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课堂教学情感环境的内涵、意义及其创设

2022-04-29马多秀江敏锐马萍丽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8期
关键词:创设情感

马多秀 江敏锐 马萍丽

[摘要]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主阵地,情感环境是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要素。创设中小学课堂教学情感环境不仅是满足中小学生情感需求的基础,而且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前提,还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智慧增长的动力源泉。虽然情感环境本质上讲是一种关系环境,中小学课堂教学情感环境的创设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付出和努力,但是由于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还处在成长过程之中,所以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这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情感意识和情感素养。

[关键词] 情感;情感环境;中小学课堂教学;创设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地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维课程目标之一,也就是说,促进中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提升中小学生的情感素养是中小学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清楚的是,情感是不能命令的,情感只能引发,需要创设能够激发和唤醒人情感的情感环境。那么,要促进中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提升他们情感素养,则需要为他们创设适宜的情感环境。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途径,重视情感环境创设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探讨情感环境问题也是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一、课堂教学情感环境之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在学校工作的全部时间里,一直为学生们的情感状态与他们的观念、道德和理智的发展以及信念的形成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和依存关系感到不安”,经过长期的观察之后他发现,“形象地说,个人的情感状态是乐队指挥,随着他神奇的指挥棒的挥动,各种散音变成美好旋律的和声”。[1]这表明个人的情感跟其道德、智力、审美等方面的发展密不可分,而且情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当然,情感有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分,只有积极情感,比如乐观、阳光、自信等才会发挥促进作用。这提醒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中小学生的情感状态,并要尽力让他们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才能够保证他们获得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堂是学生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保证中小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就需要创设积极的情感环境。课堂教学构成的要素诸多,包括人力的和物力的、显性的和隐性的、文字的和活动的等,这些要素共同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其中,情感环境是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要素,这是因为只有在一定的情感环境中,中小学生的积极情感才能够被引出、激发和唤醒,也才能够充分发挥情感在学生全面成长中所起的指挥棒作用。那么,何谓情感环境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环境是培养情感的手段,它的实质在于,人用心灵来感觉别人内心的极其细腻的活动并通过自己的精神活动来回答它们。”[2]可见,情感环境形成的关键是心灵的在场、敏感和相互的回应。那么,中小学课堂教学情感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心灵在场、敏感和相互回应的积极的心理和精神氛围。

课堂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知识授受的过程之中,师生还需要相互之间在心灵、心理和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从而生成课堂教学的情感环境。具体地讲,心灵的在场是强调师生不仅是身在课堂中,更要心随身往,也要投入和参与到课堂中,切忌身在而心不在;心灵的敏感是强调师生要对周围的细微变化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尤其是要对对方的心理、情感的变化保持敏锐;心灵的回应是强调要对对方做出适当的反应,让对方能够感受到自己被关怀和被呵护。总之,中小学课堂教学情感环境是师生、生生之间心灵上的相互照应、默契,是一种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的温馨的心理氛围。这种课堂教学情感环境可以引出和激发中小学生的安全感、自主感、自信心和创造性等积极情感,这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和发展。而且,这种课堂教学情感环境也易于讓教师产生成就感、幸福感等积极情感,有助于创造性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课堂教学情感环境之教育学意义

情感环境是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情感环境创设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情感环境是满足中小学生情感需要和他们生成情感素养的坚实基础

人是以关系的方式存在的,维系关系的是关怀,在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也需要关怀。教师对中小学生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中肯的提醒和体贴的问候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激起情感的波澜,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存在感、价值感、归属感,满足他们基本的情感需要。正如齐普科认为:“自尊需求的满足导致一种自信的感情,使人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和必不可少。然而这些需要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弱小以及无能的感觉,这些感觉又会使人的精神丧失。”[3]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课堂教学情感环境的基本功能是满足中小学生基本的情感需要。另外,中小学生的情感素养只能是在充满情感的环境中才能提升,也只能在他们自身充分地得到情感关怀的基础上才能生成。离开了具体的情感环境,一切关于情感素养提升问题都是空谈。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他们的关怀和关注,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助互帮和团结友爱会让他们充分体验和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并提升他们用心灵去与他人共情的能力,这本身就是提升他们情感素养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情感环境是提升中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必要前提

促进中小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发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且,中小学生的道德发展离不开情感。朱小蔓教授指出:“道德教育若要真正成为一种抵达心灵、发育精神的教育,一定要诉诸情感。如果不诉诸情感、改善情感,就不可能变成精神发育的活动、生命内在的精神活动。”[4]重视中小学课堂教学情感环境的创设就在于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心灵在场、敏感和回应,这本身是师生之间心灵和情感上的对话和交流的过程,并且,伴随这种过程师生共同攻克知识难题而坚持不懈所产生的理智感、自豪感、力量感、团结感等成为他们道德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情感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少年的道德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样一个条件:在深刻理解社会生活和人们相互关系的复杂现象的实质时,他能体验到多少崇高的感情。”[5]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中小学生创造体验高尚情感的机会对于他们的道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当中小学生充分体验到高尚情感带给他们深刻的内心世界的震撼时,他们的道德素养自然会随之生成。所以说,“没有情感教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6],课堂教学情感环境是中小学生道德成长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三)课堂教学情感环境是促进中小学生掌握知识和增长智慧的动力源泉

一项对于内分泌学者、营养学家和运动药品专家的调查呈现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共识——我们所有能量的70%来自情感。这意味着情感是一种潜在资源,提高情感能量可以提高生产率。[7]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情感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情感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生掌握知识和增长智慧。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学生对知识抱漠不关心的态度,并最后导致不想学习的局面的根源在于缺乏扎实的情感基础,“只有当人们在认识事物和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具备高度的情感素养,这种劳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8]

而且,“情感状态产生一种巨大的循环力,影响少年的智慧和全部智力生活。在少年时期,智慧对情感特别敏感。无数事实使我相信,具有乐观愉快的世界观,能掌握各个事物、现象和真理,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是加强记忆、思维和灵敏性的新源泉。”[9]因此,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情感和知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要坚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本源性的力量,需要我们去激发和唤醒它们。创设课堂教学情感环境就是致力于引发和唤醒中小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和精神力量,充分调动和开发他们的情感资源,促进他们掌握知识和增长智慧的进程和质量。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感环境的建议

从根本上来讲,情感环境是一种关系环境,是以双方共同维系和维护为基础的。同样,中小学课堂教学情感环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达成的心灵和情感共通和共享的心理关系。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心理还没有成熟,各种能力还处在发展之中,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情感环境创设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从教师角度审视中小学课堂教学情感环境的创设,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努力。

(一)教师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

一是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情感发展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偏重知识教学而忽视道德教育的倾向,导致出现学生高分低能等现象,这些都是学生发展不完整的表现。事实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整体性的,情感是重要的方面,只有整体性发展,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印度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教育的最大任务在于产生一个完整的人,能将生活加以整体的处理。”[10]教师对此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可能重视中小学生情感发展,并为培养完整的人打好基础。二是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中小学生情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经常交流”[11],离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一切教育都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发和唤醒的程度愈高,教育的效果则会愈好。这是因为当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去开始学习任务时,他的精力会更集中,意志力会更坚强,学习的效果则会更好。这就是说,学生自身的情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只要教师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这种教育资源,就能够提升教育效果。这正如俄罗斯学者巴利辛柯夫认为,现在学校教育还未能掌握学生的情感资源,如果能实现这一点的话,学校教育的质量会大大提高。[12]三是教师自身的情感会感染和引导中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在学校生活中教师本身是一种隐性课程,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来讲,由于他们自身的心智不够成熟,对成人的依赖更多,“向师性”更强,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更广泛更深刻。同样,教师的情感状态也会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当教师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看待世界和人生时,他们的情感发展也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反之,当教师以消极、悲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时,也会影响他们的情感发展走向消极。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情感状态有清楚的认识和调控,并要始终牢记自己教师的身份,在中小学生面前展现出积极和乐观的心态。

(二)教师要有较强的情感素养

一是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敏锐觉知。教师是否能够敏锐地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衡量其情感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情感素养的源泉是教师通过心灵来感觉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能力。孩子有自己的惊恐、欢乐、忧虑和痛苦。具有高度情感素养的教师,会根据眼神流露出来的对思想、感情和感受的反映,感觉到人的内心世界。”[13]这种用心灵来感觉的能力是教师情感素养的重要方面,只要拥有这种能力,教师就能够敏锐地感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并跟他们达到心灵上交流和共通。当然,教师用心灵感觉的能力是以对学生的爱和尊重为基础,脱离这个基础,这种能力是无法生成的。二是不能采取命令和训斥的方式对待学生。情感是不能命令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采取命令的方式对待学生以期他们产生某种情感。同时,教师也不能训斥学生,“凡是出现大声斥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这是因为“用大声斥责教育出来的儿童,失去了感觉别人最细腻的感情色彩的能力,失去了对善的敏感性,这后一点特别令人不安”。[14]在教育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教师训斥学生的现象需要引起教师认真的反思,这既是教师自身情感和道德修养欠缺的表现,更会对学生带来不可想象的负面和消极的影响。三是要公正地对待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努力的程度是很细腻、很难捉摸的,往往看不出效果,比如他们经历了某种深刻的道德体验,如果我们只对他们的知识进行考核,这在学生看来就是不公正的评价。只有教师深刻地理解学生从事的智力劳动的全部复杂性和全部困难,并对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才能让学生确信教师和他们是志同道合的人,“由于有了这种感受,教师和学生会相互推心置腹,赤诚相见”。[15]但是,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教师对学生不严格要求和不讲纪律,对无所事事、懒惰和任性采取放纵态度,这是不公正的另一种表现,是需要教师克服和避免的。

[本文系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新时代乡村教师教育情怀及其培育研究”(项目编号:BEA210117)和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陕西省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GH20Y128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2][5][6][8][9][13][14][15]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M].黄之瑞,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09,319,292,314,292, 311,337,338,336.

[3]朱小蔓,等主编.当代俄罗斯教育理论思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23.

[4][12]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12.

[7]喬治·特·哈里,等.如何开发情感资源[J].信息空间,2004(6).

[10]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学习[M].张南星,译.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0:9.

[11]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毕淑芝,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

猜你喜欢

创设情感
关注环境创设 感悟数学魅力
创设未来
情感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台上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