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播视域下地方卫视文化类节目的叙事创新
——以河南卫视《舞千年》为例

2022-04-28蓉,杜

关键词:舞蹈文化

石 蓉 蓉,杜 银 转

(兰州财经大学 商务传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不断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与软实力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有关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指出这不仅是延续中国人思想和精神内核的有效途径,对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传播,各级各类媒体作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场域,对此皆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近些年,我国电视媒体在新的媒介变革冲击下,都在积极探索应对新挑战、新环境的创新与发展路径,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被搬上了荧幕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与反响,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地名大会》《中国文艺》,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河北电视台的《中华好诗词》等,专注于深耕传统文化知识领域,致力于文化类硬知识的普及。

然而,纵观全国电视媒体在文化类节目的制作上,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对于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意表达,普遍存在着创新力不足、内容同质化、快餐式制作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仍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在这一背景下,河南卫视在2021年制作的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以其文化内涵的丰富与深度的呈现,表现形式的炫目与强感染力成功出圈,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地方卫视突围范例。其中该台在年末播出的《舞千年》节目所打造的全新的文化综艺形式,以舞蹈讲述中国故事,采用文化+剧情+舞蹈+综艺的创新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电视综艺文化类节目的制作范式,更有效地利用了融媒时代的多平台协作与参与性优势,为观众呈现了一部用舞蹈展现中国文化精髓的思想、艺术与视觉盛宴,节目不仅在一个月内取得了8000多万的播放成绩,更收获了9.9分的受众高分评价。对《舞千年》及其系列节目进行内容分析,解剖该节目在叙事内容、叙事方式、叙事结构方面的创新策略,对于提升我国文化类节目的创意水准和文化传播效力,以及探索未来这一领域可拓展、完善、提高的方向与空间大有裨益。

二、古今对话:《舞千年》的叙事内容

《舞千年》是河南卫视创作,B站联合播出的文化剧情舞蹈节目,定位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舞蹈文化,以舞蹈阐释中华文化精粹及人文精神为主旨。节目由主线节目《舞千年》和衍生节目《寻舞计划》两大部分构成,舞蹈类型横跨中西,以五千年的历史为时间脉络,用全新的数字技术和剧情演绎手法,在古今对话中对中华舞蹈艺术与深邃的文化精神进行了充分的展现。独具创意的叙事内容是该节目的最大亮点,创新了我国文化类节目制作的叙事类型与模式。本文借助质性研究软件Nvivo11 plus,按照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方式,对《舞千年》和《寻舞计划》的内容进行了编码。

(一)叙事内容的架构

《舞千年》在叙事内容上打破了逻辑的框定和时空的限制,采用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从历史空间、文化空间、心理空间和现实空间[1]四个维度进行了内容架构,实现了传统故事的现代化表达和专业知识的大众化表达,降低了专业舞蹈的艺术门槛,在优化观看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观众的知识接受度。

历史空间的构建增强节目的历史厚重感。《舞千年》中历史元素的使用主要表现在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历史年代、历史故事、传统礼仪等方面,这些元素在节目中相互配合、互为依存,打造了一个颇具真实感的历史空间。首先,节目的四大主线故事都是沉浸的历史场景,分别为东汉时期的铜雀台、唐朝的上阳宫、北宋的陈季常家和现代的火车站,根据Nvivo生成的历史时代节点层次图(见图1)也可以发现,节目中重点表现的历史时代和主剧情设置的时代具有一致性,分别为汉代、唐代、宋代和现代。除此之外,舞蹈剧情部分的许多子故事也都是以真实存在的历史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根据统计,节目中一共出现了40位历史人物,节目组通过剧情的形式,还原历史场景,再现历史故事,借用这些历史人物的视角和口吻介绍舞蹈知识和文化知识,打造了一个个独立的历史空间,将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故事呈现出来,既弥补了舞蹈善于抒情而逊于叙事的不足,也让观众对中华经典历史故事和专业舞蹈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达到了知识普及和文化沉淀的作用。各朝代所占的篇幅比重如下图所示。

图1 Nvivo生成的历史时代节点层次图

文化空间的构建提升节目的文化高度。作为一档文化剧情类舞蹈综艺,文化元素的呈现至关重要,《舞千年》中文化空间的构建主要由主线节目《舞千年》中的历史文化介绍和衍生节目《寻舞计划》中的舞蹈文化介绍两大部分构成。首先,主线节目中对舞蹈的介绍和评价多以荐舞官台词互动的形式出现,编码结果显示共有55个参考点,而多数的历史文化介绍集中在子故事中,具体表现为台词中古诗词的使用,剧情中常识和习俗的介绍,以及屏幕上文物的图片补充和字幕注解,比如古诗词有《诗经》《论语》《琴歌》《将进酒》等,常识和习俗有笄礼、宋代四雅、授爵文书、上巳节等,文物补充和字幕注解有《冰嬉图》、家信木牍、汉代织锦护膊,以及其他文化知识的简介。除此之外,衍生节目《寻舞计划》则用“寻舞任务”的方式解锁更多舞蹈背后的故事,对舞蹈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补充,本文根据编码结果为《寻舞计划》绘制了词云图(见图2),可以看出,衍生节目主要是以舞为核心,展现更多关于舞蹈的“传统”“文化”和“故事”。总的来说,该节目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文化知识与剧情、舞蹈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空间,在促进故事完整的同时,还实现了文化知识的普及与传播,真正做到了以舞蹈相通,用文化交融,展示了舞蹈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出了强大的文化自信。

图2 Nvivo生成的《寻舞计划》词云图

心理空间的构建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心理空间是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的形象空间,或因观者的情感动因而形成的空间形象。[2]《舞千年》充分发挥了舞蹈的抒情功能,随着剧情的展开,在适当的时候用舞蹈表演的方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将舞蹈与剧情巧妙自然地联结起来。周登富将心理空间的造型特点分为正衬设计和反衬设计两种,正衬设计是指故事的空间氛围和人物的情感呈正相关,反衬设计与之相反,《舞千年》在塑造心理空间时将这两种设计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逍遥》《残烛》《点绛唇》等舞蹈的表达,都和剧中人物的感情保持一致,随着喜悦而轻快,随着悲痛而压抑,而《秭归》《念起桃园》等舞蹈则以乐景衬哀情,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更能理解舞蹈表达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从Nvivo生成的舞蹈呈现方式节点层次图(见图3)可以看出,《舞千年》中舞蹈表演部分除了表现情感,还会以代替剧情、在剧情中表演和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梦境、回忆和幻境六种主要形式出现,比如《侠骨伞影》《越女凌风》和《秦王点兵》直接以舞蹈表演代替了剧情中的打斗场景,《五星出东方》《大河三彩》和《梦幻伎乐天》都以舞蹈的形式呈现了人物的梦境和幻境,《背影》《残烛》和《秭归》都用舞蹈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和回忆。这些颇具创意的舞蹈形式,与剧情自然衔接又相互配合,既呼应了节目主题,又创新了表达手法,共同构建了一个个独立的心理空间,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促进情感共鸣,完成文化认同。

图3 Nvivo生成的舞蹈呈现方式节点层次图

现实空间的构建增强节目的真实感。现实空间是指故事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空间,在《舞千年》中主要表现为主线节目的实景化拍摄和衍生节目在现实世界的补充叙事。首先,主线节目使用了大量的自然实景,比如《踏歌》在缙云仙都取景,《越女凌风》在贵州黔西南取景,这些真实场景的使用,加深了文化历史底蕴的同时,也使得节目的画面更具质感,更具观赏性。另外,《寻舞计划》作为《舞千年》的衍生节目,发挥着补充叙事的作用,节目组到达成都、上海、呼和浩特、昆明、北京等二十多个城市,以寻舞任务为线索,为观众揭示舞蹈背后鲜为人知的文化故事和相关知识,在现实空间中激起观众的探知欲,达到了文化传播与传承的目的。

(二)叙事内容的文化内涵

《舞千年》用多元的创作风格对传统舞蹈进行了创新表达,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充实的内容背后,更具吸引力的是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更迭延续至今,自始至终一直根藏于中华儿女的民族基因里,《舞千年》通过新的形式将传统的文化内涵与现代审美进行连结,唤醒了观众的文化记忆,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不同于传统文化类节目的说教和宣讲,《舞千年》对于文化内涵的传达比较自然含蓄,表现形式也更加新颖多样,除了通过剧情演绎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表达之外,该节目还利用一些声画符号实现意涵隐喻,比如色彩、道具、场景和舞韵的设计都和剧情对应的文化内涵相得益彰。通过这种方式,节目将原本抽象的舞蹈意涵和严肃的价值宣传以一种更加随意和自然的形式表达出来,故事化的叙事手法也很好地平衡了娱乐性和文化性之间的关系,寓教于乐,更易于观众接受。

通过对《舞千年》的内容进行编码,本研究发现,该节目主要设置了虚构故事和有历史元素的故事两种类型(见图4),然后在不同的故事框架之下表达不同的思想内涵,其中,虚构故事中的思想内涵集中于保护环境、儿女情长、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女性自立和追求梦想;有历史元素的故事中,思想内涵多集中于个人情感、和合思想、家国情怀、价值观和忠孝仁义。可以发现,在整个节目架构中,有历史元素的故事占多数,其中的文化内涵也更具历史性,这正好与节目的文化定位相符合;而虚构故事中,除了传统的思想文化内涵之外,还包含一些更具现代精神的价值观,比如环保意识和女性意识。

图4 《舞千年》思想内涵柱状图

具体来说,这些故事中的思想文化内涵,都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价值追求和民族智慧,也和当下我国所推崇的主流价值观具有高度一致性,比如《昭君出塞》《五星出东方》《布衣者》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崇尚和谐、兼爱非攻的“和合”思想,与新时代协和万邦、和衷共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核;《踏歌》《逍遥游》《孔子》《李白》这些故事对修身立德、文人风骨、大同思想的展现,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追求;《赵氏孤儿》《关公》《秦王点兵》这些故事中所表现的忠孝仁义、君国为大的家国情怀,与新时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高度契合;《幻世金刚》《火》《越女凌风》这些虚构故事中所表现的守护精神、传承精神、女性意识及环保意识,也与当今社会勇于担当、传承创新、团结友爱和生态文明等理念不谋而合。可以看出,《舞千年》中所蕴含的这些思想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依托和历史基础,同时也证明,当下我国的主流价值观,都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赓续不断,而且在新时代还扩充了新的价值内涵,做到了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迸发出了新的生命活力。

三、创新前卫:《舞千年》的叙事方式

《舞千年》聚焦中国舞蹈文化,大胆创新叙事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影视、舞蹈、综艺的跨界组合,通过创新前卫的节目形式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并采用嵌套式的故事化叙事、主题并置的多空间叙事、感官交互的沉浸式体验和立体完整的故事呈现等叙事方式,实现了夹叙夹“艺”、时空交错、虚实结合、多元视角的叙事特点,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一)夹叙夹“艺”:嵌套式的故事化叙事

作为一种创新艺术表现力的叙事手法,故事化叙事以其戏剧性、艺术性、感染性的特点,在纪录片创作和新闻节目制作中广受欢迎,而近年来许多综艺节目也开始广泛使用这一表达方式,满足了观众的多元期待,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同时在戏剧化表现的过程中也完成了社会价值的传递,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文化类节目的故事化叙事,主要是将节目的人物、场景、情节等纳入某一个故事框架,以故事为载体,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完成节目叙事,实现文化元素、文化内核、文化价值的呈现和传播。

嵌套式的叙事结构又称作“套层式”或“套盒式”结构,何柳曾将套盒式结构定义为一种故事里套故事的小说结构方式[3],而在电视节目中,嵌套叙事大多表现为大的故事剧情嵌套多个小故事剧情,每个故事都有独立的叙事内容,在整个大的叙事框架中形成多级的叙事分层。

《舞千年》将故事化的内容叙事与嵌套式的结构叙事结合起来,在“传承中华文脉,积攒舞之精华”“重著《十二风舞志》”的总故事框架下,分别设置了以东汉、盛唐、北宋、现代为背景的四大主线故事,并在主线故事之下又为每个舞蹈设计了独有的故事情节,共计24个子故事。热奈特曾将故事叙事者分为外叙事者和内叙事者,提出叙事分层理论,所谓叙事分层,是指叙事讲述的任何事件都处于一个故事层,下面紧接着产生该叙事的叙述行为所处的故事层[4]。在《舞千年》主线剧情中,五位嘉宾化身历史人物作为荐舞官,是主剧情的外叙述者,主要讲述第一层次的故事,即四个时代背景以及角色设定下的故事内容,在叙事的过程中引出舞蹈故事并将其串联起来,起到框架作用。在主剧情之下,舞蹈演员又化身为子故事中的人物,演绎舞蹈剧情并进行专业的舞蹈展示,是整个故事的内叙事者,起到了解释说明作用。在这种嵌套式的故事化叙事中,《舞千年》既有丰富的故事内容,也有专业的舞蹈艺术表演,夹叙夹“艺”地完成了舞蹈内容和舞蹈文化的创新呈现。

(二)时空交错:主题并置的多空间叙事

故事的情节总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完成的,《舞千年》通过构建不同的叙事空间,打破了传统综艺中演播厅的时空限制,整体呈现出了主题并置的多空间叙事特征。主题并置是指构成文本的所有故事或情节线索都是围绕着一个确定的主题或观念展开的[5],《舞千年》在主线剧情下嵌套了24个子故事,每个子故事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之下,都独立、完整地再现了舞蹈对应的剧情,彼此之间也没有特定的因果关联和明确的时间顺序,但是都统一在“以舞蹈讲述中国故事”的主题之下,比如《相和歌》再现的是汉代盘鼓舞,《踏歌》聚焦于传统节日上巳节、《丝路花雨》则介绍了敦煌舞。《舞千年》通过这些各自独立的舞蹈故事,在不停的时空转换中对节目的叙事主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呈现,使得整个叙事更加完整,更有张力,提升了节目品质,也优化了观看体验。

(三)虚实结合:感官交互的沉浸式体验

“沉浸感”是近几年综艺市场的热点话题,《舞千年》不同于以往节目里将舞台作为沉浸感的载体,而是将其融入到整个叙事过程的始末,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场景呈现、情节设计、服化道、音乐类型、后期制作等各个环节上都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视听体验。

在场景呈现上,《舞千年》分别设置了历史场景、自然实景、道具布景和特效场景四种场景形式(见图5),搭建历史场景打造剧场感,使用实景拍摄增强沉浸感,巧用道具营造氛围感,并利用后期特效提升科技感。在情节设计上,节目剧情虽为虚构,但是具体人物角色却是真实存在的,角色之间的互动也都以真实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为参考,并且融入了一些野史和网络热梗,既有人物特色,又有戏剧冲突,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观看热情,另外,该节目也不断通过字幕提示的方式强调角色信息,强化剧情沉浸感,编码结果显示,《舞千年》中人物角色提醒的参考点就高达227个。在服化道上,节目组邀请了专业的礼学指导,服饰精致考究,妆容点到为止,礼仪规范准确,道具贴合历史,达到了影视剧的服化道标准,使得最终呈现出来的每个镜头都极具质感,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端庄美感。在音乐类型上,编码结果显示(见图6),《舞千年》主要通过五种音乐类型来烘托情绪、激发想象,其中,占比最多的音乐类型是纯音乐,高达63%。在后期制作上,节目组利用三维、5G和A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时空完美结合,呈现出了精妙绝伦的舞台效果,提高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除此之外,《舞千年》的虚实结合还体现在与观众的互动上,在每期节目的最后,节目嘉宾就会把“采舞官”的任务交给观众,由观众投票选出十二支舞蹈,共同完成《十二风舞志》的重著,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所以,可以说《舞千年》在剧情、细节、服化道、特效、舞台效果和演员表演上都做到了高质量的呈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极具冲击力的沉浸式舞蹈大秀。

图5 舞蹈场景形式饼状图

图6 音乐类型饼状图

(四)多元视角:立体完整的故事呈现

叙事视角也称为叙事聚焦,指叙事过程中叙述语言对叙事内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某种角度[6],兹韦坦·托多洛夫曾将叙事视角分为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三种,《舞千年》在内容呈现和主题表达的过程中也采用了这三种叙事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故事世界,让故事的叙事变得更加立体和完整。

全知视角引领故事全局。全知视角又称零视角或第三人称视角,即叙事者拥有全知全能的能力,知晓故事的所有走向和变化,站在上帝视角进行叙事。《舞千年》中导演和编剧在故事之外统筹全局,利用镜头语言和旁白字幕等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引导剧情走向,采用第三人称视角,着眼于文化历史和舞蹈作品,用影视化的形式对整个节目进行了全局化的描写。

内视角增强故事真实感。内视角即叙事者=人物,用第一人称视角传达出故事人物所感知到的一切。《舞千年》中内视角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嘉宾扮演的历史人物、舞蹈剧情中的主人公以及衍生节目里的寻舞人三个方面。首先,五位嘉宾在整期节目中分别扮演了不同的历史人物,依据历史背景和角色定位进行叙事,在互动的过程中对舞蹈进行介绍和评价,巧妙代替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串场作用,并且角色之间的互动和所推荐的舞蹈又与真实历史人物的关系和性格形成了呼应,使得整个叙事变得更加连贯和合理。其次,24个子故事中都有不同的主人公,他们在自己的故事空间中讲述角色的故事,带领观众感受人物的经历和情感,为后面的舞蹈部分做好心理建设,放大舞蹈的感染力。最后,衍生节目《寻舞计划》直接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叙事手法,以任务为线索,记录寻舞人在解锁任务中的亲历见闻,以直观、真实的表现方式带领观众一起探索,为观众营造了一种真实感和参与感。

外视角扩大故事想象空间。外视角中叙事者对故事内容知之甚少,甚至毫不知情,叙事者<人物,只陈述客观事实不做解释,让观众自己思考和判断,并适时留白,给观众想象的空间。在《舞千年》中,摄像机是外视角的承载者,尤其是在衍生节目中,用客观的镜头记录寻舞人的所见所闻,让观众自己进行联想。比如第二期寻舞计划去到希拉穆仁草原时,画面中出现了许多空镜头,展现了昭君曾经的生活环境,让观众对昭君出塞有更深层次的体会;还有在服饰博物馆,镜头对那些精美的蒙古族服饰进行了展示,让观众自己体会传统服饰中的文化气息;再比如第五期寻舞计划的结尾,画面对张渠编曲的过程进行了展示,配以《采薇》的改编版成品,在大气恢弘的音乐中,不用多作解释,就能让观众体会到民族音乐创新与改编的价值。

四、双线并进:《舞千年》的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是对叙事内容的整体架构方式,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文学的叙事结构就是情节安排,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叙事结构则是讲故事的具体安排方式,不同的结构能够体现出不同的节目特点。《舞千年》在整体上呈现出了戏剧式段落结构和渐进式线性结构两种叙事框架,整个节目的内容都是在这两大叙事结构中进行的。

(一)戏剧式段落结构增加叙事张力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宋家玲在《影视叙事学》中指出,戏剧式段落结构,往往不是由一个故事来贯穿全片而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故事来构成,而每个小故事的自身结构又都具有鲜明的戏剧性特征,完整而独立。[7]《舞千年》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戏剧式段落结构。首先,四个主线故事分别设定在不同的时代,彼此独立,互不影响;其次,24个子故事一共讲述了24个不同的舞蹈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完整的叙事内容,并且保持平行,在这种结构下,子故事嵌套在主线故事中,虽然所有故事都有自己的剧情主题,但是整体上都服务于“以舞蹈讲述中国故事”的节目主题,在文化表达上也都采用剧情的生动表达,同时具有戏剧性的特征,增加了节目的叙事张力。比如节目第五期,主线故事定位在北宋元丰四年,围绕着陈季常夫妻矛盾展开,与第四期在唐朝的故事彼此独立。在主故事叙述的过程中,四位角色以诗词为引,分别以杜甫的《春望》引出舞蹈《秦王点兵》,以江淹的《咏美人春游诗》引出舞蹈《点绛唇》,以杜甫的《梦李白》引出舞蹈《李白》,分别呈现了发生在秦朝、北宋和唐朝的三个故事,主人公也分别为秦国将士、魏夫人和李白,三个故事之间彼此独立平行,统一在节目主题之下,做到了以舞蹈的形式讲述中国传统故事,勾勒华夏千年文明脉络。

(二)渐进式线性结构保证叙事连贯

《舞千年》还具有渐进式线性的叙事结构特点,线性叙事是一种以线性时间线为主导,结合事件情节的因果性、连贯性、统一性的经典叙事手法,节目中线性叙事结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四个主线故事都是根据同一条线索展开的,即“重著《十二风舞志》”。在段落式结构中,这四个主线故事主要在叙事内容上表现出了独立性,而在线性结构中,则在叙事主旨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关联性,节目组设置了一条“著书”的线索,所有的荐舞都围绕着这本“神书”展开,根据对主线节目的文本整理,关于“著书”这条线索的参考点就有54个。第二,四个主线朝代的设定符合顺序的特点。《舞千年》按照从古至今的时间顺序选择了东汉、盛唐、北宋、现代四大文化盛世,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时间线为轴,讲述了从三国至现代的华夏文明演变,表现出渐进的叙事特点,符合观众的认知习惯,保证了叙事的连贯性。第三,衍生节目以寻舞任务为线索展开线性叙事。在所有的衍生节目中,节目组都为寻舞人设置了三个寻舞任务,这三个任务贯穿节目的始终,在解锁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了文化的传递。

五、结论与展望

《舞千年》通过艺术形式的跨界,创新了文化类节目的表达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成绩,从整体来看是非常成功的。本文用Python的网络爬虫技术在B站爬取了节目开播以来两个月内的所有弹幕数据,总共76673条,并对其进行内容分析,最终绘制出了《舞千年》的弹幕词云图(见图7)。可以发现,观众的讨论主要集中于节目内容和节目评价两个方面,整体来说对节目的认可度较高,评价也比较正面,这说明观众对于创新的文化类节目有很高的期待、很强的包容性和很大需求,这也为这类节目的创作提供了启示和方向,只要用心挖掘内容、勇于创新形式,就会有好的市场反响。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档以文化为核心内容的节目,在给予观众审美和娱乐的同时,更担当着文化传播的职责,受众对此类节目内容的文化内涵信任度颇高,因此如何平衡文化与审美、知识与娱乐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从《舞千年》中部分内容所得到的两极分化的评价中也可窥见一斑。

图7 Nvivo生成的《舞千年》弹幕词云图

首先,广告植入的策略与适当性问题。和主线节目一样,《舞千年》中的广告也选择了剧情植入的方式,编码结果显示共有15个参考点,在对弹幕进行词频统计时,发现观众对于植入广告的评价为“猝不及防”和“突然”(见图7),分别以534和302的频次高居第6名和第25名。可以看出,作为一档以打造沉浸感为亮点的文化节目,这种植入方式很容易让观众从剧情和情绪中跳脱出来,对节目的传播效果和观众的观看体验来说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节目所演绎的文化历史的准确度问题。《舞千年》以文化为定位,在节目内容和思想内涵上都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化呈现,部分节目甚至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进行展示,基于如此广泛的受众范围,本文认为,文化类节目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展现和中国传统故事的讲述应谨慎而考究,尽量避免为了追求趣味性和冲突性而编排文化剧情,这些方式在发挥文化传播功能时若把握失当可能会造成文化知识的误读或误导。最后,数字技术与内容的融合问题。5G、AR等全新科技的使用为《舞千年》的节目增色不少,但另一方面,跨界与科技的使用虽然华丽可观,但是由此造成的内容割裂和节奏不协调等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舞千年》在技术手段的使用上产生了较多争议,如特效加持削弱了舞蹈本身的魅力,一些虚构故事的情节设计产生了剧情割裂感,还有镜头的切换和慢放打破了舞蹈的完整性,对舞蹈原有的节奏编排和审美空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弹幕评论分析中发现,许多观众对节目做出了“特效不太好”“特效有点影响观感”“这些舞蹈不需要慢动作就很好看”“太割裂了”等评价。当然,不能忽视该节目将舞蹈、影视和综艺三者放在一起进行联合叙事,在强调共性的时候难免出现消解个性的问题,所以对于如何更加有效地融合数字技术与文化节目的内容仍有待探索,避免一味地迎合娱乐化和过度追求视觉特效,应专注于文化内容的深度挖掘和准确传达,提升节目的文化引领性,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精神和文化魅力,这也是今后此类节目创新和提升时应予考量和追求的方向,从而实现更为理想的科技赋能、跨界融合与文化引领的目标。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的文化节目可以使人们鉴往知来,向史而新,文化传播视域下,需要更多类似《舞千年》这样的创新节目来促进审美回归和文化回归。只有用忠于历史的讲述、贴近现实的表达,才能让文化类节目焕发出新的魅力,也只有用更多的认同、热爱和守护,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舞蹈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舞蹈课
谁远谁近?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