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用户信息迷雾成因要素研究*

2022-04-28

情报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迷雾范畴编码

段 荟 张 海

(1.嘉兴学院商学院 嘉兴 314001;2.嘉兴南湖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嘉兴 314001)

0 引 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生成和传播机制发生着深刻的改变,网络信息已经成为用户重要的信息来源。自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网络用户的信息内容,优化了网络用户的信息体验,满足了网络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与此同时,某些新媒体平台上也存在着虚假、误导性信息,这些劣质信息往往会针对特定人群进行有目的的传播,普通民众和网络用户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诱导目标和对象。这种信息传播现象被称为“信息迷雾”。信息迷雾会扰乱网络用户正常的信息选择,对网络用户的情感、认知、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给网络用户乃至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不少研究者认为,信息迷雾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因此,有必要明晰网络用户信迷雾的成因要素和作用机理,从用户信息行为的视角,规避网络用户的信息风险,降低信息迷雾的负面效应,促进网络用户与信息社会的和谐发展。

1 文献回顾

1.1信息迷雾信息迷雾来源于英文语境下的“disinformation”,与虚伪信息、虚假信息、假新闻等常用词汇有很多共同之处,都属于虚假信息的范畴[1]。与其它概念相比,信息迷雾多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蓄意炮制、刻意传播的信息,具有蓄意性、目的性、传播性和虚假性等典型特征。相关研究显示,信息迷雾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普通民众是信息迷雾诱导和攻击的的主要目标[2];杜元清提出信息迷雾与日常生活相关,与网络用户信息茧房等信息行为类似,“杀猪盘”诈骗、三聚氰胺事件等都与信息迷雾相关[3]。互联网环境下,网络用户信息迷雾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也成为了情报学领域和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学者研究的重点。Enrique等从信息迷雾的概念出发构建了网络用户信息迷雾行为模型,结果显示网络用户群体已经出现信息迷雾现象。在信息迷雾中,网络用户群体会出现信息疲劳等负面影响[4]。Karlova等认为社交媒体是滋生信息迷雾的温床,用户的分享行为、3D沉浸式信息技术是诱导网络用户产生信息迷雾的重要因素[5]。Zaman以宗教领域的信息迷雾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社交媒体用户的情绪、推理能力以及反应能力对于网络用户走出信息迷雾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6]。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关于信息迷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信息迷雾概念、特征以及国外破除信息迷雾经验介绍等方面,从用户视角分析信息迷雾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结合互联网环境深入分析网络用户信息迷雾的成因要素和形成机理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结合当前互联网环境探讨网络用户信息迷雾的成因要素和形成机理,有助于拓展信息迷雾的研究路径,丰富信息迷雾的研究内容。

1.2信息生态理论1978年,著名学者F.W.Horton将生态学理论引入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从生态系统的角度阐释了信息在组织内传播、扩散的过程[7],由此提出了信息生态概念;Nardi在信息生态的基础上,归纳出信息生态的内涵和特征,指出人、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是信息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8]。信息生态系统是信息学与生态学有机结合的理论,是信息生态因子在特定环境中实现的均衡状态[9],而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是组成信息生态系统的关键因子[10];段荟等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网络用户信息茧房的形成机理,证实了信息生态因子是促使网络用户形成信息茧房的重要因素[11];霍明奎等结合信息生态理论构建了政务微信用户互动意愿研究模型,阐释了信息、信息技术等因素与用户信息行为之间的关系[12]。由此可见,信息生态理论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够较好地解释用户信息行为的形成机制和作用路径。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多以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为出发点,通过不断的抽象、总结,最终得出经得起社会经验检验的理论模型和研究结果。不少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学者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解释用户的信息行为。由此可以看出,扎根理论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很好的解释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因此,本文借鉴扎根理论的研究范式探讨网络用户信息迷雾的成因要素是可行的。

2.2数据来源扎根理论对于样本数据没有特别的要求,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选取的样本数据需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数据的分布尽量与真实的社会状态保持一致。为了提高访谈样本的代表性,本次研究选取了30名移动互联网用户进行深度访谈,受访对象都具有6年以上的网龄,其中男性16人,女性14人,25~35岁的受访对象占比最大,达到30%,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访谈的形式以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进行,访谈的提纲主要由用户的信息经历、信息体验、信息获取方式等开放式的问题组成。正式访谈开始前,随机选取了5名资深移动互联网用户进行预访谈,根据预访谈的结果以及受访对象的反馈,最终确定正式访谈提纲。为了确保正式访谈的顺利进行,提前将确定的访谈提纲发送给受访对象。在事先商量好的时间、地点和形式开始正式访谈,正式访谈的过程基本上围绕着拟定的访谈提纲进行,也会根据受访对象的回答和状态,就某一问题进行焦点访谈。在征得受访对象同意的前提下,对访谈过程进行全程录音,访谈结束后,课题组将访谈录音转为文本信息,共得到30份原始文本数据。随机选取其中的2/3进行编码分析,余下的1/3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

表1 访谈样本的基本情况

3 扎根理论编码分析

3.1开放式编码在开放式编码阶段,需要将原始文本资料打散,重新赋予概念。为了保持开放式编码分析过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课题组分成两组围绕着网络用户信息迷雾成因要素这一主题进行编码。在编码过程中要求课题组成员以访谈文本为基础,尽可能保持样本数据最原始的状态。当两组的编码结果相似程度达到90%以上,开放编码才结束[13]。将一些与主题关联不大、出现频率过低的概念剔除后,共得到有效概念35个,再对有效概念进行合并、整理以及规范化处理后,得出用户情感、用户兴趣、信息素养、信息质量等12个与主题高度相关的独立范畴,部分初始语句以及概念范畴如表2所示。

表2 网络用户信息迷雾形成机制的开放式概念编码范畴

3.2主轴式编码在主轴编码阶段,需要将开放编码得出的有效范畴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关联和归类。课题组围绕着研究主题将用户情感、用户兴趣等12个独立范畴进行关联,结合信息生态理论以及信息迷雾的相关特征后,最终确定信息人、信息因素、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4个主范畴(见表3)。

表3 主范畴与子范畴关系

续表3 主范畴与子范畴关系

3.3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是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阶段,在开放式编码和主轴编码的基础上,通过对核心范畴的梳理,进一步明确主范畴和核心范畴的关系,在不断整理“故事线”的过程中,经过原始语句的验证,最终确定核心范畴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本次研究以网络用户信息迷雾成因要素为核心范畴,二级编码确定的主范畴包括信息人因素、信息因素、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选择性编码的结果显示,主范畴和核心范畴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具体的关系结构如表4所示。

表4 主范畴关系结构

3.4理论模型构建通过对20份原始文本信息、12个范畴以及4个主范畴加工提炼,经过选择性编码梳理出主范畴和核心范畴之间的“故事线”后,最终得出网络用户迷雾成因要素研究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网络用户在信息迷雾的形成过程中受到信息人因素、信息因素、信息环境因素和信息技术因素四个维度的影响。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用户信息迷雾成因要素研究模型

3.5理论饱和度检验理论饱和度检验是检验扎根理论编码过程和结果完整性与全面性的重要环节,一般会选取样本总量的1/3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本研究将随机选取的20个访谈样本编码完成后,按照理论饱和度检验的要求将余下的10份访谈样本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编码。编码过程中并没有新的范畴和概念出现,编码的结果也没有发现新的主范畴。由此可以推断,网络用户信息迷雾成因要素研究模型的理论已经饱和,本次研究的理论饱和度检验符合要求。

4 模型阐释与要素功能关系分析

4.1信息人因素影响分析个体特征是影响网络用户形成信息迷雾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影响网络用户形成信息迷雾的个体特征主要包括:用户情感、用户兴趣和信息素养三个部分。用户情感指的是网络用户在信息环境和信息行为中产生的情感状态,用户情感会影响网络用户的认知和决策。有的受访者表示,看到一些搞笑的信息,我会毫不犹豫的分享给其他人;看到一些让人同情的信息,我宁愿上当也愿意相信是真的,尽力帮一下。由此可以看出,用户情感会显著影响网络用户的信息认知和信息行为。在现实社会中,一些虚假、粗糙的信息很可能会披上搞笑、讽刺的外衣,左右网络用户的信息情感,通过调节用户情感的变化,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扰乱网络用户对于真伪信息的判断,最终造成网络用户陷入信息迷雾之中。用户兴趣指的是网络用户对于信息的偏爱程度。不少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被感兴趣的信息围绕,有很多信息自相矛盾。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兴趣是网络用户陷入信息迷雾的直接导火索。网络用户会浏览和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当一些劣质信息符合网络用户的信息兴趣时,一般也会得到用户的认可,当网络用户长期接触劣质信息时,用户的信息意识很可能会钝化,难以对信息真伪进行有效判定,最终导致网络用户形成信息迷雾。信息素养指的是网络用户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查找能力、信息甄别能力等。有的受访者表示,我想看一些真实的信息,但是不知道怎么办,还有受访者表示我不知道怎么查找一些信息,也不会表达需求。由此可见,信息素养也是网络用户信息迷雾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当网络用户信息素养较高时,用户查找、甄别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强,信息来源和信息渠道也比较广,对于一些粗糙、劣质信息会很快辨别出来,信息迷雾相对较弱。反之,信息迷雾负面效应就会很快显现。

从信息人视角分析,网络用户在信息迷雾形成过程中会受到情感、兴趣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出现认知偏差,在认知过程中很容易先入为主,出现锚定效应,哪怕后续对事物有了深入了解,也难以摆脱最初的认知印象,因为最初的印象和认知会像船锚一样稳固,深深的影响网络用户认知和行为。不少网络用户也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但是很难摆脱兴趣、情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信息迷雾是一个高度自主选择的信息情境,西方学者认为,在高选择性的信息环境中,用户更倾向于采取防御性规避的形式来应对自身不感兴趣的信息或观点。然而本次的研究显示,网络用户并不会主动规避低俗、误导性的信息,而是通过主动需求和接受自身感兴趣和价值观相同的信息,即通过确认偏差的信息选择形式构建与自身兴趣和价值观相符的信息环境。网络用户并不会主动的规避挑战自我的信息,由此可以推断出,网络用户接触的同质信息和异质信息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互联网信息环境也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一个同质、极化的信息环境。信息迷雾不仅会导致受众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的衰退和个人信息结构的失衡,更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和对社会的全面认识。

4.2信息维度影响分析网络用户信息迷雾与信息本身的特征息息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信息特征主要包括信息质量和信息价值观。信息质量指的是信息格式、版式等外部特征,信息质量会直接影响网络用户对信息的偏爱程度以及真伪判断能力。有受访者表示,有的信息可能是真实可靠的,但是在格式上存在问题,也会让我厌恶,怀疑信息的真实性;也有受访者表示,我愿意阅读一些排版精美、阅读体验良好的信息。由此可见,以格式、版式等为代表的外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信息的质量,也会影响网络用户认知和判断。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警惕一些格式精美但误导网络用户真伪判断的信息,这类信息很容易得到网络用户的主观认可,迫使网络用户处在真伪难辨的信息环境中,出现信息迷雾。信息价值观指的是信息内容、信息蕴含的价值观等内部特征。在现实社会中,有些蕴含偏激、主观性的信息,这类信息往往通过搞笑、讽刺的形式输出,这些信息的载体形式很容易受到网络用户的认可和欢迎,也很容易误导网络用户形成偏激、不够全面的价值观,长此以往还可能会出现群体极化的不良社会现象。在现实社会中需要警惕和甄别网络信息的价值导向并及时纠正,拨开信息迷雾确保网络用户的价值观和社会认知不受片面信息的侵害。

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网络用户能够阅读感兴趣的信息,但是忽略了选择阅读信息的意义。网络用户接触的信息往往具有较高的阅读量,通过幽默搞笑、出人意料等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信息形式,激发网络用户的阅读兴趣,但是网络用户在阅读过后往往没有任何印象,也不会受到启发,进行深入思考,最终将网络用户引入思想黑洞,这类信息往往具有较高的吸引力,被称为“信息引力黑洞”。“信息引力黑洞”会导致网络用户阅读的浅薄化,阻碍理性思维的培养,也阻碍了网络用户对于未知的探索。

4.3信息环境维度影响分析信息环境维度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信息培训和社群影响三部分。基础设施指的是信息基础设施对网络用户形成信息迷雾的影响。当前社会以手机为代表的无线终端设备不断普及,抖音、微信小程序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拓宽了信息的来源,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大大降低了信息制造和传播的成本,也带动了虚假、曲解信息的传播和扩散,为网络用户信息迷雾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环境。因此,相关的政府和部门需要重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恶意造谣、传播虚假信息的惩罚力度,净化自媒体网络环境。信息培训指的是社会为公众提供的信息培训。不少受访者表示,非常愿意参加一些关于网络信息检索、信息甄别的培训,也有的受访者表示,当前的公共信息培训太少了。因此,有关政府部门、信息文化中心包括公共图书馆需要根据公众和用户的需求,进行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实际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深入群众、深入社区,以点对点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急需的网络信息服务。在高校,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和专业也应当重视网络用户信息服务和信息迷雾相关知识的普及,鼓励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用户,通过专题讲座、专业辅导的公益形式,满足网络用户信息培训的需求。社群影响指的是社交关系对于网络用户信息迷雾的影响。相似吸引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认为相似的人是可信的。网络用户也会认为同伴转发和分享的信息是可靠的,在以强社交关系为纽带的信息传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导、曲解的信息,网络用户在先入为主的情况下,会误信、认可一些质量低下的信息,在以亲戚朋友为代表的社交环境的影响下,网络用户很可能会出现真伪难辨的信息环境中,信息迷雾会不断增强。

4.4信息技术维度影响分析信息时代,为了满足网络用户的信息需求,很多信息服务商会通过算法技术围绕着用户喜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以算法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的影响维度主要包括信息推送技术和信息窄化两个方面。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阅读兴趣和过往的信息经历为网络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由于信息技术只能够对信息的主题进行筛选,对信息的真伪无法有效甄别,在推送过程中很可能会推送一些质量低下、误导用户的信息,增加网络用户信息迷雾。信息窄化指的是信息技术有可能会导致网络用户信息来源、渠道的窄化和固化。信息技术在进行个性化信息推送的同时,还会屏蔽一些网络用户不感兴趣的信息,形成过滤气泡,出现网络用户信息窄化现象。不少受访者表示自己的信息来源与渠道较为固化和单一,接触不到异质信息。过滤气泡和信息窄化的出现很容易给网络用户造成同质化的信息错觉,形成信息茧房。同质化的信息环境,不断强化网络用户信息迷雾。

以算法推荐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大多属于黑箱技术,在运算过程中以用户的信息经历和信息痕迹为基础,网络用户只能看到算法技术推送的结果,看不到算法推送技术的运算过程,这样很可能会导致网络用户的隐私信息越来越多的暴露在互联网世界中,用户在互联网面前会越来越透明。此外,网络用户也不知道哪些信息经历被记录和分析,黑箱的信息推送技术很可能会结合网络用户的信息兴趣和信息痕迹推送一些无关的商业信息,这些缺少监督和验证的商业信息很可能成为诱导网络用户的信息陷阱。信息推送和过滤技术多以网络用户的信息兴趣为评判标准,缺少传统信息环境中的把关机制,这样很可能会导致过滤和推送的信息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网络用户接收的信息往往是很感兴趣的,缺少甄别机制,网络用户处在真假难辨的信息环境中,很可能会形成信息迷雾。

5 结 语

本研究选取了30名具有3年以上网龄的用户作为受访对象,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与焦点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获取了原始数据资料,结合信息生态理论通过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最终得到网络用户迷雾成因要素研究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网络用户信息迷雾主要分为愉悦型信息迷雾和压迫型信息迷雾两类。信息人因素、信息因素、信息技术因素和信息环境因素是影响网络用户信息迷雾的重要因素。此次研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本次研究还有一些不足,由于受到地域限制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访谈样本数量和规模有限,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数据来源。此外,网络用户信息迷雾是动态变化和不断发展的,本次研究采取横截面研究,难以准确把握网络用户信息迷雾的动态发展规律,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开展跟踪调查的方式,动态研究深入剖析网络用户信息迷雾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以弥补本次研究的不足。

猜你喜欢

迷雾范畴编码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生活中的编码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迷雾》;《石皮晓》;《emoti on-沉》;《emotion-向》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追踪迷雾怪人
Genome and healthcare
迷雾美英
数列迷雾不用怕 防微杜渐见奇效