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

2022-04-29朱磊

当代体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执行力体育教师课程标准

朱磊

随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体育课程迎来了新一轮的深化改革。体育教师奋斗在课程改革的第一线,对于国家课程标准的推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执行课程的相关能力逐渐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新课标在原有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改进,要求体育教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师的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内容选择、课程评价形式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执行能力才能适应此次课程改革。

然而改革之路往往会经历许多波折。在新课标推行之初,许多体育教师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并不让人满意,学生体质逐年下降、课堂缺乏运动活力、课程目标难以达成等问题接连暴露,相关政策在由上向下的推进过程中不断变样,最终使学生学到的课程与课标的要求不相一致。因此,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研究,单单关注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不够的,应该把重心转向课程标准的“执行”,需要切实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1 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内涵

根据古德莱德的课程分层方式,课程可分为: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体验课程,由“理想课程”向课程标准等文本形态的“正式课程”的转换,实质上就是课程标准或课程方案等文本制定或采纳的过程。本研究认为课程标准是“理想课程”向“实际课程”转变的载体,对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自身课程执行的对象主要是课程的具体文本,而课程标准则是教师进行课程活动时的根本依据。课程最终指向的是全体学生,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及核心素养的形成是课程的终极目标,因而课程执行力是指:在相关课程政策及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课程执行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课程理念,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部条件的支持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的能力。

在体育教育的领域,我国早期的体育政策纲领性文件为教学大纲,教师只需要忠实地“执行”教学大纲上的各项教学计划就算完成教学工作;第八次课程改革之后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变化不单是名称的改变,更是从课程角度出发,赋予了教师执行课程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此时不仅强调体育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刚性执行,更强调其课程执行的效度,即课程实施的好坏。因此,从课程标准和课程的特点出发,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内涵为:体育教师在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按照相关要求设计课程方案并有效实施,最终达成课程目标的能力。

2 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构成

从“课程”的角度进行分析,课程执行力包括:课程理解、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维度。体育教师最终所呈现出来的课程执行力不仅仅是五个维度的单独能力及简单叠加,而是在执行课程的过程中,围绕课程标准使五个维度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而产生的一种合力。

2.1 课程理解能力

课程理解能力是教师执行课程所需的首要能力,也是教师有效执行课程的基础,是指在认真学习相关课程政策、标准的前提下,对于各项课程要素的认知、解读和分析能力。教师只有先理解课程,内化于心,才能真正做到外化于行。

2.1.1 对课程理念的理解

教师要准确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执行课程的过程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学生作为课程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当正确发挥其主导作用,避免全程掌控课堂或是采取“放羊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设计出多样化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的提高。

2.1.2 对课程目标的理解

通过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实施方案等文件进行全面的解读,教师需要准确把握课程实施的核心思想和课程目标设定的出发点,紧紧围绕课程目标来开展教学。新课标中提出了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探索总结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在复杂的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2.1.3 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课标中关于课程结构、学分设定、内容安排等相关要求,依托核心素养,考虑“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等问题,从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明确具体的教学实施方向。例如,教师在掌握新课标中关于必修必学、必修选学内容设置的基础上,还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综合制订出最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方案,并在实践中通过检验,不断调整方案。

2.2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是指教师在执行课程的过程中对课堂内外的物力、人力等资源进行发掘和利用的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基础保障。

2.2.1 对物力资源的“二次开发”

物力资源的开发包含教学内容和物质条件两个方面。首先,教师不能单单按照传统教学项目或教材来制定教学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学校特色,开发具有多样性、新颖性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应当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对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改造,开发新型教学用具或训练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可以对校内及周边的自然地理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开展定向越野等新兴体育类运动。

2.2.2 对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

第一是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在课堂内外积极发挥骨干学生的作用,协助教师进行动作示范,组织其他学生开展学练活动;第二是对教师资源的开发,引導各教师积极投入各项体育活动及训练、竞赛等工作,营造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第三是对课外人力资源的开发,可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开展学科融合教育,也可协同社会体育指导员或家长等人力资源,在课堂外继续推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及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2.3 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的能力,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有效实施教学做好铺垫,提前预测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预设好相应的解决方法。

2.3.1 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深入剖析教材,使教学内容的总体安排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例如在进行排球正面双手传球的教学设计时,事先应考虑到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排球基础,贸然让学生尝试传球可能会造成手指戳伤或产生畏惧心理,可通过一系列辅助手段,逐步引导学生练习传球动作。

2.3.2 对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学环节包含制定教学目标、方法、过程和评价四个方面:教学目标要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来确定,明确三大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设计教学方法时要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合理运用独立、小组、全班学习等组织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设计是指科学地安排各项教学步骤,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设计则是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成绩定性的评价方式,熟练地设置学习评价环境,并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来考察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

2.4 课堂教学实施能力

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整个课堂的组织和驾驭能力,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根本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2.4.1 高效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能够按照教学设计中既定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媒介与学生交流信息、情感,从而集中学生注意力,起到良好的教学引领作用,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首先要做到准确地讲解、示范动作,保护与帮助学生进行练习,其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2.4.2 全面驾驭课堂把控

教师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妥善处理,迅速恢复到正常的教学状态,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即时、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预设的教学流程进行调整或者对学生的学练方法进行有效改进。例如在教学中出现学生意外受伤的情况时,能够迅速对受伤学生进行处理,妥善安排好受伤学生和其他学生的后续教学工作;当发现学生已经完全掌握既定的教学内容且产生懈怠情绪时,可以适当引入后續的教学内容或组织更具挑战性的学练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5 课程评价能力

课程评价能力是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最终归宿,也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不断完善学校课程方案的重要手段。

2.5.1 对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要对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做出评价,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相关修改建议,从而有效推进课程改革;同时,教师也要对本校课程实施方案做出评价,根据自身在方案实施中的感受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校课程方案的进一步完善。

2.5.2 对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评价

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系统收集学生的课程学习态度与表现、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和健康行为等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所达到的核心素养水平进行评估,同时也要对自身在教学中的表现做出评定,善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5.3 基于评价基础上的反思提高

教师要善于通过自我反省、学生座谈、他人指导等形式对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完善缺漏之处,并做出调整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加强课程执行能力。

3 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提升策略

3.1 开展课标更新培训,加强教师课程意识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有了理论的支撑才能将新课标的理念准确运用到课程执行的过程中。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新课标相关培训,不光是文本内容的学习,更要聘请相关专家或新课标的制定者来指导教师将新课标的理念准确运用到课堂当中,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加强教师的课程认可。培训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教师执行课程标准、优化课程质量和提高教学效能的内驱力,学校可以为体育教师增权赋能,给予教师一定的课程权力,让其参与到学校课程方案的制定和决策中,使教师明确自身在课程改革中的关键作用,从而改善课程态度。

3.2 赋予资源开发权力,研制适宜课程方案

新课标赋予教师一定的课程权力,学校可以通过增权赋能的方式,让教师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并进行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师执行课程的成就感;同时可适当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和信息技术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结合,以此来保障教学资源的新颖性、多样性。学校也应当让体育教师参加到课程相关决策中,共同制定学校的体育课程实施计划,并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体育教师进行课程方案的修订,研制出最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体育课程方案。

3.3 拓展教学研究渠道,促进实践反思提高

教学反思是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实现专业成长、提升课程实施质量的关键过程。学校应当积极拓展教师的教研渠道,采用多种方式来构建学习共同体,鼓励教师参与各种教研活动,给与支持帮助;各教师要主动参与各类赛课、评课活动,加强自我评价的能力,反思自身在课程执行中的不足,对存在的缺点进行改进;教研全组人员可以通过增加集体备课的次数,深入探讨在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同课异构,实施创新探索;校际加强学习合作,互相组织观摩、展示等活动,加强一线体育教师间的沟通,通过交流教学经验,探讨、解决教学中的普遍问题。

3.4 丰富体育课程资源,优化相关管理制度

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学校应定期在体育场地、器材等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并开发出一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信息资源来保障体育教师和学生有充足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体育教师也要提高自身教学的创新性,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课程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为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工作,学校管理者需优化本校的课程管理制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改革当前教学常规中的不足部分,重新制定科学合理、弹性适度的课堂教学制度,给予教师专业支持和改革权力,提供鼓励创新、团结协作的专业发展空间,从而真正实现课程管理规范与创新的优化组合。

3.5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评价促使改进,改进实现提高。通过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让教师清楚自己所处的能力层次,从而制定自我提升的计划。因此,各个学校应根据本校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从而促进体育教师时刻关注并努力提高自身的课程执行力。学校还要优化本校的课程管理制度,通过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管理机制为教师营造一个尊师重教、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提供公平竞争、鼓励创新、团结协作的专业发展空间。学校管理者要通过多种途径深入了解教师在课程执行过程中的辛苦付出和实际困难,及时给教师提供真诚鼓励和专业支持;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基础上,也要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改革当前教学常规中不符部分,重新制定科学合理、弹性适度的课堂教学制度,真正实现课程管理规范与创新的优化组合。

4 结语

体育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是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关注并重视课程执行力,有助于教师理解课程理念,顺利实现课程目标。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的理论研究既是体育课程理论完善与发展的亟需,也是课程论丰富与拓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新课标大力推行和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关键时期,应当尽力发展和完善体育课程理论,探索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助力体育教师更好地执行课程,推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课题名称:国家“双新”示范区UDS合作“每一天一节体育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T-c/2021/6。

(作者单位: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执行力体育教师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测测你的执行力和想象力有多匹配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领导力是执行力的“定海神针”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