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南高校佤族与汉族大学生体质状况比较研究
2022-04-29王玉七
王玉七
目的:比较滇西南佤族与汉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为促进佤族大学生体质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9~12月对滇西南佤族与汉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调研数据,对身体形态、身体功能及身体素质8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佤族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身体机能水平整体低于汉族学生的发展水平;佤族男生力量素质及耐力素质高于汉族学生的水平,而下肢爆发力则低于汉族男生的发展水平,佤族女生速度素质、力量素质、下肢爆发力及耐力素质均低于汉族女生的发展水平。建议:针对滇西南佤族大学生体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提出精准的干预策略,以提升佤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滇西南一般来讲是指普洱、西双版纳及临沧3市,滇西南是我国的边疆地区,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佤族就是滇西南边境聚居的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佤族是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沧源、西盟、澜沧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山岭连绵的“阿佤山区”。2020年佤族人口为39.66万。对现有文献来看,对佤族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还比较少,为更好促进滇西南高校佤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干预措施的制定,课题组采用2020年9~12月期间的滇西南高校佤族与汉族19-22岁大学生体质调研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改善滇西南高校佤族大学生体质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等高校的佤族与汉族19-22岁大学生体质进行测试,选取测试的佤族大学生父母均为佤族,选取测试的汉族大学生父母均为汉族,佤族与汉族学生均以年龄进行分组,每岁为1组,共测试1520人,其中佤族520人(男生220人、女生300人),汉族1000人(男生500人、女生500人),所测试学生均测试8项指标。
1.2 测试指标
身体形态测试:身高(cm)、体重(kg);身体机能测试:肺活量(ml);速度素质测试:50m跑(s);柔韧素质测试:坐位体前屈(cm);下肢爆发力测试:立定跳远(cm);力量素质测试:男生引体向上(个)、女生1min仰卧起坐(个);耐力素质测试:男生1000m跑(s)、女生800m跑(s)。测试指标的测试方法均按国家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方法及要求进行测试,为避免测试误差,测试前均对测试的教师及学生均做了前期的培训,保证测试数据的真实性。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WPS2010进行录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佤族与汉族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身高、体重是评价学生身体形態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BMI指数(体重kg/身高m2)是身高与体重的衍生指标,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评价中身高、体重是评价学生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由上表可知,滇西南高校佤族男生身高均值低于汉族男生1.43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佤族男生的体重均值低于汉族男生2.97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指数均值低于汉族男生0.65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滇西南高校佤族女生身高均值、BMI指数均值均与汉族女生相持平(P>0.05),而佤族女生体重均值则低于汉族女生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滇西南高校佤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整体低于汉族学生的发展水平。
肺活量是评价学生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体重指数(ml/kg)是体重与肺活量的衍生指标,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评价中身高、体重是评价学生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由上表可见,滇西南高校佤族男生的肺活量均值低于汉族男生605.0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佤族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值低于汉族男生7.49ml/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滇西南高校佤族女生的肺活量均值低于汉族女生316.63ml,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值低于汉族女生5.21ml/k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滇西南高校佤族学生身体机能水平低于汉族学生的发展水平。
引体向上及仰卧起坐分别是评价男、女生力量素质的重要指标。由上表可见,滇西南高校佤族男生的引体向上均值高于汉族男生3.73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滇西南佤族女生的仰卧起坐均值则低于汉族女生1.40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定跳远是评价学生下肢爆发力的重要指标。滇西南高校佤族男、女生的立定跳远均值分别低于汉族男、女生4.19及12.10c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0m跑是评价学生速度素质的重要指标。滇西南高校佤族男生的50m跑与汉族男生水平相持平(P>0.05),而女生的50m跑则低于汉族女生水平。坐位体前屈是评价学生柔韧素质的重要指标。滇西南高校佤族与汉族学生的坐位体前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0m跑/1000m跑分别是评价学生耐力素质的重要指标。滇西南高校佤族男生的1000m跑快于汉族男生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佤族女生的800m跑则低于汉族女生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滇西南高校佤族男生力量与耐力素质高于汉族男生,速度素质与柔韧素质则与汉族男生相持平;滇西南高校佤族女生除柔韧素质与汉族女生持平外,其余身体素质均低于汉族女生的水平。
3 讨论
身体形态指标受遗传因素、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生活习俗影响。本研究认为:佤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总体低于汉族学生,其原因一方可能与佤族、汉族遗传基因的差异和族群特征有较大关系;另一方面,与经济发展水平、居住环境、家庭收入及饮食结构差异有较大关系。相对于汉族,佤族聚居区多处山区,多以简单的家庭畜牧业及甘蔗、茶叶等山地经济作物为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有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呈正比。且佤族学生的食物多以稻谷、玉米、马铃薯及其他的野生动植物为主,饮食结构较为单一,特别是奶制品、肉类等食物相对较少,而这对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形态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学校健康营养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安排膳食,多增加膳食能量和优良蛋白质的摄入,同时督促学生加强体育运动锻炼,形成良好的饮食及运动锻炼习惯,督促学生少熬夜、少喝酒、少游戏及不抽烟等习惯的养成,让学校校园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佤族学生身体形态的健康发展。
肺活量与身高、体重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呼吸系统功能的综合体现。调查结果显示,佤族学生的肺活量及肺活量/体重指数总体低于汉族学生,表明佤族学生的身体功能发育水平低于汉族学生的发展水平。究其原因:课题组经实证调查了解到,相对于汉族,佤族聚居区多半是山区及半山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且佤族聚居区交通闭塞,教育及健康理念较为落后,特别是佤族女生经常以黑为美及以瘦小的身材为美,佤族学生在学校中体育锻炼的频率与时间等均落低于汉族学生。因此,应加强健康理念的教育,提升基诺族学生的健康素养,在学校体育课中多增长中长跑等发展身体机能内容的开设,同时增加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动量及强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增加体育锻炼的效益,以增强佤族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另外,在高校中应严格配齐师资及场地设施,保障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应积极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构建“体医融合”发展模式,对体质弱势的学生构建起运动保健课程,同时学校应积极发展学生的特色体育课程,并加强新兴体育项目的引进,以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运动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针对自己的体质与健康状况,针对性的找到合适的运动方案及干预方案,以提升学校体育教学的水平,同时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水平。
滇西南高校佤族男生力量与耐力素质高于汉族男生,速度素质与柔韧素质则与汉族男生相持平;滇西南高校佤族女生除柔韧素质与汉族女生持平外,其余身体素质均低于汉族女生的水平。这表明了佤族學生身体素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究其原因:首先,主要是受到文化因素及思想观念的影响,由于佤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信息资源相对封闭,体育锻炼意识淡薄,体育锻炼相对不足。其次,经课题组调查,滇西南高校学校的体育场地较为缺乏,体育师资相对薄弱,加上学校体育锻炼效益不足,这也是引起佤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第一,加强体育教学质量,以提升学校体育锻炼效益,同时敦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以提升健康水平。第二,着力解决好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管理制度不健全,体育经费、师资及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足等问题,并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培育良好的运动环境,以满足佤族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第三,抓住学生体育发展的新机会及新机遇,在新发展阶段下,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下,民族地区学校应积极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同时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应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的效益,积极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相衔接,不断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水平。第四,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监督体系的构建,完善学生体质增长的长效机制,对学校开展得好的学校应进行鼓励及表扬,对开展得不好及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学校应进行通报及整改,以保障政策落实到位,促进佤族学生体质水平不断增长。
综上所述,佤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整体低于汉族大学生的水平,应引起政府、教育卫生部门及学校的重视,建议政府部门牵头,加强教育、卫生等部门联合,解决好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中存在的疑难的复合型问题,破解学生与体质健康发展中存在棘手问题,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下针对佤族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系统提出协同治理方案并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到位,使之形成联动机制,同时加强宣传部、电视媒体及新媒体等对体育及健康方面进行传播,积极营造体质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及舆论环境,让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及社会组织联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合力,助力学生体质与健康高水平发展。
(作者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