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社团艺术活动课程中幼儿学习品质评价的实践研究

2022-04-29宋青余晓琦谢雨卉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维度社团指标

宋青 余晓琦 谢雨卉

为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上海市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打破原有的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的艺术活动内容和形式,于2005年开始开展小社团艺术活动,坚持进行研究已有17年。这是一种混班混龄且幼儿自选、自组、自建、合作的艺术活动。我们提倡:幼儿是社团的主人,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倡导发展幼儿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也在思考该如何更好地看待艺术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怎样在小社团艺术活动中融合审美感受、艺术创造和立德益智的发展目标于一体,为幼儿发展搭建支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我们从国内外相关的实践和研究中关注到,艺术活动对幼儿学习品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低结构的小社团艺术活动是提高幼儿学习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适宜载体。

因而,我们进一步思考,在小社团艺术活动课程中,幼儿的哪些学习品质能得到更好的提升,教师该如何对幼儿的学习品质进行评价。基于此,本研究聚焦探索小社团艺术活动课程中幼儿学习品质的评价。

评价工具的构建:着眼实践,淬炼打磨

(一)幼儿学习品质评价模式的分析与借鉴

在收集并分析了众多的评价模式后,课题组选择改编美国芝加哥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研究院的陈杰琦教授等人研究提出的建桥评价(Bridging Assessment)。建桥评价方案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观察、记录、评分,评价方式以描述为主,其内容包括儿童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两个方面。其中,学习方式的具体指标涉及了儿童如何参与学习、如何与材料互动以及如何对特定领域的某一任务反应和回应,这些指标和幼儿学习品质的关联度较高,能为教师在小社团中评价幼儿提供借鉴。

课题组详细分析了指标,并借鉴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专家组制定的《学习品质领域测查量表》,基于前期的文献研究和小社团艺术活动的特点,确立了小社团艺术活动学习品质的评价指标维度——好奇、合作、坚持、创造和责任,编制了《小社团艺术活动课程幼儿学习品质评估表》(以下简称《评估表》)。

五个学习品质维度各包含三个指标,每个指标下再分成三个层次不同的水平,对于这三个水平采用五点计分法,对于编码的评分仅在1、3、5级进行具体评分描述, 2、4级没有文字界定。以好奇维度具体为例(见表1)。

(二)幼儿学习品质评价工具的完善

指标最重要的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而非指向评价结果。接下来,我们采取行动研究法,探究评价工具在小社团艺术活动中的作用,并重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性。教师开始主动参与到指标的修改和研讨中,并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提出问题,对《评估表》加以改进。

课题组对12个社团24位指导教师进行访谈,收集教师使用小社团幼儿学习品质评价工具的反馈意见。100%的教师认为,量化的《评估表》便于操作,能更好地观察和指导幼儿开展小社团艺术活动。92%的教师认为,“合作”指标最容易观察和评定;83%的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对《评估表》中的“好奇”维度的指标产生困惑,如“幼儿对活动的反应如何”“幼儿是否感兴趣”“幼儿是否积極主动”。75%的教师对“创造”维度的指标2“用肢体、语言、动作等,以跟其他幼儿不一样的方式进行动作创作”提出了修改意见,如可以改为“能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有时需要老师帮助、完全自主独立创编创作”等三个层次。

与此同时,课题组采用“德尔菲法”,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调整评估表。按照课题所需要的知识范围,我们以函件的方式向来自华东师大、上海师大、东北师大、上海市教研室、上海市教科研所的16位专家征询意见,随函附上了《荷花池幼儿园小社团艺术活动学习品质指标维度说明》和《荷花池幼儿园小社团艺术活动学习品质指标维度专家评定表》,每个指标的评价包括“评分”(满分5分)与“意见反馈”两个部分。

《评估表》的专家评价平均分为4.27,其中4分以下的指标有3个,分别是创造维度指标1(3.86)、好奇维度指标1(3.89)和合作维度指标3(3.96)。汇总各个指标的具体反馈意见发现,专家意见与教师反馈具有一致性,都聚焦在了“好奇”与“创造”两个维度上。

课题组结合评价意见的汇总结果,再次与专家一起展开研讨,对《评估表》里的指标逐一推敲、解读和修改,完成对学习品质指标维度的修订。如,对于评分较低的“好奇”维度,从学习品质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兴趣”和二级、三级指标的契合度更高,因此把一级指标“好奇”改成了“兴趣”。

同时,课题组遵循质量相辅的评价原则,修订调整《小社团活动观察记录表》(以下简称《观察表》),每份《观察表》聚焦一名目标幼儿,对每个幼儿在小社团中的学习品质进行描述性评价,将“质”的评价方法注入到单一的以“量”为先的评价方法之中,为幼儿学习品质的量化测评提供质性依据。

(三)幼儿学习品质线上评价系统的开发

随后,课题组根据《观察表》和《评估表》,与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开展合作,开发了线上评价软件,线上跟踪记录与评价小社团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情况。

这个APP系统包括4个可使用不同功能的用户身份。一是社团教师用户,利用APP系统可将《观察表》的内容影像化,可以直接上传凸显幼儿某一学习品质发展的作品或视频,作为评估学习品质发展的资料,更有针对性地根据作品资料对幼儿的学习品质发展情况进行准确评价。APP系统还会根据教师的评分结果自动生成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数据图表;二是班级教师用户,可以班级为单位查看本班幼儿在12个小社团中的分布情况和活动情况;三是课题组用户,可以发布公告并分配评价任务,选择以社团或者班级为单位分别查看幼儿的活动情况和学习品质评价数据;四是家长用户,则可以共享社团老师提供的影像资料,了解孩子在小社团活动中的活动现场或作品,并可进行评论。

评价的实施:

以实践性为导向,支持幼儿发展

(一)评价的方式:质与量的结合

小社团艺术活动学习品质的评价对象为12个小社团的团员(中大班所有幼儿),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社团指导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进行现场观察、记录。

第二,在学年初和学年末进行两次量化评价。在学年初评价时,两位社团指导教师对每位幼儿的学习品质表现进行不少于3次的观察记录;在学年末评价时,也遵循同样的操作。

第三,在现场观察时,通过幼儿学习品质线上评价系统上传影像记录并进行评分。

1.质的评价

对每个小社团中的一位幼儿进行日常观察来记录分析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以“我是小演员”社团为例。

观察对象:俊俊

观察时间:2018年4月12日

观察记录:“哈哈哈哈……先让我笑一会儿,真的太逗了!”俊俊竟然要演夫人!不只是我们,还有台下的小朋友,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

虽然大家在笑,但俊俊仍然站在台上,并且微微地笑着,注视着大家。我们(两位社团指导教师)对男孩俊俊“演夫人”的决定十分支持,拍手给他鼓励。

很快,俊俊扮演的“夫人”上场了。俊俊不仅一点也不拘束,而且还演得有模有样。他大大方方地站在舞台上,特别是他还增加了“夫人”的动作。看,他闭上眼睛,双手合十说:“木兰怎么到现在还没来,我早该祈求祖宗保佑的!”

俊俊演的“夫人”被团员们记住了,大家纷纷说:“俊俊,下次你再来演夫人吧!”

分析与反思:俊俊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合作的品质。俊俊看到“夫人”这个角色无人认领,于是和同伴们商量,主动要求出演“夫人”。俊俊的反串表演更凸显了创造的品质——他的表演大胆、自然、投入,也没有女生的害羞和怯场,不仅仅是单纯念台词,还结合“求祖宗保佑”的台词内容,加入了闭眼双手合十这样一个祈祷的动作,再稍稍转变一点嗓音,让在场的观众纷纷鼓掌!原来,男生演女生的角色,也可以演好。当他揣摩出人物的举止神情,联系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创造表现,效果比女生来演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

2.量的评价

在基于日常的观察之上,社团教师在学年初、学年末对幼儿先后进行一次评分,所有数据存储在小社团艺术活动课程幼儿学习品质评估APP中,每一学年课题组将APP内数据库导出(如图1所示),并使用SPSS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了解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情况。

(二)评价的过程:建立发展与评价的关系

在解决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时,我们把目光再一次聚焦在评价的主体——教师身上,通过以下措施来帮助教师读懂指标、理解评价工具,以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一,不断优化《观察表》。如,为了便于教师应用《评估表》时快速理解对应指标,每个维度下新增了关键词式的考察点。以“兴趣”的考察点为例,用活动参与、积极情绪和探究性等关键词分别对应三个指标,评价内容一目了然,明确指向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更加深入、客观。

第二,思维碰撞,聚拢实践经验。通过园本培训、现场指导、试运用、访谈等不同方式,帮助指导教师学习厘清五大学习品质的观察指标,内化评价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在小社团艺术活动实践中全面运用。

评价结果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改进课程

“评价”在小社团艺术活动课程实践中并不是一个让人紧张的词汇。评价者始终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努力探寻被评价者身上所展现出的“美”,激发被评价者将“可能”转变为“能”,推动着被评价者迈出进一步探索的脚步。也就是说,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课程改进,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微观层面:关注幼儿的个性需求

评估结果是幼儿的一面镜子,能够支持教师更容易、系统、跟踪式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学习品质的提升。通过数据,教师能清晰地看到每个幼儿、每一个学习品质的发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活动内容和指导方法。这对小社团艺术活动课程的个性化设计与实施具有积极的作用。

案例:从小观众到小演员

在叮咚乐坊“自发组建廚房乐队”活动中,教师观察记录了一个叫成成的小团员在兴趣指标上偏低的情况。通过沟通,教师了解到原因是成成觉得当厨师太难了,所以他只想做小观众,不想加入到小乐队中。同时,教师也记录了成成在观看同伴表演时的状态变化,从毫无表情到微笑专注,再到小手慢慢跟随。随后,教师反思到,其实成成对于社团活动的内容是有一定兴趣的,在指标1“活动参与”上水平较低,而在指标2“积极情绪”上,他在活动中还是有变化的。

于是,在接下去的第二次、第三次活动中,教师鼓励团员们联合“厨房乐队”一起来开个“厨房音乐会”,并通过创设更有趣的厨房音乐会的情境、同伴协助等方法,促进成成等更多原来以旁观为主的小团员们积极、持续地投入到活动中。最后,成成融入乐队,从面无表情地跟随到投入地演奏,从小观众蜕变成了一名小演员!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连续观察的基础上,不断地反思、调整自己的理念与行为,寻找恰当的时机,运用积极、适当的方法,最终引导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让我们很明显地看到了一名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轨迹。从中也可以看出,评价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催化剂,促使教师反思课程的实践及幼儿的成长。

(二)宏观层面:找准课程优化方向

评价为小社团艺术活动课程的优化积累证据,搭建课程改进的方向。实践中,一方面,课题组分散到不同社团中进行现场调研,与社团指导教师共同分析数据背后蕴藏的内涵;另一方面,通过社团现场调研、社团教师座谈、文本分析等途径,课程组挖掘数据反映的问题,发现中大班幼儿在学习品质发展上的总体趋势,建立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数据与课程优化之间的联系,找准后续实践的方向。

如从2018学年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兴趣为五个学习品质维度中得分最低的维度。这就促使项目组从小社团艺术活动课程的内容、途径上去分析,与社团教师一起思考怎样来提升幼儿的兴趣。因此我们做了从“计划”到“策划”的探索,和幼儿一起策划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真正来自于幼儿感兴趣的方方面面。如“金话筒”社团将团员在“笑傲江湖”和“德云社”视频中学来的小品、相声等趣味选段迁移到社团中,变成“荷韵社”;“舞林大会”社团中,聚焦幼儿感兴趣的时下流行的各类舞蹈节目,我们策划了“我眼中的街舞”活动等等。

根据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和反思课程实践,让评价更贴近教师实施课程的需要、贴近幼儿发展的需要,这也是科学合理构建小社团艺术活动课程框架的关键。

现阶段,我们正在把小社团特色课程中的评价经验延伸到基础性课程中。比如,基于幼儿创造性表现,按照艺术学习的过程,融入学习品质的五个维度,我们形成了《幼儿创造性艺术表现行为的观察指标》,将幼儿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情绪情感等方面都纳入到观察框架中,引领教师洞察儿童需要,关注儿童主动态度以及探索合作等多方面的品质,促进儿童在真实体验中成为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

本文系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项目行动研究之第三轮项目“优化小社团艺术活动课程,提升幼儿学习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Chen J Q, Mcnamee G D. Bridging: Assessment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s, PreK-3[M]. Corwin Press, A SAGE Publications Company.

[2] 徐晶晶. 学习品质对5~6岁儿童早期数学能力的影响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 张裕迎. 德尔菲法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 教育导刊, 1988(5).

猜你喜欢

维度社团指标
如何促进我国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基于FSO框架的分析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