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
2022-04-29顾迪
顾迪
【摘 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借助项目式学习推出教学方案,对项目学习资源整合利用、项目活动组织、项目学习训练设计等做出创新探索,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项目式学习具有任务驱動特点,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出学习规划和设计,理顺行动程序,做出科学安排,确保项目式学习活动顺利展开。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项目式学习 教学组织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活动形式,教师要对项目资源整合、项目活动组织、项目训练设计展开深入研究,找到更多组织方法,以提升项目式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成长。项目资源整合时,教师要对教材做增删处理,吸纳校本课程、社会实践资源;项目活动组织时,要精选项目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项目学习训练设计时,要做好生活对接训练,展开实践反思行动,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整合项目学习资源,创设综合实践活动环境
综合实践活动有比较固定的教材,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优化处理,增加一些校本和社会实践资源,为项目式学习提供更多信息素材,为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一)优化教材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整合处理,对学生学力基础、生活认知积累、实践操作能力、学科思想认知等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对教材内容做增删处理,为项目式学习活动组织提供适合的内容,为项目学习任务设计提供信息支持。项目式学习具有任务属性,学生对学习内容有选择性。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出设计,能够提升项目任务设计品质。
教师处理教材内容时,要做好教情研究,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评估,以便做出取舍设计,为项目化学习顺利启动创造条件。如生活化实验和手工制作活动,教师对教材内容要做一定筛选处理,然后要求学生搜集信息,结合学科学习实际,推选出一些实验方案,以及手工制作内容。如浮力实验、比重实验、测量实验,还有玩具制作、饰品设计、手工编织等内容。教师都要先对学生做学情调查,征询学生参与意见,组成不同活动小组,布置不同的活动任务,设计不同项目学习要求。这样,学生才都能主动进入实践活动环节,在操作探索中建立基础能力。教师还要对学生项目学习目标落实情况做评估,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具体指导,让学生展开创新探索学习,借助集体力量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将项目学习推向深入。
(二)吸纳社会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来源广泛,教师对接学生生活,借助社会资源展开课程构建,推出更多具有社会实践属性的活动任务。这些活动实践探索价值更高,学生对项目式学习活动也有更高参与热情。生活观察、社会调查、走访参观、操作实验等,都属于社会化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社会资源整合行动,能为学科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吸纳校本课程内容、设计资源内容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如校本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主要分为几个类型:素材教学资源,如文本、文献、影像等;结构性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专题网站等;还有网络化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技能资源库。教师如果深入社区进行素材搜集,收获会更多。尤其一些社会公共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景区、红色教育基地等,这些资源都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吸纳的内容。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搜集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接受教育和锻炼。如生活实验材料搜集、社会文化生活信息征集、家庭生活故事讲述、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展示等,都能为项目化学习任务设计提供信息支持。学生提供的课程信息有更强的适合性,其训练价值更为突出。教师要综合考虑多种制约因素,理性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任务。
二、组织项目学习活动,强化综合实践活动体验
教师组织学生进入项目式学习环节时,要注意精选活动内容,设计具体的活动目标,规划清晰操作路线,推出崭新的活动形式,确保项目式学习顺利展开。
(一)设定任务与目标
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先做好内容筛选,以提升活动操作品质。综合实践课程教材中有不少适合的内容,教师要参考学生的参与意见,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组织活动任务,设定活动要求,让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不同年龄段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有不同需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设定任务,以提升活动设计适配性。
教师精选活动内容,为项目学习提供合适的活动材料支持,并设定相应的任务与目标。学生接受度更高,组织效果更好。如生态园参观活动,学生对这项活动有更高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生态考察活动。首先,教师讲解考察生态园的目的:分辨各种植物,了解这些植物的形状、颜色、花朵、果实、生活习性等特点,分门别类做好记录,归纳出共性特点。其次,布置任务:了解生态园日常维护情况,对植物抚育、生态调节、职工劳动等多项内容进行观察和研究,掌握生态园整体运行情况。最后,利用手机拍摄一些照片,或者搜集一些植物叶片做成标本,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参观研究过程中,教师不时提醒,要求学生展开针对性观察和思考,搜集更多生态信息。在学校领导和生态园负责人的共同支持下,这次生态园观察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学生从实践经历中获得的学习体验也更为丰实。
(二)创新活动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做好创新设计,推出更多学习形式,组成系统性项目式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创造性探索中发展综合能力。生活实验、实地观察、手工制作、材料搜集、参观学习、网络互动等,都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形式。教师将项目要求融入其中,能为学生规划清晰操作路线。教师还可以听取部分学生的参与意见,对活动进行创新设计。
如社会调查任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教师对项目学习目标做出明确设定,对项目执行程序做出具体规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污染防治是热点话题,你居住的环境中有水源吗?这些水源有被污染的情况吗?深入生活之中,对生活水源做实地观察,对水污染源做调查,写出水污染调查报告,提交到班级,准备进行集体讨论;自行成立调查小组,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有安全保护意识和措施,最好是在家长陪同下展开行动。接到任务后,学生都能积极响应,成立调查小组,对项目学习目标和要求做研究,设计调查行动方案。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中,对学生的调查方案设计做出提醒,给学生提供更多方法支持。经过一番操作,各个小组的调查行动都能顺利展开,取得圆满成功。在调查报告展示交流环节,教师要求调查小组选派代表具体介绍情况,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介绍调查经过,展示调查成果。教师设计生活污水调查项目任务,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机会,其组织效果显著。
三、延伸项目学习训练,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品质
延伸项目学习训练维度,教师要做好对接生活训练设计,推出更多实践反思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训练效率和品质。
(一)对接生活训练
教师对接生活推出项目式学习任务,不仅能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体验机会,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学科综合能力的成长。生活观察、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家务劳动、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科普阅读、茶艺插花、园艺抚育、膳食搭配等,都属于生活化项目学习内容。教师要做好匹配设计,以提升活动学习品质。
如美食、剪纸特色课程,教师为学生准备的项目化学习任务是自行选择学习内容,组成美食学习小组和剪纸学习小组,进入不同学习场合和区域。美食小组,深入学校食堂,观察食堂师傅操作,帮助食堂师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习烹饪技术,了解食品安全等内容,每个人都需要做好学习笔记,掌握一道或几道美食的制作方法。剪纸小组,在教室里展开剪纸学习,自行准备一些剪纸材料,根据教师指导具体行动。布置任务后,学生开始选择学习内容,课堂学习活动程序自然打开。这些训练活动带有目标性,项目学习特征鲜明,学生从项目学习训练中获得的学习认知更为丰富。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体现主体教学意识;教师组织安排学习小组,确保活动顺利展开。尤其在学习笔记的设计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導。
(二)展开实践反思
在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需要有组织和反思意识,在项目团队组织、项目执行策略、项目效果评价等环节植入反思内容,让学生展开主动性学习反思,对操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出路,以提升实践效果。项目化学习有具体的目标追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目标完成情况,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反思行为。
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实践活动环节后,要跟踪观察和指导,确保实践活动顺利高效开展。如“园艺”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入校园,对校园植物进行观察;邀请专业人士做园艺方面的专业讲解,介绍植物分类、植物抚育、植物修剪、植物繁殖等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对植物做维护工作,剪枝、浇水、拔草、施肥等。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写实践活动总结,对实践活动操作过程进行反思,从不同角度展开探索,以提高实践能力,开阔学习视野。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教师要求展开学习反思,其实践价值更为突出。教师推出项目化学习任务,让专业人士做介绍,为学生深入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尤其实践活动后的总结,为学生提供深度反思的机会。大多数学生缺少植物抚育经历,对这些实践操作有新鲜感,从学习体验和经验积累角度总结和反思,能够产生全新学习体验。
项目式学习具有系统性、探索性、合作性等特点。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组织做出创新探索,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对接生活实践基础上历练学科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富有跨学科色彩,在组织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做好创新设计,借助项目规划方式推进学习进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体验环境,确保实践活动组织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旭,王璐璐.小学综合实践线上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以“绘制防疫海报,普及防疫知识”活动为例[J].辽宁教育,2020(13).
[2]刘和平.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0(23).
[3]吴锦梅.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J].新教育,20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