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林市企业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2022-04-29焦明辉傅永强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榆林市用工年龄

焦明辉 傅永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近年来榆林市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加,为掌握全市企业用工情况,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优化企业用工供需结构,专题调研后,形成如下报告。

一、榆林市劳动力总体情况

(一)劳动年龄人口“男多女少”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共有221.9万人。从性别看,男性117.18万人、女性104.72万人,男性比女性多12.46人。

(二)劳动年龄人口“北多南少”

北六县市区中府谷县劳动年龄人口最少(16.13万人),榆阳区劳动年龄人口最多(61.66万人);南六县中劳动年龄人口普遍较北六县少,除了绥德县,其余区县的劳动年龄人口均少于8万人,其中吴堡县的劳动年龄人口最少(3.11万人)。

(三)大学文化程度劳动年龄人口主要集中在榆阳区和神木市

北六县市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劳动年龄人口数均在3.63万人以上,其中榆阳区和神木市均接近11万人;南六县拥有大学文化程度劳动年龄人口数普遍较少,均少于2.33万人。

二、榆林市企业用工情况

(一)非私营单位就业多于私营单位就业

截至2020年底,非私营单位就业47.64万人,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这些行业就业人数均在2万人以上;私营单位就业共15.16万人,较非私营单位少32.48万人。

(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

2020年,榆林市第一产业就业人员0.35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0.6%;第二产业就业25.5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40.6%;第三产业就业36.95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58.8%。

(三)采矿业、制造业、电力、金融业等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2020年,非私营单位中采矿业、电力、金融业的平均工资高于10万元,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私营单位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金融业的平均工资高于4万元,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工资水平。

(四)企业用工技术性岗位需求较大

根据市人力资源市场监测数据分析,2021年前三季度,榆林市企业用工需求大于求职人数,1、3、6、9月份的求人倍率分别为2.33、1.8、1、1.74。从招聘岗位来看,专业技术类岗位和技术操作工需求较大,2021年12月份,制造业岗位招聘121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招聘204人、金融业招聘339人,这三类行业岗位站到总招聘岗位1272人的52.2%;从求职人员类别看,初次就业和在业在学人员较多,技术岗位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一方面,近年来,通过“大招商、招大商”,聚集了一批大项目,对劳动力需求量不断加大,企业反映招工难,特别是一线普通工人短缺;另一方面,城镇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村劳动力找不到合适就业岗位。技能培训与企业用工需求缺乏有效衔接,存在不匹配问题,造成企业招工难,特别是招技术工人难。

(二)劳动者素质提升空间较大

从劳动力流向看,流入市内的以相对低素质劳动力为主,流出市外以相对高素质劳动者为主。我市技能人才总量不足,技术等级偏低,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技能人才共约29.4万人,其中高级技师近400人,技师约1.1万人,高工约3.9万人,中工约5.7万人,初工约13.2万人,其他5.5万人无技能等级。技能等级高级工以上仅占技能人员总数的17%,而技能等级中级工以下占技能从业人员总数83%。

(三)不少年轻人缺乏正确择业观念

很多本地有就业意向的青年都希望能找一份既稳定、薪水又不低、还不能太辛苦的职业,能食“皇粮”更好,导致要找到合适的岗位很困难。同时受传统观念“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影响,如果家乡有就业机会,大多数人会选择就近就业。

(四)园区配套公共服务滞后

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商业网点、学校、医院等,园区企业职工的日常生活多有不便,影响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和招工的吸引力。

四、建议

(一)做好企业用工招聘服务

一是每年定期开展“春风行动”,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招聘活动,为企业招聘提供服务。二是加大企业用工需求精准对接力度,使全市劳动用工供需情况掌握在劳动保障部门手里,加强用工的宏观调控力度。利用官网发布招聘信息,发挥好连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院校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群体指导或“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进一步提高中介成功率和就业稳定率。三是将企业用工宣传工作下延,使乡镇和社区各自负责各辖区内企业用工宣传服务工作,让求职者充分了解招工企業的发展现状、用工待遇和用工条件,充分利用农民工回家探亲、过年、过节的机会,当好“活广告”,让外出务工人员尽量留在本地企业务工。

(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应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培训课程、师资等资源。引导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推动开放共享,辐射区域内学校和企业,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二是把握劳动力市场对人才层次、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需求,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以缺口行业为专业设置导向,“因地制宜”,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化定制及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提高劳动力供需匹配质量,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三是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三)强化就业保障服务

一是加大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力度,提高培训供给能力,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技能培训。二是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趋势,紧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能源化工、现代服务业等发展,瞄准劳动力市场需求,精准确定培训对象,开展实用型、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教育,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实现培训对象普惠化、培训资源市场化、培训载体多元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管理规范化,增强高校毕业生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工作能力,将农村转移就业人员和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成为技能劳动者,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缓解“招工和就业”两难的矛盾。三是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四)优化企业薪酬制度

一是学会用市场化的薪酬吸引市场化的人才,完善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对那些技术过硬、绩效突出或精于管理的人才,必须在其工资价位上给予充分体现。二是推动企业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制定职工培训规划,采取岗前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方式,大幅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三是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职工的工资待遇须随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让职工充分享受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从精神和物质上都有获得感和满足感。

(作者单位:榆林市发展改革委)

猜你喜欢

榆林市用工年龄
叶锐仙作品
浅析国有企业多元化用工管理思路
2016年劳务用工形势分析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年龄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