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结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04-28史镇平魏晓楠郝铁成安群英
史镇平 魏晓楠 郝铁成 王 静 安群英
雷火灸结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
史镇平 魏晓楠 郝铁成 王 静 安群英
(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北 衡水 053200)
目的:探究雷火灸法结合针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疗法,观察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给予改良雷火灸法,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雷火灸法结合针刺治疗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
针刺疗法;雷火灸法;传统医学;缺血性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引言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死亡率逐渐下降,使其高致残率带来的社会影响更加显著。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从另一方面讲,脑卒中按照功能缺失持续时间分可分为短暂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进行性卒中和完全性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导致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继而短时间内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一旦供血中断,在数秒内或数小时内即可出现受累脑区的相应症状和体征[1],其主要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中脑血栓形成主要由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造成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疾病,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常见的原因为快速心房颤动和长骨骨折[2]。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扩张血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血管痉挛,其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银杏达莫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神经节苷脂、尼莫通等,另外还可进行针刺疗法、推拿按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高压氧治疗和功能康复训练。针刺疗法又称针刺技术或刺法,是指利用金属制成的不同形状的针,运用各种手法刺激人体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雷火灸是以经络学说为原理,现代医学为依据,根据不同的配伍,灸条采用纯中药配方制作而成,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追风除湿、温经散寒、散瘿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目前脑卒中的发生,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言语、吞咽等方面存在很大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给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尽快恢复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成为广大医务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该研究选取了住院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以研究雷火灸法结合针刺治疗对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9岁~76岁,平均年龄(62.6±2.3)岁,病程5天~7个月,平均病程(3.7±1.4)个月;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3岁~78岁,平均年龄(65.5±1.9)岁,病程7天~6个月,平均病程(3.2±1.1)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资料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基础药物治疗,包括降压、降糖、营养神经、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疗法,具体方法如下:(1)准备物品,治疗盘里备好消毒的毫针、镊子、75%的酒精棉球以及干棉球等;(2)针刺选穴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穴位,进针前以75%的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4],然后采用单手进针法,以5 cm以内的短针,用右手捻转针柄将针体刺入深处,得气后,询问患者的体感,控制捻转幅度和速度,留针20分钟后起针,左手将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
具体选穴如下:依据患者偏瘫Brunnstrom分期选穴,BrunnstromⅠ到Ⅱ期(软瘫期)患者以内关、三阴交、水沟为主穴,患侧的尺泽、极泉、委中为辅穴,患者双侧阳陵泉、足三里、伏兔为配穴,斜刺深度0.5到1寸;BrunnstromⅢ到Ⅳ期(痉挛期)患者上肢取患侧的阳池、肩贞、中渚、手三里、阳关穴,下肢取患侧的委阳、委中、阳陵泉、照海穴;Brunnstrom Ⅴ到Ⅵ期(恢复期)患者在痉挛期基础上,加足三里、手三里、三阴交。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针刺治疗基础上给予改良雷火灸法治疗,雷火灸所用艾灸条的具体成分为艾绒125 g,沉香、乳香、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 g,麝香少许,共为细末,置于桑皮纸上,卷为直径约1.5 cm的柱状艾条。改良雷火灸的具体施灸方法如下:备好物品放置床旁,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必要时采取遮挡,定位患者的腧穴,点燃雷火灸,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2 cm~3 cm处施灸,采用雀啄法上下移动[5],同时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的情况,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以患者感到温热、局部皮肤稍起红晕为度,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症状。
1.3 观察指标
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患者的总生活能力状态:0级为恢复到病前状态;1级为生活可以自理;2级为基本可以独立生活,小部分需要人帮助;3级为部分生活可自理,大部分需要人帮助;4级为可以站立行走,但需要人照顾;5级为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要人照料;6级为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需喂食;7级为植物状态。
(2)临床疗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46%为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18%为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小于18%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2检验。<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生活能力状态的比较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生活能力状态的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3 讨论
脑卒中是由于颅内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因颅内血管血管急性闭塞导致大脑组织不同程度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类疾病的统称。其发病率高,常来势凶猛,且变化快,据资料调查显示,脑卒中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位的死亡和残疾原因。近年来,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数达200万到25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约为150万[6]。脑卒中不是单一的疾病症状,而是一系列症状的集合,根据脑组织缺血血氧的面积及部位不同,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导致的并发症也较多,其主要症状包括面部、上肢或下肢,尤其是身体的同侧,突然感到无力,精神突然产生混乱,语言能力丧失,理解力下降,单眼或双眼突然出现视力问题,突然无法行走,头晕眼花,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部分症状可能只是暂时存在,只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但不能完全消除。缺血性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原因为颅内血管的阻塞,导致该血管所营养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脑组织水肿,颅内压的增高,脑细胞受到严重挤压,血、氧不能及时供应,导致脑细胞永久性缺血缺氧性坏死,脑细胞功能丧失,从而影响到整个大脑的功能,一般其功能恢复较慢,且不完全,临床预后较差,主要是因为脑细胞的不可再生性[7,8]。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管堵塞情况的不同,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不一,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当颅内毛细血管闭塞时,患者病情较轻,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一旦颅内大血管堵塞,缺血的脑组织面积增大,则会出现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可能伴有意识上的障碍,如嗜睡、昏睡,甚至是昏迷的情况,另外也可能出现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认知障碍、体象障碍,或者是局部的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等面瘫症状。因此,针对脑卒中患者,经过专业的临床救治获得生命体征平稳的状态后,仍需寻找各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来尽快恢复患者各种功能障碍。
针刺疗法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历史悠久,并且针刺治疗成本低,在脑损伤、脊髓损伤、疼痛性疾病及各种内科常见疾病中的康复治疗效果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大量研究已证实针刺治疗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改善代谢、改善病损神经组织的血氧供应,同时也可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有利于神经元的保护,可促进神经突触的形成及生长,从而利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最终达到促进神经功能修复的目的[9]。针刺治疗是通过针灸针以不同方式刺激人体的经络腧穴,施以提插捻转等手法,从而产生温通经脉、通行气血、活血散瘀、调和阴阳的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中。张大尉等[10]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针刺治疗对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他们提出一定要把传统治疗方法与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经络理论与现代解剖理论向结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杨海峰等[11]则应用针刺脑卒中患者常用穴位来治疗急性期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Holden分级明显改善,而且他在文章中提到,针刺患者人中、风池等头部穴位能改善患者头部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液流动,增加脑部的供血、供氧,从而改善颅神经功能障碍,促进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整体功能的调控作用,从而改善患侧肢体的功能。通过临床比较发现,单一的针刺治疗或康复训练均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改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目的,因此,仍提倡多种康复手段并用[12]。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灸法作为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及日常生活中。所谓灸法,即以艾绒为主要的材料,或为艾柱,或为艾条,将其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的熏灼在人体表面穴位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也可以在艾绒当中掺入少量辛温香燥的药粉,以加强艾灸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艾灸具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散结以及回阳救逆等功效,不仅对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疾病有显著疗效,而且常用于家庭日常保健。根据艾绒燃烧形式及运用方法的差异,又可分为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和温灸器灸等多种,根据距离皮肤距离的不同及间隔物品的不同,又可分为悬灸、雀啄灸、实按灸、隔姜灸、隔蒜灸等。其中雷火灸即在传统雷火针灸实按灸的基础之上,通过改变其施灸形式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艾灸方法。
具体来讲,雷火灸的理论依据为针灸学中经络学说,雷火灸基本原则遵循中医学中的辨证施治原则,雷火灸所用艾条与普通艾灸所用艾条不同,为艾绒与多种药物混合配制而成。艾灸条中的药物有沉香、乳香、羌活、干姜、穿山甲,以及少量麝香。其中沉香、乳香两味中药功能行气散结,活血止痛,羌活可散寒除湿止痹痛,干姜功可温中散寒止痛,穿山甲则具有活血祛瘀通经的作用,辅以少量麝香,可芳香开窍,活血止痛。以上各药研末,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与艾绒共为条状,点燃后悬于人体相应的穴位之上,从而起到祛风除湿、温通经脉、活血通络之功效。众多研究表明,雷火灸强大的火热力,以及燃烧时所产生的红外线辐射力,作用于人体穴位,循经产生良好的温热作用,最终起到明显的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活络止痛之效。因其显著的温热效应,雷火灸还有具有强大的抗炎、止咳、化痰、平喘、止痛、止呕、扩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皮损愈合等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系统疾病、消化性疾病、皮肤病等多个医学领域,均起到了良好效果[13]。目前,雷火灸在缓解结石疼痛、肺炎咳喘、产后宫缩疼痛、腰腿疼痛、卒中后肢体疼痛等多个方面[14-19],亦取得了显著疗效。雷火灸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无创无痛苦,副作用较少,而且药物燃烧时所产生的香味患者也较容易接受,通过散寒除湿、升阳举陷、芳香开窍、活血祛瘀通络等作用,最终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雷火灸既可在医疗单位广泛开展,针对患者某些疾病专项治疗,又可在家日常调理,服务于广大亚健康人群。
本研究应用雷火灸法结合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及临床疗效均明显改善,证实了本治疗方法的可行性。针刺治疗为中国传统医学经久不衰的治疗方法,患者内心对该方法的接受度较高,雷火灸更是传统医学中的无创治疗方法,治疗中患者无疼痛等不适感,更容易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心理放松,同时患者肢体肌肉发生紧张性痉挛的可能性降低,更加有利于缓解患者较高的肌张力,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坐站、步行能力等运动功能。另一方面,无论是针刺治疗,还是雷火灸治疗,其治疗成本较低,无昂贵的材料费,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脑卒中后肢体功能的恢复速度较慢,疗程较长,应用经济适用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康复治疗的维持,使患者最大程度的获益。针刺治疗及改良雷火灸均属于传统的中医疗法,针刺具有疏通经络、镇痛、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以及促进大脑代谢和刺激脊髓中枢等作用,而雷火灸可以起到激发经气、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
4 结束语
本文的最终研究结果显示,改良雷火灸法结合针刺治疗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但由于该研究样本量较少,且观察指标较少,对于针刺疗法及雷火灸的选穴尚未做到精确的中医辨证取穴,因此,仍需今后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观察,并进一步细化针刺治疗及雷火灸治疗的取穴及操作流程。
[1] 钟俊青,王连成.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2): 823-826.
[2] 李广林,张林,方杰,等. 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2019,38(12): 115-116.
[3] 魏基钦,吴仁定,杨义勤,等. 董氏奇穴针法配合十四经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60例[J]. 福建中医药,2019,50(6): 62-63.
[4] 姚娟娟,林淑芳,余娇凤. 针刺结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J]. 亚太传统医药,2019,15(9): 119-122.
[5] 董烨雯,叶静静,梅诗雪,等. 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19,51(8): 256-259.
[6] 谢心,徐恒泽. 针刺结合改良雷火灸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 江西中医药,2005(4): 57-58.
[7] 武晓磊,冯学功. 醒脑平衡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世界中医药,2019,14(6): 1577- 1580,1585.
[8] 陈文,顾红卫,刘兴勤,等. 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12): 1110-1111.
[9] 马玉萍,闫晓洁,李晓华,等.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0: 25-28.
[10] 张大尉,张虎,王振垚. 针刺、推拿及康复疗法3种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19,35(5): 29-33.
[11] 杨海峰,彭辉,刘琰. 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19,40(6): 708-710.
[12] 林晓敏,谢乙团,叶思文,等. 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6,25(3): 520-522.
[13] 冯群星,庙春颖,陈萍.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机理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杂志,2017,52(7): 544-545.
[14] 巴蕊. 雷火灸干预在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疼痛应用价值分析[J]. 中医中药,2021,3: 118.
[15] 范良,卢保强,陈荣,等. 雷火灸辨证取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8): 861-864.
[16] 何丹,朱子花,喻淑玲,等. 雷火灸治疗经产妇产后宫缩痛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1,36(5): 796-798.
[17] 余宇倩,蔡娴珊,何宇峰. 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痛的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21,40(4): 458-463.
[18] 丁江浩,江文星,林智玲. 督脉雷火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 86-88.
[19] 郑婷,张小霞,杨小洁. 雷火灸配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6): 905-906.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under Fir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o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under fir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o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to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Hengshui City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cupuncture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mproved thunder fire moxibustion on the basi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daily living activitie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improved, and the improvemen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thunder and fire moxibustion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restore the normal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acupuncture therapy; thunder fire moxibusti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schemic strok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R245.3
A
1008-1151(2022)03-0078-04
2021-11-28
雷火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足下垂的临床研究(2019355)。
史镇平(1983-),男,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从事针灸推拿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