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和策略
2022-04-29李翠良张庭健张文杰
李翠良 张庭健 张文杰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者逐渐认识到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了高中体育教学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各种落后元素的存在,高中体育教学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作用和优势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基于此,本文对高中体育课程与生命安全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针对两者的有效融合这一论点展开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建议,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现实意义。
体育是高中教育体系当中的一项基础学科,对提升学生身体素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具有共通性,其主要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生存技能,促进学生良性发展。因此,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高中体育教学当中十分必要,可有效增强教育效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保障。
1 生命安全教育的高中体育教学因素分析
1.1 教师因素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体育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要求逐渐提高,同时体育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的体育技能的基础上,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缺乏生命安全教育意识,体育课程内容单一,无法从多个方面锻炼学生,没有发挥出体育课程的优势和安全教育价值。如果教师能够正确的认识到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在教学活动当中发挥出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就会大大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升安全意识,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1.1 教学理念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其自身的思想观念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形式,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安全教育的实施具有很大的影响。但从目前来看,当前很多教师并没有对新时代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的研学,对生命化教学理念理解不足,并没有认识到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其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其中。另外,部分教师没有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对学生的主体性重视程度不高,“一言堂”现象严重,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练习体育技能,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不高,其学习效率不明显。
1.1.2 教师教学目标设置因素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体育是一个课程内容十分广泛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据调查研究可知,部分体育教师并没有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对学校的安排以及新课程标准缺乏了解,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认识不足,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更好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
1.1.3 教师教学组织形式因素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当中,教师通常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授课,而学生缺乏自主选择体育项目的机会,只能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学生长期在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中学习体育知识,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不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外,一些教师为了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空间,會采用散养式教学,让学生自己选择体育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命安全很难得到良好的保障,很有可能出现受伤等意外情况。因此,教师应注重组织形式的合理设置,在保证体育活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生命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技能,避免在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
1.2 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育主体,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对象,教师在开展任何教学活动时,都应围绕学生进行工作,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其自身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融入,还应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1.2.1 学生的健康意识
现如今,学生的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父母对孩子更是疼爱有加,多数学生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很少经历困苦和磨难,其安全意识较低。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学生需要高强的安全意识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立足社会发展当中。因此,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不仅是实现新时代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学生发展欲求的重要手段。体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更为重视,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强健的体魄,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向学生提供科学的体育知识,提升其体质水平以及增强生命的认知度。
1.2.2 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学生生命安全意识、身心健康的发展情况的了解,都需要结合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实践活动进行掌握,以此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弥补教学活动中的不足。通过对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表现来看,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在开展体育项目活动,或者锻炼基本体育技能时,一般都是敷衍了事,严重影响学习质量,对自身的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学生在完成教师留下的学习任务时,缺少规范性,不仅无法有效的提升自身的体质水平,还容易出现受伤等状况。久而久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学习的体育技能以及生命安全理论知识,无法更好的落实到实践活动当中。
2 高中体育教学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策略
2.1 转变教学观念
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大多数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进行授课,教学形式呆板、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思考空间不足。要想将生命安全教育有效的落实到体育教学当中,首先就应转变教学观念,增强教师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意识,积极在现代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手段。
2.1.1 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元素,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活跃度,学生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其学习积极性会提升。而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较紧张,总是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总是将自己的想法的容易其中,忽视了学生的特点以及意愿,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被激发出来,在整节体育教学课堂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的提升。
基于此,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平时的观察以及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多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的进行互动,树立一个和蔼、有趣的教师形象。另外,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对其进行耐心的指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加强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生命安全教育,可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与学术上的交流,学生也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新知,对于提升学习效率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1.2 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
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实际上,不同的教师受思想观念以及教学目标的影响,他们采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就会不同,与教学质量具有直接的联系。传统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体育课程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并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保证新型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同时,注重生命安全教育渗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其充分地与体育课程相融合,自然而然地将生命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保持体育教学的特色,促进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情境当中,提升其学习效率。
2.1.3 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已然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求,教师的主导权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直接影响了其对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行,教育者对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逐渐认识到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向学生教的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获取更多的新知,不断开拓视野,并将知识进行内化,从而运用到实践当中。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在教授学生体育技能以及生命安全相关知识时,不能单纯地将知识的运用停留在课堂当中,应引导学生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尊重和珍爱自己的生命,促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锻炼身体,通过增强体质的形式,保证自身的生命健康。
2.2 优化课堂内容
生命安全教育与高中体育教学有效融合的关键一步就是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应将先进的教学元素渗透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如“以人文本”理念、“因材施教”理念等等,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愫。
2.2.1 与生活密切联系
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促进学生以先进、科学的思想和知识为指导,正确的处理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以保证自身能够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应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将生活元素融入到体育课堂当中,丰富其教学内容,在向学生讲授生命安全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应结合实际生活,通过生活实例等形式,拉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当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的意识和能力。另外,学生能够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知识,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质量。
2.2.2 设置差异性课程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如学习能力、体育素养、身心健康状况、生命安全意识等等。但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教师习惯利用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不利于班级整体学生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保证教学活动符合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教师可针对学生的性格、爱好、身体素养等方面的情况,设置不同的体育项目,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然后在不同项目的学生中选出一位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做组长,监督其他学生的动态,保证课堂秩序和学生的安全性。在此之前,教师应结合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并教授学生一些保护自身安全的技能。
2.3 改变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环节,有效的评价活动,不仅可以衡量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其科学的评价结果,能够为后期的教学改革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落后性,如评价形式落后、评价内容单一等等,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应针对教学评价进行积极的改进,提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2.3.1 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
当前的体育教学评价中采用的是终极性学生评价模式,通常都是在学期中段和学期末段让学生对各学科教师进行匿名评价,而部分学生并没有将这一环节重视起来,在进行评价时只是敷衍行事,导致评价结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上交到了学校,学生无法了解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无法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因此,应合理开展师生互评活动,增强评价的透明性,学生可以针对教师的情况畅所欲言,积极向教师提出意见,这样教师就可以了解到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的不足之处,便于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改进。而教师也应将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下发出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发展情况,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改进。
2.3.2 设置全面的评价目标
以往的体育评价目标和内容较为单一,以考核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整体身体素养等方面的评价。因此,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教学评价当中,丰富评价内容,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另外,要想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课堂中的价值,就应明确生命安全教育任务和目标,并按照教学目标对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并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更新和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在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还能够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2.3.3 注重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具体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实际上,过程性评价比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更加科学、可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单一的考试测评,而是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近期各项素养发展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保证能够及时的看到学生的不足和错误的发展方向,并向學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3 结语
实际上,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的方法还有很多,体育教师作为授业解惑者,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对体育课程进行重新的审视,充分挖掘生命安全教育元素,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创建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活动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促使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不断增强生命安全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的精神,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单位:1.吉林省实验中学;2.深圳市观澜中学;3.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