙集镇为例,对所选地区乡村建设的建设现状、现存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出路进行深入研究,深入挖掘双庙集镇脱贫攻坚的动力,探索脱贫攻坚的共性与个性,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的基本路径,推动脱贫攻坚的总体进程。

关键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农村;农业

一、前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实现长效脱贫,走向共同富裕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从广大乡村的现状出发,探究出适用于我国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脱贫攻坚是一项惠及广大群众的重要工程,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及部署。现阶段,预期于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在无数人的努力和奋斗已经圆满完成,并取得了扶贫事业上的硕果。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已然被时代赋予稳固精准扶贫成果的重任,而脱贫攻坚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因此破除脱贫攻坚中的障碍,确保脱贫攻坚顺利进行并推动乡村发展,对于提升我国乡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我国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双庙集镇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建设碎片化

在实地观察中,容易发现双庙集镇内部分地区的乡村建设存在同质化、碎片化、空洞化的问题。一方面,乡村建设在参考试点村经验时,容易照搬照套,陷入误区,将借鉴成功经验理解为复現成功的样本。另一方面,在乡村建设中还存在碎片化问题,部分乡村建设规划集中于某些村落,基础设施、生活设施等都优于其他村落,导致乡村建设不连片,人居环境整治效果不够明显。最后,乡村建设还存在空洞化倾向,部分规划建设只注重资源利用,而忽略了文化的传承。这些问题导致乡村建设难成体系,难以发挥最大效用。

(二)村内民众参与度较低

在双庙集镇部分地区的乡村建设中,普遍存在村民参与不足的问题。乡村建设的规划从设计到落实的整个过程中,村民对如何规划、如何建设、建设时长等问题不太了解。尽管脱贫攻坚离不开政府的统揽全局,特别是在加强基础建设方面,政府部门强大的执行力可以加快各项工程的进度,但在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创建方面,还需要参考村民意见,主动与村民沟通。脱贫攻坚的目的是惠民利民,因此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以村民为核心,推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三)村内产业知名度较低

双庙集脱贫攻坚的产业发展方面,品牌知名度低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本地乡村产业的发展。例如,在双庙集镇内,花卉产业中的兰花产业以及水果产业中的杨梅、枇杷等产业知名度较好,但在双庙集镇外知名度显然不如其他地方。在产业品牌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缺陷。许多产业并没有特定的品牌名称,或者品牌打造与知名度不匹配。导致乡村产业发展艰难,产业经济趋势长期低迷。

(四)监督管护机制缺失

在乡村建设中还存在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即监督管护机制问题。在双庙集镇脱贫攻坚过程中,部分村居项目完成之后如果出现设施的损坏,村民找不到报修渠道,也不知道是什么部门负责村内道路设施的维修,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督管护机制缺失的问题。成熟的监督管护机制,应当在建设过程中发挥监督作用,在建设完成后承担管护责任。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实践过程中,双庙集镇部分地区的监督管护机制未及时发挥作用。不仅在建设过程监督不到位,在建设后期的管护工作中,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双庙集镇脱贫攻坚现存问题的原因

(一)乡村建设规划缺乏系统性

规划是实施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建设规划决定了实际建设的方向。乡村建设规划如果缺乏连续性以及系统性,就容易导致碎片化、同质化问题。在乡村建设,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的改造中应当借鉴成功经验,而不是照搬照套。在乡村建设规划中注重建设规划的连续性,为后续的乡村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注意建设规划的系统性,把握乡村建设的脉络,科学制定规划编制、建设方案,有步骤、渐进的推进规划有序实施。

(二)村民参与建设渠道狭窄

阻碍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主要因素是渠道狭窄,一是指参与渠道,二是指信息获取渠道。参与渠道中,相对于城市建设中的听证会、商讨会等形式,乡村建设中由于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往往会略过这一步骤。而在信息获取渠道中,较为普遍的就是在宣传上张贴建设规划设计图,村民获取的信息十分有限。还有一个影响村民参与的因素是民众参与意识不强,对于大部分村民来说,脱贫攻坚主要是政府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对于乡村建设的具体事项普遍表现出不关心或者被动。

(三)乡村产业宣传不到位

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品牌宣传,缺少宣传的产业品牌难以打开销路。新兴的乡村产业不仅需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还需要以多种形式的宣传来吸引消费群体,才能夯实乡村产业基础,为乡村特色产业升级提供足够的支撑。产业宣传工作是否到位,决定了产业的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宣传不仅能够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产品知名度,还能吸引产业投资,带动村民就业,依托产业优势,推动乡村整体的经济发展。

四、乡村振兴视角下脱贫攻坚的对策及建议

(一)实地考察,挖掘乡村特色

解决问题需要从实际出发。鉴于双庙集镇现有的特色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状况,应当通过实地考察,群众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乡村的真实状况。尊重各地不同的地方特色、文化传统以及不同的发展情况,充分挖掘乡村特色,防止乡村建设同质化问题的出现。同时应在挖掘特色的基础上注重乡村建设的文化内核,弘扬优秀乡村文化,夯实乡村文化根基。对于一些存在古建筑、古文物以及稀有动植物的乡村,应当予以保护和宣传。根据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乡村建设应当在保护乡村生态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一些特色资源,补齐双庙集镇乡村经济发展短板的同时保障乡村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规划,制定考核标准

合理的规划是计划成功的前提,脱贫攻坚这项涉及广大乡村的重大工程,在规划部署方面更应慎重。建设规划应当依据双庙集镇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科学制定,审慎部署。具体实施计划的每一步都应是初步经过理论与实践检验通过的。同时,在双庙集镇乡村建设规划中还应注重系统性和连续性,与其他乡村政策共同作用,将脱贫攻坚提升到更高层次。在考核标准制定方面,应当尽可能明确详细,还应明晰各主体责任权限,将各个阶段的建设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避免出现遇事互相推诿的情况。考核标准还应针对验收阶段进行制定,量化脱贫攻坚各项内容评价标准,确定评价主体以及评估方法。

(三)加大财政投入,培育优势产业

政府的财政支出一直都是各地脱贫攻坚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双庙集镇政府应当加大对本市脱贫攻坚的资金投入以及财政支出比例。充足的资金可以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更好地激发乡村经济的发展活力。除了加大财政投入之外,政府还应当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培育乡村优势产业,一方面,根据乡村优势或特色资源制定产业发展的基本路线和目标规划,另一方面,为乡村发展优势产业提供技术指导以及优惠政策。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四)重视村民参与,拓宽参与渠道

脱贫攻坚最终目的是服务村内民众,村民作为建设主体之一,应当参与到建设当中来。双庙集镇乡村地域广阔,农村人口众多,一方面需要重视村民参与,发展壮大村民组织,调动村民群体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宣传等方式推动村民提升自身价值的认识。另一方面需要拓宽村民参与脱贫攻坚的渠道,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要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以及监督权。充分尊重村民的建议或者意见,提高村民对村内建设的满意度,进一步体现脱贫攻坚的基本目标,加快推进本市乡村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刘彦随,周扬.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32(02):97-105.

[2] 杨园争.乡村振兴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困境与突围——以H省为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6(03):137-144.

[3] 陈秋红. 美丽乡村建设的困境摆脱:三省例证[J].改革,2017(11):100-113.

[4] 黄伟琼.老区连溪村的蜕变 田园披锦绣 山村换新颜[J].源流,2019(07):32-33.

課题项目: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2110378127) 项目研究成果所有权归属安徽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