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低收入群体需求的共享住宅设计研究
2022-04-28李慧
李 慧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近年来我国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房价的上涨逐渐超出了部分收入较低群体的接受程度,导致这些群体被迫选择环境差、功能单一的居住场所。而目前我国的住宅建筑形式仍以单元式住宅为主,这种建筑形式可设计的功能空间有限,面对居住群体多种多样的生活需求显然无法满足。近年来,共享住宅的概念逐步出现在人们眼前。租客不仅可通过共享的方式享受更多的公共功能空间,而且住宅租金的分摊也可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的经济压力。本文希望从新兴的共享住宅建筑形式中获得启示,以探求我国未来中低收入群体住宅可能的发展途径。
1 适应中低收入群体的共享住宅设计概述
1.1 中低收入群体概念及划分标准
中低收入群体特指收入处于中低区间范围的群体,但其不是固定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地域、时期的不同而变化的。
目前,我国对于中低收入群体的划分还没有统一标准,因此只能从其他相关的统计数据中得到印证。我国2019年对于居民的收支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按照收支水平可分为低收入、中间偏下收入、中间收入、中间偏上收入、高收入5个等级[1],每份占比为20%,见表1。在表1中,中低收入群体的人均月收入在1 000元左右。而在2020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付凌晖针对“关于6亿人平均月收入为1 000元”的问题做出了肯定回答,这足以显示,我国目前的中低收入群体数量巨大。古孟子云“民有所居”,针对这一群体的住宅建设迫在眉睫。
表1 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由于中低收入群体的划分范围会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且没有固定的划分标准,本文将以目前最新统计出的相关收入数据为标准对群体进行特征划分,将年收入在36 000元以下的人群定义为中低收入群体,并对这一群体展开调查研究。
1.2 共享住宅概念
目前的共享住宅基本为概念化设计,其关键特征在于能够满足居民的多种居住需求,并且无论在市区亦或是在乡村都能建造。
住宅基本上都是由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组成。共享住宅作为住宅的一种也不例外,但与一般住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共享住宅在私人空间的建造上将多种必要功能压缩于较小的空间内,将节省下来的空间补充到公共空间中,增加了公共空间的功能性。在布局规划上,共享住宅在基础功能空间布置完善的前提下,增加传统住宅中无法全部容纳的其他功能空间,例如托儿设施、办公室、游戏间、健身房等,可根据居住者的不同需求进行设置。共享住宅通过空间设计及功能场所活动上的分摊,可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满足社交和物质需求。
2 中低收入群体的特征及面临的居住问题
根据上述收入标准分类,将年收入6 000元左右的住户定义为低收入户,年收入15 000元左右的住户定义为中间偏下收入户,年收入23 000元左右的住户定义为中间收入户,年收入36 000元左右的住户定义为中间偏上收入户。本文将用以上标准对该群体进行划分并做数据调查,归纳不同收入群体的特征及其目前面临的居住问题。
2.1 低收入及中低收入群体的特征和居住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月收入在1 500元以下的群体,主要人群为学生,大部分住在集体宿舍,同居人数较多,面临的住房问题也更多。由于学生这一群体具有不稳定性,毕业后大概率会因为工作等原因而频繁地更换居住地,因此这一群体的流动性较大。随着各地房租的不断提高,其消费能力更具被动性。
该收入群体大多可接受的租房资金在1 000元以下,而市面上1 000元以下的大部分房源却存在着居家设备配备不齐全、居住功能空间少、人均居住面积较小以及生活卫生条件差等问题。
2.2 中间收入群体的特征和居住问题
月收入2 000元左右的中间收入群体中,学生群体的比例较大,年龄层面近86%的是处于30岁以下的青年人。对应有固定收入的人员比例也有不同幅度的增加。随着收入的增加,其生活地的稳定性会对应增高,不经常更换工作地。较中等偏低收入群体来说,中间收入群体的流动性较小,对住房条件的需求会更高。
这一收入群体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工作时间占比较大,其居住场所办公等区域的缺失也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数据调查结果显示中间收入群体中的大部分居住现状为通风状况一般、采光一般等。因此在对其住宅进行设计时也要考虑这些问题。
2.3 中高收入群体的特征和居住问题
月收入3 500元左右的群体中,学生所占比例大大缩小,这一群体的生活固性大幅增加,职业种类的分布最广,其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也随着收入的提高而上升。在消费层面,相较于上述群体更具主动性。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这一群体的住房在内部环境条件上有了较大改变,但是也有一些住房存在周边设施配备不齐全、功能性场所缺失等问题。
3 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
3.1 低收入及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这一群体在选择住址时考虑的因素很多,如租金便宜、住房周边环境更好、设施更完善等。但收入处于1 500元以下的低收入群体和中低收入群体目前最迫切的居住需求是改善住房的居住条件,日常工作的劳累促使他们对居住环境舒服度的需求越来越高。由于这一群体中学生占比较大、流动性较强,因此他们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卧室空间,同时一个居住空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卧室,这也是提升住宅舒适度的基本。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对住房空间中最基础的功能空间——卧室的条件改善,成为提升其居住舒适度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
3.2 中间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
中间收入群体对其居住场所有特定的需求,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对其住址选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交通是否方便。然而这一群体由于资金储备不足,在交通方式的选择上也是多种多样,那么多种交通工具的停放问题成为其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关于车辆的摆放也应该被考虑在住宅建设当中,在对其共享住宅进行设计时,就要注意公共区域中停车场的设计,要能容纳下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同时,这一群体大部分人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其工作压力较大且公司布置的任务较多,多数接受调查者表示每天要将大部分工作带回家中,因此在住宅中办公区域的设置也成为其对居住空间的重要需求之一。
3.3 中高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
上述讲到中高收入群体的生活固性较高,那么这一群体在选择住址时,基本确定为可能会长期居住的住宅,在对其居住需求进行调查时,住宅有升值潜力、高回报率等也成为其需求之一[2]。而调查数据显示,这一群体对居住地最强烈的需求还是住房周边设施齐全,正是因为他们居住地固定,其生活方式和每日的行程路线也较为单一,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导致其对生活中多种功能场所的就近性需求越来越强。如居住区域附近的超市、学校、体育场、菜市场、商店等功能场所的设置必不可少。针对他们的共享住宅设计,选址尽量选择周边设施齐全的地理位置。
4 共享住宅设计策略
4.1 住宅选址
住宅的选址工作是基础。只有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充分把握可能会影响住宅设计的各个因素,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住宅设计图纸。首先,根据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仔细观察住宅周边的设施是否齐全、交通是否便利。在勘察工作中,设计者要充分了解住宅选址的周边情况,共享住宅的设计主要服务人群为中低收入群体,设计者应考虑到这一群体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汽车等行程远、速度快的交通工具,在住宅选址时尽量选择交通便利、周边设施齐全的地区。其次,要了解居住者的特点。住宅是为住户服务的,因此,在住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对居民的特点做全面的分析,尽量满足居民的居住功能要求。
4.2 私人空间
共享住宅的特点是极大地缩小了住宅的私人空间,大部分面积将根据居住者的需求进而设计对应的公共空间,在对共享住宅进行设计时,将一般住宅中私人区域的功能空间分离一部分至公共空间中,只保留必要的私人空间。
4.2.1 卧室
我国位于北半球,卧室的方位一般是坐北朝南。卧室是人们用来睡眠、休息的功能空间,在整个住宅平面布置时,尽量选择离嘈杂的休闲区、健身房等区域远一些,将休息区安排在安静的区域[3]。同时还应该注意卧室的隐私性,卧室作为极其私密的功能空间,设计者在对卧室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增加其隔音、隔光效果的设置,以增加卧室居住的舒适度,尽量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
4.2.2 卫生间
首先,布置卫生间要注意上下楼层位置的对应,不仅方便上下水,还降低了管道堵塞的可能性。其次,卫生间应选择靠近卧室的位置,方便使用。在功能空间的设计上,尽量采用就低原则。因为共享空间人群杂乱,各个年龄段皆有分布。在共享住宅卫生间的设计上,将以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为标准,增加无障碍设计的应用,在坐便器旁的墙体上增设方便老年群体起坐的扶手[3]。同时也要注意功能区的分布要干湿分离,做到洗衣、淋浴、洗漱等区域互不干扰。
4.3 公共空间
共享住宅作为一种新兴的住宅建筑形式,与普通住宅的布局规划有很大不同,在公共的空间功能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居住者的需求。
4.3.1 储物空间
共享住宅中的储物空间必不可少,因将私人居住空间面积压缩,导致住户的一些私人物品无处放置,例如换季不常穿的衣物、使用频率较少的电器以及占地较大的生活用品等。因此公共储物空间的设置必不可少。
4.3.2 客厅
客厅是住户进行互动交流的功能空间。而共享住宅所居住的人口要比普通家庭结构成员多,因此共享住宅的客厅空间面积要比普通家庭的单元式住宅的客厅面积大,功能设置也更多,以此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居住场所功能空间不足等问题。在其内部空间设计上,由于居住人口相对较多,要适当增设沙发座椅的数量,同时也要关注不同居住者的需求,根据其需求进行客厅功能空间的补充。而客厅作为住户主要交流活动的休闲空间,在客厅的方位选择上也要注重其采光性,整个客厅空间一定要有直接采光,最好还能设置观景阳台,以满足不同住户的心理需求。
4.3.3 办公空间
根据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办公区域的设置必不可少,而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上,需满足用户对功能的基本需求。首先在方位的选择上,要远离吵闹的区域,使正在办公的人群能够处于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办公。其次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上,最重要的是光线的设计要合理。不仅可以依靠灯具的辅助进行光线设计,还可以通过对办公桌的摆放,尽量让每个办公桌都能分布在自然光的光照范围内,增加整个办公区域人员的视觉舒适度[4]。
4.3.4 停车区域
共享住宅居住人口数量多,交通方式多种多样。为了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交通工具停放难的问题,在进行公共停车场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车辆设计,对不同类型车辆的停车区域进行划分,同时不同类型车辆的出入口也要进行方位上的划分,以免造成车辆出入的混乱拥堵。停车区域一般都设置在建筑的底层,在地面的设计上,要注意排水功能的设置,以免出现积水或车辆打滑的情况[5]。整个停车区域要保证空间的空旷性,避免由于遮挡物过多而增加住户停车的困难度及时间。
5 结束语
关于共享住宅的设计研究是一个比较系统的范畴,包括了建设的可行性、住宅具体的运营规划和实地建造等方面[6]。本文只将我国目前人群数量较大的中低收入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内部空间的规划方面对其具体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思考,希望可以吸引更多感兴趣的相关专业人士投入其中,深化对共享住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