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的方法探析
2022-04-29聂道锋余佳佳
聂道锋 余佳佳
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调要重视对学生合作竞争意识的培养。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科学建立小组、设计素质拓展运动、设置奖惩和评价机制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和运动精神,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在当前小学教育中,许多学生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往往缺乏竞争意识,在学习中不思进取,不愿意与人竞争,缺乏上进心。本文将简要阐述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的作用,并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出训练学生合作竞争意识的几点方法和途径。
1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的作用
1.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体育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竞技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心理,让学生在运动中不断挑战并超越自我,朝着目标努力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竞争性运动中,学生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够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距离,挖掘自身的潜能,并在竞争环境中迎接挑战。
1.2 有利于学生实现合作共赢
合作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合作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只有相互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够攻克难关。体育运动中有许多项目都以团队的形式呈现,如篮球、足球、接力赛等项目,需要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团队中发挥自身的优点,才能够取得胜利,让团队成员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全体成员的进步,从而实现合作共赢,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3 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借助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消除学生的懈怠心理,帮助学生走出衣食无忧的温室环境,在学习中积极进取,在竞争心理的驱动下主动挑战困难,从而获得更加的进步。如在田径运动时,部分学生的跑步成绩不佳,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能够让学生主动向优秀的同学看齐,努力进行锻炼,提高自身的长跑能力,突破学习的困境,弥补学习中的不足,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在课堂中不断提升自我,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合作竞争意识。为了帮助学生走得更远,获得更好的成长,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竞争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学习,激发学生的潜力,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宽、更远,获得更多地成功,从而实现学习目标。通过团队合作,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勇于挑战自我,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
2 学生缺乏团结协作意识的原因
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往往采用说课、示范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只能通过被动接受来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得体育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一方面,学生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在学习中习惯于自己练习,合作意识薄弱,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缺乏合作精神,导致合作教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教师忽视对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从小在父母的照顾下成长,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无法融入到团队集体中,而体育教师在日常活动中,没有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体育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体育运动是个人的行为,欠缺合作精神。
3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合作意识的有效策略
3.1 科学建立小组,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3.1.1 科学建立小组,合理划分小组成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关注,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建立小组,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创建良好的合作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组间同质、组内相异为原则,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如在体育运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水平,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在这个基础上成立学习小组。以踢毽子为例,踢毽子对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度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女生在踢毽子这方面更加有天赋,而男生则存在各种问题,教师可以将男生和女生划分为同一小组,使每个小组中都有擅长踢毽子的同学,让水平高的学生指导水平低的同学,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行运动训练,相互监督,提高练习效果。如部分男生的灵活性较差,在踢毽子时不会接,不会用脚尖发力,常常将毽子踢出去,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的技巧,使学生及时得到帮助,在指导和训练中掌握具体的技巧,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兴趣的角度切入,根据学生运动兴趣的不同,创建篮球小组、接力小组、排球小组等不同的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自由组合,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1.2 明确小组规定,制定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明确自身与学生的地位,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小学生年龄较小,自身的能力有限,其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缺乏自制力,许多他人的指导和监督,为此,教师不能任由学生发挥,要明确小组规定,进行适当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规定,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工作,保障体育活动顺利进行。同时,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小组学习的目标,要清楚教学活动要达到什么目标,引领什么思想价值,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以目标为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扮演好自身的角色,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中明确分工,相互合作。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吃透教材,联系实际从多方面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指出合作学习的方向,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如教师可以成立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小组长协助教师进行管理,维护好课堂秩序,让学生有组织地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踢毽子为例,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比赛中总结和提炼知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强化自身素质,一步步掌握体育知识。同时,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比赛胜利和失败的原因,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不断改进,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3.1.3 设计合作课题,布置教学任务
合作学习是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方式,然而,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学习,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精心设计合作课题,根据需要选择难度合适、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课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如对于较为简单的直线跑、投球、踢毽子等运动项目,难度系数较小,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探索,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对于立定跳远、蹲踞式起跑等难度系数较大的运动, 教师要加强引导,与学生共同探究,制定阶段性的任务,让学生相互合作,由浅入深进行探究学习,不断突破困难,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例如,在足球的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八人传球”的合作课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任务,制定的任务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难度太大,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首先,教师要将运动素养好的学生与素养较弱的学生相互穿插,保障小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小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协作、交流。其次,教师要进行基础内容的讲解和动作的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体育动作,为合作学习做好铺垫。最后,教师要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学会“小腿略微抬起、大腿发力、用脚背抽球最下方”的发球技巧,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传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3.2 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入生活元素,利用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启发学生,如向学生讲解优秀运动员的事迹,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用多媒体播放奥运会比赛视频,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团队合作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正确认识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学会相互合作。以乒乓球为例,乒乓球有单人项目和双人项目,双人项目需要运动员相互配合,彼此之间是合作伙伴,而在单人项目中确是竞争对手,教师可以搜集典型实例,利用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此外,教师要学生的身边搜集案例,利用班级中优秀的学生树立榜样,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在跳远项目中,教师可以让体育素养好的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制定赶超的目标,相互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跳远水平。教师要以培育学生竞争和合作意识为前提,引导学生制定阶段性的目标,设置三个参照标準:以班级的平均水平为参照、以自身当前的情况为参照、以优秀的学生为参照,让学生明白竞争既是与互动双方的竞争,也是与自己的竞争,明确自身的水平,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并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努力,激发自身的潜能,让自己不断获得进步。如在手垫排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三阶段目标:第一,掌握手垫排球的技术,并控制好球;第二,在规定的高度上垫球并达到一定的控制数量;第三,在规定区域和时间控制规定数量的球,通过目标的制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3 设计素质拓展运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相对于其他文化课程而言,学生对体育有更多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素质拓展运动,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组织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活动,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如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设计“摆长椅”的团队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比一比哪个小组摆的又快又齐。在这项活动中,学生需要不断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成分交换意见,并且需要部分同学妥协和退让,不断调整成员的位置,才能够提高“椅子”的强度,使学生构成一个成体,在团队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室内教学的重视,强化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了解体育知识,从理论的角度认识合作竞争的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加深学生的认知。教师要扎根课堂,植根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内容将体育进行拓展延伸,以课堂为主体开展素质拓展运动,发挥课堂教学的价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系统的教学体系,对教学进行优化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让学生对体育保持长久的兴趣,积极参与到素质拓展运动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合作竞争意识,突出体育教育的风格特点。学生的需求是动态性的,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诉求,设计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切身感受体育运动的对抗性,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领悟合作的重要性和竞争的必要性。
3.4 设置奖惩和评价机制,培养学生运动精神
小学生从小在温室下成长,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困难,导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挫折教育,不但要教授体育知识技能,还要进行思想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让学生自觉团结合作,共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如在“过杆运动”的教学中,由于部分学生害怕吃苦,对运动缺乏兴趣,对他们而言体育运动是一件困难且痛苦的事情,在这个背景下,教师要设计合理的合作环节,将学生按照一定的人数分为不同的小队,以接力的形式进行过杆运动。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可以在活动中设计奖惩条件,明确惩罚和奖励措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胜利而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养成不怕挫折、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态度。在团队中,学生容易周围同学的影响,增强学习意愿,为了团队的胜利而努力,突破个人和团队的极限,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从外,教师要建立评价机制,利用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正确看待合作竞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质量。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设置“成就榜”,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小组评价,以计分制的形式排名,并定期进行总结,为前几名的成员提供奖励,营造浓厚的合作氛围,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发挥体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在团队中展现自我,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在教授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增强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竞争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合作竞争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