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研究
2022-04-29杨焕海
杨焕海
本文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入手,结合思政教育需求,对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进行全面分析。明确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并对相关改革措施、优化方法进行阐明,以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为手段,强化大学公共体育课家教学质量、学生思想塑造等,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提升与观念树立打下坚实基础。
现阶段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等相关研究较为欠缺,所以要求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如化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侧重教育引导、以教学内容为主进行思政教育植入、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开展思政教育融合、树立新时代大思政的课程思想教育理念等,为全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提供参考。
1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伴随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逐渐完善,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及文化品质尤为关键,高校作为我国培养民族复兴接班人重要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校人才培养及教育实施中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关键。十九大与总书记讲话中都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指导精神在新时代高校教学中的意义价值、促进影响进行阐明。而课程思政对巩固高校大学生政治意识形态、强化思想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意义颇大。因此,在高校教学中明确与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意义对后期内容研究较为关键。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鞏固教学质量、锻造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学生受多元文化、新兴理念或西方价值意识形态影响,会形成一种负面与偏激思维,严重影响学习成长。如拜金主义、个人自私主义、享乐主义等。在高校学科教学中通过思政教育植入,端正学生意识形态与思想道德,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有价值意义、社会贡献等方面,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为用而学。
其次,在教学实施开展中学生思想会发生不断变化,而学习的本质也不仅在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更是诠释一种领悟、觉悟与思想认同,在学科教学或学习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会全面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主观意识,才能感受与领悟知识应用的重要性,进而全面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知识水平。
最后,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分析,通过思政教育植入对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民族复兴情节意义重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一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在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践行中对高校课程教学进行思政教育融入,是锻造复兴人才的重要途径与保障。
2 思政教育与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关联分析
2.1 协同促进的内在关联
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思想核心的重要基础,体育事业发展对我国社会建设、民族复兴尤为关键,体育强则国强。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精神体现,也是激发爱国情怀与奋斗方向的催化剂。体大学生体育活动主要基于传统体育项目或竞技体育项目,从项目内容本身到运动技术发挥均要以基础动作、练习或体能等为主。体育公共体育课堂正是从基于运动开始,对运动要领与动作练习进行强化,培养学生基础动作要领与项目技巧。经分析后发现,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具有协同促进的内在关联,在实际关联中主要以共同教育目标为主,在教学方法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第一、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大学公共体育课主要人的能力、体质及素养锻造为主,将对人的教育进行有效组织规划,即“立德树人”。同时,课程思政的主要教育方向也是基于人的问题考虑,其价值观与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目标方向基本一致,均以“育人”为基础核心。主要包括“价值引领、道德规范、平等竞争、团结协作、健康成长、国家利益、民族认同”,是二者在教育或组织活动中的共同目标。体育教学的直接目标即通过“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才。
第二、教学方法的互补性:思政教育教育的传播特点是多样性、广泛性,但缺乏教育推广应有的“强制性”。以往在教育宣传工作中难以达到对教育对象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引导,不能保证宣传与培育的效果。高校公共体育课有着直接参与和动态的特点,并且运动项目的训练与练习本身具有强制性,所以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和积极性都会较高。两者的方式方法相互补充,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共进共赢。
2.2 理论基础及融合机理完善
思政教育模式是新时代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核心素养锻造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严谨的体系化建设,从政治意识形态到社会公德、从爱国主义思想到个人思想品德,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在于对诸多学科的融合植入,在于对人的思想与意识的重新锻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纲领与理论基础是通过思想植入、观念培养,完成学科教育融合。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基础理论也是对的思想意识、拼搏精神进行锻造培养,是通过体育运动与肢体锻炼激发学生的敢于拼搏、进取精神,实现最终的教育目的。因此,在理论基础方面二者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思政教育理论基础是以阶段性政治思想植入为主,通过教学大纲与课程内容对政治观点、思想内容与纲领精神进行设计布局,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重点、思想主张。在进行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通过思政理论基础知识植融入,让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更为完善,让融合机理的实效性更为突显。通过以上梳理可见,在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与交融的今天,如何坚守底线,正确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念,成为各国的首要任务。国家的未来与希望都寄托于大学生,而他们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直接参与学习并受益。所以,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在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同时,要完全发挥出特有的育人功能,并深入推广。高校公共体育课是改变与影响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更好地实现培育与践行的目标,两者相互同行、相互依存。
2.3 融入与组织实施可行性较强
课程思政实施开展不是单一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在传统学科教育开展中多以分化教学形式为主,思政教育无法对其进行学科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单一性较为明显。新时代教育背景模式下课程思政的概念提出,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设计,以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为例,在对其进行思政教育融入中可结合课程内容、教育目标等将体育事业相关资讯进行设计,让思政理念可通过资讯形式贯穿到课程设计中去。如奥运精神、运动精神、团结精神、爱国精神等,通过对运动健儿的事迹宣传,大程度提升大学共同体育课教学质量与思政精髓。其次,经分析后发现,在进行思政教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要对其教学方法、途径等进行分析。体育课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实践形式为主,通过理论基础与实践活动强化学生体质与运动能力,可在教学方法中植入思政元素、设计思政内容,让体育活动与技能开展中更加具有互动性、实效性,便于后期教学的全面植入与优化升级。
3 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主要途径
3.1 强化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侧重教育引导
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者为教师,以大学公开体育课教学为例,在具体实施中需对教师综合素质与思政意识进行培养,缺乏教师的主观意识参与能力发挥则无法达到预期目的。首先,结合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师思政意识、能力水平进行提升。如对课程思政概念进行掌握了解,明确其实质内涵对相关问题的影响,诠释新闻实时要点、国家政策或体育动态的社会层面掌握,在该过程中要定期参加学校或上级组合的思想政治内容学习,强化对党、国家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贯彻。其次,强化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设计水平、组织能力、创新方法等。让教师可通过不同场景设计与活动组织,完成思政教育的科学融入、架构建设,对后期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尤为关键。最后,提升体育教师的理论与专业内容培训,包括思政理论、体育技能、教学大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让体育教师快速领悟其本质所在,提升体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全面促进思政融入。
3.2 以教学内容为主进行思政教育植入
在开展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思政教育植入中需以内容为主,教师在组织实施中利用体育教材的延展性,对内容进行完善设计,活化延伸到思政教育中去。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典型的体育教学内容,对思政内容进行融合,并结合该方式开展阶段性教学。通过该形式会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思想政治的教育引导,将思政教学与体育教学进行直接融合是最为直接便捷的方式之一,让二者的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立体、关联互动。在思政教育植入中需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观察,体育学习与活动组织开展中学生会出现规避情况,甚至不爱参与体育学习或活动开展,并在体育学习中存在严重的孤独思维,缺乏团体合作的体育精神。教师根据该问题积极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植入,采用案例讲解与精神诠释的方式,对思政教育内容中关于团队协作、集体配合的重要性进行阐明。引导学生树立团体协作精神,并在教育案例中感受到体育精神。针对缺乏团体意识的学生教师在团体体育活动中要侧重对其进行疏导教育,通过思政教育内容植入让其摆脱自我意识与观念,让学生融入到体育学习中去。
3.3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开展思政教育融合
在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要对传统模式进行创新优化,提升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以竞技活动、游戏活动为主开展针对性思政教育融合。公共体育课中主要以体能训练、运动开展为主,融入思政思想一定要从兴趣、趣味层面入手,通过小竞技或小游戏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公平竞争、团队配合、争取荣誉的重要意义,树立贡献与服务的思想观念。如开展多对多、一对一的趣味竞技活动,教师在活动开展中进行动员教育,可融入思政内容。在竞技活动中学生会通过思政教育引导,树立努力拼搏、不弃不舍的思想精神,坚持进行完成体育竞技任务,对学生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在课堂教育中可选择贪吃蛇游戏活动的形式,渗透积极协作、团结努力的政治思想,并做好相关监督与执行工作,助力思政教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当中。最后,对其体育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记进行挖掘,探索具有建设性的思政教育体系与体育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嵌入提升其融合速度。
3.4 树立新时代大思政的课程思想教育理念
課程思政是基于“大思政”时代教育理念,在实施融合过程中要注重课程开发,助力挖掘蕴含于体育课程中的显性及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育课程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何科学有效地发掘这些资源是推行课程思政的一个关键问题。体育教师需要在梳理学科体系的基础之上明确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与育人目标的统一。通过打破原有学科的思维束缚,将育人放在课程教学的首位,才能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视公共体育课加强宣传手段。利用网络工具,以最新颖快捷且最能被年轻大学生所接受的方式发布思政信息,寓教于乐,寓教于时。通过对场馆设施体育文化的宣传,以最直观的方式进行“思政观”的教育推广。这样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就可以从多方位融入到大学公共体育课堂中。在体育课程中挖掘和彰显道德元素,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复兴意识、健康中国等思政元素,融入团结合作元素。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使得“思政”的传播培育力度更大、范围更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育人功能。通过两者的有效融合制定出更好的课程设计,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改革与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结合效果进行检验与判断,真正指引大学生确立良好的德育观价值观追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5 构建科学的融合考评机制和评判检验标准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一定要构建科学的融合考评机制,融合工作不是单一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融合考评机制的重点在于对思政内容、教学形式在体育公开课中融合效果判定,包括融合的衔接性、融合的植入性、融合的效果性、融合的促进性等,融合考评机制是建立在大学体育公开课教学实施基础上,对相关课程内容等进行全面内容融合考核,并根据具体实施标准开展阶段性工作。同时,要明确评判检验标准,对融合效果与内容植入给予标准性评估,评判检验标准要注重其现状结合。
综上所述,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进行分析,发现课程思政在高校学科教学中的融合尤为关键。思政教育融入是基于体育学科教学内容、思想引导模式与意识形态规范统一。本研究主要对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思政融合方法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强化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侧重教育引导、以教学内容为主进行思政教育植入、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开展思政教育融合、树立新时代大思政的课程思想教育理念等,为全面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